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9月3日铜价 2021年9月3日铜价的文章,本文对文章9月3日铜价 2021年9月3日铜价好好的分析和解答,希望你能喜欢,只有你喜欢的内容存在,只有你来光临,我们才能继续前行。
一、今日市场点评 本周铜价出现了突破性的上涨行情,一举突破了8 月份的震荡区间,周一沪铜在伦敦市场因夏 季银行节休市之际高开高走,铜价一举实现了突破。周二沪铜小幅调整,周三受到中国国内8 月份 官方采购经理人指数回升的利好影响,继续上攻。当晚伦铜也跟随沪铜出现大涨,也突破了8 月份 的震荡区间,创出了了四月份以来的反弹新高。周五沪铜主力合约CU1012 收于59900,较上周五收 盘上涨了2070 点,持仓 手,增仓35 万手左右。沪铜全周成交1832 万手,较前一周减少 43650 手,持仓346 万手,减少5784 手。本周上海期货交易所铜库存减少4665 吨,为 吨。 LME 三月铜价周收盘7692 美元,全周上涨247 美元。 二、基本数据 1铜现货数据 国内现货市场价格统计(铜) —————————————————————————————— 日期 上交所期货价 长江现货价 华通现货价 广东现货价 —————————————————————————————— 08月30日 59060 59000 59050 59350 08月31日 58680 58650 58680 58850 09月01日 59500 59600 59540 59750 09月02日 59920 59800 59800 59950 09月03日 59770 59700 59650 59800 —————————————————————————————— (注:上交所期货价为当月合约结算价,华通、长江、广东均取最高价) 3国际市场重要指标 金融市场指标 价格 涨跌 上日LME 三月铜(美元) 7692 47 上日LME 铜库存(吨) -1800 上日原油(美元) 7460 -028 上日美元指数 8201 -040 CRB 指数 50695 373 美国道指 12783 上证指数 -039 三、重要经济数据及事件: 周五美国政府发布的8 月份就业报告显示,非农就业人数连续第三个月环比下降,降幅为54 万,但降幅明显低于市场预期的11 万人,美国7 月份非农就业人数修正后降幅为54,000 人,而初 步数据为减少131,000 人。美国8 月份失业率一如预期上升至96%,而之前两个月保持在95%。 2010 年8 月,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CFLP)发布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17%, 比上月上升05 个百分点。新订单指数回升。本月新订单指数为531%,比上月上升22 个百分点。 新出口订单指数回升。本月新出口订单指数为522%,比上月上升10 个百分点。产成品库存指数继 续下降,降幅扩大。本月产成品库存指数为469%,比上月回落30 个百分点。 美国供应管理协会(ISM)周三公布,8 月制造业指数为563,预估为530。7 月制造业指数为555。 美国商务部周三公布,美国7 月建筑支出减少10%,至8,052 亿美元,预估为减少05%,6 月数据 修正后为减少08%,前值为增加01%。 美国商务部周四公布,美国7 月工厂订单增长01%,市场预估为增长03%。7 月耐久财(耐用品) 订单修订为上升04%,最初公布的数据为增加03%。 全美不动产协会(NAR)周四公布,美国7 月成屋待完成销售指数较上月增长52%,至794,较上 年同期回落191%。 美国劳工部周四公布:美国8 月28 日当周初请失业金人数降至472 万人(预估为475 万人), 前周修正后为478 万人(初值为473 万人) 。美国8 月28 日当周初请失业金四周均值降至4855 万人,前周修正后为488 万人(初值为48675 万人)。美国8 月21 日止当周续请失业金人数降至4456 万人(预估为444 万人),前周修正一为4479 万人(前值为4456 万人)。 四、技术分析 周五铜价小幅震荡,价格不跌就是一种强势,是对6万元整数关口突破后的一种回抽确认,目前 空头并未明显打压,相反多头却处于相对主动的地位,在传统消费旺季来临之际,铜价预计还将有所 表现。周五美国公布的非农就业数据强于市场的预期,伦铜继续上涨,美国道指也大涨100多点,指 数价格回到了布林通道的中轨附近,这表明美国股市将保持强势,短期内将保持震荡走好的态势,后 市不会成为影响铜价走强的绊脚石。 从国内上证指数的日K线图上我们可以看出,目前指数站在均线系统之上,虽然布林通道目前开 口处于紧缩之中,但指数让在中轨之上,MACD指标则显示绿住继续缩短,指数有震荡走强之意,这为 铜价上涨提供了一个较好的外部环境。 从目前伦铜的走势图来看,布林通道开口开始扩张,表明新一轮反弹行情将出现,价格还将上涨, 而MACD和KDJ指标也继续向好,均线系统对铜价也有较好的支持作用。而从外部的宏观金融环境来看, 美国道指处于震荡反弹之中,国内股市也未明显出现下跌信号,因而美元目前走势较为关键。 目前美元走势出现了大幅回调指数,目前均线跌破了均线系统,也跌破了布林通道的中轨线,表 明价格有望进一步下跌,目前MACD指标红色柱继续缩短,表明指数后市也将进一步回落。 