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12月9日空间课堂视频 12月9日空间课堂的文章,本文对文章12月9日空间课堂视频 12月9日空间课堂好好的分析和解答,希望你能喜欢,只有你喜欢的内容存在,只有你来光临,我们才能继续前行。
天宫课堂第二次太空授课活动确定
天宫课堂第二次太空授课活动确定,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天宫课堂”将于近期择机开展第二次太空授课活动。首次太空授课进一步拉近了青少年与载人航天的距离。天宫课堂第二次太空授课活动确定。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中国空间站“天宫课堂”将于近期择机开展第二次太空授课活动。
北京时间 2023 年 12 月 9 日 15:40,“天宫课堂”第一课正式开讲,时隔 8 年之后,中国航天员再次进行太空授课。“太空教师”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中国空间站为广大青少年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太空科普课,这是中国空间站首次太空授课活动。
在约 60 分钟的授课中,神舟十三号飞行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生动介绍展示了空间站工作生活场景,演示了微重力环境下细胞学实验、物体运动、液体表面张力等神奇现象,并讲解了实验背后的科学原理。授课期间,航天员通过视频通话形式与地面课堂师生进行了实时互动交流。
了解到,社会各界在首次太空授课后广泛参与“天宫课堂”授课内容征集活动。第二次太空授课内容结合了中国空间站设施条件进行了精心设计。授课活动将全程进行直播。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天宫课堂”将于近期择机开展第二次太空授课活动。
2023年12月9日,“天宫课堂”进行了首次太空授课。首次太空授课进一步拉近了青少年与载人航天的距离。
过去一年来,王亚平执行神舟十三号飞行任务的同时,还在中国空间站开展太空授课,对话京港澳青年学子。
2023年12月9日,“天宫课堂”第一课开讲现场,“太空教师”为广大青少年带来一场精彩的太空科普课。图/中国载人航天官网
因为2023年在太空中的一次授课活动,王亚平获得了中国首位“太空教师”的美誉。2023年12月9日,“天宫课堂”第一课正式开讲。时隔8年,中国航天员再次进行太空授课。此次“天宫课堂”包括航天员在轨工作生活的场景展示、太空细胞学研究实验展示、太空转身等8个项目。
授课开始前,“太空教师”王亚平先为大家展示了航天员在轨工作生活的场景。通过直播镜头,观众可以看到空间站中不仅有太空厨房、健身工具,还有属于航天员的独立小空间。王亚平还展示了自己的卧室,里面布置了家人的照片和自己喜欢的小玩偶。
据中国载人航天官网消息,中国空间站“天宫课堂”将于近期择机开展第二次太空授课活动。
2023年12月9日,“天宫课堂”进行了首次太空授课,“太空教师”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与地面课堂师生互动交流。首次太空授课进一步拉近了青少年与载人航天的距离,持续兴起探知航天奥秘、学习航天知识的热潮。
首次太空授课后,社会各界通过新闻媒体和网络广泛参与“天宫课堂”授课内容征集活动。第二次太空授课内容,是从征集到的意见建议中广泛遴选的,并结合中国空间站设施条件进行了精心设计。
同时,第二次太空授课活动将全程进行直播。
据悉,在第一次太空授课约60分钟的活动时间中,神舟十三号飞行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生动介绍展示了空间站工作生活场景,演示了微重力环境下细胞学实验、人体运动、液体表面张力等神奇现象,共进行了8项太空授课项目,并讲解了实验背后的科学原理。
授课期间,航天员还通过视频通话形式,与地面课堂师生进行了实时互动交流。
此前,中国科技馆科普讲师团副团长陈征表示,太空授课并不是单纯的灌输知识,不希望去进行这样的延伸,因为航天员的太空授课内容,对孩子而言是一种启发,就是希望用实验的方式,用天地互动的方式,去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起到一个引领的作用。
