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遥县彩礼 平遥彩礼2021一般多少钱_致富项目_茶文化

茶文化>农业资讯>致富项目

平遥县彩礼 平遥彩礼2021一般多少钱

时间:2024-06-05 15:56:51 作者:花漾剧客厅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平遥县彩礼 平遥彩礼2021一般多少钱的文章,本文对文章平遥县彩礼 平遥彩礼2021一般多少钱好好的分析和解答,希望你能喜欢,只有你喜欢的内容存在,只有你来光临,我们才能继续前行。

平遥县彩礼 平遥彩礼2021一般多少钱

平遥 彩礼钱问题……困惑

1、我也找了个平遥的媳妇,现在已经结婚生子了。我们都在外上学,工作,因为彩礼的事我也苦恼了一阵子。我父母供我们上学很不容易,出不起彩礼钱,我挣钱给的,但没给那么多。

2、女方的酒席钱还要男方出的。女方什么都不陪嫁;

3、我个人觉得8w内合乎情理。我听说,现在是6-12w,看女方的嘴狠不狠。

4、放弃大城市工作到平遥小县城工作是很不理智的。全国80%的小县城都比不了大城市。

5、不要被感情冲昏头脑,感情维系不了婚姻稳定的40%。恋爱谈感情,结婚谈过日子,谈钱。结婚后没钱,养不住媳妇,准离婚。

本人想法:

1、男女结婚是为了生活,女方应主动承担家庭经济的责任,女方不出钱光想着要一大笔彩礼钱,结婚后还不承担还债的责任,那女孩的家庭地位从何说起,只能带来家庭的不和谐;

2、上学高的人,不要再要那么多的钱,谁给的起?有的家庭好几男孩,家长供他们上学,还花钱娶媳妇,谁知道的需要多少钱,自己能算出来。80%的家庭承受不起。

以上内容思考点是把山西本地人找本地人并且家中男孩,女孩都有的这样的家庭除外,考虑的。

我建议:你考虑清楚两人以后的生活,你的事业发展,然后再说,结不结婚,如果结婚再说,给多少彩礼的事。男人事业重于彩礼钱啊。

平遥的习俗

平遥既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文化源远流长,又为世界文化遗产。千百年来,平遥人杰地灵、文风昌盛,其文化内涵之源广、涉及渗透在各个方面。民间风俗作为平遥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它的形成而变为约定俗成之规,到代代传承至今日,年代久远。

平遥的民间风俗很多,下面我们择其要者做一介绍:

一、婚嫁礼仪

平遥婚礼表现的形式和手段非常隐喻,简单而深刻,鲁拙而不俗,风趣而文明,形成了一道亮丽的文化现象。

平遥婚礼,多行“六礼”,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纳采:俗称提亲。男家请媒人向女方提亲,如女方同意议婚,男家则以礼物相赠。古代以活雁为纳采物,雄雌雁永随相伴,择一而终,故取其象征忠贞不二,白头偕老之意。后来则以鸡鹅等代替,再后来演变为钱财物品。女家如接受,则可进行第二步“问名”。

问名:男家请媒人询问女方性名及出生年、月、日、时命相八字取庚贴,再请星相士占卜双方生辰八字,如得吉兆,则可定婚。如双方生辰八字相克,则将女方庚退还。

纳吉:俗称订婚、定聘。问名后男方托媒人到女家通知定婚并赠送定婚物品,如戒指、玉镯、衣料等,一般以四件为宜,俗称“四色礼”,取意“四喜”。男方长辈女亲还可随媒人到女家相亲。现媒人只起牵线搭桥和往来传话及协商办事作用,男女一同至政府履行法律手续,是日男方设席祝贺成婚。

