茶文化>农业资讯>致富项目

59年8月15日阴历是多少 59年9月2日阴历是几号呢

分类:致富项目发布者:南方城市又飘起雪花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59年8月15日阴历是多少 59年9月2日阴历是几号呢的文章,本文对文章59年8月15日阴历是多少 59年9月2日阴历是几号呢好好的分析和解答,希望你能喜欢,只有你喜欢的内容存在,只有你来光临,我们才能继续前行。

我想问一下 多少年阴历生日和阳历生日会和出生那天一样?

十九年,这个不是约对的!

中国阴历历法

二十四节气

阴法又称农历,按照全年的自然日划分为四季、二十四节气和年节。阴历的二十四节气包括:春季的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夏季的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秋季的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冬季的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而二十四节气又细分为十二节气和十二中气,节气是排在奇数次上的节气即: 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小寒;剩下的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大寒十二节气被称为中气。这二十四节气平分在阳历(公历)的十二个月中,每月一节、一中气,如一月(公历)5、6或7日是小寒,而在20或21日是大寒。民间为了便于记忆这些节气就创造了《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

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

下半年是八、廿三。

《二十四节气歌》中前四句早在宋朝就在民间流传了,而后四句是郭沫若先生为了便于与公历相接后加上去的。

二十四节气的确定

二十四节气在天文学上即指太阳直射点所移动到的特殊位置。例如冬至即是太阳光直射南回归线时的时刻,而这就是冬至时刻,包含冬至时刻的那天就是冬至日。而因太阳做的回归运动周期大约是.76…分钟,而这一数字是与地球自转周期互质的,故而每年的二十四节气时刻是不同的,这些时刻所属的日期固然也不尽相同。

但是,两个相邻的节气之间的时间差是固定的,它们的时间差见下表(时间单位:分钟):

序号 节气名 与上一节气之间的时间差 与小寒之间的时间差

23 小寒 21190.80 0.00

24 大寒 21208.24 21208.24

1 立春 21258.77 42467.01

2 雨水 21368.72 63835.73

3 惊蛰 21501.38 85337.11

4 春分 21677.32 .43

5 清明 21852.55 .98

6 谷雨 22054.23 .21

7 立夏 22228.09 .30

8 小满 22401.79 .09

9 芒种 22520.45 .54

10 夏至 22621.66 .20

11 小暑 22649.48 .68

12 大暑 22646.44 .12

13 立秋 22573.65 .77

14 处暑 22470.60 .37

15 白露 22316.72 .09

16 秋分 22144.24 .33

17 寒露 21953.09 .42

18 霜降 21762.68 .10

19 立冬 21584.69 .79

20 小雪 21429.40 .19

21 大雪 21307.83 .02

22 冬至 21225.94 .96

*注:1900年小寒时刻为1月6日2:05:00 AM。

阴历的月

除二十四节气外,阴历全年中的月份按照月相变化周期而设置。即大月30天,小月29天。阴历每月的初一称为“朔”,每月的十五称为“望”。在朔日,月球运行到太阳与地球之间,暗影对着地球,而与太阳同时出没,于是人们看不到月亮。在望日,地球运行到了太阳与月球中间,太阳从西方落下,月亮从东方升起,因而通夜能看到满月。

用朔望月周期给出,朔所在日为初一,朔望月长约29.53059日。由于阴历的月份天数少,一年总共有355或354日,与地球年相差约11日左右,所以每3年要置一闰月,每19年要置7个闰月。有闰月的年份也叫闰年,具体闰哪个月,则要视节气情况灵活而定。

在我国古代月份是常用十二地支和十二中气来标示的:如包含中气雨水的月份为寅月,即正月;卯月即二月。包含中气冬至的月即为子月或冬月(十一月)。而当一个月份不包含中气时,这一月即为上一月的闰月。例如,2006年7月25日是丙戌年申月朔(七月初一)而后的8月24日是丙戌年闰申月朔(闰七月初一)——2006年8月24日到2006年9月21日这29天中只有节气白露,没有中气,所以称为闰七月小。

那么,阴历为何要设置闰月?