中国即将公布8月份的CPI数据,这可能会成为利空的影响因素。因此在数据公布之前的几个交易 日中,铜价还有可能会震荡上扬。周五沪铜小幅回落,但是价格仍然在布林通道上轨附近,也站在均 线系统之上,技术指标也仍然保持较好,周四周五的两根小阴线均未破周三的阳线,表明价格目前仍 然处于强势之中,这两个交易日的阴线只是一种高位调整,价格仍然有望继续反弹的,但是反弹过程 不会一帆风顺的,因此在操作中需要注意把握节奏。CPI数据出台之后如果央行升息,那么对于价格 有一定的利空影响,但是如果央行仍然不作为,那么利空的数据也可能成为一种利多的刺激因素,通 胀来临,铜会成为一种极好的保值品种的,那么铜价将会进一步上涨的。因此数据关键在于市场如何 解读的。 从沪铜周K线图上来看,本周铜价突破前期震荡区间,价格也站在均线系统之上,均线系统中除 20周均线仍在下行外,其他短期和中期的周K线均线都已勾头向上,MACD指标仍保持红柱,表明价格 仍处在上涨之中。 五、后市操作建议全球金属网 >股指:
1、受市场传言中国1月CPI同比涨幅低于预期消息刺激,周一股指期货期现市场再次放量大涨,现货市场各板块全线走强,上证指数盘中突破2900点,但收盘前小幅回落,沪深两市成交量突破3000亿,市场做多动能明显释放。
2、今年1月份的CPI数据或将低于原先预期的传言给市场带来积极的做多信息:一是调控政策或将不会加码,有利于改善各路资金对沪深两市未来资金面的预期;二是资源股等产品价格的上涨预期也渐趋乐观。
3、权重调整 1月CPI数据或低于预期
4、媒体称监管层拟试点上调存量二套房贷利率
5、周一美国股市收盘涨跌不一。中东局势紧张导致北海布伦特原油期货合约升至两年新高,能源板块因此普遍攀升。沃尔玛股票评级遭调降,拖累道指下滑。
6、关注今日公布的宏观经济数据,尤其是通胀数据是否符合或低于预期,将对股指运行形成明显利好。
橡胶:
1、价格上涨后,面临的政策压力增大
2、SICOM 3号638,20号575,20号涨幅减缓,但两种胶的价差继续拉大,反映现在的行情以投机为主
3、1月份进口天胶15万吨,同比下降14%
4、CPI等数据今日发布
5、国际市场进入停割期,历史看2月中旬后基本以震荡行情为主
小结:SICOM 3号继续大涨,但20号跟涨有限,注意回调,上面风险增加
金属:
1、LME铜成交124万手,现货三个月升贴水B105,库存增加5050吨,注销仓单增加300吨至9925吨,铝成交233万手,C210,库存减少4725吨,注销仓单增加48500吨,锌现货三个月升贴水C205,铅现货三个月升贴水B125,库存增加525吨,注销仓单增加2450吨。沪铜 持仓增加1万手。
3、印度第二大铜生产商--印度铝业股份有限公司(Hindalco Industries)称,铜价上涨对国内电线电缆行业的精炼铜需求产生"不利影响"。
4、俄铝称,一个由现货铝支持的上市交易基金(ETF)可能很快在英国上市。
5、英国Weatherly公司称,该公司已经将18个月铜预期产量的20%进行卖出套保操作。
6、Escondida矿2010年铜产量减少1%至吨。
7、哈萨克斯坦1月精铜产量为29713吨,同比增长45%。
8、俄罗斯拟耗资30亿美元在印尼哈马赫拉岛建造镍冶炼厂。
结论:基金属走势依然十分强劲,但涨幅较大,国内消费未见明显启动,追涨谨慎。
钢材:
1、国内建筑钢材市场价格保持上涨势头。价格的继续上涨主要靠钢厂价格和商家爱心态的支持。主要钢厂价格继续上涨,对价格产生推动。不过部分地区受到库存压力影响。目前市场整体心态仍然较好,部分商家对于二月剩余时间的走势标下谨慎,认为变数较大。
2、2010年焦煤进口量增长37%,达到4727万吨。
3、1月份出口钢材312万吨,较去年12月份增加27万吨,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82%。1月份进口铁矿石6897万吨,比去年12月增加1089万吨,同比增长479%。
4、武钢今年承购必和必拓矿石350万吨。酒钢集团"十二五"力争钢产能达到1300万吨以上。承钢公司率先在国内淘汰HRB335螺纹钢。
5、东南亚钢材价格继续上涨,较春节前达9%。
6、上海3级螺纹钢4960(+10),线材4920(+10),475热轧卷板4860(-20),青岛63%印度矿湿吨1350(+10),唐山铁精粉1475(0),唐山二级冶金焦2000(+50)
小结:螺纹钢的矛盾将是成本上升与库存大幅上升后的多空较量。
黄金:
1、因市场担心埃及骚乱可能将波及整个阿拉伯世界,金价上涨,同时银价涨2%,受益于经济改善迹象推动的旺盛工业需求
2、美国白宫表示,美国2012年财政预算案启动11万亿美元赤字削减计划,此举表明美国开始着手处理财政赤字,美元将从中受益。
3、欧洲央行表示,欧洲央行在应对通货膨胀时将绝对不会手软。诺沃特尼的言论表明物价压力仍是欧洲央行的关注焦点。
4、欧元区外围国家与德国国债收益率差扩大,欧债问题重回视野。另外有德国议员表示反对扩大欧元区救助基金规模,欧债问题前景黯淡。
5、SPDR黄金ETF基金维持在吨;巴克来白银ETF基金增持2278吨白银至吨。纽约证券交易所铂金ETF基金维持在452万盎司,钯金ETF基金维持在11723万盎司。
6、美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基本不变;金银比价继续降至446。上海黄金期货比伦敦黄金高估5元。白银1年期拆借利率继续为-004%,白银仍旧体现为近月升水。黄金的拆借利率为053%
