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冬季蘑菇种植技术 冬季蘑菇种植有哪些保温方法的文章,本文对文章冬季蘑菇种植技术 冬季蘑菇种植有哪些保温方法好好的分析和解答,希望你能喜欢,只有你喜欢的内容存在,只有你来光临,我们才能继续前行。
1、在晚秋时就应开始袋料栽培磨菇。待气温寒冷时备有长有半袋菌丝的菌袋作保温的磨菇菌袋。没有提前搞袋料栽培的,可进行一次性加温培菌。
2、气温很低以后采取菌袋密码,码高、码宽,便于聚温、增温、保温。堆码的方法是:每码4排为一段,每排码7袋高,每排之间留50厘米左右间隙,便于换气。每段之间距离67厘米,便于人行走管理和翻堆。最后覆盖2层整块塑料膜。
3、刚接菌的菌袋与保温菌袋搭配堆码。先在低层码3层长哗腊有半袋菌丝的菌袋,在上面码4层刚接菌的菌袋。然后覆盖塑料膜。
4、每天要注意检查温度,菌袋在发菌过程中会产生热量,当温度27℃时要揭膜控温。当菌丝长满袋后立即取出,排放到出菇处出菇。再将刚接菌的菌袋码在还未长满菌的菌袋上面,盖膜保温培养。如此陆续取出长满的菌袋,填放新接菌袋。
5、将菌乱贺滑丝发满的菌袋取出,转到出菇场地(室内或棚内等)排放出菇。排码方法是:每排码7层高,拍腊码直防倒堆,每排之间间距40厘米,连码3排留一大间距,再连码3排,大间距为70厘米,便于人行走管理和采菇,两边进行,能手握手即行。如遇很低气温时,可在整个磨菇排堆上横担细竹竿,覆盖塑料膜保温。气温高时可开窗换气,保持空气新鲜。其它管理方法按常规。
冬季是蘑菇栽培的最佳时机,由于环境温度较低,细菌和各种杂菌虫害较少,减轻了蘑菇生产过程中不利因素的影响,可以保证蘑菇的品质和质量;另外,反季节蔬菜也是效益最好的时段,蘑菇栽培能够获得较高的经济收益。下面我就带大家一起来详细了解下冬季蘑菇怎么管理吧。
冬季气温低,菌丝和子实体生长缓慢,呼吸强度低,出菇量少,但菇肉厚、品质好。只要解决好升温保湿与通风之间的矛盾,蘑菇就能获得较理想的产量。
1、提高菇床温度,创造出菇条件
冬季寒冷,只能靠自然气温,结合人为地调节提高温度。香菇大棚揭去棚上的遮盖物,菇床上的薄膜除采菇须揭开外,其余时间都要罩紧;平菇大棚把棚上的遮盖物摊稀;双孢菇大棚在棚的外表再覆盖一层薄膜。白天靠自然阳光的照射及菌丝自身的生物热量来保持菇棚内的温度,晚上棚外加盖遮阳网或草苫防冻防霜。一般采取以上措施后,棚内温度能提高5℃~10℃,可保证蘑菇在寒冷的冬季仍能正常出菇。
冬季要注意保温 和通风。菇房的室温最好保持在3度以上,不使室内结冰,以防冻坏菌丝。在天气暖和的日子,要注意通风,使室内空气新鲜。通风的方法:中午打开菇房南窗两三个小时;如果天暖无风,室外温度又在8度以上,可将南、北窗都打开,让空气对流;如中午室外温度低于5度,应暂停通风。
以平菇为例,平菇低于5℃不再生长,即使低温型菌株如2023、特抗1号等,尽管在4℃左右不至于发生生理性病害,但也需要10℃以上的温度才能长得好。因此,冬季生产中的升温与保湿,便成为至关重要的管理任务。一般温度的提高通过日光增温、棚内生火炉等方式即可解决。但生火炉增温时,大多数菇农常怕 “跑了热气”而密闭菇棚,结果导致通风严重不良,二氧化碳积聚,湿度居高不下,在产生畸形菇的同时,也会引致某些侵染性病害的发生。生产中常见的茶花菇、拐棍菇、菜花菇等均因此而发生,一些浸染性病害如腐烂病等也与通风不良、湿度过大有着密切的关系。解决办法:自然条件下,晴好天气时,上午10时后开始通风,至14时左右结束。从棚内上方拉一层遮阳网或黑色薄膜,揭开草苫后日晒增温,令热量进入而将直射光挡住。通风过程中会有不同程度的降温,风量只要不是过大,有时反宏郑察而对出菇和子实体发育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有条件的可安装水温空调蔽茄,既可有效调温控温,又因该设备可对菇棚吹出循环风而使棚内空气清新,避免了因通风不良发生的各种问题。