天宫课堂第二课直播回放
天宫课堂第二课直播回放,“天宫课堂”第二课定于3月23日15时40分在“天宫”开讲,航天员王亚平、翟志刚、叶光富将再次共同配合进行授课,天宫课堂第二课直播回放。
本周三(3月23日)的“天宫课堂”第二课即将开讲。
本次太空授课依然由“感觉良好”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和叶光富相互配合完成。
本次授课活动继续采取天地对话方式进行,由航天员在轨演示太空“冰雪”实验、液桥演示实验、水油分离实验、太空抛物实验,介绍与展示空间科学设施。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将面向全球进行本次授课的现场直播。
中国航天员真诚邀请社会各界特别是广大青少年在地面同步尝试开展相关实验,从天地差异中感知宇宙的奥秘、体验探索的乐趣。
这是中国空间站第二次太空授课,也是中国航天员第三次进行太空授课。
2023年12月9日,神舟十三号航天员在中国空间站演示了微重力环境下细胞学实验等。2023年6月20日,神舟十号航天员在天宫一号展示了失重环境下的物理现象。
授课活动旨在传播普及空间科学知识,激发广大青少年不断追寻“科学梦”、实现“航天梦”的热情。
距离上次“天宫课堂”开讲3个多月之后,今天下午,中国首位“太空教师”王亚平将再次在中国空间站“天宫”给地面学生上课!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天宫课堂”第二课定于3月23日15时40分在“天宫”开讲,航天员王亚平、翟志刚、叶光富将再次共同配合进行授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将面向全球进行现场直播。
神舟十三号航天员顺利进驻天和核心舱。新华社发
据了解,本次太空授课活动继续采取天地对话方式进行,由航天员在轨演示太空“冰雪”实验、液桥演示实验、水油分离实验、太空抛物实验,介绍与展示空间科学设施。
消息一出,“天宫课堂”再次成为高频热词,点燃广大青少年“航天梦”,也激起了中小学生脑袋瓜里无数的小问号……
2023年12月9日,学生们在北京中国科技馆观看中国航天员进行太空实验。新华社发
3月22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参与此次授课活动的相关负责人向长江日报记者介绍了有关情况。
科普专家组论证筛选“天宫课堂”内容
长江日报记者:这些“最有高度”又有趣的太空课程是谁设计的.?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整个“天宫课堂”授课实验的内容,我们有一个科普专家组负责,他们来论证筛选这些项目,当然这些项目有来自包括全国青少年等方方面面提出的一些实验的建议,在这些建议的基础上由专家组来遴选,最后由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来批准。
长江日报记者:专家们在“天宫课堂”前都做了哪些准备?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专家组除了遴选项目之外,还要对每一个项目的具体方案进行精心地策划,编写脚本。航天员要在天上在轨开展一些实验,验证展示的效果怎么样?学生们能够看得懂吗?能够感兴趣吗?这些都要考虑,地面还要做一些比对的实验。
这些都是需要精心地策划、演练的。我们科普的专家中,包括高校的、中学的一些科普老师,一些物理、化学的老师都会参与到这个过程中。
长江日报记者:地面有多少人在配合?地面有指挥长吗?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载人航天工程系统本身就很庞大。工程的多个系统都会参加这项任务,比如说我们的航天员系统、空间站系统、空间应用系统、测控通信系统等等,我们工程有自己的一套管理和指挥体系,这是工程内部的。天宫授课科普这件事已经超越了我们工程的这个体系。
