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有色矿山情况如何 广东有色矿山情况如何样_致富项目_茶文化

茶文化>农业资讯>致富项目

广东有色矿山情况如何 广东有色矿山情况如何样

时间:2023-11-28 07:41:24 作者:只会因你唱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广东有色矿山情况如何 广东有色矿山情况如何样的文章,本文对文章广东有色矿山情况如何 广东有色矿山情况如何样好好的分析和解答,希望你能喜欢,只有你喜欢的内容存在,只有你来光临,我们才能继续前行。

广东有色矿山情况如何 广东有色矿山情况如何样

广东省年国土资源综合统计分析报告

2023年广东省国土资源系统在国土资源部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依法行政,保持政令畅通,围绕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这条主线,全省国土资源系统上下同心同德,边学习边提高、边整顿边发展、边改革边完善、边保护资源边保障发展,国土资源管理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为全省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总体成效可概括为“五个有”:一是思想认识有进步;二是国土资源深化改革、奋发创新有突破;三是治理整顿国土资源市场秩序有成效;四是保护资源、保障发展和保持稳定的能力有提高;五是党风廉政建设有加强。主要表现在:

●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决定》,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得到有效落实;

●严格耕地保护措施,努力实现耕地占补平衡;

●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努力保障发展用地;

●深化征地制度改革,切实维护被征地农民合法权益和社会稳定;

●推进矿业权市场建设,扎实开展矿产资源开发秩序整顿和规范工作;

●努力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和抗灾救灾工作,地质遗迹保护管理工作取得重大进展;

●全面完成“十五”基础测绘任务,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有新的进展;

●继续推进依法行政工作,不断加大执法监察力度;

●省以下国土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工作顺利完成,完善体制提高素质活动全面铺开;

●积极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促进党风政风建设。

一、土地资源

(一)土地资源状况

据2023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结果,2023年全省土地总面积17 975 653.14公顷(含国家下达我省未能核定的岛屿滩面积11 564.90公顷)。其中,农用地14 940 675.85公顷,建设用地1 715 297.74公顷,未利用地1 319 679.55公顷。与2004年相比,农用地增加4 381.39公顷,建设用地增加30 038.9公顷,未利用地减少34 420.29公顷。2023年全省土地利用现状见图1。

(二)土地利用情况

1.农用地

2023年全省农用地14 940 675.85公顷,其中,耕地2 952 743.93公顷,比2004年减少84 121.01公顷,减少的原因主要是农业结构调整、建设占用和灾害毁地;园地924 823.18公顷,比去年增加73 504.98公顷,增加的原因主要是农业结构调整由耕地改种或挖塘而成为园地和养殖水面;林地10 157 374.09公顷,比2004年减少18 398.46公顷,减少的原因主要是改林种果、建设占用和林地因长期或多年未利用而丢荒,开发耕地等因素也占用了部分林地;牧草地27 556.09公顷,比2004年减少382.65公顷;其他农用地878 178.55公顷,比2004年增加33 778.53公顷。

图1 2023年广东省土地利用现状

2023年全省进一步强化基本农田保护意识,严格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管理,加大基本农田建设投入,逐步建立基本农田保护的长效机制,达到了总量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不降低的总要求。全省基本农田2 850 281.93公顷,其中,耕地2 580 589.12公顷。由于建设占用的原因年内实际减少基本农田117.91公顷,通过其他农用地调整年内实际补划117.91公顷。

全省耕地增加10 018.31公顷。增加来源:开发4 853.77公顷,占48.45%;土地整理230.87公顷,占2.30%;复垦417.61公顷,占4.17%;农业结构调整4 016.86公顷,占40.10%;其他499.19公顷,占4.98%。

全省耕地减少 94 139.313公顷。减少原因:各项建设占用耕地 6 890公顷,占7.32%;农业结构调整78 083公顷,占82.94%;生态退耕19.36公顷,占0.02%;自然灾害损毁392.82公顷,占0.42%;其他8 754.16公顷。

全省认真落实耕地保护负责制,继续加大耕地开发和土地整理工作力度。各级政府和国土资源部门都将耕地占补平衡作为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不仅严格审批管理和控制建设占用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同时加强耕地开发、复垦、整理工作,加大补充耕地力度,真正做到“开源节流”并举。2023年全省建设用地占用耕地面积6 889.99公顷,可用于耕地占补平衡考核指标5 526.63公顷,可视为补充耕地的新增园地面积24.37公顷,另外,广州市土地利用更新调查成果经国土资源部验收确认后,减少耕地1 487.39公顷,应在全省建设占用耕地面积数据中扣除。因此,按耕地占补平衡考核,2023年度全省继续实现了耕地占补平衡的总体目标,还多出18.71公顷。

2.建设用地

(1)建设用地结构和变化情况 2023年全省建设用地1 715 297.74公顷,比2004年增加30 038.90公顷(见表1)。其中,居民点及工矿用地1 390 170.97公顷,比2004年增加25 731.27公顷;交通运输用地112 952.91公顷,比2004年增加2 800.98公顷;水利设施用地212 173.86公顷,比2004年增加1 506.65公顷。

表1 2023年广东省建设用地结构变化情况

(2)土地征用情况 2023年经国务院和省人民政府批准征收土地总面积11 730.76公顷,其中农用地9 736.02公顷,耕地3 543.83公顷,征地总费用835 132.27万元,安置农业人口98 698人。在批准征收的土地中,国务院批准3 763.57公顷,其中农用地3 412.25公顷,耕地1 079.58公顷,征地总费用277 851.91万元,安置农业人口35 558人;省级政府批准7 967.19公顷,其中农用地6 323.77公顷,耕地2 464.25公顷,征地总费用557 280.36万元,安置农业人口63 140人,见表2。