2、补水控湿,保暖防寒
香菇、平菇经发菌和秋季生长,菌棒失水较多,只有原重的50%~60%,这时应及时补水。补水前敞开棚门通风3~4天,补水时用注水针刺入菌棒内,借助水泵的压力,使菌棒在短时间内吸足水分,水源以井水为宜。喷水的原则是:喷雾状水,菇多时多喷,菇少时少喷,蕾期多喷,采收期少喷。双孢菇冬季基本不需进行补水。
适当的基料持水和棚内的空气湿度,统称为水分,生产中一般分别调控在63%和85%~95%,才可能保证菌丝和子实体的正常生长。但是,水分只是蘑菇生长的条件之一,并非唯一因素,尤其子实体生长期间,适量的通风是不可少的。而通风与湿度的保持是一对实际存在的矛盾,通风则降湿。实际上,一定条件下,如冬季中午时分,因适当通入高于棚温的空气,可使棚温略微升高,并因此引发棚内水分的蒸发,使此时的湿度有所升高。如同变温可刺激出菇一样,一定的湿度差有时还会有促进出菇的作用,并且,在湿度相对偏低的情况下,还可抑制某些病害的存活和生长,但应根据子实体的不同阶段,将湿度差控制在10%~20%,才能取得比较理想的生产效果。
由于冬季北方地区寒冷、干燥,给菇棚补水增湿还是很必要的。一般补水增湿的主要方式就是地面洒水、空间喷雾,墙壁喷水。补水增湿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水尽可能与菇棚温度一致,不要用寒冷的水。二是水尽可能不要喷在菇体上,特别是在原基、菇蕾期,由于这时菇体的生命很娇嫩,你给它们“洗冷水澡”它们也会“感冒”生病,甚至死亡。所以,补水最好用喷雾器,喷嘴朝上向空间喷雾来增加湿度。丛雹当然,当菇蕾长大以后,有一定抵抗力时,水喷在上面也问题不大。三是补水后,如发现菇体上有水珠应尽快通过加强通风管理去除,否则会给细菌繁殖造成条件,在菇体上形成病斑。由于细菌繁殖极快,一般经一夜时间就可能造成危害,影响菇的质量。另外注意,冬季下霜期尽量不要喷水,只要保持湿润即可。
冬季菇床喷水次数的多少,要看土粒的干湿程度而定,一般能保持潮湿就行了。要防止喷水过勤、过多,使低温时萌发的菌丝遭受冻害。菇床追肥,可结合喷水一起进行。追施的粪水最好用纱布过滤,浓度在20%左右。
3、注意通风换气,避免北风袭击
菇蕾生出后,呼吸旺盛,如果空气不流通,二氧化碳沉积过多,就会抑制子实体的形成与生长。通风换气掌握在气温较高的中午前后进行,时间10~20分钟。进出棚内操作,从棚的南侧进出,防止干冷寒风袭击。
4、冬季栽培蘑菇防寒防冻措施
冬季栽培的蘑菇菌丝体生长的极限最低温度都在3-6℃之间,如果遭遇0℃以下气温,菇棚(房)只要能提高2-3℃的温度就可以减少菌丝的冻伤。菇棚(房)保温、防止菌丝体细胞结冰,避免造成机械损伤是当前蘑菇防寒防冻工作的重点。
(1)清除冰雪,开沟排水。及时清除菇棚(房)顶部及周围蓄积的冰雪,防止菇棚(房)倒塌。在菇棚(房)四周开挖排水沟,保持排水顺畅,避免雨水、雪水对菇料的侵袭。
(2)立即停止喷水,尽量保持料面干爽。因低温时蘑菇菌丝体都进入冬眠状态,喷水容易死亡。
(3)加强菇棚(房)保温管理。可以在大棚内扣小拱棚;棚外加盖薄膜、草帘等覆盖物等保温除湿。棚内底部用塑料薄膜作围裙,以减少底部的冷空气侵袭;堵塞缝隙,尽量减少缝隙散热;在大棚北面用作物秸秆堆成防风障,挡风防寒;减少进出菇房的次数,这样可使菇棚(房)内比外界的温度高3-5℃,基本可以保证维持菌丝的活性。
