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茶轩文>茶器

茶器的作用 茶器知识

分类:茶器发布者:大妈扭得美

好的文章需要慢慢品鉴,但是我们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茶器知识的精彩内容等你来阅览,里面有茶器的作用和茶器知识都是给您精心准备的哦!

茶器的作用 茶器知识

大多数茶人应该都有一个类似经历,喝茶之初会给自己购置很多茶器、杯子,其中不乏现代工艺精良的斗笠杯、鸡心杯、折腰杯、青花薄胎瓷、汝窑开片的、天目盏等精美茶器。茶器简单线条勾勒的美感沁人心脾,是一门靠感官触摸得到的生活美学,因此很多茶人对茶器爱不释手。触之已久,它似乎会向你倾诉它的前世今生。茶以品识美,它确需端详欣赏,需要细细品味、体会,察觉它细微的变化,找寻出更加质朴与茶相契之美

初识喜爱粉彩,它色泽艳丽丰富光彩夺目。久之,忽觉青瓷也好,线条明快,瓷质细腻,时间越久愈发的喜爱。它可以搭档任何茶品,端庄之形浑朴,色泽润洁而斑斓,甚是与茶相契。渐渐的从最初的为茶寻杯,变成为喜寻杯,开始了真正的“杯缘”。久之再仔细端详,它们虽特点各异,古朴、清秀、简洁、华丽,却似是在向持杯之人讲述它们不一样的精彩。

取土、练泥、修模、旋坯、画胚、荡釉、开窑,完成之后等待它们的是一个未知的结果,也许最有经验的工匠也不能准确定论。变化是细微的,却也是永恒的。一次细微的窑变留下了茶具永恒于身的神秘之美。这是让人无法抗拒之美。浴火重生的青色凤凰又或是满头红光的戏耍玩童,因变而变一个微小的变化,变化出的是一种无法抗拒的吸引。在茶汤的滋养中,在茶人的手掌里,在佳人的朱唇上,不管如何更迭变化,它始终以它独有的吸引力让你为之疯狂。

10首最美茶诗: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

中国传统八雅

琴、棋、书、画、诗、酒、花、茶。

中国是诗词书画,文艺的国度,也是茶的国度。

茶文化源远流长,古代文人墨客多爱茶。

茶,人在草木间,自然、纯粹、淡薄、恬适,而宁静致远也!

明代徐渭曾说:

茶宜精舍,云林竹灶,

幽人雅士,寒宵兀坐,

松月下,花鸟间,清泉白石,绿鲜苍苔,

素手汲泉,红妆扫雪,

船头吹火,竹里双烟……

《一字至七字诗·茶》

唐·元稹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至醉后岂堪夸。

茶可以洗去身心疲倦。当你忧倦之时,品一盏清茶,甘洌的茶水,让心灵得到片刻的放松。

《寒夜》

宋·杜耒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在这个冬日,没有酒的话,有茶也是极好的。用小火炉煮着茶,火炉中的火苗开始红了起来了,水在壶里沸腾着,屋子里暖烘烘的。

这个寒冷的冬夜,一壶热茶温暖你心。

《望江南·超然台作》

宋·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

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

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

诗酒趁年华。

苏轼说:不要在老朋友面前思念故乡了,姑且点上新火来烹煮一杯刚采的新茶,作诗醉酒都要趁年华尚在啊。

茶,还是我们悠然度时光的良友。

《鹧鸪天》

宋·李清照

寒日萧萧上琐窗,梧桐应恨夜来霜。

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

秋已尽,日犹长,仲宣怀远更凄凉。

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

李清照说:酒后更喜欢品尝团茶的浓酽苦味。

在人生的大起大落之后,李清照一身尘土,喜欢团茶的苦味,不过是在生命流离之后的喟然感慨罢了。

《临安春雨初霁》

宋·陆游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陆游在临安的客栈里等待皇帝的诏见,他在晴日窗前细细地煮水、沏茶、撇沫,试着品名茶。

在这茶味中,他感慨为何要周旋于这京都的风尘中,不如归去吧!茶总能在某个时候,给人以心灵的宁静与启迪。

《幽居初夏》

宋·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茶,会让人感慨孤独。

这是个夏天,陆游说:知交好友们,都离散尽了,午后睡醒了,有谁和我共饮一瓯茶呢?

《山泉煎茶有怀》

唐·白居易

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尘。

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

白居易似乎处在一种无所事事的状态,以有煎茶取乐,他说坐着倒一鼎清凉的水,看着正在煎煮的碧色茶粉细末如尘。

手端着一碗茶无需什么理由,只是就这份情感寄予爱茶之人。

《品令·茶词》

宋·黄庭坚

凤舞团团饼。恨分破,教孤令。

金渠体静,只轮慢碾,玉尘光莹。

汤响松风,早减了二分酒病。

味浓香永。醉乡路,成佳境。

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对影。

口不能言,心下快活自省。

在黄庭坚看来,茶是一个故人、是挚友。

他说,煎好的茶水,香气持久,饮茶使人精神爽朗,就好比独对孤灯之时,故人从万里之外赶来相逢。此种妙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惟有饮者才能体会其中的情味。

《咏孟端溪山渔隐长卷》

明·陶振

翦裁苍雪出淇园,菌蠢龙头制作偏。

紫笋香浮阳羡雨,玉笙声沸惠山泉。

肯藏太乙烧丹火,不落天随钓雪船。

只好岩花苔石上,煮茶供给赵州禅。

在茶中领悟禅机,许多诗人都做过。

茶是宁静的,是单纯的,是温良的……它如一壶清泉滋润心河,在茶中,我们总能想到关于人生的种种禅机。

《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

清·纳兰性德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

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

当时只道是寻常。

赌书泼茶是纳兰容若和亡妻的美好记忆。那时的他们,恩爱逾常,茶就像是一个可人,记录着他们曾经的美好时光。

茶,亦师亦友。

一片叶子的故事,便由此开启,你与茶叶又有怎样的故事呢?