目前我们所用的阳历,是以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圈为一回归年而制定的,回归年长度是365.2422天。阴历是以月亮的圆缺变化而制定的,一个朔望月的长度是29.53天。阴历是以阴历为基础,它的日期既能显示月亮的盈亏变化,又能与公历的四季保持同步。

阴历一年按12个朔望月计算,只有354.3672天,比阳历回归年(365.24219天)少10.88天。如果去年不安插闰月,那么,去年春节就会出现在2005年1月10日。再过几年,阴历就会出现“六月飞雪”的现象。为了协调阴历与阳历的季节关系,我国在春秋时代就采用“十九年七闰”,即在19个回归年(6939.6天)中,阴历要安插七个闰月。19个阴历年有228个朔望月,再加上七个闰月,就有235个朔望月(6939.7天)。因此,阴历19年安插七个闰月,就能使阴历的寒暑变化与公历基本一致。

可是,为什么要采用“十九年七闰法”?

为使历法精确,我们需要让m个回归年的天数与n个朔望月的天数尽可能的近似,也即m×365.2422…=n×29.5306…

∵ m : n = 29.5306… : 365.2422… ≈ 19 : 235

且 235-12×19=7

此时,误差为:19×365.2422…-235×29.5306…≈0.0892天

即阴阳历在使用213年后才会有约一天的差距。精确度很高。

∴19个回归年中必须加7个闰月。

置闰方法:

民用历法:24个时区的置闰结果不同(清朝顺治年间,即公元1645年,开始采用的。)

1.所有新月和节气出现时刻的计算以北京时间为准。现北京时间为东经120度即东八区标准时。但计算1929年以前的阴历时应以北京即东经116度25分的当地时为准。此条规则用以区分中国阴历和其他类似阴历如日本仿制中国古代的阴历(在不同时区、不同经度为子午线,计算的阴阳历的闰月顺序模式是会不相同的 )。

2.如某个节气的出现时刻也在这一天,则不论该节气的出现时刻是否比新月晚,一律算落入新的一个月中。

在民用置闰,如果月朔日和中气同一天,则该阴历月包含那个中气。

在不同时区、不同经度为子午线,计算的阴阳历的闰月顺序模式是会不相同的

历理历法:24个时区的置闰结果相同

所有不同时区的闰月都落在相同月。

在历理置闰,如果月朔日和中气同一天,月朔日时间必须在中气时间之前,则该阴历月才包含那个中气。

民用置闰比较月朔和中气日期;历理置闰比较月朔和中气日期、时、分、秒。

没有精确的太阳和月亮的时间数字,阴历的闰月可能会排错。

例如,从西元1600年到2246年,民用历法双中气的阴历月有22个,历理历法只有5个。民用历法甚至在2033、2128和2242年中,三个月之间居然跑出两个双中气;换言之,三个月中多出两个「假」闰月。前后12个阴历月中有三个闰月,闰月的去留造成许多学者的讨论和困恼。

历理历法在此三年中,却没有发现到双中气阴历月。闰月的去留只要把双中气月后的「假」闰月取消,则历理历法近乎于完美。

由此可知,民用历法问题很大,应该废除。上次阴阳历重大改历在1645年,已经超过350年。随着天文科学的进步,中国阴阳历应该使用较精确的历理历法。免得后代子孙再浪费时间讨论置闰去留的问题。

“天干地支”

