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黄芪的技巧
黄芪又名膜荚黄芪,有补气固表、利水消肿托毒、生肌的功能。那怎么样种植黄芪呢?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希望对您有用。
选地整地
黄芪适应性强,耐旱、寒怕热、怕水涝、忌高温。其主根向下垂直生长,宜选择排水良好,向阳,土质深厚的壤土为佳。干旱地区在雨季种植不错。
种子处理
用种子繁殖,秋末和春天播种均可,也可以进行夏播。在播种之前将种子用水泡涨,浸泡时间约6-8小时为宜,捞出后用沙子拌起来,发现有芽时即可播种。一般7-10天出苗,条播,按行距25厘米开2厘米深的沟,将种子均匀的撒入沟内,用打锄稍用力推平,然后再将畦面搂出浮土。
田间管理
苗高8—10cm应及时间苗定苗,株距8-12cm。
中耕除草。出苗后及时中耕除草,并注意向土垄培土,使土垄保持原来的宽度,一般除草2—3次。
追肥。间苗定苗后即进行追肥,亩施人畜粪水1500kg或尿素5kg,施后浇水1次。6月中下旬中耕除草袭扰后施堆肥1000kg,磷肥30kg,硫酸铵5kg,混合于垄上开浅沟施于其中,覆土浇水。
病虫防治
主要病害为白粉病,用5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喷防。紫纹羽病,为害根部,造成烂根,植株自上而下黄萎最后整株死亡。应拔除病株烧毁,病窝用石灰粉消毒。同时应加强其它虫害防治。
采收加工
播后一般2—3年收获。秋天9—11月或春天越冬萌芽前均可采收。因主根入土深,要仔细深挖,避免挖断主根或碰伤外皮。收后去净泥土,趁鲜切下芦头,晒至半干将根理直捆成把,再晒或烘干即成生黄芪。
黄芪的种植方法
1、种子繁殖一般采用直播,因种子细小,出苗比较困难,必须把地整好。整地前每亩施腐熟厩肥2000—3000公斤,深耕细耙,畦面要求细、平,无灌溉条件的山坡地可以不做畦。春播在3、4月,夏播可于消禅如雨季播种,也可冬播,以春播的产量最高,无灌溉条件的地方,应于雨季播种。一般采用条播,按行距25—30厘米,开2—3厘米深的浅沟,将种子均匀播入沟内,覆土约1厘米厚,播后轻轻镇压,每亩播种量拿启0.50—1公斤。因种子小,为避免播种不均匀,播种时可掺5—10倍细砂拌匀后播种。播后及时浇水,经常保持表土溼润,大约15天即可出苗,出苗后要间去过密的弱苗,当苗高6—7厘米时,按株距12—15厘米定苗,并对缺苗的地方进行补苗,补苗时一定要带土移栽,可把过密的苗移来补,栽后浇水,以利成活。
黄芩种子小,播种时覆土又浅,常因土壤干旱或表土不平,土粒较大,出苗困难,而导致大量缺苗。解决的办法:首先,整地一定要整细整平;其次,播种后要及时浇水,经常保持土壤溼润直到出苗;此外,旱地种植,应选雨季播种,也可用塑料薄膜覆盖或用草覆盖保墒,出苗后即可揭去覆盖物。这样就可以保证出苗一致整齐。
2、扦插繁殖最适宜扦插期为5、6月份,植株正处于旺盛的营养生长期,剪取茎枝上端半木质化的幼嫩部分茎的中下部作插条成活率很低,剪成6—10厘米长,再把下面2节的叶去掉,保留上面叶片。插床最好用砂,或比较疏松的砂壤土也行。一般应随剪随插,按行株距10×5厘米于床内,插后及时浇水,并搭棚遮荫,要经常喷水保持土壤溼润,但不宜太溼,否则插条会变黑腐烂。管理得当,成活率可达90%以上,插后期40天即可移栽。
3、分根繁殖在收获时注意选高产优质植株,把根剪下供药用,留下根茎部分繁殖材料用。如冬季挖收,把根茎埋于室内阴凉处,第2年春再分根栽种;如春季收获,则随挖、随栽,把根茎分开为若干块,每块都带有几个芽眼,再按行株距30×20厘米于大田。山坡地采用此法栽种成活率较高,栽后同一般管理。
田间管理
在出苗期应经常保持土壤溼润,土干要及时浇水,成株以后抗旱力增强,可少浇水,雨季还要注意排水防涝。平时也要注意随时进行松土除草。除加强一般管理外,还要注意施肥,在第一年,定苗后要进行第一次施肥,每亩施稀的人粪尿500公斤或尿素3—5公斤,于6—7月追施磷铵30公斤。第2年和第3年返青后施腐熟饼肥40—50公斤,6月下旬封垄前施磷铵颗料肥30—40公斤。施肥时应开沟施入,施后盖土并浇水。
采收与加工
栽后2—3年收获。一般于秋末茎叶枯萎后或春解冻后、萌芽前采挖,因根长得深,要深挖,防止断根。根挖出来后,要抖去泥土,剪去茎叶,晒至半乾,撞去外皮,再迅速晒干或烘干。也可切片后再晒乾,但不可用水洗,也不可趁鲜切片,否则在破皮处会变绿色。
