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冬季羊流行什么病害 冬季羊流行什么病毒感染的文章,本文对文章冬季羊流行什么病害 冬季羊流行什么病毒感染好好的分析和解答,希望你能喜欢,只有你喜欢的内容存在,只有你来光临,我们才能继续前行。
(一)口蹄疫
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偶蹄类动物共患的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其临床特征是患病动物口腔黏膜、蹄部和乳房发生水疱和溃疡,在民间俗称“口疮”、“蹄癀”。该病的发生和流行有明显的季节性,气候寒冷容易流行。
1.临床症状。羊感染口蹄疫病毒后一般经过 1 ~ 7 天的潜伏期出现症状。病羊体温升高,初期体温可达 40 ~ 41℃,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拒食,脉搏和呼吸加快。口腔、蹄、乳房等部位出现水疱、溃疡和糜烂。严重病例可在咽喉、气管、前胃等黏膜上发生圆形烂斑和溃疡,上盖黑棕色痂块。绵羊蹄部症状明显,口黏膜变化较轻。山羊症状多见于口腔,呈弥漫性口黏膜炎,水疱见于硬腭和舌面,蹄部病变较轻。病羊水疱破溃后,体温即明显下闹喊降,症状逐渐好转。哺乳羔羊对口蹄疫特别敏感,常呈现出血性胃肠炎和心肌炎症状,发病急,死亡快。
2.诊断方法。该病根据流行病学及临床症状,不难作出诊断,但应注意与羊传染性脓包病、羊痘、蓝舌病等进行鉴别诊断,必要时可采取病羊水疱皮或水疱液、血清等送实验室进行确诊。
3.防治措施。该病发病急、传播快、危害大,必须严格搞好综合防治措施。要严格畜产品的进出口,加强检疫,不从疫区引进偶蹄动物及产品 ;种羊场、规模羊场免疫程序 :种公羊、后备母羊每年接种疫苗 2次,每间隔 6 个月免疫 1 次,每次肌注单价苗 1.5 毫升 ;生产母羊在产后 1 个月或配种前,约每年的 3月、8 月各免疫 1 次,每次肌注 1.5毫升。
一旦发生疫情,要遵照“早、快、严”的原则,严格执行封锁、隔离、消毒、紧急预防接种、检疫等综合扑灭措施。疫区内最后 1 头病羊扑杀后,要经一个潜伏期的观察,再未发现新病羊时,经彻底消毒,报有关单位批准后,才能解除封锁。
(二)羔羊腹泻
1.临床症状。其中主要是大肠杆菌、产气夹膜梭菌、沙门氏杆菌、轮状病毒、牛腹泻病毒等。该病一般发生于 7 日龄内羔羊,以 2 ~ 4日龄羔羊发病率最高。患病羔羊精神委顿,厌食,虚弱,弓背。严重时起卧困难,后驱常被粪便污染,粪便(酸)恶臭,一般呈半液体状,往往混有未消化的饲料残片、气泡或浓稠粘液。单纯性消化不良引发的腹迅备泻,粪便常与草料颜色相近,灰白或黄褐色,如粪便呈黑褐色或血色,往往为大肠杆菌、魏氏梭菌或中毒性致病因素引发。亩弯毁
2.防治方法。坚持早发现,早治疗原则,可采用对发病羔羊补液或服用抗生素等。对中毒性腹泻可配合相应的解毒措施。(1)口服土霉素、链霉素各 0.125 ~ 0.25 克,也可再加乳酶生 1 片,每天 2 次。(2)肌肉注射痢菌净,每次 1 ~ 2毫升,2 次即可。(3)口服杨树花煎剂、增效泻痢宁、维迪康,对病毒引起的腹泻疗效较高。
(三)羔羊痢疾
1.临床症状。羔羊痢疾是初生羔羊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其特征是持续性下痢。病羊精神沉郁,食欲废绝,排恶臭的白色、黄色以至绿色稀水样粪便,迅速消瘦,眼窝下陷。口流泡沫,被毛粗乱,粪中带血,最后死亡。发生该病时,常可使羔羊发生大批死亡。
