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如何帮助广东的非洲人种移民 如何帮助广东的非洲人种生存的文章,本文对文章如何帮助广东的非洲人种移民 如何帮助广东的非洲人种生存好好的分析和解答,希望你能喜欢,只有你喜欢的内容存在,只有你来光临,我们才能继续前行。
非洲人的生活习惯:
1、非洲人见到外国客人,总是显得彬彬有礼,先是热情打招呼问候,然后握手致意,有的甚至还要拥抱亲吻表示友好感情。刚果人同客人交谈时,习惯于用手或头作出各式各样的动作,以烘托自己语言所表达的含义,从而加深宾主之间的感情交流。外来客人如果能够熟悉并掌握当地一些加深感情交流的动作,即使不懂当地的民族语言,也能够同当地人进行简单的思想上的沟通与交流,向当地朋友表达见面时的诚挚问候。
2、非洲人招待客人的副食品主要有,香煎肉排、咖哩牛肉、串烤羊肉、清炖整鸡、红烧鱼块、鱼香肉丝、土豆烧肉等。这些菜看的味道 浓郁,甜辣适度,焦香爽口。
3、非洲人人还经常用当地的野味食品招待客人,如将当地的大黄蚂蚁捕捉后制成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的蚁酱,用来拌猴子肉吃,风味独特,许多外来之人别说吃过,恐怕从未听说过。刚果人自制的香蕉酒,芳香扑鼻,口感特殊,是待客饮料中的上品。
4、非洲人讲究发型不仅是爱美的表现,而且还表明非洲各国人民的民族属性、传统观念和性格特点,乃至人的不同处境。例如,妇女剃了光头,通常是寡妇标志,说明她已失去了丈夫;尼日尔小孩头上分别留有一绺、两绺或三绺头发,这表明孩子已失去了父亲、母亲或双亲;几内亚富尔贝族人不论男女,只要头发蓬松散乱,便是告诉人们,他们正在服丧。
5、非洲流行的招招呼方式——举起右手、手掌向着对方、目的是表示“我的手并没有握石头。”显然,它是在表明:“没有武器”这个习俗,自古在世界各地普遍地被采用,只不过样式稍微不同而已。它可以说是友好的象征。
6、在非洲很多地方,吃饭不用桌椅,也不使刀叉,更不用筷子,而是用手抓饭。吃饭时,大家围坐一圈,一个饭盒和一个菜盒放在中间。每个人用左手按住饭盒或菜盒的边沿,用右手的手指抓自己面前的饭和菜,送入口中。此时无所适从,甚至抓得满手沾饭,而非洲人自己抓饭、吃饭时个个动作干净利落。
拓展资料:
非洲人一般指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尼格罗人种居民,他们的语言分为科伊桑语系、尼日尔-刚果语系、班图语系和尼罗-撒哈拉语系四种。由于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居民当多为黑皮肤,所以非洲人常用来指代黑人。有时非洲人包括北非的阿拉伯人和南非的高加索人种。
非洲的黑皮肤居民分为很多不同的类型。最常见的是苏丹尼格罗人和班图尼格罗人。除此之外,还有黑白混血的埃塞俄比亚人和黑黄混血的马达加斯加人。以及世界上最古老的种族——尼格利罗人和科伊桑人。
一、简介
因赤道横贯非洲的中部,有3/4的土地受到太阳的垂直照射,所以,其中有一半以上地区终年炎热,故称为“阿非利加”,简称非洲。 “阿非利加”是希腊文阳光灼热的意思。非洲的沙漠面积约占全洲面积1/3,为沙漠面积最大的洲。其中,撒哈拉沙漠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非洲东部还有世界上最大的裂谷带。其他沙漠多分布在南部非洲和东非非洲之角。南北纬15度以内,多为广阔的热带草原,刚果盆地和几内亚湾沿岸为热带雨林。非洲有2/3的居民属于黑种人,其余大部分属白种人,仅马达加斯加有一小部分黄种人。
二、历史
1、人类的发源地