(4)气温稳定回升后,及时向料面喷水,恢复日常管理。
5、搞好床面松土除老根
菇房条件好、土层内菌丝生长旺盛的,可以将菇床细土刮开,松动粗土,松动的面可以大一些;生长一般的,将粗土松动一下即可;生长较差,冬季可不松土。待来年3~4月份春季出菇前,将粗、细土轻轻松动一次。不过,松土不能将大量的白色菌丝剥离。在清除菇床老根和死菇时,要重新把粗、细土铺平、铺好。当菌丝已经萌发时,要在菇床上覆盖一层新的细土,厚2~3厘米。覆土之前,需喷水结合追肥两三次。
1、低温冷冻对蘑菇生产的影响
冬季栽培的主要品种是双孢蘑菇、金针菇和香菇等低温品种,耐低温能力较强,菌丝体自身在低温下大多会停止生长,进入休眠状态,加上部分菇种床面覆土,也具有一定的保温能力,所以低温对蘑菇不会有太大的伤害,即使表层有少部分菌丝受到冻害,里面的菌丝也依然可以保持活力。
菌丝体生长的极限最低温度都在3-6℃之间,如果遭遇0℃以下气温,菇棚(房)只要能提高2-3℃的温度就可以减少菌丝的冻伤。但由于广西大部分蘑菇以在田地栽培为主,所以做好蘑菇菇棚(房)保温、防止菌丝体细胞结冰,避免造成机械损伤是当前蘑菇防寒防冻工作的重中之重。
2、防止冻害的主要技术措施
(1)立即停止喷水,尽量保持料面干爽(因低温时蘑菇菌丝体都进入冬眠状态,如喷水容易死亡)。
(2)加强菇棚(房)保温管理。可以在大棚内扣小拱棚;棚外加盖薄膜、草帘等覆盖物等保温除湿。棚内底部用塑料薄膜作围裙,以减少底部的冷空气侵袭;堵塞缝隙,尽量减少缝隙散热;在大棚北面用作物秸秆堆成防风障,挡风防寒;减少进出菇房的次数,这样可使菇棚(房)内比外界的温度高3--5度,基本可以保证维持菌丝的活性。
(3)抓紧中午气温回升时机,及时通风换气,防止栽培料变质发酸。
(4)及时清除菇棚(房)顶部及周围蓄积的冰雪,防止菇棚(房)倒塌。
(5)在菇棚(房)四周开挖排水沟,保持排水顺畅,避免雨水、雪水对菇料的侵袭。
(6)有条件的地方,可参照蘑菇二次发酵的方法,向菇棚(房)内通入蒸汽,提升棚内温度。但是温度不好掌握,难度较大,且如多日加温,成本较高。
(7)待气温稳定回升后,及时向料面喷水,恢复日常管理。
1、平菇
大多处于出菇阶段,部分秋季栽培的已进入出菇尾声,管理重点是保温,关键要解决菇棚升温保湿与通风之间的矛盾。选用广温型菌株的如8359、农科12等,应保持棚温下限在5℃左右,最适温度为15℃左右;选用低温型菌株的如2023、特抗1号、鲁抗28等,尽管0℃条件下子实体不会被冻死,但长速太慢,赶不上上市的黄金期,也应设法使棚温保持在10℃以上。通风问题是该时段最大的难题,与升温保湿有严重的矛盾,应根据实际情况予以协调,不可顾此失彼。 安装大棚水温空调,升温和降温均以吹风形式实现,可以有效解决通风问题。
2、金针菇
大多处于出菇或即将出菇阶段。由于品种特性的关系,金针菇管理相对简单,只需将温度保持在4—15℃,湿度保持在适宜的条件下,即可获得好的收成。 要获得高品质菇,应控制温度在7℃左右、湿度在70%以下。
3、香菇
1—2月是培育花菇的最佳季节,应做好干燥、强光、冷风等管理措施,菇房湿度不能超过70%,尤其要注意幼菇开花后湿度不能上升,否则会形成茶花菇,降低商品性。遇雨雪雾等高湿天气,可采取棚内烧煤炉法除湿,烟雾要排出棚外,以免菇体二氧化硫超标。培育厚菇时应注意通风和湿度的保持,根据市场等条件可以降低温度,使其长成较厚的鲜菇,最大限度地提高商品价值。冬季不提倡培育水菇。
4、双孢菇