2.防治方法。(1)羔羊产后第 1 天灌服土霉素或氟哌酸,第 2天肌注亚硒酸钠维生素 E。治疗时用磺胺脒 1 克,碳酸氢钠 0.2 克,每天 2 ~ 3 次,同时每天肌注青霉素 160 万单位,1 日 2 次。也可口服或注射氟哌酸、环丙沙星等。(2)在该病流行地区,怀孕母羊用羔羊痢疾甲醛菌苗预防,第 1 次在分娩前 20 ~ 30 天,于后腿内侧皮下注射菌苗 2 毫升,第 2 次在分娩前10 ~ 20 天,于另一侧后腿内侧皮下注射菌苗 3 毫升,这样初生的羔羊可获得被动免疫力。或者注射羊三联苗或羊五联苗也可。
牛、羊常见疾病的防治 一、牛肺疫 牛肺疫又名为传染性胸膜肺炎,是牛胸膜肺炎状支原体所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病牛或带菌牛是主要传染源,病原体随呼吸和呼吸道分泌物排出体外,污染饲料、饮水,经消化道或生殖道传染。临床特征为浆液性纤维肺炎和胸膜炎,多为慢性和隐性传染,发病率和死亡都较高和一种传染病。 (一)临床症状 潜伏期一般2-4周,最长可达四个月。按病情不同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型。急性型体温升高40-42C。,呈稽留热,呼吸困难呈腹式呼吸。病模圆升不原卧下,常有带痛的短咳,有时流出浆液性或脓性鼻液。肺部听诊肺泡音减弱或消失,应听到各音和胸膜摩擦音。病畜反刍,瘤胃弛缓,泌乳量下降,结膜发绀。亚急性型症状比急性型稍轻。慢性型病牛消瘦,消化功能紊乱,咳嗽疼痛,使役和泌乳下降,最后室息而发生死亡。 (二)病理变化 肺充血呈鲜红色或紫红色,病灶出血水肿。肺实质可见到了同时期的肝变,呈现红色与灰白色相间的理石样病变。肺间质水肿、增宽、呈灰白色。胸腔内积有黄色混浊液体。 旦老(三)诊断要点 病畜呈稽留热、咳嗽、肺部有各罗音。肺部出现大理石样病理变化,胸腔积有混浊液体。 (四) 预防与治疗 1、为确保非疫区安全,不准从疫区引进动物。对健康牛应用牛肺疫免身症状不明显,体温微升,精神沉郁,逐渐消瘦,皮毛粗乱,短促的干咳后变为痛苦的湿咳。肺部听诊有干性罗音和湿性罗音。体表淋巴结肿大,体温40-41.5C。,呈弛张热。乳汁稀薄含有凝乳块或脓汁。呼吸困难,最后因心力衰竭而死亡。 (二)病理变化 尸体极度消瘦,肺部有大小不一的结节,有粟粒大至鸡蛋大,白色或黄色,坚实,结节周围有红晕或干酪样坏死。 (三)诊断要点 病畜极度消瘦,两侧肺部听诊有不同的罗音,短促干咳。肺部粟粒大或鸡蛋大的结节。 (四)预防与治疗 1、对牛群每年应进行1-2次的结核病检疫,发现病应及早处理。健立消毒制度,消除各种传播因素。 2、犊牛出生一月后用卡介苗(A、C、G)接种,皮下注射。 3、可选用链霉素,异烟肼,对氨基水扬酸钠治疗。 三、牛流行热 牛流行热又名三日热,是由牛流行热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本病多经呼吸道,吸血昆虫叮咬或与病畜接触进行传播。多发生于雨量多和气候炎热的6-9月份。其特征为突然高热,呼吸和消化器官严重卡他性炎症和运动障碍。病势猛,多为良性经过,无继发病时死亡率约为1-3%。 (一)临床症状 突然发病,体温40-42C。,稽留3天,故称三日热。皮温不均,阵发生肌肉震颤,精神高度沉郁,鼻干燥,食欲减退或废绝,反刍停止。眼结膜潮红,肿胀流泪。鼻腔多见浆液性分泌物。病畜不愿站立,强迫行步,步态不稳,肌肉和关节疼痛。呼吸困难,多呈腹式呼吸。流诞呈残状。 (二)病畜气管和支气管粘膜充血和点状出血,肿胀,并含有大量泡沫状粘液。肺显著肿大,有不同程度的水肿和间质气肿。 (三)诊断要点 多发生于6-9月份,突然高热,气管和支气管粘膜肿胀,有泡沫状粘液。肺肿大。 (四)预防与治疗 本病目前尚无有效疫苗,主要是在夏秋季节注意防暑,保持圈舍清洁卫生,消灭吸血昆虫等。如发病后按以下治疗。 