7、瑞银集团(UBS)表示,市场传言称中国1月居民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将低于预期。若传言成真,短期将对黄金造成打压。
豆类油脂:
1、大连盘豆类期货跟随美豆盘整,资金做多热情依旧高涨。大豆增仓5972手,豆粕增仓31188手,豆油增仓16438手,棕榈油增仓5932手,菜油增仓372手。油脂在前高附近有压力,过小的价差恐不利于继续上行。对于豆粕,饲料企业有备货需求,加上后期大豆到港量环比偏小,到港成本上升和油厂开机率下降,豆粕现货已经启动。夜盘CBOT大豆受美国农业部2011年播种面积预估高于市场预期,获利了结盘令价格承压。
2、按电子盘下午三点价格计算,大豆现货压榨利润为-02%,进口大豆5月压榨利润为-065,9月压榨利润13%;1月压榨利润为45%。豆油现货进口亏损421,豆油5月亏损233,豆油9月亏损38。棕榈油现货进口亏损1145,5月进口亏损479,9月进口亏损233。
3、广州港棕榈油现货报价10150 (+0);张家港大厂四级豆油现货报价10650 (-50),成交清淡;张家港43度蛋白豆粕现货报价为3600 (-40),3500一线成交良好;南通菜籽油现货报价10300(+0)。青岛港进口大豆分销价4350 (+0)。
4、国内港口棕榈油库存338(+17)万吨,国内港口大豆库存6287(+141)万吨,棕榈油和大豆的库存消费比都比较低。
5、海关:中国1月进口大豆514万吨环比下降53%。中国1月食用油进口61万吨环比下滑23%。
6、低于进口豆200元/吨,加工企业热捧国产豆。
7、巴西大豆收割快速推进,但预期降雨将放缓收割进度。Safras报导收割已完成49%,去年同期为12%,平均为63%。
8、美国农业部预期,美国大豆播种面积将增至7,800万英亩,产量将由2010年的3329亿蒲式耳增加至3355亿蒲式耳。
9、USDA:最新一周美豆出口检验33823,市场的预测区间为(3000-4200),上周为44038,单位:万蒲。
11、中粮等现货企业在豆粕上增空单6517手,在豆油上增空单1791手,在大豆上增空单1910手,在棕榈油上增空单604手,在菜籽油上增空单600手。
12、美商品基金卖出大豆7000手,卖出豆油3000手,卖出豆粕1000手,买入小麦3000手,卖出玉米7000手。
13、今日,马来西亚盘面休市。
小结:大豆涨势基本确立。近期有迹象显示美豆正在承受季节性压力(美陈豆净销售大幅放缓,CBOT大豆3月对7月走软,巴西豆油升贴水由正转负)。若回调,实为买入良机。种植面积之争即将展开,大豆相对玉米棉花低估,或丢失面积。
PTA:
1、原油WTI至8481(-077);石脑油至865(-7),MX至1048(-5)。
2、亚洲PX至1635(-3)美元,折合PTA成本元/吨。
3、现货内盘PTA至11690(-110),外盘台产1462(-8),进口成本元/吨,内外价差-4365。
4、PTA装置开工率990(+0)%,下游聚酯开工率843(-0)%。
5、江浙地区主流工厂涤纶长丝产销依然低迷,多数工厂为2-3成,部分稍高有5-7成,个别较好能勉强做平;短丝价格继续有100元上涨,长丝价格稳定为主。
6、中国轻纺城面料市场总成交量68(+18)万米,其中化纤布56(+15)万米。
7、PTA 库存:PTA工厂0-4天、聚酯工厂10-20天。
小结:受国内高库存打压,原油WTI跌至2个月低点,受其拖累下游石化类产品也现小幅回落,而PTA在基本面上下游相对顺畅的情况下,下跌空间不会过大,但近期原油大跌后及下游需求恢复略显缓慢,所以PTA短期可能将以振荡夯实目前价位为主。
棉花:
1、14日主产区棉花现货价格:229级新疆30070(+162),328级冀鲁豫29666(+267),东南沿海29815(+299),长江中下游29520(+248),西北内陆29419(+240)。
2、14日中国棉花价格指数29715(+136),1级31438(+169),2级30635(+99),4级29060(+75),5级27206(+200)。
3、14撮合成交12940(+4240),订货量(-3140),1102合约结算价32071(-35),1103合约结算价32314(-165),1104合约结算价32530(-175)。
4、14日郑棉总成交(+36258),总持仓(+1068),105合约结算价32900(-595),109合约结算价33345(-785),201合约结算价29045(-1050)。
5、14日进口棉价格指数SM报22092美分(0),M报21754美分(0),SLM报21451美分(0)。本日提货美国CA M报22119美分/磅(0),滑准税下港口提货价37149元/吨(0),1%关税下折36868元/吨(0)。
6、14日美期棉ICE 1103合约结算价18605美分(-392),1105合约结算价18306美分(-25),1107合约结算价17654美分(-375)。
7、14日美期棉ICE库存(+909)。
9、14日中国轻纺城面料市场总成交量68(+18)万米,其中棉布12(+3)万米。
小结:国内棉花现货价格上涨,全棉纱市场行情稳中有涨,成交寥寥,市场看涨预期增强,买卖双方观望情绪浓厚。多头获利了结使ICE期棉大幅下挫;郑棉CF1109昨日冲高乏力大幅回落,短期有延续回调的可能,但由于基本面供求形势未发生大的变化,需求旺盛之际供应紧张仍将主导市场,中长期看上涨仍将是主趋势。