寻一个对的人,把茶言欢

从来佳茗似佳人!

有些人喝茶总抱怨茶、水不好,环境不好,却未曾发现,其实和谁一起品才最是重要的。

世界上的好茶多不胜数,很多茶我们都无法喝到,但是我们却可以得一知心人,品茗茶,阅名著,聊古今,畅未来。

不同的茶有不同的特点,并无好茶、坏茶之分,只有喜不喜欢、合不合适。与其找一个不适合的人品茗,不如自赏一盏好茶,自品其中的五味陈杂,与茶对话!

人的一生中会遇见多少个人,有多少个人是擦肩而过的,又有多少个人是深刻的,不鸣忘怀的。珍惜身边的每一个人,珍惜喝过的每一杯茶,因为这是缘分,是无法用金钱和权利换来的。

在这纷繁尘世中愿找到一个对的人,一起静静的在家里喝茶,让时光在杯中慢慢的流走。

找一个对的人,经过喧嚣人群,穿越繁华寂寞。清晨,在阳光中醒来,午后喝一杯茶,听音乐悠扬,享光阴美妙。在黄昏的暮色中泡一杯茶,等知心之人归来,一起在月色下漫步而行。

若干年以后,世界之外,你有气息如虹,天涯海角,我只幽冥恬静。

想要找一个喝酒的人很容易,想要找一个一起旅行的人很容易;

但是想要找一个一起看书的人很难,想要找一个一起喝茶的人很难,想要找一个休戚与共、相濡以沫,喝一辈子茶的人难上加难。

一念起,天涯咫尺;一念灭,咫尺天涯。选茶就如择人一般,请珍惜每一杯茶与你相遇的茶,因为相遇也是人生。

看一个人,不在于金钱、地位、相貌,而在于品德、善良、修养。茶要慢慢品,人要渐渐接触,时间久了,茶有了味道,人也有了感情,一辈子就心心相印了。

找一个对的人,喝一辈子的茶,品一辈子的人生,相伴一起看日出日落,朝花夕拾。

人生如茶,甜中带着涩,是生活的一写照,找一个对的人度过平淡的时光,一起到老。人生如茶,总会经历诸多世事浮沉,抖落一生的风华与疲惫,静了心,少了怨,顾盼流年,百转千回,沉淀下来的依然是淡然心境。

人生如茶,有苦有涩,有甘有甜,人总是要在风雨中前行,才能走向成熟,人只有品过茗茶无数,才知其中味。

品茶品出人品,人只有同道之人,才能成为知己,才能品出同味道,才能喝一辈子的茶。

喜欢一个人喝茶 喜欢属于自己的那份宁静

生活中品茶是一种难得的享受,人多吵杂是品不出茶的味道的,一个人喝茶有时也是一种意境!

一个人可以散步,喝酒、读书、远行;但,一个喝茶却是少而又少。

一个喝酒,可能是闷酒;一个喝茶,却更可能是境界。

三五知己喝茶,漫无边际聊天,看绿叶沉浮,嗅茶香中袅然飘起,是心灵的沟通,是情感的温暖,是人生的慰藉,是文化深处的开掘—茶的境界,与人生的况味,是何等的相似!

一个人喝茶,却是越喝越清醒,越喝越深切,越喝越品到人生的滋味、真谛,越喝越明白茶中的妙处;

明前春茶纤细明丽的芬芳、秋茶厚重的浓香、桃香、枣香、兰花香等等,纷至沓来,远涉而至,相伴而行,香气悠远、浓郁,幽香—-甚至,连杯壁都为香气所弥漫缭绕,令人不忍置杯于茶几,而捧于掌中反复把玩、细品;

像高山流水,云雾深处,如此植物,如此纤叶,如此嫩芽,如此经历了。

冬的冰雪、冬的严寒、冬的沉睡,而醒来,而萌发,而吐芽,而噙吻早春的第一颗晨露,而吸取深夜里清凉的雾岚如此,品之当明眸吐光彩,清心沁芬芳,口齿间,语言该何其清雅美丽!

一个人喝茶,可以读书;最心爱的书,新近心仪的书,值得反复品赏的书一个人喝茶,得到了充分的自由:不必费心寻找茶楼茶驿,不必审视茶楼的服务。

你可以随心所欲,哪怕置身车水马龙的闹市,你也可以心静如水,游离于万物之外,浸润于茶香之中,从而”大隐隐于市”、“深隐隐于茶”。

一个人喝茶,还适宜诗歌写作:茶的深处,不就是心的深么?

茶的清香,不就是诗的神韵么?

一杯淡茶,是我们每个人生命旅程中可以一陪到底的“朋友”,那么,有了这个朋友,与它面对,该是怎样的幸福!

所以,喜欢,一个人喝茶。

以上内容是小编整理的关于茶器的作用和茶器知识的文章,喜欢小编的给小编点赞收藏把。

上一篇:宜兴紫砂壶的历史发展 宜兴紫砂壶兴起于哪个朝代

下一篇:更多茶器

茶器相关文章
更多茶器文章

精选茶器

茶器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