1、六畜旺注射液,每头每次20-40毫升,腔歼肌肉注射,每天2次。 2、10%葡萄糖500-1000毫升,10%安那加10-30毫升,维生素C10-20毫升,混合后一次静脉注射,每天1次。 四、牛恶性卡他性热 恶性卡他热是由牛恶性卡他热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本病以2-4岁的牛多见,羊发病少见。绵羊是带菌者,闰牛和带菌牛是主要的传播源,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冬季和早春发病率最高,其特征是上呼吸道及消化道粘膜发生卡他性炎症,角膜混浊和神精症状,本病发病率和死亡率高。 (一)临床症状 病牛最初高热,体温41-42C。,稽留热。肌肉震颤,寒战,食欲减退,精神萎顿,皮毛松乱,食欲和反刍减少,饮欲增加,瘤胃弛缓,泌乳量下降,心博动和呼吸加快。鼻镜干燥,眼脸肿胀,流泪,眼结膜充血,角膜混浊,鼻孔流出粘液性或脓性分泌物。口腔粘漠充血,坏死或糜烂。并流出臭味唾液。脑和脑膜发炎,昏睡。腹泻,粪便呈水样恶臭,混有粘液。 (二)、病理变化 眼、鼻、口、咽和皮肤发生病变,全身淋巴结肿大充血、充血或出血。真胃和肠粘膜充血、出血,糜烂和溃疡。脾轻度肿大,肝、肾、心发生严重变性。 (三)、诊断要点 根据散发特点,持续高热,眼粘膜变化,角膜混浊肿腹,溃疡。全身淋巴结肿大和神经症状,腹泻,粪便恶臭。 (三)预防与治疗 本病目前尚无有效防治方法,因绵羊有传播本病的可能,所以,禁止牛羊同群放牧和同圈饲养,发病后如下方法治疗: 天牧双骄粉针和注射用链霉素,每次按每公斤体重0.2-0.5万单位,肌肉注射,每天2次。同时使用败血康,每头每次10-40亳升,肌肉注射每天2次。 五、羊快疫 羊快疫是由腐败梭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致死性传染病,不同品种的羊均可感染,以一岁以内,膘情好的多发。发病季节多在初春和秋末。其特征是死快,真胃和十二支肠出血水肿和坏死。呈散发或地方性流行。 (一)、临床症状 突然发生,往往不出现临床症状,急性死亡。病程稍长的病羊离群独处,卧地,不愿走动,强迫行走时,运动失调。腹部膨胀,有疼痛感,排出黑色稀粪,磨牙。体温一般正常,饮食欲废绝。发病后通常数分钟至数小时痉挛而死,很少延长一天以上的病例。 (二)、病理变化 尸体迅速腐败,膨胀,剖开有恶臭,天然孔流出血样液体,可视粘膜充血呈兰紫色。胸腹腔及心包积液,心内外膜有出血点。肝肿大,呈土黄色。真胃和指肠出血水肿和坏死。 (三)、诊断要点 羊快疫由于病程短,缺乏特征病状,要结合流行病学和病理解剖变化综合判定。 (四)、预防与治疗 1、由于病程短,来不及治疗,所以应注射羊快疫—猝疽—肠毒血症三联苗进行预防。对病死羊应深埋,对用具,圈舍用20%漂白粉或3%烧碱液消毒。 2、0.5%高锰酸钾溶液250毫升,灌服,每天一次。 3、非常粉针和注射用硫酸链霉素,每公斤0.2—0.5万单位,败血康10—20毫升,分别肌肉注射,每天2次。 3、来一针注射液,每头每次2—20毫升,肌肉注射,每天2次。 六、羔羊痢疾 羔羊痢疾主要是B型产气荚膜杆菌引起初生羔羊的急性肠道传染病。本病发生于7天以内,以2-3天发病最多。病羔是主要传染源,病源随粪便排除,污染羊圈,用具母羊体表和乳头,健康羔羊经消化道,脐带或伤口传染。其特征是剧烈腹泻和神精症状,死亡率很高,给羊业带来严重的危害。 (一)临床症状 潜伏期1-2天。病初羔羊精神萎顿,垂头弓背,不吮乳。腹胀腹痛,腹泻,粪便呈粥样或水样,颜色呈灰白色,黄色或黄绿色,恶臭。病羔虚弱脱水,眼球下陷,皮毛粗乱,卧地不起而发生死亡。 (二)病理变化 真胃内有未消化的凝乳块,小肠充血,发红,溃疡,肠子膜淋巴结肿大,充血。心包积液,心内膜有出血点,肺充血或瘀血。 (三)诊断要点 7日龄以内羔羊下痢,很快死亡,即可诊断为羔羊痢疾。 (四)预防与治疗 1、搞好圈舍清洁卫生,做好羔羊的防寒保暖,防止受凉。吃足初奶并合理哺乳,防止饥饱不均。圈舍和用具可用万毒杀5%来苏儿消毒。 2、神针999注射液,每头每次3-5毫升,肌肉注射,每天2次。 3、肠炎宁注射液,每头次3-5毫升,肌肉注射。每天2次。 七、蓝舌病 蓝舌病是反刍动物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不分品种,年龄均容易感染,由各种库蠓传播,多发生于夏季和早秋季节。其特征是发热,口腔、鼻腔和胃肠粘膜发生溃疡性炎症。病程为6-14天,发病率为30-40%,死亡率2-30%,有时可高达90%,多由于并发肺炎或胃肠炎而死亡。 (一)临床症状 潜伏期为3-8天,体温升高40.5-41.5C。。厌食、精神萎顿,落后于羊群。口流涎,上唇水肿,口腔粘膜充血后发绀呈青紫色。口腔唇、齿龄、颊、舌粘膜糜烂,致使吞咽困难,口腔来恶臭。鼻流粘液性分泌物,鼻腔周围结成干痂,阻寒空气流通,引起呼吸困难,和鼻干声。病畜喜卧,不愿走动,强迫行走,出现跛行或用膝行走。消瘦无力,有的便秘或腹泻,粪中带血,多并发肺炎和胃肠炎而发支死亡。 (二)病理变化 主要见于口瘤胃、心、肌肉、皮肤和蹄部。口腔糜烂出现深红色区,舌齿龄、硬腭、颊粘膜和唇水肿,舌发绀,故称蓝舌病。瘤胃有暗红色区,皮下和肌肉出血,心肌、心内外膜、呼吸道消化道和泌尿道粘膜有小点出血。 (三)诊断要点 根据口和唇肿胀糜烂,舌发绀,跛行以病理变化即可作出诊断。 (四)预防与治疗 1、鸡胚化弱毒疫菌和牛胎肾细胞致弱的组织苗进行预接种。对圈舍定期进行消毒,杀灭吸血虫,防止本病的传播。 2、天牧双骄粉针和注射用硫酸链霉素,每公斤体重0.5-2万单位,败血康每头每次10-40毫升,分别肌肉注射,每天2次。 八、前胃弛缓 前胃弛缓是前神经肌肉的兴奋性降低,肌肉收缩力减弱,瘤胃内容物运转缓慢,菌群失调,异常发酵引起的一种消化不良综合症。其临床特征为厌食,瘤胃蠕动力减弱,反刍减少。本病主要发生牛、羊,特别是舍饲的发病率较高,占前胃疾病75%。严重影响牛羊的生长发育和生产力,给养牛(羊)业带极大的危害。 (一)临床症状 急性前胃弛缓,患畜精神沉郁,食欲减少或废绝,反刍减少甚至停止,咀嚼无力,嗳气增多,瘤蠕动暗减弱。体温、脉搏、呼吸一般正常。慢性的病畜,逐渐消瘦,全身衰弱无力,皱毛粗乱,鼻镜干燥,便秘与腹泻交替发生,最后因衰竭而死。 (二)病理变化 瘤胃和瓣胃胀满,皱胃下垂,内容物干燥。瘤胃和瓣胃粘膜有出血班。 (三)诊断要点 根据病畜食欲减退,反刍异常,前胃蠕动减易,消化功能发生障碍。病畜精神沉郁,鼻镜干燥。 (四)预防与治疗 1、加强饲营理,注意饲料保营,饲料的多样化,不要随意更换饲料。 2、食欲旺注射液,牛每头每次10-30毫升,羊每头每次5-10毫升,肌肉注射,每天2次。 3、清热健胃散,牛每头每次50-100克,羊每头每次20-50克,拌入饲料中口服或灌服。 九、瘤胃臌气 瘤胃臌气是因前胃神经反应性降低,收缩力减弱或采食了大容量易发酵的的饲料,在瘤胃内菌群作用下,异常发酵,产生大量气体,引起瘤胃臌胀。本病多发生于牛、羊,春夏秋牧草旺盛季节,特别是放牧的家畜容易发生本病。 (一)临床症状 本病多发生在采食过程中或采食后突然发病,腹部急剧臌大,肷窝部突出,按压腹壁紧张富有弹性,叩诊呈臌畜,听诊瘤胃蠕动音消失。病畜精神沉郁,食欲反刍、嗳气停止。腹痛病畜起卧不安,后肢踢腹,拱背摇尾。呼吸困难,结膜发绀,心跳加快,站立不稳,最后倒地不起,室息而死。 (二)病理变化 瘤胃粘膜有出血班,角化上皮脱落。肺充血,肝和脾脏被压迫呈贫血状态,浆膜下出血。 (三)诊断要点 采食发大量易于发酵饲料,采食中或采食后突然发病,瘤胃臌胀,呼吸困难,即可作出诊断。 (四)预防与治疗 1、注意饲草保营,防止发霉变质。饲料注意合理搭配,防止饥饿和过食。 2、为发排出气体,可将舌拉出或在口腔内含一个木棒,促进胃中气体排除。 3、用鸭血或鸡血,将杀后取血直接灌服,防止继续发酵。 4、土烟叶一斤,煎水1000毫升,灌服,阻止继续发酵。 十、胃肠炎 胃肠炎是畜禽常见多发性疾病,主要是胃肠粘膜及其层组织的炎症。由于胃和肠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紧密相关,胃或肠的器质性损伤和机能紊乱,容易相互影响。因此,胃和肠的炎症多同时发生或相继发生。 (一)临床症状 病畜精神沉郁,饮欲增加,食欲废绝。可视粘充血并发黄染。口腔干燥,气味恶臭,舌面皱缩。腹痛,喜卧回头顾腹。马、猪、犬病初出现呕吐。腹泻。腹泻,粪便呈水样,混有粘液或未消化的饲料,恶臭。肛门松弛,排粪失禁,呈现里急后重。病畜急剧脱水,眼球下陷,腹部卷缩。呼吸浅表,心博动加快。最后因脱水,心力变竭而发生死亡。 (二)病理变化 肠内容物混有血液,恶臭。粘膜出血,水肿,组织坏死和脱落,遗留下烂班和溃疡。 (三)诊断要点 根据全身症状,食欲紊乱,腹泻和粪便中的病理性产物即可作出诊断。 (四)预防与治疗 1、加强饲养营,保持圈舍清洁卫生。注意饲料的保营和调配,防止霉变饲料饲喂家畜家禽。 2、泻痢停散,每头每次10-40克,猪5-20克,拌入饲料中饲喂或灌服。菌不怕可溶性粉每头每次牛10-50克,猪5-20克,拌入饲料中饲喂或灌服。 3、鸣牌止痢王注射液或消肿解毒王注射液,每头每次牛10-40毫升,猪5-20毫升,肌肉注射,每天2次。 十一、肝片吸虫病 肝片吸虫病是牛、羊最主要的寄生虫之一,人和其它畜禽均能感染。肝片吸虫体扁平,外呈叶片状,从胆管中取出时呈棕红色。本病能引起急性或慢性珠肝炎和胆囊炎,并发生全身性中毒现象和营养不良,尤其对幼畜危害相对严重,发育不良或引起大批死亡。 (一)临床症状 夏未和秋季发病率较高。病初体温升高,精神沉郁,食欲减少或废绝,腹泻。可视粘膜苍白,严重贫血,逐渐消瘦,生长发育弛缓,病畜被毛粗乱,眼脸、胸腹下水肿。腹泻,粪便呈粥样,或便秘和腹泻交替发生。病畜极度衰竭而发生死亡。 (二)病理变化 肠壁和肝组织损伤,肝肿大,肝包膜上有纤维素沉积,引起慢性胆襄炎,慢性肝和贫血。 (三)诊断要点 根据临床症状,流行病学特点,粪便及剖解等综合进行判定。 (四)预防与治疗 1、注意动物饮水和饲草卫生,定期对圈舍消毒和动物进行驱虫。 2、硫双二氧酚,牛每公斤40-60毫克,猪羊每公斤80-100毫升,鸡每公斤150-200毫克
第一节 布氏杆菌病本病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在家畜中,牛、羊、猪最常发生,且可由牛、羊、猪传染于人和其它家畜。其牲是生殖器官和胎膜发炎,引起流产、不育和各种组织的局部病灶。本病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引起不同程度的流行,给畜牧业和人类的健康带来严重危害。一、病原布氏杆菌为球杆菌或短杆菌,0.6-1.5-1.7微米,无鞭毛,不能产生芽胞,革兰氏染色阴云性,不呈两极浓染。病料抹片呈密集菌丛,成对或单个排列及短链较少。各种与生物型菌株之间,形态及染色特性等方面无明显差别。二、流行病学布氏杆菌病的传染源是病畜及带菌动物(包括野生动物)。最危险的是受感染的妊娠母畜,它们在流产和分娩时,将大量布氏杆菌随着胎儿、胎水和胎衣排出,流产后的阴道分泌物中以及乳汁中都含有布氏杆菌。感染布氏杆菌的睾丸炎公畜精囊中也可能有布氏杆菌的存在。布氏杆菌的主要传播途径是消化道,即通过摄取被病原体污染的饲料与饮水而感染。但经皮肤感染也有一定的重要性,其他如通过结膜、交媾也可感染。