教育部、科技部、中国科协、中央电视台,这些工程体系之外的国家部委、社团,还有媒体,都是一起来参与这个事的,而且都是非常重视,投入了很大的力量。为了做好这个事,我们成立了一个工作协调组,负责大家在准备过程中的任务协同与分工,以及各项方案制定等准备工作,各方之间要进行充分协调演练、密切配合,才能共同把这个科普教育活动做好。
亮点是讲解展示核心舱两个科学机柜
长江日报记者:青少年都非常期待“天宫课堂”,可以介绍一下您心中的亮点吗?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我们已经公布了天宫具体授课时间,也明确地对外说了,这次授课依然采用天地互动的方式,课表也出来了,实验都很精彩。这次还有一个亮点,就是要对我们核心舱的两个科学机柜进行讲解展示,介绍核心舱高微重力、无容器实验机柜,展示本次任务中开展的空间科学实验进展。
载人航天因为有航天员参与,他们是代表全人类去探索利用、开发宇宙,全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学生,对这个事业特别地关注、特别地支持,所以,做好相应的科普工作是我们应该做的事情。
我们为这几次“天宫课堂”的授课,应该说是做了很精心的准备。在每次航天员飞行前,我们对很多实验都已经做了系统的策划,因为你也知道在“天宫课堂”会用到一些教具,这些都要提前带上去的。
“天宫课堂”以后会常态化
长江日报记者:距离上一次“天宫课堂”仅过去3个多月,是否可以期待以后常态化的太空授课?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以后的空间站上会持续有航天员在上面工作、生活、开展实验,天宫空间站的条件,以及天地通信的保障条件都很好,所以航天员在空间站上飞行的过程中,与地面进行互动交流、开展一些科普活动,这以后是会常态化的。
今年中国空间站将全面建成,载人航天科普工作也会常态化地开展,“天宫课堂”是我们重点要打造的一个科普品牌。
当然以后围绕载人航天的科普会不拘泥于太空授课这一种形式,会有多种形式,比如说,组织到航天城参观、到发射中心去观摩发射,搭载青少年提出的实验,请航天专家讲课,出版航天科普丛书,出一些科普的文创、影视作品等等。方方面面,这些都在我们下一步的计划当中。
今天,太空出差三人组直播课第二课将开讲。太空“冰雪”实验、液桥演示实验、太空抛物实验......总台央视新闻面向全球现场直播!还有专家为你讲解科学实验奥秘、科普火箭运行原理。
天宫课堂第二课直播时间及观看入口介绍:
直播时间: 2023年3月23日15:40
观看入口: 央视新闻、央视网
授课人员: 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
课程表:
届时,航天员将在轨演示太空“冰雪”实验、液桥演示实验、水油分离实验、太空抛物实验,介绍与展示空间科学设施,另外还有天地互动环节,航天员真诚邀请社会各界特别是广大青少年在地面同步尝试开展相关实验。本次授课活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将面向全球进行现场直播。
王亚平在太空授课内容
王亚平在太空授课内容,北京时间2023年12月9日15:40,“天宫课堂”第一课正式开讲,时隔8年之后,中国航天员再次进行太空授课。王亚平在太空授课内容。
走路如飞行,转身如花滑,睡在睡袋里 ……12 月 9 日 15:40," 天宫课堂 " 第一课如约开讲。
课堂上,神舟十三号 " 太空出差三人组 " 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除了展示他们在轨工作生活外,还演示了微重力环境下细胞学实验、浮力消失实验、水膜张力实验、水球光学实验、泡腾片实验等神奇实验。
60 分钟的 " 天宫课堂 ",吸引了亿万目光。孩子们宇宙、太空充满了好奇。
" 最高 " 课堂上的课目表是如何出来的,还能怎么上?现代快报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
温馨,太空教师王亚平 " 卧室 " 贴着家人照片
失重情况下,航天员睡觉是一件神奇的事。他们可以站着睡,也能倒立睡,高兴时还可不固定睡袋,当一回 " 夜游神 "。这次 " 天宫课堂 ",王亚平特别展示她的 " 卧室 "。她说,航天员们都是睡在睡袋里的。而 " 卧室 " 则按个人的喜好布置。比如:王亚平的 " 卧室 " 里贴着她和家人的照片,以及她自己的小物品。王亚平透露,晚上还可以和家人通电话。