LLDPE:
1、LLDPE现货价格持稳,后市有逐步上行驱动,期货在高升水压力下将略有滞涨。
2、7042石化出厂均价11256(+0),石脑油折算LLDPE生产成本10542(-32)。
3、现货市场均价22287(-53)。华东LLDPE现货价为10800-22250,华东LLDPE上海赛科企业价11500(+0),中石化华东企业价11000(+0),中石油华东企业价11300(+0)。
4、隆重报东南亚进口LLDPE中国主港价1410(+0),折合进口成本11347,而易贸报东北亚LLDPE韩国进口CFR主港均价1455美元,折合进口成本12089元/吨。华东地区进口的LLDPE价格为10900-11250元/吨。
5、短期基本面支撑下原油仍将持稳,目前短期调整,跌幅有限。
6、短期内下游需求疲软,但年后需求将逐步改善,另一方面期现价差再次拉开,短期仍有调整需求。前期已经基本调整到位,等到期现价差回归至500-600一线,将具备很好的买入价值,目前主要观望现货是否跟涨,大升水格局下高位追涨需谨慎操作。
PVC:
1、东南亚PVC均价1041美元(+0),折合国内进口完税价为8434。
2、华东乙烯法均价8225(+25),华东电石法均价7925(+25)。
3、产销地价差450(+25)。
4、华中电石价3825(+0),西北电石价3350(-100),成本较低的电石法厂商生产成本7461。
6、受期货市场带动,现货PVC价格普遍小幅上扬,此也某种程度给期货价格已支撑。但是当下各现货市场普遍成交冷淡,有价无市,因此现货价格继续上行空间不大。值得关注虽然下游PVC报价有所上扬,但是西北产区电石价格昨日还是出现小幅松动,下调100元。后市应密切关注电石价格的走势,若下调,则意味着PVC成本端支撑将减弱,现货市场价格回调可能较大,而这也将主导期货价格走势。
燃料油:
1、美国原油期货价格周一连续第二个交易日下跌,因国内库存偏高,且即将公布的上周原油库存预计也呈上升态势;但取暖油和汽油涨幅均超2%。Brent原油涨214美元,触及28个月高位,因伊朗、也门、阿尔及利亚和巴林的紧张情势升温,令市场担心局势蔓延并造成产油国动荡不稳,而欧洲市场对供应中断更加敏感。
2、美国天然气期货价格周一略涨04%,因市场在价格跌至去年11月以来的低位时逢低买入。
3、周一伦敦Brent原油(4月)较美国WTI原油升水162%(-235%,换月)。WTI原油次月对当月合约升水比率为398%(-017%,换月); Brent 现货月转为贴水032%(换月)。周五WTI原油总持仓增加40万张至1590万张(创历史新高)伴随原油跌13%。
4、周一亚洲石脑油月间价差2(-1)降至4个月低位;裂解价差-261(-013)降至6个月低位。
5、周一华南黄埔180库提估价4710元/吨(+10);华东上海180估价4680(+0),舟山市场4665(+0)。
6、周一华南高硫渣油估价4175元/吨(+0);华东国产250估价4550(+0);山东油浆估价4150(+0)。
8、机构观点,仅供参考:
高盛报告(1月11)极端的天气状况导致美国需求下滑而欧洲和中国的需求上升。同时,即便美国其它地区的库存恢复至更正常的水平,但中部的供应过剩又对WTI 油价造成打压。预期WTI原油期货价格将在2011年底上涨至每桶105美元,2011年均价100美元。
小结:美国WTI原油期货因库存问题下跌,而成品油和Brent原油涨幅均超2%。亚洲石脑油裂解价差降至6个月低位。华南180涨10,华东180持稳,山东油浆持稳;上海燃料油期货仓单居历史次高点;合约质量标准的修改导致旧仓单注销将给2011年燃料油市场带来进一步的压力。高盛报告(1月11)预计原油期货价格将在2011年底上涨至每桶105美元,2011年均价100美元。
白糖:
1:柳州中间商报价7355(-30)元;柳州电子盘10024合约收盘价7295(-45)元/吨,11054合约收盘价7439(-61)元/吨;
柳州现货价较郑盘1105升水-9(+34)元/吨,昆明现货价较郑盘1105升水-149(+69)元/吨;柳州5月-郑糖5月=75(+3)元,昆明5月-郑糖5月=-73(+5)元;
进入消费淡季,但是减产预期存在,且销区库存低;近期有抛储传闻;
上个交易日注册仓单量4580(+635),有效预报503(-565);
2:截至12月末,全国累计产糖29422万吨,同比低45%;累计销糖16904万吨,同比低601%;销糖率5745%,去年同期为5814%;
3:ICE原糖3月合约下跌125%收于3091美分,泰国进口糖升水05(-02),完税进口价7669元/吨,进口亏损314(-55)元,巴西白糖完税进口价7976元/吨,进口亏损621(-100)元,升水035(-15);
4:埃及糖库存可以持续到10月,并没有受到近期事件的影响;
5:多头方面,华泰加仓4651手,万达加仓4057手,中粮加仓1594手,珠江减仓9937手;空头方面,中粮加仓2600手;
6:10日开始主产区将再次出现降温天气,桂北产量恐不及预期;广西糖会将在2月23日召开,关注糖会行情;
小结:
A:外盘对利好反应平淡,进一步行情有待巴西新榨季产量确认;
B:近期进口亏损幅度缩小,糖会之前可能会出现顺大势炒作的行情,高度有限;
玉米:
1:华北区玉米价格普遍小幅上涨,大连港口平舱价2110(+10)元,锦州港2110(+10)元,南北港口价差110(+10)元/吨;