吸血昆虫可以传播布氏杆菌病。三、症状绵羊及山羊:常不表现症状,而首先注意到的症状也是流产。流产前,食欲减退,口渴,萎顿,阴道流出黄色粘液等。流产发生在妊娠后第三或第四个月。有的山羊流产2-3次,有的多不发生流产,但也有报道山羊群流产40-90%者,其它症状可能还有乳房炎,支气管炎,关节炎及滑液囊炎而引起的跛行。公畜睾丸衡迅炎,乳山羊的乳房炎常较早出现,乳汁结块,乳量可能减少,乳腺组织有结节性变硬。四、病理变化胎衣呈黄色胶冻样浸润,有些部位覆有纤维蛋白质絮片和脓液,有的增厚而杂有出血点。绒毛叶贫血呈黄色,或覆有灰色或黄绿色或白色粘液状物,胃肠和膀胱的浆膜下可能见有点状或线状出血。浆膜腔有微老蠢红色液体,腔壁上可能覆有纤维蛋白凝块。皮下呈出血性浆液性浸润。淋巴结、脾脏和肝脏有程度不等的肿胀,有的散有炎性坏死灶。脐带常呈浆液性浸润,肥厚。胎儿和新生犊可能见有肺炎病灶。公牛生殖器官司精囊内可能有出血点和坏死灶,睾丸和副睾可能有炎性坏死灶和化脓灶。五、诊断布氏杆菌病的明显症状是流产,须与发生相同症状的疾病鉴别诊断。弯杆菌病、胎毛滴虫病、钩端螺旋体病、乙型脑炎、弓形体病及衣原体病等都可能发生流产。其鉴别的主要关键是病原体的检出及特异抗体的证明。六、防治应着重体现“预防为主”的原则。在未感染畜群中,控制布氏杆菌病传入的最好办法是自繁自养。必须引进种畜或补充畜群时,要严格进行检疫。即对牲畜隔离饲养2个月,同时进行布氏杆菌病的检查,全群两次免疫生物学检查阴性者,才可能与原有牲畜接触。清净畜群,还应定期检疫(至少一年一次)以发现病畜。畜群如果发现流产,除隔离流产家畜、消毒环境及妥善处理流产胎儿胎衣外,应尽快作出诊断。确诊为布氏杆菌病或在畜群单检疫中发现本病,切断传播途径,培育健康畜群及免疫接种等。第二节 口蹄疫一、病原口蹄疫病毒属于细小核糖核酸病毒群中的鼻病毒属,在病畜水泡皮内及其淋巴液中含毒量最多。在水泡发展过程中,病毒进入血流,分布到全身各种组织和体液。在发热期血液内的病毒含量最高,退热后在奶、尿、口涎、眼泪、粪便等都含有一定量的病毒。病毒的致病力很强。二、流行病学口蹄疫能侵害多种动物,而以偶蹄兽最为易感。根据口蹄疫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家畜对口蹄疫最易感的是黄牛和牦牛;犏牛及水牛次之。而骆驼、绵羊、山羊、猪又次之。犊牛比成年牛易感,死亡率亦较高。人也能被感染发病。马对口蹄疫具有极强的抵抗力。本病与一般传染病不同的是它较易从一种动物传到另一种动物。但在某些流行中强烈的感染牛、羊。新的流行地区发病率可达100%,老疫区发病率50%以上。口蹄疫的发生没有严格的季节性,它可发生于一年的任何月份。口蹄疫病毒的传染性很强,一经发生往往是流行性,其传播既有蔓延式的,也有跳跃式的。三、症状潜伏期一周左右。病状与牛大致相同,但感染率较牛低,山羊多见于口腔,呈弥漫性口膜炎,水泡发生于硬腭和舌面。羔羊有时有出血性胃肠炎,常因心肌炎而死亡。四、病理变化除口腔、蹄部的水泡和烂斑外,在咽喉、气管、支气管和前胃粘膜有时侍拦陪可发生圆形烂斑和溃疡,上盖有黑棕色痂块。真胃和大小肠粘膜可见出血性炎症。另外,具有重要诊断意义的是心肌病变。心包膜有弥散性及点状出血;心肌切面有灰白色或淡黄色斑点或条纹,好似老虎身上的斑纹,所以一般称为“虎斑心”。心脏松软,似煮过的肉。由于心肌纤维的变性、坏死、溶解,放出有毒分解产物而使病畜致死。五、防治多年来,口蹄疫防制实践中积累了一套比较成熟的经验,其中最主要的是:大搞群众性的防疫运动,组织有关地区、部门的联防协作,遵照“早、快、严、小”的原则,采取综合性防疫措施。第三节 羊快疫一、病原 此病是由腐败梭菌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以发病突然,死亡快,真胃出血、坏死为特征。