甲子 1 甲戌 11 甲申 21 甲午 31 甲辰 41 甲寅 51

乙丑 2 乙亥 12 乙酉 22 乙未 32 乙巳 42 乙卯 52

丙寅 3 丙子 13 丙戌 23 丙申 33 丙午 43 丙辰 53

丁卯 4 丁丑 14 丁亥 24 丁酉 34 丁未 44 丁巳 54

戊辰 5 戊寅 15 戊子 25 戊戌 35 戊申 45 戊午 55

己巳 6 己卯 16 己丑 26 己亥 36 己酉 46 己未 56

庚午 7 庚辰 17 庚寅 27 庚子 37 庚戌 47 庚申 57

辛未 8 辛巳 18 辛卯 28 辛丑 38 辛亥 48 辛酉 58

壬申 9 壬午 19 壬辰 29 壬寅 39 壬子 49 壬戌 59

癸酉 10 癸未 20 癸巳 30 癸卯 40 癸丑 50 癸亥 60

利用这样的方法将这六十个词循环相接以来纪时即为“天干地支”纪时法,简称“干支”纪时法,而这六十个词即称为“六十甲子”。

“干支”纪时法又可分为:干支纪年、纪月、纪日、纪时辰。而这四项每项都会有一干一支两个字来表示,所以全合在一起就有八个字,而如果用它们来记录一个人的出生时间,就是人们常说的“生辰八字”。

干支纪年就是用一天干一地支来标示某一阴历年的方法。例如1984年2月2日到1985年2月18日之间的这一个阴历年就是甲子年(鼠年);再如2006年1月29日开始的这一年即为丙戌年(狗年)。

干支纪月也与干支纪年相似,但是这里的月并不是一个真正的朔望月,而是指两个节气之间的(约)三十天。例如立春与惊蛰之间的月为“寅”月,惊蛰与清明之间的月为“卯”月。不同的年份,月份的天干不同,例如1984年的寅月为“丙寅”,而在1985年的寅月为“戊寅”。

干支纪日就是用“六十甲子”来标示日期的方法。每天的凌晨零点到次日的凌晨零点算作一日,如2006年9月20日是壬子日,第二天就是癸丑日。日期也像年月一样,可以只用干支中的一个用标示,如庚午日、庚辰日都可以叫做庚日。

干支纪时,古代将一分均分为十二时辰,从上一日的23时到本日的1时称为子时(子时的上四刻属于前一天,下四刻才属于新的一天),1时至3时为丑时,以依次可推,酉时即为15时至19时。而时辰的天干则是五日一轮回,例如2005年12月31日23时至2006年1月1日1时为甲子,同样它下一个时辰就是乙丑。

“三九”与“三伏”

人们常说的功夫要“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就是指的一年中最冷的二十七天和最热的三十天。自然“三九”与“三伏”并不一定是最冷或最热的时候,但从人们的经验来讲,最冷或最热的天气极有可能在“三九”或“三伏”天里出现。

“三九”就是指冬至后的二十七天。因为在冬至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的白昼时间短,光照不充足,气温基本上是全年最低,所以我们一般将“三九天”视为最冷的时段。民间还为“三九”及其后的五十四天编出一个歌谣:“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隔河看柳,七九八九,路上行人把衣删;九九八十一,田间地头忙得急。”

“三伏”一般是由初伏十天、中初十天、末伏十天组成的,它一般是在夏至之后第三个庚日开始的连续的三十天。但有时中初会有二十天,这二十天的后十天就是人们所说的“闰中伏”。

为什么会有“闰中伏”?

初伏第一天是夏至之后第三个庚日,中伏第一天是夏至之后第四个庚日,末伏是立秋之后第一个庚日,而不是夏至之后第五个庚日。一般说来,夏至之后第五个庚日就是立秋之后第一个庚日,但当地球距太阳位置比平时远时,公转速度减慢,太阳直射北回归带的时间加长,天气也会比往年热,持续时间更长,立秋也比往年来得更晚,夏至之后第五个庚日在立秋之前到来——末伏自然就成了夏至之后第六个庚日了。这时,夏至之后第五个庚日后的十天就是跟在中伏后面的又一伏——“闰中伏”。

阴历原则

在天文观测的基础上,找出了“闰月”的办法,保证阴历年的正月到三月为春季,四月到六月为夏季,七月到九月为秋季,十月到十二月为冬季,也同时保证了阴历岁首在冬末春初。

阴历基本法则

1.月朔日(初一)及大小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需要通过严格的观测和计算来确定,需要通过严格的观测和计算来确定。

2.月以中气得名

3.以包含雨水中气月为正月,即是「寅」月

4.月无中气者为闰月,以前月同名

5.在含两个中气的月之后的第一个闰月(假闰月)需删除(历理历法)