大连现货对连盘1105合约升水-196(-19)元/吨,长春现货对连盘1101合约升水-386(-29)元/吨;大连商品交易所玉米仓单1199(+0)张;
2月船期CBOT玉米完税成本2714(+0)元/吨,深圳港口价2220(+20)元/吨;
DDGS全国均价1735(+0)元/吨,玉米蛋白粉全国均价4505(+75)元/吨;
大商所1105合约与JCCE1104合约大连指定仓库交货价价差为168(+9)元/吨;大商所1109合约与JCCE1108合约大连指定仓库交货价价差为169(+19)元/吨。
2:USDA2月月度供需报告下调阿根廷玉米产量638%,整体期末库存低于市场预期;
3:印度尼西亚今年将进口200万吨玉米,去年的预估数字是150万吨;
4:中储粮收储价格偏低,恐难完成任务,部分贸易商顺势压价;临储玉米拍卖门槛高,接近定向销售模式,价格对市场指导意义降低;
5:多头方面,渤海加仓9779手,一德加仓9363手,鲁证加仓5701手;空头方面,国投加仓6483手,银河加仓3115手;近期多空双方普遍加仓;
小结:
A:全球玉米供需趋紧;
B:现货价格跟涨,郑盘目前资金溢价偏高;
早籼稻:
1:近期江西局部价格小幅攀升,江西九江收购价2100(+0)元,长沙2140(+0)元;安徽芜湖大米批发市场报价2000(+0)元,湖北枝江市粮食局报价2160(+0)元,新余市粮食局收购价报价2080(+0)元,江西吉水县粮食局收购价2480(+0)元;
注册仓单7056(-704),有效预报239(+54);
2:粳稻价格,哈尔滨2780(+0)元/吨,吉林2900(+0)元/吨,南京2800(+0)元/吨;中晚稻价格,长沙2370(+0)元/吨,合肥2150(+0)元/吨,九江2350(+10)元/吨;
4:国家早籼稻库存充足;2011年生产的三等早籼稻最低收购价提高9元至102元每50公
自2003年下半年以来,国际铜价快速攀升,持续上涨的时间和上涨幅度均超过以往,世界各大机构纷纷预测在此轮上涨之后,国际铜价将步入下跌时期。
中文名
国储铜事件
实质
过剩铜供应
发生时间
2003年下半年以来
表现
铜价快速攀升
目录
1国储抛铜大事
2事件介绍
3事件经过
4事后结论
国储抛铜大事
编辑
2005年10月30日 国储局召开会议,就国际铜价问题进行研讨。会议之后,国储局对外宣布,将在近期向市场抛售3万到5万吨铜。
2005年11月9日 国储局的主管部门国家发改委发布通告,宣布为抑制中国的铜价,中国将向市场抛出一定数量的储备铜。
2005年11月11日 国储局声称其持有130万吨库存,比市场预期的要高出100多万吨。
2005年11月16日 国储局第一批2万吨储备铜竞拍,计划出售的2万吨铜全部售罄。
2005年11月17日 国储局官员表示,中国交易员刘其兵在伦敦市场上所持有20万吨空头头寸属于个人行为,该人也不再是政府雇员。
2005年11月23日 国储局第二批2万吨储备铜竞拍,6629吨铜流拍。LME铜价跌至每吨4020美元的两周低位附近,在尾盘时回升至4098美元。
2005年11月30日 国储局第三批2万吨储备铜竞拍,6100多吨铜流拍。LME铜价创下每吨4270美元的历史新高,中国国储第三次抛铜压价的意图再度落空。
2005年12月7日 国储局第四批2万吨储备铜竞拍,再度遭遇大面积流拍,仅成交3700吨。国际铜价依然逆市上涨,创下期铜百年来最高记录4466.5美元/吨。[1]
事件介绍
编辑
什么是国储铜事件
如英国商品研究所2004年11月预测,2005年全球铜供应将出现10万多吨的过剩;2004年11月中旬举行的伦敦金属交易所(LME)年会上,国际大投资银行也大多预测2005年铜价会下调,市场将继续过剩。但实际情况却是国际铜价的逆市上涨,在2005年11月更是达到期铜市场百年来的最高纪录,每吨高达4146.65美元。“国储铜”事件正是发生在有关机构预测国际铜价会下跌,但实际却持续上涨的时期。
2005年11月9日国家物质储备局(简称国储局)发布的国家储备铜竞价销售公布称:为缓解当前国内铜供应紧张的状况,满足国内消费需求,国储调节中心受国储局委托,于2005年11月16日拍卖2万吨国家储备铜。
在此后短短的一个月内,国储局举行了四场现货铜拍卖会,拍卖起价一次比一次高,给市场带来的冲击一次比一次大,其中,第三场拍卖起价上海、宁波地区为每吨37140元,但首批100吨的成交价格就达38120元/吨,拍卖价远高过市场的预期,消息一经传出,沪铜期货和LME铜期货价格便快速上扬。
第四场现货铜拍卖会上,占2万吨拍卖总量80%的1.6万吨铜流拍的拍卖底价与市价不相上下,参与者怨声载道。尽管国储局声称抛售铜的目的在于满足国内铜的需求,平抑铜价,但市场更愿意相信国储局此举是在缓解其在期货市场的损失所带来的压力。
因为自2005年11月13日开始,外电纷纷披露,中国国储局一名交易员刘其兵在铜期货市场上通过LME场内会员SEMPRA,在每吨3100多美元的价位附近抛空铜,建立空头头寸约15万至20万吨,这批头寸交割日在2005年12月21日。
但自2005年9月中旬以来,国际基金不断以推高铜价的方式逼空国储局,铜价每吨上涨约600多美元。不断走高的国际铜价无疑会给国储局造成巨额亏损,所以国储局不得不通过不断抛售国内现货来缓解压力,挽回损失。2005年年末,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坦言,由于缺乏对市场风险的有效控制,国储局在此次事件中损失惨重。