温度在10℃以下难以出菇,管理重点是升温保湿,一旦温度低于8℃,则无出菇的可能。可以在棚内顶部加盖一层黑色塑料薄膜或遮阳网,天气晴好时揭开草苫,使阳光进入,提高棚温。如果安装水温空调,可以随意调节棚温,确保生产效果。畦面覆土层含水量要比9—11月份低,保持在30%以下的湿润状态即可,不要喷大水。由于子实体数量少,对氧气的需求量不大,通风量可以比平菇少。
5、茶树菇
该品种不太适应低温季节出菇,但由于对鲜菇的季节性需要,冬季市场更为火爆,故可加大投资力度,配置相应的升温设备,使之产出优质鲜菇供应市场,最大限度地提高生产效益。
6、鸡腿菇
北方地区,自然条件下进入12月份则难以出菇,但是,目前有相当数量的天然设施如山洞、人防工事等资源利用,山东等地还有一定数量的人工菇洞,出菇效果极好,另外,配备水温空调的菇棚,其温度可以自由调节,出菇效果令人满意。一般调控至10℃以上即可出菇,15℃条件出菇较为理想,由于产品属于反季节应市,故可获得较好的市场效果。
7、柳松菇
自然条件下,该品种不会出菇,但凡是要求该季节出菇的,必定有相应的升温保温措施,一般达到15℃以上时,即可有较好的出菇效果。此外,管理重点是通风和保湿。
8、小平菇、猴头菇等品种,应将保温作为管理的第一重点,其次是通风,并应根据品种和出菇的不同阶段进行管理,不可一刀切。
9、赶元旦至春节上市的品种,正处于发菌尾期或菌丝后熟阶段,如平菇、金针菇、猴头菇、茶树菇等,管理重点是保温,配合适当的通风措施,即可顺利完成发菌。
10、计划春季3—5月出菇的香菇、鸡腿菇、柳松菇等,处于发菌的初始阶段,保温即可,不必有过多的管理,但要注意不要码高后覆盖保温材料,并要常检查管理,否则,一旦发生烧菌,则后悔晚矣。
茶树菇,又名茶薪菇,自生于油茶树上,肉嫩柄脆,味纯清香,口感极佳。茶树菇干品、鲜品的出口和内销都非常受欢迎。
1、种植房选择:无论是室内菇房或野外菇房和塑料大棚均可。菇房要求保温、保湿、通风、采光合理。
2、栽培季节:根据茶树菇最适温度20℃至28℃的生物学特性要求,栽培季节安排在春秋季节为宜。实践证明,茶树菇在高温季节过后气温降至28℃,低温季节温度升至20℃时,将形成大量子实体,由此可见,马龙县的独特气候非常适宜周年生产茶树菇。
3、菌袋工艺:茶树菇菌袋生产工艺流程:配料→搅拌→装袋→灭菌均按常规操作。栽培袋规格:立袋栽培常用15厘米×32厘米的高压聚丙烯塑料袋。
4、接种培养:首先选择质量好、菌龄不超过80天的适龄菌种。接种后将菌袋放入菇房的架上培养,室内温度应保持在23℃至25℃,相对空气湿度不超过70%,弱散射光。发菌期若遇高温,注意疏袋散热,加强通风降温。
5、出菇管理:方法是把袋口解开,拉直薄膜,上面覆盖报纸。此阶段室内保持温度20℃至28℃,空气相对湿度70%至75%,开口后不宜直接喷水,以免感染杂菌。只要温度、湿度适合,开口后15至20天内开始陆续出菇。从菇蕾到采收一般需要5至7天。第一潮菇不许过多喷水,为下潮菇积累营养。15天后再逐步提高温度到第二潮菇长出,卜扮森时间间隔约需5至15天。以后再按上述方法管理,生物转化率可达80至120%。
6、病虫害防治:主要靠预防,搞好环境卫生和室内消毒工作。发现杂菌及时处理,因为茶树菇出菇的气温较高,容易产生虫害,可用菊脂类高效低毒农药防治。
茶树菇的高产栽培技术
茶树菇属伞菌目,粪伞科,田蘑属,又名茶菇、油茶菇、神菇;菌盖初生,后逐平展,中浅,褐色,边缘较淡;菌肉白色、肥厚;菌褶与菌柄成直生或不明显隔生,初褐色,后浅褐色;菌柄中实,长4—12厘米,淡黄褐色;菌环白色,膜质,上位着生,孢子卵形至椭圆形。