纳征:也称纳币,俗称彩礼。即根据女方家提出的条件、要求,媒人从中通说撮合,男方送女方一定数量的钱币或各种礼物。之后,双方家长就可以亲家关系往来了。

请期:俗称送日子。纳征后男方家人选吉日,由媒人携往女家征求意见,双方一致同意后即娶嫁之日确定。将择好的“完婚”日期“婚帖”送上女方。

亲迎或迎娶:俗称娶媳妇,即择良辰吉时,新郎亲往女家迎娶新娘。迎亲前日女方要派人送嫁妆,以奁具布置婚室,以示女方的排场。正日,上媒人陪新郎前往“娶亲”。过去多用花轿、马匹,现在多用汽车。旧时,亲迎的形式和程度较为繁琐。迎亲之日,新郎以羊羔美酒为礼,乘坐花轿,轿前有绫旗、红纱灯笼、吹鼓手,最前面有鸣放鞭炮等人,红旗挑大铜锣,鸣之以开通,后又加“状元及第”出巡仪伏,即华盖伞一,回避惮二,金瓜、铖斧、朝天蹬各一对,龙凤扇一双分列两旁,以示“排场”。路遇婚嫁者遮之以避。新郎穿状元及第之帽服,还有盛妆打扮的男女各二人相随“叫娶客”,气派万千。明洪武皇帝曾传谕朝野:“文武百官路遇民间还亲之伍,应避于侧”。亲迎之日,女家奉待迎娶一行,以“茶食”、“宴席”不定。女家要宴请亲友,至黄昏时,给新婚胸佩红花,肩披红绸。新娘着凤冠霞帔之诰命夫人服,同样盛妆打扮男女各二人,叫做“送客”。并带赠送婆婆的礼物,其中手绢必须有,意在堵住婆婆的嘴,少讲闲话。新娘的父亲或哥哥抱新娘上轿,有“哥哥抱妹妹好活一辈子”之说。新娘上轿后向外抛撒嵌有硬币的馒头(下轿时亦然)。轿至新郎家门时,燃鞭放炮,两女人头顶红绸迎媳妇,礼房人员一边向轿上方抛撒五谷,一边口中的吉庆语言念念有词,如“头撒天门开、二撒地门开、三撒新人下轿来,五子登科新郎官,苗条淑女是新娘……”。大门旁放置两把谷草,上面包上红绸,点燃草束以消除不祥之气。新娘背挂小镜,踏着口袋往回走,意为代代相传。新郎手执木制弓箭至院中央。新郎的父母跪拜先祖牌位,新郎新娘站定不拜。先拜天地,继入洞房。第二日认亲族,后渐改为一日完成。晚上备“合婚席”一桌,有新人、介绍人、亲族若干共食,之后“闹洞房”至深夜。洞房门槛上平放马鞍,以祈求平安。床头预先放一柳条斗,新郎新娘进洞房后,把手抓之物都放进去。新郎新娘入睡前要喝拌汤,整夜不熄灯。三日内忌打扫。次日早晨新娘要拜见全家及村堂邻居。婚后第二日新娘回娘家探望父母,婚式才算结束。

平遥婚礼规矩颇多,烦不胜烦,但总体来说都是一些吉庆良好的祝愿活动。

平遥婚礼注重婚礼食品:媒人馒头俗称媒人馍子,也称合婚馍子:迎亲前一日下午,女方送嫁妆到男方家。同时,要带上一个媒人馒头交付男方家,礼房人员将男方预先准备好的一个媒人馒头与女方带来的用红绳捆在一起,用红布包好,赠送予媒人带回家食用。意在感恩媒人撮合配对。媒人馒头个大,一般0、7公斤白面粉一个,中间放入一小块石头,即有心有意,实心实意。顶上模压一个红双喜字。

二、过满月

平遥地区居民称生男孩为大喜,生女孩为小喜。第一个孩子无论男女都要祝满月以示庆贺。满月日期,男孩为29天,女孩为30天。

当小孩生下足一个月的时候,至亲厚友都要亲往祝贺。过满月就是这种庆贺的方式。过满月,是在庆祝“家有后人”、“添丁之喜”、“足月之喜”。孩子满月之日,做姥姥的要送银首饰及衣物、被褥,其他亲戚多送布。去“做满月”,实则并不在正日,而于半月时则举办,取之偕音“伴”,意在长命。本族、亲族、亲戚一般制做蒸食“ ”(面圈,上嵌系红绳、铜币做成的面制“锁日”,中有“石榴”),迭童衣、童帽,三尺衣料叠成的“壁枷”(山字形)。外婆要特殊赠一些银制手饰。主家对赠物全留,以高梁、枕巾或背心回送。待午时,在院内面向“娘娘庙”方向供奉烧香,燃放鞭炮,之后设席款待众位亲朋。