非洲是人类文明历史最悠久的大洲,自1871年达尔文在《人类起源》中提出了人类起源于非洲的观点后,世界考古学界提供了大量的物证,表明非洲尤其是东非和南非,可能是人类最早的发源地。从古代猿类进化到现代人类有5个阶段:腊码古猿,南方古猿,直立人(猿人),早期智人和晚期智人的化石,在非洲都有发现,且其演变过程比其他洲更具有连续性,各个阶段的时间也比较早,这都说明非洲很可能是人类的发源地。 [2] 现代分子生物学兴起以后,进一步力证现代智人全部起源于非洲。现代分子生物学运用遗传学的工具对非洲、欧洲以及亚洲人种的母系线粒体和父系Y染色体进行分析,发现不同人种共同的祖先距今天的时间为14.3-14.4万年,现代智人走出非洲是在5万年到7万年前。
2、古代王国
世界上最古老的黑人王国是尼罗河中游的努比亚人所创建的库施王国,建立于公元前十世纪,由于后迁都于麦罗埃,所以又被称为麦罗埃王国。公元前8世纪,库施国王卡什塔征服上埃及首府底比斯,其子皮安基(前751~前716在位)继而占领孟斐斯,成为库施和上埃及的国王 。约公元前730年,皮安基之弟沙巴科建立埃及第二十五王朝,又称努比亚王朝。约公元前656年,由于亚述人入侵,努比亚人被迫退出埃及。公元350年,库施王国为阿克苏姆帝国所灭。库施王国在文化上深受古埃及影响,但仍保持了很多自己的特点。早期的库施王国政体上有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是“万民授人君位”,国王由选举产生。所谓“君为民授”是指国王由公民选举从王室成员中挑选出来。被推选者往往是军事领袖、高级官员和氏族领袖等。
然而从皮安基国王开始,转为君权神授。阿蒙神庙在国王登基典礼中通过神示对国王加以确认,使公众相信国王是由阿蒙神亲自选定的。库施王国的神庙祭司拥有极高地位,在特殊情况下,可以执行神的旨意为名,勒令国王自杀。麦罗埃王国曾经建有大量精美的金字塔、神庙、石雕、石碑,至今仍保留不少遗迹,麦罗埃遗址现已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他们还发明了自己独创的拼音文字——麦罗埃文字。
三、种族构成
1、概况
非洲最主要的居民是尼格罗人,即平时所说的黑人,但黑人也分为多个不同的类型。其中最常见两大黑人支系分别为苏丹尼格罗人和班图尼格罗人。苏丹尼格罗人主要分布在撒哈拉沙漠以南两河一湖地区,即尼日尔河-乍得湖-尼罗河中上游,西起大西洋沿岸,东至埃塞俄比亚高原西侧。
班图尼格罗人则分布在苏丹尼格罗人以南广大地区,是赤道非洲和南部非洲各国的基本人种,也是非洲人口最多最具代表性的种族。除此以外,还有两个重要的混血种族,分别是非洲之角的埃塞俄比亚人种和马达加斯加岛的马达加斯加人。埃塞俄比亚人种包括被统称为库希特人的库希特语族诸民族与闪米特语族的阿姆哈拉人、提格雷人。他们是黑白混血人种,相貌兼有地中海人种和尼格罗人的特征。
马达加斯加人包括马达加斯加岛所有原住民族,他们是黑黄混血人种,主要由来自亚洲的南岛民族和来自非洲大陆的班图人融合而成。还有两个被归类为尼罗格人的古老种族分别为尼格利罗人和科伊桑人,尼格利罗人是中部非洲最早的居民,科伊桑人则是南部非洲最古老的居民,他们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种族,但因为受到后至移民的排挤,现在他们的人口已经非常稀少了,仅存的部落分别分布在热带雨林与荒漠中。
百度百科--非洲人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移民国家,移民们创建并繁荣、发展、壮大着美国。美国从来就不是纯粹的“单元”的国家。从殖民地时期开始,来自西班牙、法国的殖民者构成了最早的移民。紧接着,不甘落后的是荷兰人、瑞典人和英国人。特别是从1620年英国清教徒创建马萨诸塞海湾的殖民地开始,英国便开始了持续的移民潮,奠定了日后被称为盎格鲁——撒克逊文化的主体基调。非洲黑人的贩运又扩大了移民群体的构成,但由于他们身份的特殊性(作为奴隶),非洲文化处于被压制的、无足轻重的状态。