神奇,太空转身暗含时空曲率奥秘
在失重环境中,许多成语比如:脚踏实地、飞流直下、摇摆不定等成语在失重环境中都不适用了,在那里水不再往低处流,竹篮打水不会一场空。
那么,失重情况下,航天员怎么转身?" 天宫课堂 " 上,只见,叶光富靠旋转手臂,实现了无依托转身;随后,叶光富又展示了伸展手臂转身和抱臂转身 ……" 太神奇 "!围观的网友们纷纷惊呆了。
这到底是什么原理?是否违背了角动量守恒?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科普主管董志川解释说,真空和失重中隐藏着时空曲率奥秘。" 这就像陀螺仪。我们在玩指尖陀螺的时候,当我们偏转陀螺会发现有一个无形的力在左右着我们的手,仿佛在阻挡我们改变陀螺的指向。没错,这就是陀螺仪的特性,它有维持初始角动量方向的‘惯性’ ,仿佛有一个无形的温柔小手在不断地纠正旋转轴的偏离 ,这也正是我们可以人类利用陀螺指引方向的原因 。"
董志川介绍说,如同陀螺仪一样维持原有旋转方向的 " 保守力 " 会作用于我们身体的躯体正轴,带动我们旋转。" 猫也会用这种旋转前肢的方法,来实现在空中无依托条件下的转体。"
不易,世界最高课堂这样 " 炼 " 成
" 和 8 年前的太空课堂相比,这次太空教师们的活动空间更大一些,有 50 平方米。" 全国空间探测技术首席科学传播专家、中国首次太空授课专家组成员庞之浩介绍说,太空教育有多种形式。太空授课是最典型、最直接的一种方式,在那里称得上是世界上最高的课堂,可对培养青少年探索太空的兴趣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不过,要想完成一堂 " 天宫课堂 ",太空教师们要练就十八般武艺。" 在授课前,太空教师要做大量的准备,授课的内容要先演练。甚至对摄像的要求也很高。" 庞之浩透露,上一堂太空课,王亚平的课程内容是几经筛选过的。
8 年前,为了完成中国首次太空授课,专门成立了太空授课专家组。当时,专家组成员先后研究了 " 竹篮打水 "" 乒乓球 "" 回旋镖 " 等 20 多种方案。然后经过集思广益、反复筛选、严格论证,最终确定进行两个方面的物理实验,即物体运动特性和液体表面张力。
庞之浩解释说,这次 " 天宫课堂 " 很成功精彩,相比之下,这次不仅有物理实验,还有生物实验,因而可使青少年开阔眼界;而且太空教师王亚平这次更从容、淡定了。
剧透," 天宫课堂 " 将持续开展太空授课活动
中国空间站首次 " 天宫课堂 " 让网友们意犹未尽。后续,还会有这样的课程吗?答案是:有!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透露,后续," 天宫课堂 " 将持续开展太空授课活动,积极传播载人航天知识和文化,持续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航天科普教育。
庞之浩说,2023 年,中国将建成体积大寿命长、功能强的大型长期载人空间站,可以相信,届时中国的太空教育会更加丰富多彩,可以采用视频传输、天地通话、搭载实验、参与研究等方式进行,或在地面开展太空设计比赛、参观体验和知识讲座等活动。
据了解,我国几年前就开始组织青少年设计青少年太空实验方案,并且每年都请专家进行评审,其中优秀的青少年太空科学实验方案未来有望送到中国空间站青少年科学实验柜内实施。
北京时间2023年12月9日15:40,“天宫课堂”第一课正式开讲,时隔8年之后,中国航天员再次进行太空授课。
“太空教师”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为广大青少年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太空科普课,这是中国空间站首次太空授课活动。
在约60分钟的授课中,神舟十三号飞行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生动介绍展示了空间站工作生活场景,演示了微重力环境下细胞学实验、人体运动、液体表面张力等神奇现象,并讲解了实验背后的科学原理。
授课期间,航天员通过视频通话形式与地面课堂师生进行了实时互动交流。在提问环节,有汶川的同学问,在太空能看到闪烁的星星吗?有没有UFO?