事件经过
编辑
2005年11月初,国际市场盛传中国国家物资储备局(下称国储)将释放五万吨库存的消息,随后,一向低调的国储突然亮出手握130万吨铜的“家底”,如此反常举动引起种种猜疑。几天后,外电报道了代表国储在伦敦金属交易所(LME)从事铜交易的交易员刘其兵神秘失踪的消息。国储做空被套的盖子由此揭开。国际炒家穷追不舍,国际铜价屡创历史新高。这场悲壮的厮杀至05年年底尚未结束,但结果早已经注定……
谁能想到,在2005年的岁末,很少抛头露面的国储会成为国际瞩目的焦点?由于在伦敦金属交易所的期铜交易中被套大量空单,浮亏严重,加之操盘手刘其兵神秘“失踪”,下落不明,国储被全世界的媒体推到了聚光灯下。回顾过去,面对尚未愈合的伤口,人们的内心依然在隐隐作痛:株冶事件,3天内亏损1亿多美元;中储棉事件,亏损约6亿元;中航油事件,亏损5.5亿美元……国储铜事件,损失已经难以避免。
许多人忍不住要问:为什么受害的又是中国?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太多的问题需要反思。然而,反思的声音依然微弱,人们听到的更多的是推卸责任的借口,其中还包括许多乐观而离奇的论调。如果带着这种自欺欺人的心态去面对问题,可以肯定的是,国储铜事件绝非最后一幕悲剧,国际炒家的魔咒还将降临到我们头上,给我们带来新的痛苦记忆。
盘点国储铜的损失
在国储铜的诸多报道和评论中,损失往往被掩盖,被淡化了。假如不盘点其中的惨重损失,这次悲壮的事件将很快被人们淡忘,也就失去一次痛定思痛、深入反省,并采取措施避免类似悲剧重演的机会。
这种说法只能糊弄外行人。
国储中心在国际市场上购买铜,做的是现货交易,这种交易对于我们这样一个铜消费大国并非什么稀奇事,更何况国储的职责就是进行物质储备?说得再直接点,即便国储不进口铜,也会有别的部门负责进口铜,国储中心焉能将功劳记在自己的账上?国储亏损是在期货交易上,是实实在在的亏损,拉现货赚的钱来消减期货上的亏损,国储中心的良苦用心不难理解,然而,这只能是欲盖弥彰。
国储中心可以对公众隐瞒真相,但它却骗不了银行。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指出,由于缺乏对市场风险的有效控制,“从国外的巴林银行、安然公司,到国内的‘中航油’、‘国储铜’事件,无一例外地都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作为“惜墨如金”的银行高官,刘明康用了“惨痛”一词,国储铜造成的损失可想而知。
当大家都盯着刘其兵的空单的时候,不要忽略了那些跟着他做空的人。据媒体披露,这些被怀疑是老鼠仓(即先用个人资金建仓,再用公有资金推动大势向与自己建仓的方向走,在公有资金的掩护下,安全地赚钱,因做法过于卑劣,故以老鼠称之)的空单,数量同样惊人。
据《21世纪经济报道》披露,让国储中心没想到的是该中心进出口部主任刘其兵和他背后巨大的老鼠仓。“应该在1:1至1:1.5之间,也就是说20吨国储空头的话,老鼠仓应该有30万至40万吨。不然基金不会费这么大力气挤仓。” 接着又有媒体披露,国有五矿集团旗下的五矿有色在伦敦交易期铜,就产生了2亿以上的亏损。这些损失算起来,将是一个令人瞠目的数字。
国储期铜事件所造成的亏损远不止这些。期铜价格上涨,带动现货铜价一路上涨,作为世界上铜消费量最大、进口量最大的国家,我们的相关企业由此承受的损失,将是一个天文般的数字。强大的市场需求决定着,我们的企业除了停产,剩下的唯一选择就是无奈地接受高价铜。而对铜的需求,势必会推动铜价进一步上涨,无疑,我们的企业将继续被宰割。这个损失,对于我们这个铜消费大国,已经成为不可承受之重。
必须正视的是,国家物资储备是国家直接建立和掌握的战略后备力量,是保障国家军事安全和经济安全的重要手段。如今,在某种程度上,国储中心愚蠢的交易行为,已成了影响国家经济安全的一个因素:铜价飞涨,国内企业苦不堪言。事实上,当国储中心从负责国家战略物资储备调节向投机赚钱的方向转变时,它就已经开始背离其固有的职责。而这,正是导致灾难性后果的根源。而这,才是国储造成的真正危害!
国储在期铜事件上的负面影响,已经不再是钱的问题,而是危害国家经济安全的问题。
腐败是悲剧根源
在国储铜事件发生后,人们更多的是从技术的角度对这次事件进行剖析和反思。其实,技术问题还在其次,根源在于腐败。
一些从事期货交易的专家透露说,中国公司,尤其是那些没有取得期货交易资格的公司,之所以敢于冲破法律的限制,在海外做期货交易,关键是为了牟取私利。他透露说,这些公司的账户往往是公私不分,换句通俗的话说,赚了钱是自己的,亏了钱是企业的。这也正是中国公司在国际期货市场上出手“贼狠”的原因,反正亏了钱是国家的,怕什么?
如果不是这样,很多问题是难以理解的。比如在1997年的“株冶”事件中,国际期货市场上已从事两年交易的株冶工作人员,在LME大量卖空锌期货合约,卖出多达45万吨锌,而当时株冶全年的总产量也才30万吨。如果是正常的套期保值交易,全年总产量30万吨至少是一个不能逾越的底线,这对于从事了两年交易的人来说,是一个最起码的常识。倘若不是出于攫取私利的强烈欲望,很难想像他们会如此超常规地甚至可以说是丧心病狂地去进行交易。最后,不得不由当时的国务院总理朱镕基专门召开办公会议处理“株冶事件”,但由于空单超出株冶全年总产量的50%,中国除了斩仓别无选择。仅三天,中国便损失了1.758亿多美元,折合人民币14.591亿多元!