茶树菇营养丰富,其中蛋白质含量高达19.55%,含有18种氨基酸,其中含量最高的是蛋氨酸占2.49%,其次为谷氨酸、天门冬氨酸、异亮氨酸、甘氨酸和丙氨酸,总氨基酸含量为16.86%,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含量齐全,并且有丰富的B族维生素和钾、钠、钙、镁、铁、锌等矿质元素。中医认为,该菇性甘温、无毒,有健脾止泻之功效,并且有抗衰老、降低胆固醇、防癌和抗癌的特殊作用。
一、生长条件
1.营养。茶树菇是一种对木质素、纤维素分解能力较弱的木腐菌。野生茶树菇仅着生于油茶树上,经人工驯化后,可利用油桐、枫树、柳树、栎树、白杨等阔叶树作栽培材料。但以材质较疏松、含单宁成分较少的杂木屑较适应茶树菇生长。可充分利用麸皮、米糠、饼肥等作为氮源。
茶树菇除能利用杂木屑外,蔗渣、稻草、棉籽壳、菌草也可提供作为碳源。碳源中以单、双糖为最好,淀粉、纤维素等利用能力较弱。若栽培料配方中仅含有葡萄糖,菌丝生长较疏松,并用少量蔗糖搭配,则菌丝生长致密,长势旺盛。说明菌丝生长过程中需要矿质元素相关。
2.温度。茶树菇属中温型食用菌。在PDA培养基上,在26℃条件下孢子经24小时就能萌发,经48小时后,肉眼可见到微细的菌丝。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23—28℃,超过34℃停止生长,在零下4℃可保存3个月。子实体原基分化的温度范围是12—26℃,最适温度为18—24℃,较低或较高温度都会推迟原基分化。温度较低,子实体生长缓慢,但组织结实,菇形较大,质量好;温度较高,易开伞和形成长柄薄盖菇。
3.水分。茶树菇栽培的培养基含水量应掌握在60%—65%,即用手抓一把培养基,用劲捏,指缝间湿润,稍有水滴但不流下,手指松开成块,落地后散开为宜。但不同种类的木屑及粗细不同略有差别,应灵活掌握。菌丝生长时,空气相型亩对湿度要求在70%以下;子实体形成发育期为85%—95%,生长期适当降低,以延缺歼长产品保鲜期。
4.空气。茶树菇属好气性大型真菌,对二氧化碳十分敏感,通气不良二氧化碳浓度过高,易造成菌丝生长缓慢、子实体菌柄粗长、菌盖细小、早开伞、畸形菇等现象。
5.光线。茶树菇是需光性真菌,子实体具有趋光生长特性,适宜的漫射光是完成正常生活史的必要条件。菌丝体培养期间,在无光条件下仍然生长,但不形成子实体。子实体没有光照不易分化,适宜光照强度为50—300勒。
6.酸碱度。茶树菇菌丝喜弱酸性环境,最适pH5.5—6.5,pH值4以下或6.5以上菌丝生长稀疏、缓慢。
二、制种方法
茶树菇可分春秋两季栽培。栽培季节安排要根据当地的气温变化规律,选择适当时间栽培。实践证明,在高温季节温度降至24℃,低温季节温度上升至18℃时,将形成大量子实体,因此,春栽宜当地气温稳定在18℃时往前推2个月接栽培袋,秋栽气温稳定在24℃往前推2个月接栽培袋。广东一般4—6月和9—11月出菇较为理想,在高海拔LU区7—8月亦可正常出菇,在冬季春初适当保温亦可出菇。
(一)菌种制作。栽培种制作时间,等于制栽培袋的用种日期向前推栽培种培养所需天数,原种制作时间等于栽培种制作日期向前倒推原种培养实际开天数,同样方法,可计算出母种制作时间。茶树菇菌种在相同培养条件下,不同的培养基所需的培养时间差异较大。
1.母种制作:茶树菇母种,常从栽培的子实体或野生子实体中,选择生长良好、朵形圆整的用作组织分离材料。组织分离获得的菌株再经适应性试验,筛选出综合经济性状优良的菌株,用以示范推广。
母种培养基配方及制作:
配方1:马铃薯200克、葡萄糖20克、琼脂20克、水1000毫升,自然pH。