表2 2023年广东省土地征用情况

(3)建设用地审批情况 2023年经国务院和省人民政府批准建设用地12 476.10公顷。国务院批准建设用地3 860.68公顷,其中耕地1 093.40公顷。在国务院批准的建设用地中,分批次建设用地1 239.67公顷,其中工矿仓储用地852.18公顷、公用设施用地156.81公顷、公共建筑用地 194.30公顷、住宅用地 36.38公顷;单独选址建设用地2 621.02公顷,其中交通运输用地2 601.88公顷。

省级批准建设用地8 615.42公顷,其中耕地2 530.60公顷。在省级批准的建设用地中,分批次建设用地8 008.34公顷,其中商服用地415.62公顷、工矿仓储用地5 543.39公顷、公用设施用地377.97公顷、公共建筑用地470.10公顷、住宅用地1 201.23公顷;单独选址建设用地607.09公顷,其中交通运输用地126.62公顷、水利设施用地81.89公顷。

3.土地开发、整理、复垦

全省土地开发、整理、复垦项目共计658个,总面积8 157.6公顷,增加农用地6 646.78公顷,其中增加耕地5 469.91公顷,增加建设用地197.07公顷,总投资额为52 792.19万元,见表3,比2004年度减少35%。

表3 2023年广东省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项目完成情况

二、矿产资源

(一)矿产资源现状

截至2023年,全省已发现矿产130种(含亚矿种),已查明有资源储量的矿产92种,其中能源矿产7种,黑色金属矿产4种,有色金属矿产11种,贵金属矿产2种,稀有、稀土及分散元素矿产14种,冶金辅助原料非金属矿产8种,化工原料非金属矿产9种,建材原料及其他非金属矿产34种,地下水矿产3种。全省矿产种类多,丰度一般,优势矿产油页岩、高岭土、硫铁矿、水泥用灰岩、铅锌矿、稀土矿、地热和矿泉水等矿产资源储量较大。全省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123宗,其中固体矿产222宗、地热5宗、矿泉水7宗。

(二)地质勘查投入与勘查成果

2023年全省投入地质勘查费用7 845万元,比2004年增加34%,地勘费用投入的矿种有油页岩、铀矿、地热、铁矿、铜矿、铅矿、多金属矿、水泥用灰岩、高岭土、大理石、矿泉水和地下水以及其他矿产等。2023年全省新发现矿产地3处,矿种为锡矿和高岭土。新查明矿产资源储量的矿种有地热、铅矿、水泥用灰岩、高岭土、大理石和地下水等。

(三)矿产资源勘查和开发利用情况

1.颁发勘查许可证和采矿许可证情况

2023年全省颁发勘查许可证463个,比2004年增加106%;其中,能源矿产60个,黑色金属矿产128个,有色金属矿产141个,贵金属矿产46个,非金属矿产68个,水气矿产20个。批准登记面积3 629.61平方千米,收取探矿权使用费36.3万元。按不同经济类型企业获得勘查许可证情况:国有企业115个,集体企业5个,联营企业1个,有限责任公司172个,股份有限公司2个,私营企业15个,其他企业152个,合资经营企业(港或澳、台资)1个。有限责任公司、国有企业所占比例较大。

2023年全省颁发采矿许可证2 014个,比2004年减少18.1%,其中,能源矿产18个,黑色金属矿产76个,有色金属矿产86个,贵金属矿产9个,稀有、稀散稀土矿产6个,非金属矿产1 643个,水气矿产176个。批准开采登记面积480.36平方千米,收取采矿权使用费123.45万元。按不同经济类型企业获得采矿许可证情况:国有企业174个,集体企业572个,股份合作企业3个,联营企业10个,有限责任公司122个,股份有限公司23个,私营企业1 054个,其他企业9个,港、澳、台商独资经营企业1个,港、澳、台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11个,中外合资经营企业21个,中外合作经营企业3个,外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11个。私营企业和集体企业所占的比例较大。

2.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基本情况

2023年全省开发利用矿产资源82种,矿山数3 129个,比2004年减少13%,矿山从业人员91 299人,比2004年减少24%,矿产业开发产值70.83亿元,比2004年减少9%,利润13.12亿元,比2004年增加31%。

三、国土资源市场

(一)土地市场

1.土地市场建设

按照中央的部署和要求,扎实深入开展土地市场治理整顿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并顺利通过国务院验收。全省开发区清理落实到位,拟保留的106个各类开发区已全部通过国土资源部的规划审核,目前正在落实“四至”范围。经营性土地使用权招拍挂出让制度进一步完善,一批典型土地违法案件被依法严肃处理,严格管理、严防反弹得到有效落实,积极参与宏观调控,严把土地供应闸门取得积极成效。

继续推进土地使用权公开交易,完善有形土地市场建设,明确要求各地全面落实土地使用权公开交易制度,规范土地交易行为。2023年全省以公开交易方式出让土地1 292公顷,成交额154.08亿元。经省政府批准下达2023年度经营性用地计划3 845公顷,其中使用新增建设用地960公顷,使用存量建设用地2 885公顷。

2.土地一级市场

2023年全省划拨土地 1 174宗,面积 2 195.5公顷;出让土地 6 920宗,面积13 374.56公顷,纯收益1 236 863.27万元。其中协议出让5 662宗,占出让宗地数的81.8%,面积9 850.78公顷,纯收益240 118.26万元;招标出让42宗,占出让宗地数的0.6%,面积71.31公顷,纯收益15 157.02万元;拍卖出让325宗,占出让宗地数的4.7%,面积546.57公顷,纯收益422 211.31万元;挂牌出让891宗,占出让宗地数的12.9%,面积2 905.90公顷,纯收益559 376.68万元。按国有土地出让用途构成分:商服用地1 939.45公顷、工矿仓储用地8 583.72公顷、公用设施用地302.41公顷、公共建筑用地307.82公顷、住宅用地2 180.13公顷、交通运输用地14.42公顷、水利设施用地0.03公顷、特殊用地46.58公顷。其中工矿仓储用地占的比例最大。招标、拍卖、挂牌出让的土地用途构成情况见表4。

