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文章需要慢慢品鉴,但是我们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海南民族博物馆馆藏文物的精彩内容等你来阅览,里面有海南省民俗博物馆和海南民族博物馆馆藏文物都是给您精心准备的哦!
图为:盖碗。
喝茶一是解渴,一是品味。解渴很简单,泡一大壶,倒入碗、大杯,仰脖喝下,也有红白喜丧上提壶端盘为客人筛茶的礼仪进行时。品味程序就繁复了。
中国茶起源很早,到唐代正式成为国人日常饮品,“茶道”成型,《茶经》问世。至宋,茶事登峰造极,其“点茶”饮用时尚与唐之“煮(煎)茶”大不相同,茶器也随茶道演变不断出新,茶叶制作、品饮方式形成系统,固化为仪式。宋元之交“散茶”出现,明初以降,影响至今的散茶“冲泡”成为主流,饮茶方式改变了。茶叶制作技术变革了,制茶者根据茶叶、地域特征,把握炒青、烘焙火候,一时名茶纷纷问世。
陆羽《茶经》单列“四之器”专说茶器,名茶、好水再锦上添花用佳器,整个品茗过程,不仅在乎外在的审美仪式,还重在综合考虑味觉、视觉等五官的享受,进而着眼于心性的修习。海南民俗博物馆古旧陶瓷收藏中,除酒器外,茶器也是一大宗,这里挑几件并就相关话题聊聊。
图为:与紫砂壶一起搭配使用的三枚若深杯。
喝功夫茶,若深杯
功夫茶是一种泡茶技法,既是沏泡功夫,也是品饮学问。它起源于宋代潮汕,流行于闽粤台琼及海外华人社区。连横《茗谈》说:“茗必武夷,壶必孟臣,杯必若深,三者为品茶之要,非此不足自豪,且不足待客。”武夷茶好找,孟臣壶、若深杯难觅。“孟臣”壶相传系明代江苏宜兴紫砂壶名匠惠孟臣首创,也是闽台茶人对工夫茶用壶的习称,小巧玲珑的紫砂“孟臣”,既是茶器,又是艺术品。
小紫砂壶可称“孟臣”,却并非“孟臣”,但为它配备3个“若深”小杯,倒也别有一番韵味。“若深”最早见于康熙年间古陶瓷专著《杯史》,民国时,许之衡《饮流斋说瓷》称:若深珍藏为康熙制品。潮汕茶客常以白地蓝花、底平口阔、杯底书“若深珍藏”的“若深杯”为珍贵。广西知名藏家陈世俊先生研究过三只杯的胎釉、纹饰,认可它出自康熙年间的景德镇窑。
6年前,海口演丰镇塔市一位忘年交陈姓老人送我时说“一套三只”,并说斟茶时,三个茶杯并围一起,形成“品”字,凸显茶人重品德。杯一侧绘洞石苍松白日,老者悠然垂钓;一侧书“渭水投竿日,岐山入梦晨”,画意诗韵谓姜太公渭河隐居,志在岐山辅周公云。高4厘米、口径4.8厘米,底款“若深珍藏”。
功夫茶冲泡流程之七为“若深出浴”、十五为“若深复浴”,意即烫杯或暖杯,更是以名代杯。
图为:德化白瓷彩绘壶,冲泡茶一般只供主人独处时啜抿享用。
自斟慢饮,德化壶
功夫茶多用于待客,德化白瓷彩绘壶冲泡茶只供主人独处时啜抿享用。10年前,笔者夫妇踏看海口潭谢、那央、珠良等村落古遗存,搭摩托车返回时,鞋不慎扫刮到路边牲畜粪便,要求司机在前面村口稍等,我下车走到村道边河沟清洗,发现下蹲处水下有瓷壶样东西露出,摸出一看果然,还有彩绘,可惜没盖,在泥水里再探摸一会,不禁哑然失笑,壶、盖若完好别人不会扔。
壶身一侧上部两边墨彩勾画轻拂柳枝,其间再翠绿皴染;下部描绘一枝旁逸斜出桃树,花红叶绿;中间留白处,两只呢喃燕子相傍翩翩穿飞:春意盎然,桃红柳绿烟花天。另一侧题“石泉竹炘”,当是书画家居所附近一处实景,汩汩涌出的山泉周遭幽篁修竹繁茂。
落款“甲戌冬月德化少陶作”,即“甲戌”1934年,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郑少陶。查《泉州历代大事年表》(自五代十国起)“民国五年四月,德化县瓷业界提倡改良瓷器品种样式,老瓷工许友义精研人物造型,郑少陶改良画彩,产品翻新,外销剧增。”《德化陶瓷史民国时期》载“彩画艺人郑少陶改良彩画,恢复古彩(五彩),使德化瓷釉上彩焕然一新”。
此壶器型规整,壶身浑圆,壶下、壶上部内收,装饰旋纹及底、盖处仿玉璧样式、大小一致,盖面除纽外落入盖口圆槽,壶身肩部等距离描非篆非隶非楷非行书之窑工体“百花风香”,肩部及口沿外廓、壶嘴描金。瓷胎致密,釉质洁白、肥厚、莹润。不用说壶之烧制者的身份当与彩画大师声誉相当,珠联璧合才能创烧精品。壶高9.5厘米、底径和口径均为8.8厘米。