之后,另一支欧裔——日尔曼人也加入了北美大陆的移民群。这支非英语族族裔由于语言不通,经常相聚而居,自成一体,又由于耕作有方,小社会颇为繁荣,遭到了先来者的敌视,但并未发生更多的冲突。这样,在美国文明初步形成阶段(一般认为是1607——1783年前后近两个世纪),尽管除土著印第安人外,还存在至少两支以上的移民族裔,但这种多源移民结构的存在并无单元权利的呼声的出现,融合是主流,由此形成了美利坚民族。这种现象的存在固然是多元的规模(族裔少、数量少)与日后的不可同日而语,也是与当时的历史背景有密切的联系。首先是区域分割使各个元呈各自独立发展的状态;其次各移民群体的共同任务是发展经济,面临最根本的任务与自然环境的生存斗争。因此,各族裔差异和利益冲突被最小化,共同利益召唤着他们共同努力,从而创建了一个全新的美利坚民族。到美国文化的成熟定型时期,即从建国至二战这一漫长的一百多年的时间里,多元文化主义仍未被视为问题而提出。这一时期的移民依然从世界各地纷至沓来,移民构成和人口结构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中,包括1890年代边疆封闭前来、主要是来自西欧和北欧的“老移民”和从边疆关闭后至1930年来、主要是来自东欧和南欧的“新移民”。在此时期内,根据美国政府对各种族的态度又可分为独立初期和限制移民时期。独立初期,由于美国国内急需劳动力,对移民来者不拒,美国成了自由的化身,自由女神像就是证明。然而,随着美国工业化的基本完成,基于新移民对老移民的工作机会的威胁,美国进入了限制移民时期。美国政府针对移民制定的各个时期不同的移民政策和移民法案就是表现之一,特别是针对某一特定种族制定的排斥法案(如中国人和日本人)和对东西半球的移民配给的总数的不同规定,显示了美国主流社会对本已存在于本社会中亚文化的歧视并将之推广到此文化的来源国。
相应地,在思想领域里,“熔炉论”在美国排外主义思潮盛行中出炉。“熔炉论”认为其他种族或民族都应认同盎格鲁——撒克逊文化,归化这一占主导地位的文化宗主。不服从同化者理应受到驱逐。且不论这种观点的缺陷以及真实意图,应该承认的是“熔炉论”反映了早期英裔人在政治和经济生活中占有统治地位,他们都把盎格鲁——撒克逊文化当作主导文化,要求其他民族予以认同,力图在此基础上建立社会统一的文化。
而无论是老移民还是新移民,在当时作为不同文化的携带者,他们之间的差异是显而易见的。然而,此时处于亚文化地位的各元并未有太多的不同呼声,多元文化主义仍未形成气候。分析起来大致有以下几个原因:1、美国刚刚成立,统一的政府与国家,一体化强化了盎格鲁——撒克逊文化的主体地位;2、无论是老移民还是新移民同属欧裔,文化上有较多的同源性,在种族、语言、文化和价值观等方面和美国主流相距不大,同化不是太严重的问题;3、移民们到来后就投身西进运动和两次工业革命中去,他们的个体利益附属于整个社会的整体利益。
但是,很快地,“熔炉论”在一战起就受到强有力的挑战。一战期间对德裔移民的不信任,“熔炉论”显得苍白无力。二战期间,历史又上演了相似的一幕。日本侨民和德裔美国人成了被孤立、排斥和打击的对象。渐渐地,一种反对美国化、盎格鲁服从以及民族熔炉理论的、宣扬文化多元的“文化多元主义”的观点开始出现。但一开始并不受到重视。
这种状况在二战后特别是1965年新移民法的颁布后得到了实质性的改善,种族配给原则得到废止,美国政府开始客观、公正地对待各个种族。而在这次移民法颁布后,引发了又一次的移民潮。这次移民潮同以往有一个显著的差别:西欧移民明显减少,亚洲和拉美移民急剧上升,这又一次改变了原来的移民结构,社会摩擦随之加大。战后60年代,美国社会经历了史无前例的大动荡,黑人民权运动、新左派运动、同性恋运动、女权运动、反文化运动等等此起彼伏,各种社会运动高潮迭起,各种骚乱事件层出不穷,种族间的暴力事件比比皆是,社会发生了大分裂。也正是从这时期开始,1924年德裔犹太人、青年哲学家霍勒斯·卡伦所首创的文化多元主义(cultural pluralism)思想又以新的面貌重新活跃起来,这又直接导致了多元文化主义随之兴起。