表4 2023年广东省招拍挂出让土地用途情况

续表

3.土地二级市场

2023年全省转让土地50 865宗,面积为6 937.44公顷,转让金2 622 545.06万元;出租土地 22宗,面积 157.77公顷,租金 1 276.08万元;抵押土地 37 318宗,面积30 421.73公顷,抵押价款17 853 840.62万元,贷款金额10 405 944.82万元。

(二)探矿权采矿权市场

1.探矿权采矿权市场建设

2023年,全省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继续积极推进矿业权市场建设,深化矿产资源配置制度改革,认真贯彻实施国土资源部探矿权、采矿权招标、拍卖、挂牌管理办法和广东省实施办法,对矿产地和采矿许可证进行清理,落实采矿权有偿出让计划。重点完善矿业权交易规则和制度,规范出让程序,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矿业权交易制度。对重要矿区的矿业权出让,实行出让公示和听证制度,推进矿业权市场建设。

2.探矿权采矿权一级市场

2023年全省探矿权出让5宗,合同金额8 335万元,矿种为铁矿、铅锌矿;采矿权出让792宗,合同金额13 232.31万元,其中招标、拍卖、挂牌出让243宗,出让价款8 661万元。出让的主要矿种为水泥用灰岩、建筑石料用灰岩、建筑用砂、陶瓷土、砖瓦用粘土、建筑用花岗岩、片麻岩等。

3.探矿权采矿权二级市场

2023年全省探矿权转让6宗,比2004年增加2宗,矿种为地热、铅锌矿和银矿,价款2 491万元;采矿权转让1宗,比2004年减少5宗,矿种为花岗岩,价款30.43万元。

四、国土资源违法案件查处情况

1.土地违法案件查处情况

全省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把认真查处国土资源违法案件作为一项工作重点。2023年全省共发现土地违法行为4 082件,比2004年下降了32.56%,土地违法行为涉及土地面积1 768.07公顷,比2004年上升了22.68%,其中耕地636.55公顷,比2004年上升了35.75%,反映出全省经过治理整顿土地市场秩序后土地违法行为得到了初步遏制。

2023年全省立案查处土地违法案件2 850件,涉及土地面积1 634.54公顷,结案2 651件,结案率为90.97%。在查处土地违法案件中,全省共拆除违法建筑物67 300.38平方米,没收违法建筑物97.18万平方米,收回土地59.32公顷(耕地36.16公顷),收取罚没款6 787.68万元。

2.地矿违法案件查处情况

2023年全省共立案查处矿产资源违法行为364件,比2004年提高了41.09%,反映出全省在全面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工作中加大了对矿产违法案件的查处力度。

全年矿产违法案件结案280件,结案率为73.68%。在查处矿产违法案件中,吊销采矿许可证17件,收取罚没款2 184.27万元。矿产违法责任人受党纪处分的3人,受刑事处罚的8人。

五、国土资源行政复议情况

2023年全省收到行政复议申请141件,比2004年增加21%,受理120件;审结129件(含上年未结案件9件),比2004年增加25%,其中维持92件、撤销18件、撤回申请10件,未审结21件。

六、国土资源管理机构和人员培训情况

2023年省、市、县(区)三级国土资源管理从业人员5 657人,其中行政编制人员4 066人,占从业人员的71.88%。从业人员中,研究生及以上284人(占5.02%),大学本科及大专3 754人(66.36%),高中及中专1 467人(25.93%),初中及以下152人(2.69%)。受过大专以上教育的人员占了71.38%。

2023年全省国土资源行政经费收入总额 77 138.93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拨款66 427.56万元,其他收入10 711.37万元。全省参加各种院校培训人数达2 572人次,其中参加党校学习1 025人次、行政学院学习140人次,学历教育447人,本年获学位8人。

七、问题与建议

(1)尚未摆脱粗放型的土地利用方式,今后应进一步提高用地效益、节约集约用地、提高用地成本,不断提高节约集约用地水平,优化土地资源配置。严格控制将耕地尤其是耕种条件好、质量高的耕地转为建设用地。立足内涵挖潜,努力盘活消化存量土地,满足科学发展用地需求。

(2)对有关国土资源管理的信息化成果的整合利用还不够,今后应充分利用信息化成果进一步提升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水平。

(3)在土地市场体系建设方面,应尽快制订出台全省国有土地协议出让最低价标准,对工业项目用地实行公开交易,对经营性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用地实行有偿使用制度。

(4)在矿业权市场建设方面,要深化矿产资源配置机制改革,完善矿业权交易规则,规范出让程序,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矿业权交易机制,促进矿业权市场建设,早日实现矿业权百分之百招拍挂出让。

(5)在测绘市场建设方面,要进一步加强测绘统一监督管理,大力整顿和规范测绘市场,依法开展测绘资质审批,严格管理,完善机制,营造公平、公正的测绘市场环境。

急求:各省的矿产资源分布

一.矿产资源概况

截至1995年底,全国已发现矿产168种,有探明储量的矿产151种,矿产地2万余处。已开发利用的矿产达154种,其中,能源矿产7种,金属矿产54种,非金属矿产87种,其它水气矿产(地下水、矿泉水、二氧化碳气)3种。

中国已成为世界重的矿产资源大国和矿业大国。

据初步评估,矿产资源潜在总值居世界第三位,20多种矿产在世界上具有优势地位。可以说,中国是世界上少有的几个资源总量大、配套程度较高的资源大国之一。

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总量较大,约占世界的12%, 仅次于美国和原苏联,居世界第3位。但人均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58%,居世界第53位。从这方面看,中国又是一个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

(一)优势矿产

具有世界性优势的矿产有稀土、钨、锡、钼、锑、菱镁矿、萤石、重晶石、膨润土、石墨、滑石、芒硝、石膏等矿产,不仅已探明储量可观,居世界第1、2位,人均占有量超过世界人均水平。而且资源质量高,开发利用条件好,在国际市场具有明显的优势和较强的竞争能力。