壶把上部加叶片装饰,用于拿壶时按置拇指,集人性化、科学化和美化于一体,设计源自西亚金银器样式。
图为:这套茶具适合在红白喜丧礼仪上提壶端盘为客人筛茶。
端茶送客,瓷盖碗
某个周日,去海口东湖地摊淘宝,其间再度重复往日故事,跟随有些面熟的摊主去他租住屋看货,要了两件疑似为东邻日本仿青铜爵杯的怪异青花杯。出门没走几步便被人叫住,因生意不好做,几个逛地摊的常客常被摊主力邀入店铺或租住屋拿货。这家摊主首次造访,老东西倒有一些。最终看上一对盖碗,细看之下,缺盏托,一只口沿有小磕。
盖碗瓷质坚致细白,器壁极薄,烧结度高,釉层均匀晶莹,器型典雅。撇口、斜腹、圈足造型。右上外壁描绘一树飘飞柳条,再皴染翠绿,左下侧对应描画一束折枝桃花,红花、绿叶、浅紫枝条。一只活灵活现的劳燕栖歇柳枝上,眺望远处,呼朋引伴。外壁另一侧,行草题“春风得意”,款署“上海秦祥兴出品”。盖面斜弧稍收,盖纽敞口略收,一侧桃枝花叶画法与碗壁同,只是稍见疏朗,一侧书“可以清心”。碗口沿、盖纽下描金。
民国细路瓷,东西不错,但对我来说也是可有可无的事,尽管漫不经心地询价,老板却一对开价2000元。我一再给它减分,缺托,有小磕,最终1500元成交。
回家后迫不及待上网搜索,查到:上海万宜坊名人荟萃,住宅空间优越,其中重庆南路205弄85、86号主人为上海著名瓷号“秦祥兴”,湖北鄂州人,当过上海瓷业银行董事长,秦祥兴一度主导上海外埠高端瓷品集散。朋友圈资深藏家亦认定盖碗为民国早期秦祥兴瓷号在景德镇订烧。
当今人们在影视剧中常目睹盖碗茶使用仪程,典型细节为客厅分宾主落座,若话不投机,主人端起茶碗作饮状,客人便在侍者断喝“送客”声中悻悻离去。
岁月沧桑,佳器留存不易,虽稍许残缺,但对我等大众收藏爱好者来说,拥有它已是幸事!
好茶冲泡,茶香清新,茶味酽醇,茶汤澄澈,细品缓啜“可以清心”;佳器在手,造型精巧,胎釉滋润,画片优雅,捧读把玩“可以怡情”。原题《茶能清心,器可怡情》
西周说 晋.常璩《华阳国志.巴志》:“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茶蜜......皆纳贡之。”这一记载表明在周朝的武王伐纣时,巴国就已经以茶与其它珍贵产品纳贡与周武王了。
《华阳国志》中还记载,那时并且就有了人工栽培的茶园了。
最早的咏茶诗据史载,西晋诗人张载“芳茶冠六清,溢味播九区,人生苟安乐,兹士聊可娱”的诗,被称为第一首咏茶妙诗。
……舍中有客,提壶行酤,汲水作哺。涤杯整案,园中拔蒜,斫苏切脯。筑肉臛芋,脍鱼炰鳖,烹荼尽具,已而盖藏。……绵亭买席,往来都雒,当为妇女求脂泽,贩于小市。归都担枲,转出旁蹉。牵犬贩鹅,武阳买荼……
《僮约》中有两处提到茶,即“脍鱼炰鳖,烹荼尽具”和“武阳买茶,杨氏担荷。”“烹茶尽具”意为煎好茶并备好洁净的茶具,“武阳买茶”就是说要赶到邻县的武阳(今成都以南彭山县双江镇)去买回茶叶。
对照《华阳国志·蜀志》“南安、武阳皆出名茶”的记载,则可知王褒为什么要便了去武阳买茶。就茶史研究而言,茶叶能够成为商品上市买卖,说明当时饮茶至少已开始在中产阶层流行,足见西汉时茶已是相当盛行。
茶叶最早是作为药物以及食物作用被使用的,《神农本草经》中有记载:“苦菜味苦寒,主解五藏邪气,厌谷胃痹,久服安心益气,聪察少卧,轻身耐老,一名荼草,一名选”。可见在早期的文献中,茶作为药物以及食物的形态而存在。
《北堂书钞》里边记载过西晋的一条史料是这么说的:闻南市有蜀妪,作茶粥卖之通过这个就可以知道这会儿茶的确是作为蔬菜使用过的。
《神农本草经》里面提到过,其中这样说:苦菜味苦寒,主治五藏邪气,厌谷胃痹,久服安心益气,聪察少卧,轻身耐老,一名荼草,一名选,生川谷这里边提到了茶叶,但是有意思的是它把荼作为茶叶的别名,而茶叶的本名是什么呢?“苦菜”,这一个“菜”字不就印证了前面所说的。
《神农本草经》就是汉代的,它把茶叶叫做“苦菜”,侧面地证明了那个年代的茶叶主要是作为菜来使用的,另外一个就是药用。
《医心方》里边是这样说的,说是治疗牙龈出血方,怎么样治理呢?用浓茶。要把这个茶叶煮成浓汁儿,不能放盐,然后放置成温凉之后,用它来漱口,连续多日,这样子牙龈出血就可以得到缓解。而且在这里边它还专门提到过一个问题,就是一定要用比较鲜嫩的茶叶。