此俗虽沿习至今,但规模从简者为多。一般情况是由亲朋好友们给孩子带上礼品,到家里作客,吃一顿“满月宴”,然后离去。给孩子所带礼品,有小儿衣物、食品、或是小银锁在过满月时,颇有讲究,要有许多家互相有亲戚关系的人联合起来,给过满月的主家买好三百尺的布料,再把各家买好的小孩衣服:上衣、裤子用别针或是用线简单地缝在上面后,客人中的妇女,往往到房中看望一下过满月的孩子及其母亲,还要把事先准备好的红线挂在孩子的脖子上,红线上拴着送送给孩子的零花钱,并问长问短,心示祝贺。

平遥人在孩子出生后,还有以下一些风俗:

送“模头馍子”:媳妇生孩子了,对于一家人来说是一件欢天喜地的大好事,把这一喜讯告知给娘家就有了一定之规,要在出生后的第三天,由父亲拿上特制的“模头馍子”送往孩子的姥姥、舅舅、姨姨家,并告知“做满月”的时间,娘家人会准时到达。“模头馍子”,较一般馒头大三倍,好似小孩子头大的馒头,顶部压有一个喜红字。

奶葫芦:孩子出生三天,在给娘舅家送“模头馍子”的同时,还要带上一对蒸食“奶葫芦”和“饼子”。设供于小孩外婆家,在水瓮上,放置一把“擦子”(做面食的专用厨具,一个长方形木头架子上嵌着椭圆孔的铁皮),上面摆上模头馍子、奶葫芦、饼子、铺灯燃香火,祈求让孩子的奶水通达、充足。奶葫芦,用发酵的白面团,捏成上小下大的葫芦状,蒸制而成满月仪式:生孩子即为一家之大喜事,旧的传统观念一般称女孩为小喜、男孩为大喜。做满月的日期,并不是下个月的今天,一般都要在半个月的时候举办,取之谐音“绊”住,意在长命。届时,以娘家人为主的亲戚、本族,都要制做蒸食“括篮”(面圈),送童衣、童帽、三尺布料叠成的“壁枷”(山字形),外婆还要特殊赠一件银制手饰。待中午时,面向娘娘庙设供桌于院内,桌上以外婆的“括篮”垫底,层层叠上,供奉烧香,燃放鞭炮。之后,设席款待众位亲朋。

“括篮”是平遥人家庭主妇都能制作的蒸食工艺,它的主料以白面为主,配以红枣,工艺别致、讲究,造型是圆形,一般直径1、5尺左右,它的每一个造型,每一朵枣花花都含有吉祥、富贵、长寿创意

“括篮”是平遥做满月过生日(1—13岁)的必备品,它的制作和花样男女有别,男的做满月过生日应制作九朵石榴花、一个福手,民间流传“九石榴一福手,守住他妈常不走”;女的做满月过生日应制作九朵莲花一个藕,民间流传“九朵莲花一个藕,能活九十九”。她们像艺术大师巧思构想,在莲花和石榴中间捏了两个一男一女面人,面人中间加了一把面锁,民间流传叫“成人人,长大大,一把锁子锁住他”,总指让孩子健康成长,一切邪气、病魔不能近身。过生日那天中午时面向娘娘庙方向供香,为孩子打枷儿(色纸条包谷草杆成三角架),把“括篮”顶在孩子头上掰开,民间流传“‘括篮‘破了孩子大了”,这种面食文化,究竟何时起源,目前尚无定论,但从内涵来看,这与明清经济繁荣是离不开的。

回送:主人家对所有亲戚、朋友送来的面圈、衣料等全部收下,表示谢意并回送。对面圈以一升高粱,其他以枕巾或背心回之。

三、贺生日(包括过三岁、完十三、祝寿)