具有区域性优势的矿产有煤、铌、铍、汞、硫、萤石、滑石、磷、石棉等9种,其探明储量居世界第2、3位。但有些矿产质量较差,人均占有量低于世界人均水平。

具有潜在优势的矿产有锌、铝土矿、钒、珍珠岩、高岭土、耐火粘土等。

(二)探明储量相对不足的矿产有石油、天然气、铀、铁、锰、镍、铅、铜、金、银、硼等。

(三)短缺的矿产有铬、铂、钾盐、天然碱和金刚石等。

二.找矿前景

中国除已探明的储量外,还有大量未发现的资源量。预测石油资源量940亿吨、天然气43万亿立方米,地下1000米以浅范围内煤资源达3.2万亿吨。上述三者已探明的储量仅为预测资源量的17%、2.2%、28%,金、铜、锰已探明储量仅为预测储量的1/4~1/5,仍有较大的找矿潜力。

从地域上看,中西部地区新增储量潜力很大。中部内陆地区以能源、有色金属、贵金属为主,铜、铝、金、银、煤的保有储量在东、中、西三个地区中居首位。西部地区地域辽阔,人口密度小,铬、钒、钛、镍、汞、铂、铅、锌、磷、芒硝、重晶石等矿产资源比较丰富,磷矿、铅锌矿储量均大于东部和中部之和,煤、石油、天然气也拥有一定的储量。此外,西部地区地质工作程度较低,煤、石油、天然气、有色金属、贵金属、盐等,资源潜力很大。

目前,西部铅、锌、铝土矿、金、煤、磷、硫铁矿保有储量增长速度超过东部或中部的两倍以上,可望发展成为21世纪中国重要的能源、稀有贵金属、化工非金属矿业基地。

在深度上,印度、南非的金矿开采深度已达5000米,中国仅达600~700米水平。开发地下深部资源仍有很大潜力。

三.矿产资源勘查和投资概况

(一)历史成就

中国从事地质勘查的人员约105万人,分属11个部门。【表ⅩⅪ】新中国成立40多年来,矿产地质勘查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各类矿产储量不断增长。【第29页表6】

改革开放以来,矿产勘查又取得了新的进展。10多年来,累计发现大中型矿产地1450多处,有117种矿产增加了储量;查明了中国地下水资源总量, 完成了2300多项城市供水勘察工作,累计探明大中型地下水源地214处,日供水量达6020万立方米,保证了一批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和特区、开发区的供水要求,完成了黄淮海平原、松嫩平原、三江平原、江汉平原、关中平原、河西走廊及宁夏、内蒙古、河套平原等130万平方公里的农田供水勘查工作。勘查工作的这些巨大成果,绝大部分是通过国家投入取得的。

(二)勘查投资渠道多元化已初步形成

在改革开放前实行计划经济时期,地质勘查资金主要来源于中央财政拨款,国家每年通过指令性计划逐级安排落实到各基层勘查单位。这种地质勘查投资方式,对保证新中国成立以来国民经济建设、对矿产资源的需求,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形成,地勘投资渠道已由单一的重要财政拨款,逐步向多元化投资方向转变。

地方、企业和外商投资用于商业性的矿产普查、详查和勘探已逐渐增多。

据对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不完全统计,“八五”期间利用社会资金共安排了1705个项目,已完成1267项,吸收的地质勘查工作资金达8.3亿元。其中,陕西、上海、河北三省市吸收的社会资金均已超过亿元。

据不完全统计,改革开放以来的17年间,除中央地勘费以外的地勘资金投入已近10亿元人民币,利用这笔资金提交了1万多份勘查报告,

尽管这种改革滞后于国家经济体制的改革,但投资多元化的格局已初步形成。

四.矿产品概况

1995年,中国固体矿石总产量达51.20亿吨,原油1.50亿吨,天然气179亿立方米,矿业总产值4636亿元。矿产开发总规模居世界第三位。煤炭、水泥产量居世界首位,化肥居第2位,钢和有色金属居第3位,原油居第5位,黄金居第6位。【第282页表Ⅸ,表Ⅺ】

五.矿山企业生产概况

截至1995年底,中国已建成矿山企业28万多个,其中,国有矿山企业8377个,集体个体矿山企业27万多个,矿业从业人员达到1426万人。形成了300多个以矿业为依托的城镇。

1995年中国国有矿山企业甲类固体矿产(不含砖瓦粘土、建筑用砂石)矿石采掘总量达13.48亿吨,占全国固体矿产矿石产量的37.0%,实现产值1364.54亿元,占同期全国固体矿产产值的75.8%。国有矿山企业占据着主体地位。【第15页表3】

1995年,中国集体矿山总数已达27.43万个,开发利用矿种达154种,涉及除石油、放射性矿产之外的几乎所有矿种。1995年,集体矿山企业固体矿产矿石产量37.72亿吨,占全国固体矿产矿石总产量的73.7%。其中,甲类矿产(不含砖瓦粘土、建筑用砂石)矿石总产量23亿吨,占全部甲类矿产(不含砖瓦粘土、建筑用砂石)矿石总产量的63%,集体煤矿的产量占全国煤炭产量的42.6%。同年,集体矿业产值达到750亿元,占中国矿业总产值(石油、天然气除外)的35.5%。按12.4%的平均产值利税率计算,1995年中国集体矿业创利税93亿元,并为约2900亿元的后续加工业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初级产品。中国至少有520个县的集体矿业产值在1000万元以上,已成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举足轻重的力量。【第17页图3】

中国矿产资源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大型矿床少,中小型矿床多。中国约有40%的集体矿山开采的是零星分散的资源。中国集体煤矿生产的4.9亿吨煤炭产量中,至少有三分之一为国有矿山企业难以利用的薄层煤。