配方2:马铃薯200克、葡萄糖5克、蔗糖5克、琼脂20克,麸皮50克(煮汁)、硫酸镁0.15克、水1000毫升、自然pH。
按常规配制、分装、灭菌、制斜面备用。
分离培养。在无菌条件下,将菌柄剪短、纵切掰开,在菌柄与菌盖连接处,切取组织一小块移接到斜面培养基上。置于25±2℃恒温箱中培养,菌丝长满斜面即为母种。
2.原种、栽培种制作培养:
培养基及制作:原种常用麦粒培养基或木屑培养基,用蘑菇瓶分装。栽培种因用种量大,常用木屑为主要原料作培养基,用聚丙烯袋分装,木屑培养基与栽培料配方相同。将原料加水拌匀(麦粒需浸、煮),然后分装入瓶、袋中,压实。中间打一孔穴,扫净瓶袋粘着物,制好棉塞,按常规灭菌、冷却。
接种培养:在无菌条件下接入母种(或原种),每支母种可接原种5瓶左右,栽培种40—45天培养,菌丝可长满瓶(袋)。
三、栽培技术
茶树菇栽培按季节分春栽和秋栽。春季栽培,菌丝培养阶段需适当保温,子实体生长后期气温升高,生长快,子实体朵形较小,品质相对较差,易受病虫危害;秋季栽培,接种后,菌丝培养温度较适宜。在较低温度下形成的子实体,朵形较大,品质好,病虫害污染少,生物转化率较高,经济效益好。栽培场所,既可室内栽培也可室外栽培,栽培形式则分为层架式袋栽、墙式袋栽和床式覆土栽培等。各地可因地制宜加以选择。
(一)培养基配方
配方1:杂木屑76%、麸皮20%、糖l%、过磷酸钙1%、碳酸钙1%、石膏l%;
配方2:杂木屑68%、麸皮15%、茶籽饼粉15%、糖1%、石膏粉1%;
配方3:杂木屑58%、棉籽壳20%、麸皮20%、糖1%、石膏粉1%;
配方4:杂木屑60%、甘蔗渣18%、麸皮或米糠20%、过磷酸钙1%、石膏粉1%;
配方5:杂木屑60%、玉米芯20%、麸皮或米糠19%、石膏粉1%;
上述配方含水量为60%,自然pH,秋季栽培应加入0.1%—0.2%的多菌灵;油茶栽培地区可加10%的茶籽壳粉,能有效提高产量。
(二)室内袋栽
室内袋栽可利用温室、菇房及闲置空房屋等,自发菌至出菇均在同一场所内完成的栽培。室内袋栽的环境小气候易于人为控制,管理方便,易获得优质、高产,也适宜于工厂化栽培。
1.选场和消毒
用于室内袋栽的场所,要求干净、卫生,远离作坊、仓库及家禽家畜栏舍,调温和透光性能良好。栽培前须进行全面杀虫和消毒,首先打扫清洗干净后用500—800倍的敌敌畏溶液喷洒杀虫,隔3—5天后,再用硫磺或甲醛溶液熏蒸消毒,以防治杂菌孳生。
2.拌料分装灭菌
按照选定的栽培料配方,称取各种原料,加水拌匀使含水量达60%—65甲e,用手工或装袋机分装人17×33×0.005厘米的聚丙烯折角袋内,松紧一致,料面平整,装料高度为13—15厘米,上加无棉盖体或套环棉塞封口。常压100℃保持10小时,闷过夜或高压0.138兆帕保持1.5小时灭菌。
3.接种培养
经灭菌冷却后的料袋,在无菌条件下接人1接种铲栽培种,套塞上无棉盖体或套环棉塞。菌种尽量成块状,避免过碎以防死种。将接种后的菌袋竖立排放在室内的层架上,在25i 2℃条件下培养45—55天,菌丝即可发满全袋。发菌期间,室内尽量保持黑暗。
四、采收与加工
茶树菇不仅菌盖可食,且菌柄也十分脆嫩,应连盖带柄一起采收。当子实体长出后,菌盖尚内卷、孢子还未大量发生时采收。采用一次性采收,也可采用采大留小、采老留幼的方法分批采收,分批收获时要注意保护好幼菇。一般可采收3—4批,每100公斤干料可产鲜菇60—70公斤。
(一)速冻保鲜
将茶树菇分级,菇体大小尽量一致,避免在速冻过程中的温度不均匀现象。采用真空密封包装可延长保质期。先预冷至0—5℃,然后将温度降至零下39℃以下。速冻后的贮藏温度低于零下18℃,这样保质期可达一年。