平遥人对于生日非常重视,虽然生日年年过,但习俗上特别注重的是过三岁和完十三。

(一)过三岁

亲戚朋友届时纷纷登门道贺,贺礼多为面蒸“括篮”,上系锁,用红绳与铜钱串结而成、三尺喜幛。外婆家来戚为上宾。待午时面向娘娘庙方向设供桌于院内,摆放供品及,外婆家垫底,其他叠上。点灯烧香、燃放鞭炮、由奶奶为孙子“折枷儿”用粉红、黄、绿纸条缠绕四根谷草杆,三根扎成三角形,一只手拿着套在脖颈处,另一只手持一根谷草杆,边打三个角,边口中吉祥语言念念有词,以祈祷孩儿健康成长。打毕将枷儿与娘娘花、娘娘娃一同着燃。之后,设席款待全体亲戚朋友。对亲友所贺“括篮”,留下一节,回以馒头与枕巾。

(二)完十三

过去,一过十三岁,即意味着童年生活的结束,进入成年阶段,从各个方面都要逐渐地以成年人的标准来要求。旧时有一个习俗,当头一胎生下男孩时,要在门里边的铁制门搭上锁一把锁,到这个孩子十三岁生日那一天让其亲自将锁打开。虽然仅仅是一个简单的仪式,但在他的心中会产生很深的印象,从这一刻开始,不应该贪玩了,肩上有了一定的担子和责任。完十三岁与做三岁的礼仪形式基本一致,只是所送喜幛应为六尺。

(三)祝寿

过寿老人过生日俗称呼“过寿”。有男过女不过之俗。繁简因家境、主人兴致而各异。过寿多从六十岁开始,人们以十天干、十二地支排序,认为六十岁为一辈子,活到一辈子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情。过寿也有一定讲究,一旦开始了祝寿礼仪、就必须岁岁举行,只不过规模大小而已,七十岁要讲究、八十岁为大寿,最为隆重热闹。寿诞之日,亲戚、本族及知己好友登门道贺,献寿礼以面制寿桃、生日蛋糕、寿幛、寿联、匾额花篮等,祝“福如东海常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午时,将寿礼摆于堂屋或大厅、燃寿灯,燃佛香。“寿星”之人正面端坐,晚辈依序行跪拜礼。礼毕设丰盛酒席款待,欢度一日。敬送寿桃,必须送一对,不能单一。宴席主食均食用面蒸寿桃,意在让众人“咬扎”,咬去灾星,留得福禄寿三星高照。

寿桃,有蒸制、烤制。蒸制时将发酵的面团做成扁形桃状,内包入红糖或红枣,蒸熟后将桃嘴处喷洒真红水。烤制如月饼一样,只是形状成寿状。

四、暖房

平遥人入住自己修建或置灵的新房子后,要择日举行“暖房”仪式。中午时在主房设供桌,燃灯烧香,鸣放鞭炮。供品“九鱼一兔”必须要有,意在“九鱼一兔,越住越富”。用发酵好的白面团,捏成九个金鱼状和一个兔状,蒸熟后点缀真红水。暖房时有亲戚、本族、朋友携白酒、鞭炮前往庆祝。

五、迁居

俗称搬家。平遥人对于搬迁入住新居十分重视,要先择吉日。迁往新居时,先要“填主”,杀一只“银红公鸡”,以鸡血喷淋房院内四周。搬迁时,主人要在拂晓时就携玻璃瓶子、案板、筷子、蜡烛、发面等先放在新居,意在“平平安安”、“快快乐乐”,“家运发达”。中午要设供桌于院内,摆“五供五菜”和时令水果等,祈求天地保佑。春节

除上之外,平遥还有以下民俗:

六、丧礼

平遥县古今皆土葬。贫者薄葬,礼仪式从简;富者厚葬,礼仪繁杂。丧礼分丧服与丧祭。丧服、分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五等。高祖以外不成服,谓之出五服。丧祭分小殓,大殓(入殓)、行魂、出殡,服二、尺七、百日、周年。人故后一般五、七、九天出殡、不能出殡者,则借寄它处,另择葬期。出殡之日,所有亲族、世友均参加。亲戚备有祭食、纸制冥物、礼钱、挽幛。灵前供祭品,家供在先,亲戚在后。亲戚中以“人主”家(娘舅家)在先,亲翁次之。祭奠时亦然。祭食有“八八”、“十大碗”、“白板”等,置“食盒”、“拜盒”前往,每份供品留部分而回(返回祭者)之。场面视贫富而定,富者鼓乐祭;中等家鼓乐送殡,祭礼稍简;贫寒之家则薄棺蔽衣,简单办理。出殡时,孝子“拉灵”,孝女、儿媳在后“扶灵”。有幡儿雪柳、名旌楼子、神主轿、棺罩等壮场面,纸制活侍“金祭童”、“玉女”随官而入墓。引魂“柳枝”、“哭棍”插入坟丘。其后丧祭时,要做各式“纸活”。有宅院、金山、银山、花幡、摇钱树、五七花、金银斗等。尺七只过六次,祭食为“头七馍馍,二七糕,三七肉火烧,四七塔日,五七角日(饺子),六七饼子,吃了不用等戴黑纱,但沿用旧俗语者较为普遍。

七、祭礼

平遥县祭礼可分为神祭、祖祭两大类。过去崇拜神者居多,有“无庙不成村”之说。一般家庭均设有神坛,有灶王、张弓、家神、财神、门神、天地、土地等,专业艺术人又将本业最信仰的如鲁班、吕祖、窑神、药王等供奉于突出位置。逢年过节,也有初一、十五设供烧香,以示虔诚。于迷信之中反映了人们祈祭五谷丰登、家业兴旺、平安度日的愿望。建国后,随着人们科学文化水平年高和观念的改变,对此日趋淡化,只是清明扫墓“上坟”祭祖,仍很隆重,有“千里赶上坟”之说。

八、平遥鼓书

平遥鼓书又称平遥盲书,源于平遥弦子书。流行于山西省平遥、汾阳、介休、孝义等县。明末清初时就有不少盲人以说书为业谋生,当时只限于单人坐唱,乐器也比较简单,以三弦(定弦为515)、曲笛为主,将一檀木腿板绑于左小腿前方,一面小钗绑于右膝盖上,右手在弹拨三弦的同时兼敲击小腹,左腿不停地带动腿板打着节拍。当时,只是自编一些收集的小故事、小笑话,逐步到说唱章回小说、连本古书,随后,在实践演唱中逐渐加进了四弦、月弦(定弦都为15),演唱者由单人扩大到四人以上,分一节生、旦、净、丑,说唱完全用平遥方言,通俗易懂,乐器配合得当,曲调优美动听,很受群众欢迎,常于逢年过节、婚丧嫁娶、生日满月之时,或农闲季节为活跃民间文化生活而请盲艺人演唱,其内容如《小八义》、《大八义》、《五女兴唐传》、《刘胡兰》、《买卖婚姻气煞人》等。

此外,过年在平遥也很有特色。农历一年的第一天,也是全年的第一个重大的节日。平遥民间俗称“过年”或“过大年”。民间传统的过年,时间拉得很长,从头一年的腊八节以后就算开始了。春节前为准备阶段,春节后为庆贺阶段,要一直延续到正月十五日,甚至二月初二日。民俗有“忙腊月、闹正月,拖拖拉拉到二月”的说法。节中套节,节日不断,喜庆祥和是过年期间最大的特征。从正月初一日零点开始,正式进入春节。

民间庆贺活动的第一项为接神。原意是迎接天地诸神下界与民同乐,今天已经成为迎新辞旧的主要象征了。内容首先是点旺火、燃年草和响鞭炮等等。旺火位于当院,年草置于门外,要由家长亲自点燃。起床后不能贸然出门,须先点一个爆竹,从门缝伸出室外爆响,称为开路炮。点旺火要称发旺火,取意发财、旺盛、红火。在家长发旺火时,孩子们穿上新衣服,围着旺火燃放鞭炮。妇女们则收拾家务,整理祭祀天地方诸神、列祖列宗的供品。旧俗女孩在旺火未烧通红时,不出家门。现在男女平等,女孩子一样式和男孩子响鞭炮、放礼花。此时此刻,村村户户,鞭炮齐鸣,万里长空响成一片。硝烟中夹杂着旺火、年草燃烧松枝、柏叶的芬芳气味,天上人间全部沉浸在热烈欢乐的气氛之中。