二、流行病学1、此病主要感染绵羊,山羊发病较少,以2岁以内和营养中等以上的羊发病较多。2、一般呈地方性流行。3、发生于秋季和早春季节。4、多发生在低洼、潮湿地区。5、一般经消化道感染。若经创伤感染,则发生恶性水肿。三、症状常突然死亡。病程长的病羊离群卧地,不愿走动,强迫行走时,表现虚弱,运动失调。腹部膨胀,有痛感,排粪困难,里急后重,有的排黑色稀粪。一般体温不高,有的可升高到41。5℃,数小时内痉挛或昏迷而死。四、病变死后尸体迅速腐败、膨胀,需及时剖检。①真胃、十二指肠黏膜常有出血斑或弥漫性出血,黏膜下组织水肿,甚至坏死和溃疡;②肝肿大似水煮状,质脆;③胆囊肿大;④胸、腹腔与心包积液;⑤心内、外膜及肠道浆膜下出血,肠内容物充满气泡,黏膜出血等。 五、防治①此病的常发地区,可在流行前定期注射羊快疫、肠毒血症、猝狙、黑疫、羔羊痢疾五联菌苗或羊快疫、猝狙、肠毒血症三联菌苗,不论大、小羊,均皮下或肌肉注射5毫升,其免疫期前三者6个月,后者1年。②发生此病后,消除诱因,转移牧场(地),有防治效果。同时,要及时隔离病羊,严禁屠宰和剥皮利用,尸体及排泄物深埋。被污染的圈舍和场地、用具,用3%的烧碱溶液或20%的漂白粉溶液消毒。③对病羊的同群羊进行紧急预防接种后,口服2%的硫酸铜,每只100毫升。④对病程稍长的羊可用磺胺类和抗生素进行治疗,最好结合强心补液。第四节 羊肠毒血症一、病原此病又称软肾病或类快疫,是由D型魏氏梭菌引起绵羊发生的一种急性毒血症。此菌在羊的肠道大量繁殖,其所产生的毒素被机体吸收引起疾病。临床上表现类似快疫,死后肾软化。二、诊断要点1、流行性点①此病多发于2-12月龄肥胖的绵羊,山羊少见。②多呈散发。③此病发生常有明显的季节性和条件性,在春末夏初、秋末和多雨季节,羊采食大量多汁嫩草、菜叶,收割农作物时过食大量精料等发生较多。2、主要症状 最急性的往往在2-4小时内死亡,病肌肉颤抖,磨牙呻吟,流涎,倒地不起,四肢抽搐,头向后仰。病程长者,表现沉郁或昏睡,步态不稳,感觉过敏,有时兴奋,可视黏膜苍白,腹泻,一般经1-3天在昏迷中死去。3、主要病变 小肠粘膜充血、出血、严重时整段肠壁呈红色,俗称“血肠子。死后肾软如脑髓,肿囊肿大,胸腺出血,心包积液,肺出血、水肿。防治①在常发生此病的地区,定期用羊三联苗或羊五联苗进行预防接种(方法、剂量见羊快疫病)。②加强饲养管理,放牧时避免羊过食多汁嫩草,少喂菜根、菜叶等多汁饲料,夏季最好远离青草萌芽地区放牧。③发现病羊应立即隔离,尸体和排泄物要进行妥善处理。其他羊只转移牧场后,进行紧急预防接种。对病程长的羊,可用抗生素或磺胺药治疗,并配合强心,镇静,有一定疗效。第五节 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此病又称“烂肺病”是由山羊状霉形体(支原体)引起山羊发生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1、流行特点:①仅发生于山羊,3岁以下最易感染。②常呈地方性流行。③一年四委均可发生,主要见于冬季和早春枯草季节。④主要通过空气—飞沫经呼吸道感染。发病后,20天左右可波及全群。2、主要症状:潜伏期5-20天。多呈急性,病初体温升高,委顿,不吃、咳嗽,呼吸困难,流黏液性鼻液,触诊胸部疼痛;最后卧地不起,呼吸时头颈伸直,窒息而死。病程7-10天。慢性者,长期咳嗽,流鼻液,消瘦。3、主要病变:胸腔积液,多为一侧肺发生肝变,切面呈大理石样,间质增宽,有的肺有胸膜粘连。4、鉴别诊断:应注意与山羊巴氏杆菌病相区别,必要时取肺与胸水做病原分离与鉴定。防治:1、预防 不从疫区引进山羊,引进山羊应隔离观察1个月,健康羊才能混群。在疫区,可用山羊传染性胸膜炎氢氧化铝菌苗紧急接种,6月龄以下皮下注射3毫升,6月龄以上为5毫升,免疫产生期14天,免疫期1年。