亏了由国家埋单,在某种程度上,“株冶事件”开了一个恶劣的先例。
这种结果将令那些利欲熏心的人更加有恃无恐,他们犹如一群嗜血的赌徒,拿国家的钱在国际期货市场上豪赌,赚钱的时候他们一言不发,被套住的时候将烂摊子交给国家。因而,人们看到的不是那些靠老鼠仓发财的投机者灿烂的笑容,而是一出又一出血淋淋的悲剧。
在这次的国储铜事件,媒体披露出来的老鼠仓的情况同样令人触目惊心。据接近刘其兵的人士透露,光是刘这两年通过在期铜上的投机,就给自己的小金库增加了不下3亿美元的收益。假如不是此次空单被套,这些重重黑幕,恐怕永远不会进入公众的视野。
除了老鼠仓,腐败分子通过海外期货交易洗钱的情况同样值得关注。8月10日的《上海证券报》对此进行了详细的剖析:
由于我国企业的境外账户难以有效监督,难以杜绝某些人通过期货交易洗钱的可能性。更紧迫的是,洗钱者利用市场漏洞,盯上跨市套利的手段,将会更加严重地影响金融安全。理论上完全存在这种可能性。跨市套利者都要在国内外分别开设A(境内)和B(境外)两个公开的账户,如果要把公开账户的资本洗出去,就需要再在国外市场开一个隐蔽账户C(境外),将资金转移到境外B账户可以合法地进行,再把B账户资金通过一些手段流进隐蔽的C账户。一般有以下两种可能的方法。
第一,在有公开的跨市套利交易中,A账户与B账户具有方向相反的头寸,以博取正规的套利差价。需要洗钱时,又让C账户和B账户建立相反头寸,利用目前我国头寸较大时,B账户亏损概率极高,这样C账户就很容易赚取B账户的钱,从而达到洗钱目的。
第二,洗钱者与外盘有实力的基金内外勾结。同样先让隐蔽的C账户和公开的B账户建立相反头寸,然后基金找机会在短期内突然打击B账户使其严重亏损,或干脆就协同外人使B账户头寸被吃掉,由于期货交易的特殊性,亏损严重就必需认赔平仓,操作者就可在认赔的同时,让隐蔽的C账户也平仓,这就自然地使C账户依赖B账户获取暴利。有中国头寸长期被逼仓的现象作掩护,就很难发现是洗钱。从时间特点上看,2003年10月到11月一次套利就具有这种嫌疑。 在不能有效监督的情况下,我国在境外账户的期货交易,很容易演化成灰色交易,纳税人的钱很容易成为腐败分子的猎物,当他们贪婪地对准目标时,无论企业亏损还是盈利,他们个人都将有机会赚钱。
这个问题不解决,国储铜这样的悲剧还会重演!
获取报告请登录【未来智库】。铜产业链从上游到下游大致分为采选、冶炼、加工和终端需求。原矿经过开采和选矿成为铜精矿,铜精矿冶炼成为金属铜,铜冶炼分为火法和湿法两种,火法冶炼是主要的炼铜工艺,2021年全球火法铜产量占总产量85%。铜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导电性和导热性,可加工成各类杆、管、板带和箔,广泛应用于电力、建筑、汽车、家电和机械等领域。废铜是铜供应的重要一环,既可以在火法炼铜的吹炼环节加入,起到降温、增产的作用,也可以在加工环节用于制杆,降低成本。根据国际铜研究小组(ICSG)测算,铜消费中33%来自再生铜。
全球铜矿资源比较丰富,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铜储量(经济可采储量)8.7亿吨,资源储量达56亿吨,近10年来全球铜可采年限始终维持在40年左右。另外铜资源储量较为集中,尤其是环太平洋成矿域(重点为南美安第斯成矿带),其中南美的智利、秘鲁储量分别为2亿吨、0.87亿吨,分别占全球储量23%、10%,2021年两个国家铜矿产量分别占全球27%和12%。
我国铜精矿对外依存度高,我国铜储量仅占全球3%,铜精矿年产量占全球8%,然而我国铜粗炼产能占全球42%,精炼产能占全球38%,铜消费量占全球47%。铜精矿产量和冶炼产能、消费能力极度不匹配,决定了我国需要大量进口铜精矿来补充产消缺口。
矿山企业资本开支下滑,虽然全球铜资源储量丰富,但铜矿增产依赖于铜矿企业持续的资本开支和勘探支出,而矿山企业的资本开支受铜价影响,具有较强的周期性。过去20年有两轮明显的铜矿开发投资热潮,第一轮是在2004年前后,驱动是中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速增加铜需求,导致铜价在2004-2006年走出一轮大牛市,刺激矿山企业增加资本开支和勘探投入;第二轮出现在2010年前后,驱动是各国为摆脱金融危机推出经济刺激政策,尤其是中国“四万亿”计划增加铜需求,铜价在2009-2011年再次走出一轮单边牛市,矿山勘探开发投资达到历史高位。
精矿明后年预期增量大但不确定性高,根据机构统计的未来铜矿主要项目,未来2年铜矿增产主要集中在南美的智利、秘鲁,非洲刚果金,以及亚洲的印尼。今年新冠疫情爆发后,3月份各国均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并多次延长紧急状态,南美洲主要产铜国受影响较为严重。
全球铜精矿供需平衡,如果按5%的历史平均干扰率计算,机构预计今年精矿供需紧平衡,明后两年平衡或小幅过剩。如果疫情导致今年干扰率超过5%,则今年精矿缺口会扩大,同时影响新建或扩建项目进度,明后两年精矿供应可能持续紧张。
精矿短缺最直接体现为精矿加工费(TC/RC)持续走低。TC是粗炼费,代表从铜精矿经过熔炼、吹炼和精炼加工成阳极铜的费用。RC是精炼费,代表从阳极铜经电解精炼产出阴极铜的费用。自2021年以来矿山劳资纠纷频繁、部分大型矿山地上转地下开采损失部分产量,导致精矿供应紧张,加上中国铜冶炼产能扩张高峰,反映在加工费上则是2021年以来TC持续走低,2021年铜精矿长单TC仅62美元/吨。