祭祀天地诸神是旧俗接神以后的隆重活动。家长要率领全家,依次给各个神位点灯、敬香、摆拱、奠酒,三跪九叩。设在当院上方的天地神位前供品最为丰富另外,家庭主妇特别注重在灶君位前隆重供上“枣山馍”。“枣山馍”用面粉嵌红枣蒸成三角形状,取意米面如山。上面饰以面塑的龙、凤、如意、福寿、瓜果等等。大者有十几斤重,往往是女主人灵巧手艺的代表佳作,已经演化成了室内灶前陈列的面塑工艺品了。

祭祀列祖列宗,是与祭神同样隆重的大事,祭神的所有仪程都要在祭神中重演。祖与神已经成了同一概念。不少上年纪的老人,在祭祖时,要面对列祖列宗的牌位,逐项禀报家中一年来发生的喜庆事件,大到起房盖屋、娶媳、聘女、生锈增丁,小到粮收多少,生活怎样。神情庄重,态度严肃,充分反映了传统的尊祖孝先风范。

拜年是春节活动的高潮。大体上分为家拜、近拜、远拜以及团拜等形式。家拜是自家人中小辈给长辈磕头。民间有“大年下的头,马虎不得”的说法。小辈磕头时,口中要高呼被拜人的尊称,如说:“爷爷,我给你磕头了!”一人一拜,即不能一次呼两次长者的尊称,给两位长者同时磕头,也不能两人同时给一位长者磕头。对此,民间亦有“大年下的头,一个磕了一个磕”的说法。旧俗讲究三跪九叩,如今多项式数地方是恭恭敬敬地鞠躬躬行礼,也有的是只磕一个头。小辈给长辈拜年时,长辈面带笑容,欣然受礼。拜完年后,长辈给小辈压岁钱。用意在护持后代,健康多福。如果家中有新娶的媳妇,则长辈须给新媳妇很可观的压岁钱,从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视自家经济情况而定。婆母还要另外赐给新媳妇一块上等的布料,希望媳妇继承针。近拜是给本村未出五服的长辈拜年。进院要先拜神祖,然后再给长辈磕头。远拜则是本村亲朋好友之间互相拜年。只拜人、不拜祖。无论近拜还是远拜,主人家都要盛情款待,招待客人到家里喝茶抽烟,品尝糖果。对于前来拜年的孩童,要赠给礼品,或糖果一类零吃,或鞭炮一类玩物,或零钱作为压岁钱。小孩子拜年,总是满载而归。拜年活动,子孙尊敬老人,长者慈爱幼小、平辈互相尊重、人与人真诚祝愿,和谐了人际关系,加深了感情联络。

春节这一天,家家习惯吃饺子。饺子谐间角子,角子是古代一种钱币。饺子的形制又好像元宝。元宝是古代一种较大金银锭。大年吃饺子,取意一年四季抬财进宝。民间煮饺子时讲究忌讳吹冷风,所以不拉风匣,全凭柴烧。民间有“人家发旺、全凭烧上”的俗语,指斥是这件事。烧柴讲究要烧芝麻秸杆。一方面芝麻杆燃烧时悦耳的响声,好像一连串发财扫、发、发声音,另一方面又取芝麻开花节节高的喻义。饺子煮破了要说成是挣了,不能说破了。吃饭前要求鸣炮示知。第一碗饭要敬供祖宗神灵。全家人入席要请家长坐首位。第一盅酒要由家长至祝酒辞。盛饭时,不能让锅里空了,要留有看锅的饭菜,意喻取之不尽。有人吃着

包有莲子的饺子,表示莲年有馀;吃着包有红枣的饺子,表示早交好运;吃着包钱的饺子,表示钱财两旺,不管谁吃着,大家都要表示祝贺。如故是小孩吃着,全家人格外高兴,祖、父辈还要特殊增送礼物予以祝贺。素有“荤年素腊八”的说法,春节,家家以肉做席。多为猪、羊肉。如今生活好了,鸡、鸭、鱼已经是常见的春节食品了。