无独有偶,唐前期的另外一位医学大家叫孟诜,他写过一本书叫《食疗本草》,在这本书里边,他也专门提到过茶叶的功效,是这么说的:茗叶利大肠,去热解痰,煮取汁,用煮粥良
茶中产生的茶氲是泡茶时出现的一层非常薄的油雾。而这层雾属于正常现象,而不是杂质的表现。首先,茶叶中含有脂溶性物质,如脂肪酸、胡萝卜素以及挥发性香气成分,这类浸出物质比重较轻,漂浮在茶汤表面,当茶汤到达一定高温时,茶汤上下产生温差,从而出现雾气现象,即茶氲。
一、茶汤的脂溶性物质越多,茶氲效果越明显;(陈化的优质茶)
二、汤色越深,容易产生对比,也越容易发现茶氲。
三、冲泡时,茶汤温度越高,瞬间浸出物质较多,也更容易产生茶氲。茶汤温度降低,茶氲随之消失;
四、如果喝茶当天气温较低、气压偏低,也较容易产生茶氲;
五、光线的折射作用也是一个影响因素。
通过观察,我们会发现,茶汤与周围的温差越大,茶氲就越浓厚、越明显;当茶汤冷了,温度与周围环境相同了,茶氲自然也就消失了。
再一个,茶氲的浓厚度还与汤色或者杯底的颜色有关,茶汤颜色越深,或者杯底的颜色越深,那么茶氲就会越明显。
当我们发现一杯茶汤的表面漂浮着茶氲时,只能判断出茶汤与周围环境存在比较明显的温度差。
再进一步比较,在温度相同、茶杯颜色相同的情况下,茶氲越浓,说明茶汤越浓;如果是茶汤浓度相同、茶杯颜色相同,那么茶氲更明显的那一杯茶,温度一定更高。
显然,无论是以上哪一种情况,都无法说明茶氲的多少与茶的好坏存在直接的关系,这只能证明茶叶内质丰富,浸出物较多。
以上内容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海南省民俗博物馆和海南民族博物馆馆藏文物的文章,喜欢小编的给小编点赞收藏把。
上一篇:普洱茶茶器 普洱茶器具
下一篇:更多茶器
本文标题:海南省民俗博物馆 海南民族博物馆馆藏文物
本文链接:http://m.chaxuanwen.com/article/14366.html
好的文章需要慢慢品鉴,但是我们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海南民族博物馆馆藏文物的精彩内容等...
好的文章需要慢慢品鉴,但是我们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普洱茶器具的精彩内容等你来阅览,里面...
好的文章需要慢慢品鉴,但是我们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紫砂壶的工艺流程的精彩内容等你来阅...
好的文章需要慢慢品鉴,但是我们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为什么老铁壶煮水会更甜一点的精彩内...
好的文章需要慢慢品鉴,但是我们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竹丝扣瓷图片的精彩内容等你来阅览,里...
好的文章需要慢慢品鉴,但是我们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茶具该怎么选择和使用方法的精彩内容...
好的文章需要慢慢品鉴,但是我们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真假紫砂壶如何识别的精彩内容等你来...
好的文章需要慢慢品鉴,但是我们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如何评价一套茶具的好坏,你真的懂吗...
好的文章需要慢慢品鉴,但是我们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很多人不懂养壶,这篇文章颠覆你的养...
好的文章需要慢慢品鉴,但是我们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十二星座茶艺的精彩内容等你来阅览,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