铜价具有明显的成本支撑,铜矿品位长期下降趋势导致采选成本上升。观察全球22家铜矿生产企业矿石品位,近20年总体处于下降趋势,品位下降一方面导致矿石采选成本近年来处于上升趋势,另一方面影响矿石产出。
废铜供应受到多因素抑制,疫情影响废旧金属回收。废旧金属回收利用是所有金属供应的重要一环,基本金属当中除了锌之外,其余品种的废旧金属均占其总供应量30%以上。铜精炼环节加入的废铜占冶炼铜总量的15%,再考虑到加工环节加入的废铜,废铜在精炼和加工环节用量占铜总供应量达32%,废铜供应量大小直接影响供需平衡。
全球铜冶炼产能过剩,增量主要来自我国,全球铜冶炼产能相对过剩,2021年之前精炼开工率保持在75%左右,近几年全球铜消费增速下滑,但全球尤其是中国的冶炼产能扩产速度并未放缓,导致冶炼开工率下滑,目前在70%左右。
新能源领域成为我国铜消费新增长点,国际铜业协会的一份报告显示,燃油车、混动车、插电混动车、纯电车的单车用铜量分别为23kg、39kg、60kg、83kg。按照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比25%。我们以2021年为基数,假设到2025年汽车总产量不变,新能源汽车当中纯电动占82%,插电占18%比例不变,可大致推算新能源汽车用铜量。
铜传统消费领域保持稳定,铜传统消费领域用量大,是决定铜消费量的主要因素。今年电力电网投资继续发挥逆周期调节作用,1-7月电网投资累计完成额2053亿元,同比增1.6%,今年国家电网计划投资额4600亿元,比去年实际完成额增2.8%,以此推算三、四季度仍有小幅增长空间。
全球主要经济体制造业复苏利好铜价,铜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决定了铜价与宏观经济走势密切相关,其工业属性决定了铜价与主要经济体制造业PMI走势具有很强的关联性。当前主要经济体均处于疫情后的复苏时期,9月美国和欧元区Markit制造业PMI分别为53.5和53.7,均已连续3个月位于荣枯线以上且环比8月份数据有较大上升,中国制造业PMI指数连续6个月位于荣枯线以上且新订单分项指数持续向好,说明全球主要经济体制造业具有较强的复苏动力,中短期内将继续拉动铜消费。
综上,铜的传统消费领域如电网、空调、汽车等领域年内累计消费增速均已接近或超过去年同期水平,四季度电网投资有望进一步释放,汽车产销维持增长势头,地产后周期持续带动家电消费提升,传统消费领域不会有大的滑坡。由于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使其在新能源、新基建等新兴领域有广阔的应用空间,未来有望成为新的消费增长点。
根据机构给出的平衡表,明后两年全球精铜过剩量在30万吨左右,过剩量占产量1%-1.5%,不存在明显的过剩或短缺矛盾。如果疫情导致的矿山干扰率超预期,则平衡表会转向平衡或略短缺。另外该平衡表对明年消费增速预测偏保守,由于疫情导致今年消费基数低,叠加各国政府释放流动性和财政刺激政策,明年消费增速大概率高于预期,导致供需紧平衡。在全球铜显性库存处于历史低位的情况下,铜价会具有较大的弹性。
截至9月中旬,全球铜交易所库存加上中国保税区库存总共60万吨左右,处于历史低点。其中国内库存稍显宽裕,受进口铜数量偏大以及精废价差扩大之后废铜替代影响,国内自7月开始处于累库状态。LME则持续去库,库存降至近几年的最低水平。近期虽有交仓,但库存绝对水平仍偏低。低位的库存,叠加供需基本平衡的预期,有望继续使铜价保持坚挺。
一般认为铜是对抗通胀最好的基本金属,铜价与通胀有较高的正相关性。今年受到疫情的影响,美联储将联邦基金目标利率降低至零的同时也启动新一轮的QE,美联储资产负债表规模从2月底的2.41万亿美元攀升至9月11日超过7万亿美元。“直升机撒钱”的方式大量增加货币供应,这些货币用来从商业银行手中购买国债,以充实银行的储备,之后再流入股票等纸质资产,所以在推升美国股市的同时并没有造成恶性的通货膨胀,但实际上TIPS隐含的通胀预期相比之前已经是有所提升的。另外8月27日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一场主题讲话中表示未来美联储将采取“平均通胀目标”政策,将会允许通胀在一定时间内适度超过2%。这被认为是美联储自2012年以来对货币政策框架进行的最大一次调整,表明美联储基准利率位于零附近且不再下调的情况下,淡化对通胀水平的容忍度,使得实际利率水平继续下降的概率偏大。
从美元指数来看,铜与美元指数有较强的负相关性,近10年铜价与美元指数相关系数为-0.85。一方面的原因是铜在内的大宗商品在国际贸易中
以上内容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9月3日铜价 2021年9月3日铜价的精彩内容,好的文章需要你的分享,喜欢9月3日铜价 2021年9月3日铜价这篇精彩文章的,请您经常光顾吧!
下一篇:更多致富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