集体矿业解决广大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路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995年全国集体、个体矿业的从业人数已超过863.25万人,占同期全国集体、个体企业从业人数的8%。减轻了劳动力对城市的压力,还为后续加工业、服务业创造了约3500万个就业机会。集体矿业的建设资金主要来自于乡、村两级和农民自身的积累,为国家弥补了3500亿元的基建投资,自1980年以来,在全国的新增矿石产量中,约有62%的煤炭,77.5%的铁矿石,75.2%的磷矿石,63%的硫铁矿,65%的有色金属矿产,80%的主要建材非金属矿产都是集体矿业提供的。【第18页表4】

矿产品价格的调整和放开,扭转了原材料价格过低的不合理状况, 使部分矿山企业由亏损走向盈利, 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矿山企业的活力。但是,目前中国矿业仍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整个采掘业1993年以前普遍亏损,1994年国有矿山企业中,煤炭和黑色金属矿采选业仍然是全行业亏损,有色金属、非金属和其他矿采选业虽已扭亏,但仍处于微利状况,只有石油、天然气开采业由于政策环境的改善,才实现了盈利。

六.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水平

中国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政策的实施,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1995年,县以上工业“三废”综合利用实现产值190亿元,为1985年的6.7倍,10年累计创产值955亿元,实现利润也由1985年的几亿元增加到1995年的47亿元,10年累计实现利润243亿元。

中国大多数金属和非金属矿产中都有共生、伴生有用元素,这是中国矿产资源的一个显著特点,其中尤以有色金属矿产为多。据统计,有80多种矿产含有共、伴生元素。如铜矿床中含有铁、铅、锌、钼、镍、钴、金、银、铋、铂、钨、锡、硒、碲、硫等,伴生的金储量约占金总储量的28%,伴生铜储量约占铜总储量的25%,而银的伴生储量比重更高。

从伴生矿产中回收的铜占铜总产量的25%~30%,金占金总产量的25%,铂族金属和稀散元素几乎全靠从伴生矿中回收。【第23页图4】

中国甘肃金川铜镍矿中的镍、铜、铂、钯、金、银、钌、铑等15种主要元素,目前已能回收13种;甘肃白银有色金属公司生产的矿石的17种元素已能回收14种,综合利用系数达82%。四川攀枝花钒钛磁铁矿回收的钒、钛产量占全国的80%。德兴铜矿因综合而扭亏为盈。

1995年,中国工业废渣综合利用量达2.86亿吨,为1985年的2.34倍,利用率也由1985年的25%上升到43%。目前,有色金属行业70%以上的共(伴)生有用元素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综合回收利用,综合回收的共(伴)生元素近40种;综合回收利用率逐年提高,如湖南全省的主要铅锌矿山中铅锌选矿回收率已达60%~90%,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有色金属冶炼烟气中硫的综合利用率已超过65%,废水复用率接近70%,综合利用工业体系初步形成,部分企业的综合利用技术已达国际先进水平。黑色金属矿产中共(伴)生的30余种矿产已有20多种得到综合利用,在尾矿、废石、低品位矿石的综合利用方面也取得了不小成绩。近年来煤炭行业在煤矸石发电、煤矸石建材、煤化工、石煤及煤系共(伴)生矿产的综合开发利用等方面都有可喜的进展。目前煤矸石的综合利用率达20%以上,粉煤灰综合利用率超过了30%。【第304页表ⅩⅩⅥ】

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研究取得了不少科研成果,如多种复杂难选矿的分选与综合开发利用,无尾矿生产工艺的研究与应用都取得了重大进展,并出现了一批无尾矿矿山企业和一大批金川式依靠科技进步、综合利用好、经济效益高的企业。

但是,从总体看中国综合利用水平还比较低。有关部门对60个矿种4072个国有矿山的调查结果表明,开展综合利用的矿山企业不足300个,只占7%。在已开展综合利用的企业中只有2%的矿山企业有用组分综合利用率在70%以上。集体和个体矿山情况没有综合利用或仅部分综合利用。

七.降低资源消耗

中国以位居世界第3位的矿石产量支持排名世界第9位左右的GNP,单位GNP的资源消耗高于同等发展水平的国家。据统计,中国单位GNP的钢材、铜、铝、铅、锌的消耗分别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6、3.7、2.4、2.7和2.2倍;能源对GNP产出率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7。

近年来,中国的能源、金属、非金属矿产资源的消耗系数一直在下降。1980~1990年每亿元国民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已由13.6万吨标准煤降至9.3万吨标准煤,年均下降3.8%,节约与少用能源总量折合2.85亿吨标准煤;钢材消耗系数,1991年与1980年比下降了36.94%;铜、铅、锌、铝的消耗系数1991年比1970年分别下降了58.17%、57.96%、76%、60.6%。但与国外同等发展水平的国家相比较, 仍然偏高,在降低矿耗和能耗方面仍有很大潜力

八.矿产资源领域的对外开放与合作

扩大矿产资源领域对外开放与合作是当今国际经济发展的潮流。国际矿业投资者在全球寻找目标,中国正面临这种吸引外资进行矿产资源勘查与开发的机遇与挑战。扩大资源领域的对外开放与合作是当务之急。

中国幅员辽阔,矿产资源丰富,地质工作程度较高,矿产资源可供对外开放与合作的项目很多,前景十分广阔。

中国矿产资源领域对外开放与合作具有很大的不平衡性,中国在石油天然气的对外合作领域已取得了很大成绩,积累了不少经验,但其它矿产资源领域的对外合作却相对滞后。

1.在油气领域

中外合作勘查开发石油天然气是从海洋开始起步的。1982年至今,中国已与16个国家和地区的62家石油公司签订了110个海上石油天然气勘探开采合同和协议。截至1995年底,已实际吸引外资51亿美元,其中勘探投资29.7亿美元,开发投资21.3亿美元;已发现并控制石油储量13亿吨,天然气储量2079亿立方米;已建成年产1000万吨的原油生产能力,有17个油气田已投入生产。1995年海上原油产量为870万吨,1996年预计将达到1500万吨。