在晾晒时应避免在强光下曝晒,因曝晒过度会使黄变红。同时还要防止被雨淋溼,因受雨淋后黄芩的根先变绿后变黑,都会影响质量。成品以坚实无孔洞,内部呈鲜黄色的为上品。一般3—4公斤鲜根可加工成1公斤干货。亩产干货200—300公斤,高者可达380公斤以上。
黄芪的种植方法及条件
黄芪的种植方法及条件如下:
一、黄芪的栽培方法
黄芪种植之前要先对种子催芽。种子必须选生长成熟、颗粒饱满的,选好之后将种子放在温水中浸泡,大概浸泡6-8个小时,等种子吸水胀裂后再取出来,取出后放在湿沙中,并提供阴凉的环境,保证沙子湿润,等种子出芽之后再进行播种,这样才可保证成活率。
等黄芪的种子出芽之后就可进行种植。先在地块中挖浅沟,按照行距20厘米进行挖,挖好之后将发芽的黄芪种子放在浅沟中,并覆盖一层薄土,浇灌透水,让种子尽快适应新的环境。
二、黄芪种植注意事项
1、间苗补苗:苗高达到5-7厘米时,进行第1次间苗。间苗2-3次后,每隔8-10厘米留1棵壮苗,发现缺棵情况可进行补种,也可以重播(催芽补苗)。
2、追肥:生长第1、2年,每年结合中耕除草进行1次追肥,每次亩施1000公斤腐熟的人畜粪水或7-8公斤三元素复合肥(N、P、K各15%)。第1年冬季苗枯后亩施2000公斤厩肥+10公斤三元素复合肥(N、P、K各15%)+150公斤饼肥,混合后施入行间(开沟施历念腊入),然后培土。
黄芪的种植时间
黄芪的播种时间分春播和秋播。多采用春播,时间在4月末至5月初,5月上旬出苗,约1个月齐苗。黄芪喜日高碧照、凉爽气候,耐旱,不耐涝。有较强的耐寒能力,多生长在山坡中、下部的向阳坡及林缘、灌丛、林间草地、疏林下及草甸等处。
霜降时节大部分叶子已脱落,冬季地上部枯死,翌春重新由宿根发出新苗。种子萌发温度比较低,平均气温约8℃时满足黄耆播种的温度要求。平原地区栽培要选择地势较肢滑高、排水良好、渗水力强的砂质土壤种植;地下水位高、雨水多的地区宜选择高燥地和河沿高地种植;山区宜选择土层深厚、土质肥沃、土壤渗水力强的向阳山坡地种植。
种植黄芪,该如何管理?
种植黄芪,该如何管理?
黄芩为草本植物药植,有提高人体免疫功能.护肝.有利排尿.降血压和较普遍的抑菌功效,具备很高的种植使用价值。下边咱们谈一谈黄芪种植方式及时间,及其黄芩种植管理方法技术性关键点,仅供参考。
一.黄芪种植方式及时间
黄芩可在春.夏.秋三季播种。春耕在“清明节”前后左右开展,最晚不迟于“春分”,夏播6~7月开展,秋种一般在“寒露”前后左右开展。全国各地气候条件不一样播种时间有区别,应灵巧把握。
南方地区温度高,秋种在9月播种,冬前出芽。北方地区温度低,幼苗抵抗力差,易受冷害,秋种宜在冬前播种,翌春出芽。沙尘干旱气候,春.秋种难保刚发芽,且春天出芽的时候容易导致虫害危害,选用夏天6~7月播种,则出芽齐整,幼苗生长发育健硕。
二.黄芩种植管理方法技术性关键点
直播间栽培技术便捷,当今生产制造上使用较多,但用种量大,生长发育不齐整,危害产品质量和采收。一般选用穴播或穴播,也可播撒。
穴播的在取好的栽种地畦表面按行株间距33×27(公分)开浅穴,每穴播入种籽4~5粒,填土厚2厘米,亩用种量1~1.5Kg,穴播的在畦面按行间距45公分开横沟,沟深3公分。播种时将种籽与草灰.农家肥翻拌后,匀称撒进沟内,播后遮盖细土1~2厘米,稍稍夯实,亩用种量2Kg上下。
育苗移栽能够节省商业用地,一般是按行间距20~25公分在育苗地畦表面开横沟,沟深3公分,播幅10公分,将种籽与草灰翻拌后匀称播入沟内,填土厚2厘米,稍稍前去镇压,浇透水性,畦顶盖草隔热保温保湿补水。
春天育苗时,最好用小塑料大棚覆哑膜开展育苗,以升温固土,温度低时可盖上草苫隔热保温。夏天育苗在幼苗发掘出后为避免日晒及维持苗期环境湿度,须搭建棚帘或用黑网站开展遮光,阴蔽度以50%上下为好。下雨天及晚间需将阴帘撕去,使幼苗接纳露珠。
黄芩幼苗发掘出后,要进一步加强栽培技术,立即清理野草,适度拔掉太密和柔弱的幼苗。当苗至后13~15公分,根长15公分时就可以移栽陆带局。移栽宜在阴雨天或晴朗的下午和晚上开展,下完雨后移栽存活率较高。最先将尺寸苗分离,随后按行间早让距行闷20~24公分,株间距12厘米开穴,每穴移苗1~2株。幼苗移栽或移栽后,应该马上注水或洒水,便于存活。一般1亩移苗2万棵上下。
怀孕初期开始到孕晚期一直胃胀气,该如何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