2、治疗 ①九一四,小羊0.1-0.2克,大羊0.2-0.3克,用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盐水10毫升稀释,缓慢静脉注射,必要时隔3-5日再注射1次。②用洛美沙星、恩诺沙星、磺胺嘧啶钠治疗。治疗的同时,应加强护理,注意对症疗法。第六节 羊螨病一、病原:此病又称疥癣病,俗称癞,是由疥螨和痒螨寄生于羊皮肤表面或皮内所引起的接触性、慢性、寄生性皮肤病。二、流行病学:1、分布广,全国各地均有流行,贵州省各地普遍存在。2、温暖潮湿地区发病率高于高寒、干燥地区。3、不分年龄大小均可感染 。4、有明显的季节性,多发于秋末、科季和春初。三、症状:剧氧,烦躁不安,皮肤增厚,脱毛,有的形成水疱或脓疱,破溃后形成痂皮。食欲减退、消瘦,严重时可引起死亡,尤其羊较为多见。四、预防:1、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有计划地进行药浴、喷雾或涂搽驱虫。2、保持圈舍干燥、通风。3、加强检疫,对病畜及时治疗。4、保持圈舍卫生,用20%的石灰水粉刷消毒。五、治疗:①敌百虫,以0.5%的敌百虫溶液涂搽患部2—3次。②蝇毒灵,以0.05%的浓度涂搽、涮洗、喷雾、药溶。③速灭菊酯,以0.1%的溶液药浴。④害获灭,牛、羊200微克/千克体重,皮下注射。⑤其他如倍特、螨净、速灭杀丁、林丹乳油、硫磺石灰合剂等有满意的效果。
以上内容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冬季羊流行什么病害 冬季羊流行什么病毒感染的精彩内容,好的文章需要你的分享,喜欢冬季羊流行什么病害 冬季羊流行什么病毒感染这篇精彩文章的,请您经常光顾吧!
下一篇:更多致富项目
本文标题:冬季羊流行什么病害 冬季羊流行什么病毒感染
本文链接:http://m.chaxuanwen.com/article/78222.html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冬季羊流行什么病害 冬季羊流...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橡皮树冬季修剪方法 橡皮树冬...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冬季海棠花浇水方法 冬季海棠...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吊竹梅的冬季养殖方法视频 吊...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婴儿衣服冬季过年服装怎么穿 ...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巴西铁冬季怎么养护和浇水 巴...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冬季土鸡产蛋期的饲料配比 冬...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芭蕉树冬季怎么养护 芭蕉树怎...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冬季菊花施什么肥料好 冬季菊...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菠菜是冬季菜吗能吃吗 菠菜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