目前,南海东部珠江口海域是中国主要的海上产油区,1996年原油产量将突破1000万吨大关。南海西部海域是天然气主要产区,其中新建成的崖城13—1天然气田的储量为1070亿立方米,通过780公里和100公里的海底管线,1996年开始以每年29亿立方米和5亿立方米的供应量同时向香港供气发电和向海南岛供气。该气田可以稳定供气20年以上。

1985年,石油勘探开发的对外合作开始扩大到陆上。这一年,《关于开发南方11省区(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湖南、江西、云南、贵州、广西、广东和海南)陆上石油的公告》在世界上引起强烈反响,随即签订了海南福山凹陷石油合同。后中国陆上石油工业又增加了北方10省区的18个含油气盆地;合作领域扩大到提高老油气田采收率和开发开采难度大的油气田项目; 对外合作的方式也从单一的勘探合作方式扩大到勘探开发一体化的综合合作方式。

到目前为止,先后有29家外国公司参与了19个合作区块的石油作业。

2.在非油气资源领域

目前外商集中于黄金、煤层气和金刚石资源的勘查与开发。迄今为止,金矿项目超过20项,进行合作勘查的有广东长坑金矿(与加拿大巴里克鲍尔公司合作)、广西百色金矿项目(与加拿大宝仑公司)、贵州灰家堡北斜金矿勘探项目(与加拿大丹斯通公司)、云南镇源金矿和莫江金矿之间区块勘查项目(与加拿大矿业公司)以及四川凉山茶铺子金矿勘查项目(与加拿大明科公司)等。

进行合资开采的有山东大尹格庄金矿。

已与外商签订勘查合同97项,主要勘查项目有:河北蔡家营铅锌矿项目(与澳大利亚团布尔公司合作)。辽宁金刚石合作项目(与南非德比尔斯公司合作)。湖南沅水金刚石项目(与比利时西贝克公司合作)及与德国安贝格高岭土公司合作的高岭土项目。山东平邑金刚石项目(与加拿大环亚矿业公司合作)等。

90年代以来, 外商来华投资勘查、开采油气以外矿产资源的项目日益增多。据不完全统计,13个主要资源省份中中外合作的项目达116项,实施的有93项,固体矿产勘查项目23项(金1项、金刚石2项、铅锌5项、铜2项、建材矿产5项、稀有和稀土金属矿产8项),开发项目69项(矿泉水28项、建材矿产37项、岩盐矿产2项、铅锌1项、锰1项)。各项目外商投资金额大多在几十万到几百万美元之间。其中河北蔡家营铅锌矿项目是目前除煤以外的固体矿产项目中外资投入最多的一个,协议金额超过1亿美元。

近年来,中国的煤层气资源勘查开发开始起步。中国与澳大利亚路伟尔公司、美国安然公司和阿莫科公司在陕西、山西合作勘查开发煤层气,协议金额2000万美元。

据对191个项目的不完全统计,共吸收资金28.93亿美元,其中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为27亿美元。外商投资勘查的重点主要在能源矿产(主要是油气),这些项目吸收外资的总数占95%以上。【第33页表12】

3.中国在海外进行矿产资源风险勘探与投资开发工作

90年代以来,中国在加纳、坦桑尼亚、玻利维亚、马来西亚、柬埔寨和老挝开展了不同程度的金矿勘查工作。中国还通过购买股权,参与澳大利亚恰那铁矿开发,现已投产。中国在泰国、苏丹、加拿大、秘鲁进行了一些低风险小油田开发项目,获得年产原油75万吨份额。中国在印度尼西亚购买马六甲油田股份,获得成功。中国与澳大利亚合办的澳斯明泰克公司也于1993年获得批准,并已在澳大利亚申请到10片约500平方公里的找矿租地,开展了金、银、铜、铅、锌等多金属矿的找矿工作。中国还在南美的秘鲁、智利,菲律宾、越南、老挝和柬埔寨等国家开展了铜、金、铅、锌等矿产的风险勘查和开发尝试。

九.二次资源产业

二次资源产业是指对废弃的矿石或废旧金属、非金属工业制品、尾矿的回收开发利用产业,由此而形成的资源称二次资源或再生资源。

中国二次资源的开发利用起步于50年代,目前,中国回收再生资源达19大类,上百个品种,年回收总量达1.7亿吨,年总产值达250亿元。废钢铁的回收率为42%,废旧金属综合回收率为27.7%,综合回收的黄金占总产量的1/4~1/3,综合回收的银占银总产量的3/4以上,铝占11.2%,锌占6%,硫占1/3。【第25页表5】

在中国,二次资源开发尚未真正形成一个独立的产业。还存在不少问题:一是矿床的综合勘查、综合开发、综合评价不够。二是对可供二次开发利用的资源缺乏有力的促进和保护政策,以致于大量可供二次开发利用的资源遭受不应有的损失。三是技术水平低。四是产业化程度不高,五是缺乏再生资源的产品价格的政策导向。六是各部门之间的配合不够,资源管理部门、矿业部门和环境治理部门基本上处于脱节运行状态。

中国废旧金属的回收远未达到应有的水平,废旧金属回收仍有较大的潜力。研究表明,如果到2023年废旧金属再生利用水平在现有基础上提高10个百分点,则可增加1000万吨钢铁、60万吨有色金属可供量。

十.开发替代产品

在中国,矿产资源替代产品潜力极大。发展方向一是利用其他自然资源替代矿产资源,如以太阳能、风能、潮汐能和水力资源等新能源,降低矿产资源的消耗量。二是以某种矿产(物)元素替代另一种矿产(物)中的元素,如中国钾盐资源短缺,但却有比较丰富的不溶性钾资源,如明矾石的保有储量达1.5亿吨,钾长石保有储量达1.5亿吨,而且分布广,有可能替代钾盐资源生产钾肥。又如以滑石替代高岭土作造纸填料等。三是用人工制造的矿物原料替代天然的矿物原料,如用人造压电石英替代天然压电石英,人造金刚石替代天然金刚石。四是用其他人造材料替代天然的矿物原料。