6.每年的冬至总是出现在这年的阴历十一月中。

7. 从一年的冬至后一天起到下一年冬至这一天止的这段时间中,下称其间,如有十三个新月出现,则其间要加入一个闰月。需要加入闰月时,其间第一个没有中气的月为闰月。因为其间只有十二个中气,所以其间至少有一个月没有中气,也存在有两个月没有中气的可能性。但这种情况下只有第一个没有中气的月为闰月。闰月的前一个月为几月则该闰月称为闰几月。

阴历阳历粗略转换算法

日期算法

将阳历日期换算成阴历日期可以用以下这种方法(对余法):

设:公元年数-1977(或1901)=4Q+R

则:阴历日期=[14Q+10.6(R+1)+年内日期序数-29.5n]

(Q、R、n∈N+ ,R<4)

例:1994年5月7日的阴历日期为:

1994-1977=17=4×4+1

故:Q=4,R=1 则:5月7日的阴历日期为:

阴历日期=[14×4+10.6×(1+1)+(31+28+31+31+7)-29.5n]

=[204.2 - 29.5 n] (max(n),n∈N+)

=[27.2]

=27

即指1994年5月7日是阴历廿七日。

月份推算

月份的计算较为复杂,一般可以用这种方法(排位法):

1. 先用对余法找出该年1月22日以后的第一个月朔日α;

2. 再以29为步长,以α由基向后推进找出以后的月朔日,并以此为据划分朔望月;

3. 利用八年表法得出十二中气的日期,并划分到各个朔望月中;

4. 找出第一个没有中气的朔望月,每月都有中气,则进行下一步,有无中气的月则定为上一月的闰月,以后的各个为距α月的前一月;

5. 找出所需要确定的日期分到的那一月,即是。

阴历既依据地球回归年所用时间,又依据月相变化而指定,变化复杂,时间精确,不能用简单的数学公式概括,上面介绍的计算方法只是粗算而已,不能作为阴历制历的标准,而是需要不断的精确观测和推演才可以达到真正的阴历历书。而阴历以人们身边的气象与物候条件、农事活动为参照,实用性强,因而成为四季分明,便于记忆的历法。在我国,阴历历法尤其适用于中原的广大地区。

农历大小月卦口诀

一年上下两卦编,一七两月初爻安。

闰爻相邻爻间伏,确定年月按节算。

五千年来,中国以农立国,订定历法是国家大事。以往藩邦为表示效忠中国,必须遵用中国所颁布的历法和年号,是为「奉正朔」。但自民国以来,中国由 封建走向现代,历法便和政治脱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便担起以往钦天监的角色,负责编订万年历。由于万年历已失去昔日「正朔」 的意义,坊间便流传不同版本的万年历,术者须仔细分辨。

且举一例:阳历1978年9月2日,是阴历戊午年何月何日?

比对坊间的万年历,有说是戊午年七月三十日,有说是戊午年八月一日。而且由于日子顺排的关系,阳历1978年9月3日,亦有阴历八月一日和八月二日之别,如是整个阴历八月都有分歧。这个看似平常不过的阴阳历转换,引出了一个深层的学理问题。

尤有甚者,紫微斗数依阴历年、月、日、时安星。阴历月、日不确定,则无从起盘论命。故此问题更值得我们深究。

这个问题,可用另一形式表示:究竟1978戊午年,是「七月小、八月大」,还是「七月大、八月小」?阴历大小月的安排,原来由南北朝至唐代亦曾有过一些争论,在此不妨细述。

中国唐代以前的历法,以二次「日月合朔」(即在地球看见新月)的平均日数29.53日为一月,是为「朔望月」 (Synodic month)。 由于29.53日不是整数,因此阴历有了大月和小月之分,大月三十日,小月廿九日。由先秦至唐代,历法均是大小月轮流交替,只有某些时候有两个大月连续出 现。此种历法,是为「平朔」。