朱世达在其文《美国社会中的文化断裂》中将此时的文化冲突归纳为以下几个原因 :“1、二战后,由于经济繁荣,美国经历了一个激烈的社会演变与过渡的时期。美国经济由工业经济而演变到信息经济。大量的白领阶层以知识、信息、思想经济谋生。各种族大量中产阶级的崛起;2、冷战的结束使美国内的保守主义者有可能集中精力思考美国国内的文化战争问题;3、高等教育迅猛发展,更多的各种族的美国人接受高等教育所提供的新思想、新观念,改变了诸多人的世界观;4、美国60年代的民权运动和社会变化提高了妇女的经济地位与政治地位,使妇女成为一支独立的政治社会力量。”[5]朱世达将目光投向美国国内,侧重考察这一时期社会演变和移民的素质,与之相对应,有些学者还注意到国际的变化,认为也是文化冲突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原因,他们认为“国际政治朝着多极化的格局转化,世界各民族裔人民的自我意识和民族主义思潮空前高涨,美国少数族裔人民的民族意识不断被唤起,他们强烈感受到自我存在的价值同实际社会地位低下之间反差,他们竭力为在美国争得本民族的地位努力,宣传多元文化主义就是一个重要方面的工作。”
本文初略地回顾了美国的移民历史以及在此背景下主流文化与亚文化之间的关系以求探索多元文化主义问题的产生,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1、从美国的移民历史看,自民族形成之初始,一直存在多元和元与元的差异。最初阶段,主流文化(盎格鲁——撒克逊文化)占绝对优势的存在,其他处于非优势地位的各元文化与主流文化的关系主要以和平共处为主,随着时代的变化,元与元的差异性突现,族裔要求权利的呼声逐渐高涨,并最后以多元文化主义的形式体现。
2、多元文化主义是特定时代的产物,是与特定时代下社会的巨大变化,包括家庭、婚姻、宗教、教育和种族关系等领域的新变化甚至与国际大背景紧密相关。多元文化主义是对这些变化的理论回应,也是代表了当前国际学术界的文化研究倾向。
3、存在有一个核心的美国文化,但此文化的内涵也不断地发生变化充实。这种移民文化的发展过程是一种动态的平衡,这也是多元与一元的关系。新移民的到来往往对原有存在的社会产生冲击,导致社会发生一系列变化,原有的平衡被打破,经过长期的冲突和融合,新的一轮又形成,如此循环往复。
4、多元文化主义的提出无疑具有积极的、进步的意义。多元文化主义的争论也显示社会本身的进步,体现了各种族融合的成功。
相关文献
实施特勤人员多元文化护理的现状与思考-中国疗养医学-2023年 第2期 (4)
论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教育文化论坛-2023年 第1期 (4)
一位美术教师对美术课程变革的思考-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下旬)-2023年 第2期 (3)
鲁滨逊漂流记主要内容概括
Sally
2023-09-16 14:30:00
《鲁滨逊漂流记》主要内容概括:主要讲述了主人公鲁滨逊·克鲁索(Robinson Crusoe)出生于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一生志在遨游四海的故事。一次在去非洲航海的途中遇到风暴,只身漂流到一个无人的荒岛上,开始了一段与世隔绝的生活。他凭着强韧的意志与不懈的努力,在荒岛上顽强地生存下来,在岛上生活了28年2个月零19天后,最终得以返回故乡。
《鲁滨逊漂流记》是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的一部长篇小说。该书首次出版于1719年4月25日。