十一.开发新的资源

中国海域的矿产资源十分丰富, 除丰富的海上油气、滨海砂矿外,海水中含量丰富的各种化学元素和大洋矿产资源也可加以利用。目前利用较多的是海水中的钠、钾、碘和大陆架中的石油、天然气资源。在未开发的海洋矿产资源中,以深海海底的多金属结核、富钴结壳和海底硫化物矿床最引人注目。80年代后期中国加强了对深海矿产资源的调查,并被列为国际海底矿产勘查开发先驱投资者。

十二.矿产品进出口贸易概况

1986年以来,中国矿产品进出口贸易又取得了长足进展。1986年,矿产品进出口总额为162.78亿美元,到1994年已增长到394.79亿美元,增长了1.43倍,年均递增11.7%以上。其中,出口由50.49亿美元增加到152.57亿美元,增长2.02倍,年均递增14.8%;进口用汇由112.29亿美元猛增到1993年的273.39亿美元,增长1.43倍,年均递增13.55%。1995年进出口总额达461.51亿美元,比上年增加66.72亿美元。中国对外贸易逆差依然存在。

矿产品结构有明显改善 在出口方面,矿产品已由原料或初级矿产品为主逐步转变为以深加工矿产品为主,由以燃料矿产为主逐步转变为燃料矿产、非金属矿产和金属矿产三足鼎立的局面。

初级产品出口换汇额在整个矿产品出口额中的比重,已由1986年的79.1%,逐步下降到1994年的24.38%。非金属矿产品出口稳步大幅增长,已成为中国矿产品出口的创汇大户。换汇额从1987年的8亿美元,增加到1994年的32.3亿美元,增长3.04倍,在矿产品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由15.8%提高到21.2%。

主要出口品种有平板玻璃、日用陶瓷、滑石、鳞片石墨、萤石、菱镁矿及轻(重)烧镁、重晶石、耐火粘土、石材,近几年还有水泥与水泥熟料,9年中为国家创汇135亿美元以上。

燃料矿产品出口出现下降趋势,换汇额由1987年的45.42亿美元,下降为1994年的43.19亿美元,减少4.9%, 在矿产品出口总额中所占比重,由59.3%下降到28.3%。其中,石油出口明显下降,1987年出口原油及成品油换汇40.03亿美元,到1994年减少到30.51亿美元,下降23.8%,在矿产品出口总额中所占比例,由52.2%下降到20%。石油出口中,成品油的比重有所提高,由1987年的21.4%增加到1994年的34.45%。

金属矿产品出口稳步增长,出口额由1987年的12.54亿美元,增加到1994年的43.01亿美元,增长2.43倍,在矿产品出口总额中所占比重,则由16.4%提高到28.2%。金属矿产品的进口变化较明显,由1987年的60.47亿美元,迅速增加到1994年的143.85亿美元,增长1.38倍。其中,钢材的进口起伏很大:1987年进口额47.87亿美元;1988~1989年间基本上维持这一水平;1990~1991年间降到20多亿美元;1992年恢复正常进口;1993年进口额猛增到131.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6倍;1994年进口额降为97.45亿美元,比上年递减25.8%。有色金属原材料进口稳步发展,由1987年的7.35亿美元增加到1994年的32.96亿美元,年均递增23.9%以上。

制成肥料的进口增长也很迅速,由1987年的13.99亿美元,增加到1991年的32.29亿美元,年均递增23.3%,特别是1988年,增长率高达67%。1993年,国家取消对进口化肥的财政补贴,化肥进口额由上年的30.04亿美元陡降到14.79亿美元,降幅高达50.8%。1994年化肥进口用汇19.38亿美元,回升31%。

铅、锌、水泥、纯碱、烧碱实现了从需要进口到大量出口的战略性转变,从1992年开始,中国大量出口铅、锌,已成为占世界贸易量近25%的铅锌出口大国。1990年,水泥贸易变进为出,出口量达到783万吨,换汇金额2.57亿美元,一举成为出口创汇大户。1991年,水泥出口达1074万吨,换汇4.43亿美元。近几年,尽管国内基建规模扩大,水泥需求量大增,但由于产量连年保持大幅递增,水泥净出口量仍维持在数百万吨的水平。纯碱和烧碱也已由进口国转变为出口国,1994年出口量分别在28万吨和25万吨左右。

十四.中国区域矿产资源概况

中国的矿产资源分布具有明显的分区分带特征,矿产分布的区带性,也必然形成各大行政区、各省矿产资源组合分布特征不同,以及不同的资源配套特点。

华北地区、东北地区的矿产资源属于以铁矿、煤矿、石油为主的矿产资源配套类型。其中,华北地区主要矿产有煤、铁、稀土、铌、耐火粘土、铸型用砂、芒硝、天然碱、建筑用大理石、石灰岩等26种矿产;东北地区主要有铁、石油、金、菱镁矿、滑石、硼、金刚石、铂、硅藻土等19种矿产。

华东地区矿产资源以有色金属矿产和非金属矿产为主,主要矿产有铜、钨、金、银、钽、金刚石、菱镁矿、明矾石、萤石、高岭土、膨润土、硅藻土、叶蜡石、石膏等22种矿产。

中南地区以有色金属、化工原料矿产及建材非金属矿产为主,主要有锰、铅、锌、钨、锡、钼、锑、铋、铌、钽、钛铁砂矿、独居石、银、磷、硫铁矿、压电水晶、高岭土、油页岩、玻璃用砂等47种矿产。

西南地区以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化工原料矿产为主,主要有铁、钒、钛、铜、铅、锌、锡、汞、锰、铬、煤、天然气、磷、岩盐、石棉、刚玉等32种矿产。

西北地区矿产以煤、石油、有色金属、化工原料矿产为主,主要有镍、钴、钼、铂族、煤、铅、锌、铜、石油、铍、铌、钽、钠盐、芒硝、钾盐、玻璃硅质原料、石棉等31种矿产。

上述分布特征,为中国矿产资源区域性综合开发利用和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各具特色的资源基础。