但由于月球以椭圆轨道绕地球公转,因此月球公转速度就有快慢之别,29.53日只是朔望月的平均值。采用「平朔」的历法,大小月相间,诚然比较简单,但日月合朔(新月)就未必发生在初一,可能是在上月末日,或是在本月初二。南北朝时期刘宋何承天,首先主张以实际「日月合朔」之日为初一。此种历法, 是为「定朔」。采用「定朔」的历法,初一必定是「日月合朔」之日,但由于月球公转速度不均,故有连续数个大月或连续数个小月的情况。「定朔」一法,起初面 对不少阻力,直到唐代,中国历法才开始弃「平朔」而用「定朔」。

因此,要回答1978戊午年是「七月小、八月大」还是「七月大、八月小」,我们便需找出当年日月合朔的精确时刻。以下日月合朔时间,录自《一百六十年历表.附日月食典》一书,刘宝琳、刘婷婷编,科学出版社出版:

日月合朔时间 阴历月日

1978年2月7日22时54分 戊午年正月初一

1978年3月9日10时36分 戊午年二月初一

1978年4月7日23时15分 戊午年三月初一

1978年5月7日12时47分 戊午年四月初一

1978年6月6日03时01分 戊午年五月初一

1978年7月5日17时50分 戊午年六月初一

1978年8月4日09时01分 戊午年七月初一

1978年9月3日00时09分 戊午年八月初一

1978年10月2日14时41分 戊午年九月初一

1978年11月1日04时06分 戊午年十月初一

1978年11月30日16时19分 戊午年十一月初一

1978年12月30日03时36分 戊午年十二月初一

东八区时间、中国标准时间 东经120度 00时00分

北京地方平均时间 东经116度23分 23时46分

东七区时间 东经105度 23时00分

万年历之分歧,实由时差而来。若编历者采用现代中国标准时间,日月合朔发生在1978年9月3日00时09分,故阳历9月3日是阴历八月初一,亦 即七月大、八月小;但若采用北京地方平均时间,日月合朔发生在1978年9月2日23时55分,故阳历9月2日是阴历八月初一,亦即七月小、八月大。

古代中国并无现代时区概念,天文观测及推算均在历朝首都——即钦天监所在地——举行。因此,笔者认为1978戊午年「七月小、八月大」较妥。

万年历查询表阴历1月8日是几号?