(二)罐藏
1.工艺流程:选料预煮冷却一分级配汤一装罐一排气密封一杀菌冷却一保温入库。
2.操作要点:
(1)选料预煮冷却。要在菇盖尚未完全开伞时采收,菇体完整,无畸形、破损。切削去柄基部杂质。柄长控制在10厘米左右,清水漂洗,放在沸水中煮3—5分钟,捞出置于流水中快速冷却。
(2)分级配汤。冷却后捞出沥干,以菌盖大小分级,每10毫米为一级,配制2.5%食盐水,煮沸后备用。
(3)装罐。选315毫升回旋玻璃瓶,装罐量180克,加入热汤汁。
(4)排气密封。用加热排气法排气,在罐中心温度不低于80℃时封口。
(5)杀菌冷却。趁热杀菌,杀菌式为10—50分钟/100℃,采用分段冷却法冷却100—80℃下5分钟,80—60℃下5分钟,60—38℃下5分钟。
(6)保温入库。擦干罐头瓶表面水迹,在36±1℃温度下保温5天,去除不合格罐,即可入库。
3.技术指标:
(1)感官指标
色泽:呈淡黄色至黄褐色,菌盖中心色较深,汤汁清澈;
滋味、气味:具茶树菇罐头应有滋味和气味,口感清香,无异味;
组织形态:菇形基本完整,菌盖有弹性,允许有少量裂口,无严重畸形,菌柄脆嫩,同一罐内菌柄长短一致。
(2)理化指标
固形物:不低于净重的5%;
盐水浓度:0.8%—1.5%;
微生物指标:无致病菌及因微生物作用而引起的腐败现象。
以上内容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冬季蘑菇种植技术 冬季蘑菇种植有哪些保温方法的精彩内容,好的文章需要你的分享,喜欢冬季蘑菇种植技术 冬季蘑菇种植有哪些保温方法这篇精彩文章的,请您经常光顾吧!
下一篇:更多致富项目
本文标题:冬季蘑菇种植技术 冬季蘑菇种植有哪些保温方法
本文链接:http://m.chaxuanwen.com/article/83565.html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冬季蘑菇种植技术 冬季蘑菇种...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冬季白菜季节是几月份 冬季白...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冬季菠菜种植技术和时间 冬季...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发财树冬季落叶吗 发财树冬季...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青鱼冬季养殖方法 青鱼冬季养...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冬季大棚草莓种植技术与管理 ...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冬季菊花病害有哪些 冬季菊花...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重楼冬季种植方法 重楼冬季种...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鹅的冬季喂养 冬季养鹅的最适...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冬季黄鳝多少钱一斤啊 冬天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