内容简介:
鲁滨逊·克鲁索出生于一个体面的商人家庭,渴望航海,一心想去海外见识一番。他瞒着父母出海,到了伦敦,从那购买了一些假珠子、玩具等到非洲做生意。
第四次航海时,船在途中遇到风暴触礁,船上同伴全部遇难,唯有鲁滨逊幸存,只身漂流到一个荒无人烟的孤岛上。他用沉船的桅杆做了木筏,一次又一次地把船上的食物、衣服、枪支弹药等运到岸上,并在小山边搭起帐篷定居下来。接着他用削尖的木桩在帐篷周围围上栅栏,在帐篷后挖洞居住。他用简单的工具制作桌、椅等家具,猎野味为食,饮溪里的淡水,度过了最初遇到的困难。
他开始在岛上种植大麦和稻子,自制木臼、木杵、筛子,加工面粉,烘出了粗糙的面包。他捕捉并驯养野山羊,让其繁殖。他还制作陶器等等,保证了自己的生活需要。还在荒岛的另一端建了一个“乡间别墅”和一个养殖场。虽然这样,鲁滨逊一直没有放弃寻找离开孤岛的办法。他砍倒一棵大树,花了五六个月的时间做成了一只独木舟,但船实在太重,无法拖下海去,只好前功尽弃,重新另造一只小的船。鲁滨逊在岛上独自生活了15年后,一天,他发现岛边海岸上有一个脚印。不久,他又发现了人骨和生过火的痕迹,原来外岛的一群野人曾在这里举行过人肉宴。鲁滨逊惊愕万分。此后他便一直保持警惕,更加留心周围的事物。直到第24年,岛上又来了一群野人,带着被当成祭品,准备杀死并吃掉的野人俘虏。鲁滨逊发现后,救出了其中的一个。因为那一天是星期五,所以鲁滨逊把被救的俘虏取名为“星期五”。此后,“星期五”成了鲁滨逊忠实的仆人和朋友。接着,鲁滨逊带着“星期五”救出了一个西班牙人和“星期五”的父亲。不久有条英国船在岛附近停泊,船上水手叛乱,把船长等三人抛弃在岛上,鲁滨逊与“星期五”帮助船长制服了那帮叛乱水手,夺回了船只。他把那帮水手留在岛上,自己带着“星期五”和船长等离开荒岛回到英国。此时鲁滨逊已离家35年(在岛上住了28年)。他在英国结了婚,生了三个孩子。妻子死后,鲁滨逊又一次出海经商,路经他住过的荒岛,这时留在岛上的水手和西班牙人都已安家繁衍生息。鲁滨逊又送去一些新的移民,将岛上的土地分给他们,并留给他们各种日用必需品,满意地离开了小岛。
创作背景:
笛福生活的时代,正是英国资本主义开始大规模发展的年代。1702年,他发表《消灭不同教派的捷径》,讽刺政府的宗教政策,因而被捕,并被判处枷示三次。出狱后,从事编辑报刊,还写了不少政治、经济方面的小册子,因言论关系又曾三次被捕。1719年,笛福发表了他的第一部小说《鲁滨逊漂流记》。
这部小说是以亚历山大·赛尔柯克在荒岛上的真实经历为原型的。据当时英国杂志报导:1704年4月,赛尔柯克在海上叛变,被船长遗弃在距智利海岸900多公里的胡安一费尔南德斯群岛中的一个叫马萨捷尔的小岛上。4年零4个月后被航海家发现而获救。那时,赛尔柯克已忘记了人的语言,完全变成了一个野人。笛福受这件事的启发,构思了鲁滨逊的故事。但在小说的创作过程中,笛福从自己对时代的观感和感受出发,以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冒险进取精神和18世纪的殖民精神塑造了鲁滨逊这一形象。
人物介绍:
1、鲁滨逊:
17世纪中叶,鲁滨逊·克鲁索出生在英国一个中产阶级的家庭,他本可以按照父亲的安排,依靠殷实的家产过一种平静而优裕的生活。然而。一心想外出闯荡的鲁滨逊却当上了充满惊险和刺激的水手,航行于波涛汹涌、危机四伏的大海上。后来遭遇船难而流落荒岛,英国流亡贵族鲁滨逊在极度与世隔绝的情况下,运用水手时代训练而来的地理方位标示、天象人文观测、日移与潮汐变化登计法等与奥妙的自然搏斗,同日,记录下自己的荒岛生涯,并随时等待时机逃离绝境。鲁滨逊在自制的日历星期五这一天,救下了食人族男孩星期五,星期五是被食人族作为祭祀的祭品带到荒岛上来的,无法再回到他的部族。随着两个人的朝夕相处,鲁滨逊面对一个与自己不同种族、宗教及文化的人,慢慢改变了自己,两人发展成亦父亦友的情谊。这份文明世界所缺少的友谊成为鲁滨逊后来经历20多年荒岛生活的精神支柱。