不知你问的是哪一年,给你列了71年,查一下以下的年份吧。

序号 公历日期 农历日期 天干地支 星期 生肖 星座

==========================================================

1 1960年2月4日 正月(大)初八 庚子年 丁丑月 壬戌日 星期四 鼠 水瓶座

2 1961年2月22日 正月(大)初八 辛丑年 庚寅月 丙戌日 星期三 牛 双鱼座

3 1962年2月12日 正月(小)初八 壬寅年 壬寅月 辛巳日 星期一 虎 水瓶座

4 1963年2月1日 正月(大)初八 癸卯年 癸丑月 乙亥日 星期五 兔 水瓶座

5 1964年2月20日 正月(大)初八 甲辰年 丙寅月 己亥日 星期四 龙 双鱼座

6 1965年2月9日 正月(小)初八 乙巳年 戊寅月 甲午日 星期二 蛇 水瓶座

7 1966年1月28日 正月(大)初八 丙午年 己丑月 丁亥日 星期五 马 水瓶座

8 1967年2月16日 正月(大)初八 丁未年 壬寅月 辛亥日 星期四 羊 水瓶座

9 1968年2月6日 正月(小)初八 戊申年 甲寅月 丙午日 星期二 猴 水瓶座

10 1969年2月24日 正月(小)初八 己酉年 丙寅月 庚午日 星期一 鸡 双鱼座

11 1970年2月13日 正月(大)初八 庚戌年 戊寅月 甲子日 星期五 狗 水瓶座

12 1971年2月3日 正月(小)初八 辛亥年 己丑月 己未日 星期三 猪 水瓶座

13 1972年2月22日 正月(小)初八 壬子年 壬寅月 癸未日 星期二 鼠 双鱼座

14 1973年2月10日 正月(大)初八 癸丑年 甲寅月 丁丑日 星期六 牛 水瓶座

15 1974年1月30日 正月(大)初八 甲寅年 乙丑月 辛未日 星期三 虎 水瓶座

16 1975年2月18日 正月(大)初八 乙卯年 戊寅月 乙未日 星期二 兔 水瓶座

17 1976年2月7日 正月(大)初八 丙辰年 庚寅月 己丑日 星期六 龙 水瓶座

18 1977年2月25日 正月(大)初八 丁巳年 壬寅月 癸丑日 星期五 蛇 双鱼座

19 1978年2月14日 正月(大)初八 戊午年 甲寅月 丁未日 星期二 马 水瓶座

20 1979年2月4日 正月(大)初八 己未年 丙寅月 壬寅日 星期日 羊 水瓶座

21 1980年2月23日 正月(大)初八 庚申年 戊寅月 丙寅日 星期六 猴 双鱼座

22 1981年2月12日 正月(小)初八 辛酉年 庚寅月 辛酉日 星期四 鸡 水瓶座

23 1982年2月1日 正月(大)初八 壬戌年 辛丑月 乙卯日 星期一 狗 水瓶座

24 1983年2月20日 正月(大)初八 癸亥年 甲寅月 己卯日 星期日 猪 双鱼座

25 1984年2月9日 正月(大)初八 甲子年 丙寅月 癸酉日 星期四 鼠 水瓶座

26 1985年2月27日 正月(小)初八 乙丑年 戊寅月 丁酉日 星期三 牛 双鱼座

27 1986年2月16日 正月(小)初八 丙寅年 庚寅月 辛卯日 星期日 虎 水瓶座

28 1987年2月5日 正月(大)初八 丁卯年 壬寅月 乙酉日 星期四 兔 水瓶座

29 1988年2月24日 正月(大)初八 戊辰年 甲寅月 己酉日 星期三 龙 双鱼座

30 1989年2月13日 正月(大)初八 己巳年 丙寅月 甲辰日 星期一 蛇 水瓶座

31 1990年2月3日 正月(小)初八 庚午年 丁丑月 己亥日 星期六 马 水瓶座

32 1991年2月22日 正月(小)初八 辛未年 庚寅月 癸亥日 星期五 羊 双鱼座

33 1992年2月11日 正月(小)初八 壬申年 壬寅月 丁巳日 星期二 猴 水瓶座

34 1993年1月30日 正月(小)初八 癸酉年 癸丑月 辛亥日 星期六 鸡 水瓶座

35 1994年2月17日 正月(大)初八 甲戌年 丙寅月 甲戌日 星期四 狗 水瓶座

36 1995年2月7日 正月(小)初八 乙亥年 戊寅月 己巳日 星期二 猪 水瓶座

37 1996年2月26日 正月(小)初八 丙子年 庚寅月 癸巳日 星期一 鼠 双鱼座

38 1997年2月14日 正月(大)初八 丁丑年 壬寅月 丁亥日 星期五 牛 水瓶座

39 1998年2月4日 正月(大)初八 戊寅年 甲寅月 壬午日 星期三 虎 水瓶座

40 1999年2月23日 正月(大)初八 己卯年 丙寅月 丙午日 星期二 兔 双鱼座

41 2000年2月12日 正月(大)初八 庚辰年 戊寅月 庚子日 星期六 龙 水瓶座