对此,王亚平回答说,目前没有看到UFO。由于在大气层外,星星也不会眨眼睛了,看到的天空不是蓝色,而是深邃的黑色。
王亚平表示,透过舷窗我们能看到蔚蓝的地球,还有日月星辰,但是目前为止还没有看到UFO。由于我们处在大气层外,没有了大气的'阻挡和干扰,我们看到的星星会格外的亮。
据悉,此次太空授课活动进行了全程现场直播,在中国科技馆设地面主课堂,在广西南宁、四川汶川、香港、澳门分设4个地面分课堂,共1420名中小学生代表参加现场活动。
北京时间12月9日下午3点40分,天宫课堂正式开讲,神舟13号航天员乘组在中国空间站上进行全球直播,为全世界网友授课。
这是中国“天宫课堂”的第一课,同时也是中国航天员在太空中的第二次授课。上一次还是8年前,神舟10号飞船航天员王亚平,曾经在距离地球300多公里外的天宫一号舱内,为全国8万所学校6,000万余师生上了一堂生动有趣的太空物理课程,展示了在太空失重环境下如何给物体测量质量、如何进行单摆运动、陀螺运动、水膜实验和水球实验。
而这一次天宫课堂,则是由神舟13号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和叶光富,在中国自己设计建造的空间站上,为全球网友直播。
此次授课的主讲人仍然是王亚平,这是她第二次担任太空教师。除了给大家展示物体运动、液体表面张力等物理现象外,王亚平还带大家参观了中国空间站的工作生活场景,让大家直观感受航天员们如何在太空长时间生存工作。
跟着镜头,我们看到王亚平的太空卧室里,贴满了与家人的合照。王亚平透露,晚上睡觉时,还可以跟家人通个电话。
当然,中国空间站承担着重要的科研项目,各种科学实验必不可少。本次太空授课,王亚平将在翟志刚和叶光富的配合下,完成浮力消失实验、水膜张力实验、水球光学实验、泡腾片实验以及太空细胞学研究实验等多项内容。
按照预定设计,本次太空授课采取天地互动的方式进行。天上的主讲课堂是中国空间站,主讲人是王亚平,翟志刚和叶光富将担任助手。地面主课堂设置在中国科技馆,但同时新增了4个地面分课堂,分别设置在广西南宁、四川汶川、香港和澳门。
航天员在太空授课的过程中,会适时与地面进行交流,回答广大青少年学生的提问。
四川汶川的同学向王亚萍提问,在太空中能看到闪烁的星星吗?有没有UFO?
这是很多人特别关心的话题,对此,王亚平的回答是目前还没有看到UFO。空间站身处大气层外,由于没有大气的干扰和阻挡,在空间站中看到的星星都不会眨眼,显得格外的亮。
空间站每90分钟绕地球一圈,因此每天都能看到16次日出,这是在地球上绝无可能发生的奇妙体验。
之所以要开展太空授课,主要是为了传播载人航天知识,激发广大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让更多的人参与和投身到科学研究事业之中。
人类的征途是浩瀚宇宙,一个国家想要获得发展和复兴,必须努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提高科研水平。早在改革开放之初,总设计师就说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这句话不管放在任何时代,都不会过时。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取得的巨大成就,无不与此紧密关联。
要不是科学技术的进步,我们怎么能够建设自己的空间站,我们怎么能实现载人航天飞行,我们怎么能掌握探索宇宙太空的主动权?
据了解,天宫课堂品牌并非突发奇想,而是有着明确的规划和设计,这是第1次在空间站上课。未来,随着中国空间站建设的完善,将会有越来越多的航天员和工程师进入空间站,进行各种各样的太空实验,并继续开展天宫课堂教学任务。
看到视频直播的网友可能会问,太空中没有基站,空间站如何实现与地球的通讯?
为了确保空间站与地球之间的联络,我国专门发射了三颗中继卫星,按照预定轨道运行,可以覆盖全球任何地区,地球和空间站发出的信号,先通过中继卫星接收,再传播出去,从而实现空间站与地面的信号传送。
中继卫星的传输能力和速度,相当于目前在地球上使用的5G信号,几乎没有太多的延迟,速度非常快。
这样一来,不管是航天员与地面控制中心之间交流,还是给家人打电话,都可以做到实时传输,有声音有画面,跟在地球上差不多。
以上内容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12月9日空间课堂视频 12月9日空间课堂的精彩内容,好的文章需要你的分享,喜欢12月9日空间课堂视频 12月9日空间课堂这篇精彩文章的,请您经常光顾吧!
上一篇:6月12日西班牙疫情如何 6月12日西班牙疫情最新消息
下一篇:更多致富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