春节这一天,民间忌扫院,忌洗衣,忌使针。嫁出去的姑娘忌在娘家过年。特别忌说有碍吉利的话。除夕晚上,大人们就一再叮咛孩子,年初一要特别欢乐,不要使小性子,说话要尽说好话。春节,大人禁忌打骂孩子。家庭主妇特别小心谨慎,防止打碎盘碗,万一失手,打碎盘碗,不要说话将碎片拣起来,仍到井里或窑里。春节鸡、鸭不出窝,喂以上等饲料。

春节的下午开始,村里兴办的传统社火或秧歌,便开始正式表演。首先在本村娱乐,挨家挨户拜年贺喜。住人家要用烟糖招待。上一年曾发生死伤灾病的人家,要邀请社火对进院表演,称为冲喜。上一年曾娶媳妇、生小孩的人家,也要邀请社火队进院表演,称为贺喜。冲喜与贺喜,住人的招待费特别大方。本村拜年结束后,还要到临进的村庄活动,一直到元宵节掀起高潮。

平遥人腊八节也过得很有特色。腊月初八要泡制“腊八蒜”。做法是:把剥得干干净净的紫皮蒜放在一个大瓶子里,然后倒进满满一瓶醋,用纸糊住瓶口,密封起来,等到除夕时再把这“腊八蒜”的瓶打开、食用。“腊八蒜”,也称“腊八醋”,这中醋,酸中带辣,辣中带酸。这中蒜醋,常常用来蘸饺子,味道相当鲜美,而且蒜的色泽逞青绿色,分外好看。吃在嘴里,并不很辣,脆而且香,实际上成为蜡月初八腌制的一种食品佐料。

中国哪个地方彩礼钱最多?

从地图上看,聘礼最高的地区是上海,需要1套房子+10万元现金,一套100平方左右的三居室,至少也在200万上下。还有就是东北三省(黑龙江、吉林、辽宁)、青海、江西一带的彩礼也不少,虽然就经济水平来说,这三个地方并不是很高,但是彩礼水平并不低。在我国,百家号《一起走遍世界》注意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越是不富裕的地方,这些繁文缛节就越多,彩礼水准丝毫不输于一些发达城市。

以上内容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平遥县彩礼 平遥彩礼2021一般多少钱的精彩内容,好的文章需要你的分享,喜欢平遥县彩礼 平遥彩礼2021一般多少钱这篇精彩文章的,请您经常光顾吧!

上一篇:2024红色美甲最新款 2024红色美甲猫眼

下一篇:更多致富项目

本文标题:平遥县彩礼 平遥彩礼2021一般多少钱

本文链接:http://m.chaxuanwen.com/article/156641.html

使劲推荐

平遥县彩礼 平遥彩礼2021一般多少钱
平遥县彩礼 平遥彩礼2021一般多少钱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平遥县彩礼 平遥彩礼2021一般...

2024红色美甲最新款 2024红色美甲猫眼
2024红色美甲最新款 2024红色美甲猫眼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2024红色美甲最新款 2024红色...

从化梅花2023 从化梅花最佳赏花期
从化梅花2023 从化梅花最佳赏花期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从化梅花2023 从化梅花最佳赏...

高凉岭冼太庙5月开放吗现在 高凉岭冼太庙5月开放吗最新消息
高凉岭冼太庙5月开放吗现在 高凉岭冼太庙5月开放吗最新消息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高凉岭冼太庙5月开放吗现在 高...

2024款id3 2024款id4crozz
2024款id3 2024款id4crozz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2024款id3 2024款id4crozz的文...

发表评论

相关推荐

中牟拆迁2023 中牟拆迁补偿标准
中牟拆迁2023 中牟拆迁补偿标准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中牟拆迁2023 中牟拆迁补偿标...

男装2021裤子流行 2021年男士裤子
男装2021裤子流行 2021年男士裤子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男装2021裤子流行 2021年男士...

公益电影2021 公益电影2023
公益电影2021 公益电影2023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公益电影2021 公益电影2023的...

2021年北京春游 北京春游时间
2021年北京春游 北京春游时间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2021年北京春游 北京春游时间...

2024年割麦子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2024年割麦时间
2024年割麦子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2024年割麦时间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2024年割麦子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精选致富项目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