42 2001年1月31日 正月(大)初八 辛巳年 己丑月 甲午日 星期三 蛇 水瓶座

43 2002年2月19日 正月(大)初八 壬午年 壬寅月 戊午日 星期二 马 双鱼座

44 2003年2月8日 正月(大)初八 癸未年 甲寅月 壬子日 星期六 羊 水瓶座

45 2004年1月29日 正月(小)初八 甲申年 乙丑月 丁未日 星期四 猴 水瓶座

46 2005年2月16日 正月(小)初八 乙酉年 戊寅月 辛未日 星期三 鸡 水瓶座

47 2006年2月5日 正月(大)初八 丙戌年 庚寅月 乙丑日 星期日 狗 水瓶座

48 2007年2月25日 正月(小)初八 丁亥年 壬寅月 庚寅日 星期日 猪 双鱼座

49 2008年2月14日 正月(大)初八 戊子年 甲寅月 甲申日 星期四 鼠 水瓶座

50 2009年2月2日 正月(大)初八 己丑年 乙丑月 戊寅日 星期一 牛 水瓶座

51 2010年2月21日 正月(大)初八 庚寅年 戊寅月 壬寅日 星期日 虎 双鱼座

52 2011年2月10日 正月(大)初八 辛卯年 庚寅月 丙申日 星期四 兔 水瓶座

53 2012年1月30日 正月(大)初八 壬辰年 辛丑月 庚寅日 星期一 龙 水瓶座

54 2013年2月17日 正月(大)初八 癸巳年 甲寅月 甲寅日 星期日 蛇 水瓶座

55 2014年2月7日 正月(小)初八 甲午年 丙寅月 己酉日 星期五 马 水瓶座

56 2021年2月26日 正月(小)初八 乙未年 戊寅月 癸酉日 星期四 羊 双鱼座

57 2021年2月15日 正月(大)初八 丙申年 庚寅月 丁卯日 星期一 猴 水瓶座

58 2021年2月4日 正月(小)初八 丁酉年 壬寅月 壬戌日 星期六 鸡 水瓶座

59 2021年2月23日 正月(小)初八 戊戌年 甲寅月 丙戌日 星期五 狗 双鱼座

60 2021年2月12日 正月(大)初八 己亥年 丙寅月 庚辰日 星期二 猪 水瓶座

61 2021年2月1日 正月(小)初八 庚子年 丁丑月 甲戌日 星期六 鼠 水瓶座

62 2021年2月19日 正月(小)初八 辛丑年 庚寅月 戊戌日 星期五 牛 双鱼座

63 2022年2月8日 正月(大)初八 壬寅年 壬寅月 壬辰日 星期二 虎 水瓶座

64 2023年1月29日 正月(小)初八 癸卯年 癸丑月 丁亥日 星期日 兔 水瓶座

65 2024年2月17日 正月(小)初八 甲辰年 丙寅月 辛亥日 星期六 龙 水瓶座

66 2025年2月5日 正月(大)初八 乙巳年 戊寅月 乙巳日 星期三 蛇 水瓶座

67 2026年2月24日 正月(大)初八 丙午年 庚寅月 己巳日 星期二 马 双鱼座

68 2027年2月13日 正月(大)初八 丁未年 壬寅月 癸亥日 星期六 羊 水瓶座

69 2028年2月2日 正月(大)初八 戊申年 癸丑月 丁巳日 星期三 猴 水瓶座

70 2029年2月20日 正月(大)初八 己酉年 丙寅月 辛巳日 星期二 鸡 双鱼座

71 2030年2月10日 正月(小)初八 庚戌年 戊寅月 丙子日 星期日 狗 水瓶座

59年阴里10月15是什么星座

【公历】: 1959年11月15日 星期日

【农历】: 己亥年 十月十五

【生肖】: 猪

【星座】: 天蝎座

水瓶座 (01月20日─02月18日)

双鱼座 (02月19日─03月20日)

白羊座 (03月21日─04月20日)

金牛座 (04月21日─05月20日)

双子座 (05月21日─06月21日)

巨蟹座 (06月22日─07月22日)

狮子座 (07月23日─08月22日)

处女座 (08月23日─09月22日)

天秤座 (09月23日─10月22日)

天蝎座 (10月23日─11月21日)

射手座 (11月22日─12月21日)

摩羯座 (12月22日─01月19日)

【注】:星座按阳历出生日期算的,对照生日参看上表就可以查出是什么星座了。

以上内容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59年8月15日阴历是多少 59年9月2日阴历是几号呢的精彩内容,好的文章需要你的分享,喜欢59年8月15日阴历是多少 59年9月2日阴历是几号呢这篇精彩文章的,请您经常光顾吧!

上一篇:9月29号漫展长春哪里举行的 长春漫展2019时间表

下一篇:更多致富项目

致富项目相关文章
更多致富项目文章

精选致富项目

致富项目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