2、星期五:
星期五是一个野人,有一次在沙滩上差点被另一个部落的野人吃掉,但鲁滨逊最后救了他,正好当天是星期五,所以鲁滨逊就给他命名为“星期五”。也由于他们之间的真挚友谊他才得以存活下去,并回到了家乡。星期五是一个朴素、忠诚的朋友和智慧的勇者,他知恩图报,忠诚有责任心,适应能力强,他和鲁滨逊合作着施展不同的技能在岛上度过了许多年,星期五的到来让鲁滨逊圆了归家梦,自己则做了鲁滨逊的助手。星期五要求上进,很快就融入了文明人的生活,是个乐观,可爱的人。
作品鉴赏:
1、主题分析:
(1)生存拼搏:
作品之中的海岛其实就是作者心中的英格兰,在文艺复兴之前,英伦岛上的环境是那么的自由,那么的令人神往,而在工业出现之后,小岛的平静被打破,随之而来的是机器的突突声和人类的嘈杂声。所以除了鲁滨逊的不断进取的精神之外,此小说吸引读者的另一个因素就是海岛的自由环境——远离尘嚣,远离工业文明的独立空间。
作者不仅对鲁滨逊的冒险经历与磨难作了扣人心弦的描述,更重要的,还在于作者作为一个具有典型新兴资产阶级意识的作家,在作品中把人的勤劳、勇敢、智慧和创造才能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肯定了人的价值。他坚信,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有能力战胜困境、征服自然,并最终到达胜利的彼岸。
(2)殖民角度:
在后殖民批评视阈中,殖民文学对域外世界的读解往往是通过殖民者、探险家等的身份进行叙述的,丹尼尔·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例子。《鲁滨逊漂流记》以寓言的形式再现了英国早期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向海外扩张进行殖民开发、建构殖民帝国的过程,是一部欧洲殖民主义从事殖民实践的早期的帝国文本,其字里行间充满了殖民主义话语和浓厚的帝国意识和殖民意识。
《鲁滨逊漂流记》是适应西方历史文化发展新趋势而出现的经典文本,从人类的创造性劳动中,进一步看到了人的能力的巨大作用,从而弘扬人的聪慧与劳动创造能力,否定了上帝万能及其上帝创造一切的荒谬理论。作品通过鲁滨逊荒岛28年艰苦卓绝的经历,象征性地展示了人类发展的基本轨迹,从而提出了劳动创造历史的时代主题。
2、艺术特色:
(1)叙述角度:
在笛福的概念中,小说中的第一人称的叙述人,都是历经种种罪恶,最终成为富人并进行忏悔的人。这种忏悔之意在鲁滨逊还没有离开荒岛时就已经出现了。在鲁滨逊孤独无助时,《圣经》是他信念的支撑,他也用圣经统治了星期五,因此他“有理由相信,我们俩人最终都能成为真正的悔罪人,我们能够在心灵的忏悔中获得安慰,悔过自新。”作者之所以能写出这样的文字来,是和他的宗教思想分不开的。
(2)心理描写:
在塑造主人公鲁滨逊的时候所用的一个很出色的手法就是心理描写。通过一系列的心理描写展示了鲁滨逊的思想变化,也在很大程度上揭示了他的性格特点。当鲁滨逊在海上遇难时,他认为“毫无疑问,我从此再也不会见到他们了”。仅这么一句话,却很准确地将鲁滨逊失去同伴后伤心、沉重的心情表现出来,同时也很好地烘托了他自感前途一片渺茫时的复杂心理。在写鲁滨逊开拓荒岛时,就写出了他前后从凄苦到快乐的心理变化。如“尽管我目前过着孤单寂寞的生活,但也许比生活在自由快乐的人世间更幸福”这句话充分的体现了鲁滨逊此时对孤岛的归属心理。而在“不速之客”这一篇章中,作者又用心理对比的手法,来衬托鲁滨逊的那种心理落差后的痛苦。这些心理的描写,细腻而深刻,都给读者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作品还重视人物性格的塑造、环境和人物心理的描写,还采用了很多日常生活用语,这些开辟了英国小说发展的新阶段。
(3)结构:
小说的结构一目了然,思路非常清晰。全书以鲁滨逊冒险的经历作为线索展开,讲述他如何离家出走、逃脱海盗、流落孤岛,如何在孤岛恶劣的环境中生存,以及最后又是怎么样成为富翁、如何回到英国等等。这些情节用一条线的形式引出来,使小说的结构非常紧凑、清晰。同时,在清晰的思路下,故事情节总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让读者的心情也跟着胆战心惊。既流畅又峰回路转的情节,正如一条潺潺的溪流般吸引着读者的眼球。
这样的记叙方式在文中屡见不鲜,它扣住读者的心弦,让读者在峰回路转之中体会小说的精彩所在。
作品影响:
《鲁滨逊漂流记》是笛福的代表作,它的价值首先在于成功地塑造了鲁滨逊这个崭新的人物形象。他是资产阶级文学中最早的正面人物形象之一,以其坚强的意志、积极的进取精神压倒了因循守旧、委靡不振的贵族人物。
《鲁滨逊漂流记》共分3卷,第1卷于1719年4月出版,到8月即重印了4次。同年出版了第2卷。1720年出版了第3卷。读者熟悉的是第一卷。到19世纪末,第1卷的不同版本已出版了近700版。
作者简介:
丹尼尔·笛福(1660—1731)被誉为“英国与欧洲小说之父”。笛福生于伦敦一个油烛商家庭,年轻的时候,是一个成功的商人。在从事商业的同时,他还从事政治活动,代表当时日益上升的资产阶级出版了大量的政治性小册子,并因此被捕。笛福直到晚年才开始创作小说。写《鲁滨逊漂流记》时,他已59岁了。此后,他又创作了《辛格顿船长》《杰克上校》《摩尔·弗兰德斯》等小说,这些小说对英国及欧洲小说的发展都起了巨大的影响以及作用。
以上内容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如何帮助广东的非洲人种移民 如何帮助广东的非洲人种生存的精彩内容,好的文章需要你的分享,喜欢如何帮助广东的非洲人种移民 如何帮助广东的非洲人种生存这篇精彩文章的,请您经常光顾吧!
下一篇:更多致富项目
本文标题:如何帮助广东的非洲人种移民 如何帮助广东的非洲人种生存
本文链接:http://m.chaxuanwen.com/article/111155.html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如何帮助广东的非洲人种移民 ...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广东如何做网络推广方式赚钱 ...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副班主任怎么协助班主任 副班...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广东人如何抓龙虾视频讲解 抓...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如何把广东肠粉做得好吃 如何...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广东全屋定制厂家如何选购 广...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广东省醉酒驾驶量刑意见 广东...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拼多多如何不选择广东发货地址...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广东人在加拿大生活如何 广东...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广东浦光电线电缆有限公司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