广东大宝山钨钼矿

广东省曲江县大宝山大型钨钼矿床位于韶关市165°方向25km处,属韶关市曲江区沙溪镇,大坑口镇,翁源县铁龙镇管辖。

大宝山大型矿床是一个自唐朝、宋朝以来历经长期、大规模采铜及其他金属矿的老矿山。至今仍可见数以百计的老窿和大片炉渣,足以反映昔日采冶盛况。据曲江县志记载,北宋时期产铜量一度逾百万斤,居全国首位。以后逐渐衰落。公元1465年(即明朝成化年间)被废弃。清末至民国初期,又曾有人进行开采,规模很小。

新中国成立后,最初进入矿区踏勘的是地质部中南地质局中苏技术合作438地质队(即粤北湘南地质队,简称粤湘队)。根据群众报矿信息,于1956年7月底到矿区踏勘,开展地表地质工作,见到分布广泛的铁帽(褐铁矿)和一些老窿、成堆的炉渣。根据以上所见及所采样品标本分析鉴定Pb、Zn等的结果,初次踏勘认为,地表铁帽分布规模较大,此处很可能是一个有远景的铅锌矿区。同年8月,前往矿区复查,所得评价与初查基本一致。通过路线地质调查,测制了大比例尺的地质草图,大体圈定了地表铁帽的范围,估算铁矿石远景储量500万~1000万t。

1956~1957年,438队进行矿区普查评价,开展了地表地质、老窿调查清理和大量的浅井揭露,并进行了金属量测量。老窿多呈带状密集分布,大致与铁帽的分布重合。1957年初在清理49号老窿中见到了约10m厚的铅锌矿体,邻近的浅井也见到了原生铅锌矿;驻队苏联专家布置的原生晕金属量测量,圈出了一条近南北向长达1500m的铜铅锌含量很高的异常带。至此,才比较一致认为在大宝山寻找有色金属矿有很大远景。1957年10月经普查深钻揭露,第一批钻孔在约200m处见到了厚数米至数十米的铅锌铜硫综合矿体,查明了矿体产状,肯定了矿床远景规模很大。

1959~1960年,以中国地质科学院为主,长春地质学院、广东地科所等10个单位上百人组成大宝山综合地质普查方法研究队,加强多方法试验和综合研究,提交该地区的研究报告;并与省局705队合作,对其中有关磁异常进行验证,结果发现了长约1500m,由10个平行斜列窄而长的多金属硫化物矿体组成的西部矿带。

矿区菱铁矿体是矿山于1978年对1号铁矿体勘探时发现。广东冶金地质勘探公司937队于1978~1980年进行矿区补充勘探评价,并在705队初步评价基础上加强了物、化、遥、地的综合研究,利用成矿模式指导勘探,发现了斑岩型钼矿和储量数百万吨的菱铁矿。

大宝山钼矿,虽在1957年普查阶段已经发现,因矿化较弱未予重视。西部矿带于1960年验证磁异常时发现,而钼矿带东段于1970年通过地表系统工程提出大宝山矿区存在斑岩钼矿的设想。经勘探查明,大宝山花岗闪长岩内普遍存在细脉浸染状辉钼矿矿化,沿此接触带的北、东、南三面形成半环状分布的3个钼矿带,钼矿床至今未开采。由于大宝山钼矿勘探不系统,矿体的规模与成因类型认识不统一,勘查工作无明显进展。

经过几十年的开发,大宝山矿山现已进入了中、高度危机矿山时期。因此,2023~2023年开展接替资源勘查项目对钼多金属矿区进行深部勘查,由省地质局705队和物探队负责进行。本次工作中物化探工作先行,以物化探成果指导探矿工程施工,新发现了钨矿,并探明钨、钼矿储量达到超大型。物化探工作先行指导大宝山危机矿山攻深找盲起到了重要作用,并得到地质技术人员的肯定。

一、钨钼矿床地质背景

(一)大地构造单元位置

按我国现今划分的重点金属成矿区带,大宝山地区处于南岭成矿带中;横跨扬子、华夏两个板块,位于中生代欧亚大陆板块构造岩浆活动带的华南陆块中部,区域成矿地质条件优越,是我国重要有色金属矿成矿远景区。大宝山钼矿区位于云开-大瑶山隆起内,处于南岭纬向构造带南侧、大东山-贵东东西向构造岩浆带与四会-吴川北东向深大断裂构造带的复合部位(图5-2-1)。

图5-2-1 大宝山钼多金属矿区地质图

(二)出露地层

区内广泛出露寒武系、泥盆系、石炭系、少量下侏罗统、上白垩统等地层(图5-2-1)。

(三)控矿因素

矿区东西、北东等方向断层构造发育,燕山期岩浆活动强烈(图5-2-1)。不同方向断裂相互交织,对岩体、矿产的形成与分布起到重要的控制作用。钨钼矿体赋存于燕山早期的浅成中酸性花岗闪长斑岩中。

(四)矿床规模

钨、钼矿石品位低而均匀,矿床规模大,钨、钼储量达超大型规模。

(五)矿体特征

工业钨钼矿体环绕斑岩体接触带分布。斑岩体本身也存在广泛的钨钼矿化,具有斑岩型矿床的一整套面状蚀变分带特征;以斑岩体为中心,呈同心环状分布;工业矿体主要赋存于石英绢云母化带中。矿石结构构造以细网脉为主,浸染为辅,上部为含钨钼大脉,下部为小脉、细脉至微脉的垂直分带。矿物成分简单。矿石中伴生有大量的细脉浸染型黄铁矿。

(六)矿床类型

本矿床为岩浆期后高中温热液与浅成中酸性斑岩有关的斑岩型钼钨矿床。

二、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

(一)岩(矿)石电性特征

据矿区ZK4601、ZK5101、ZK5401、ZK5403、ZK5406、ZK5804、ZK5806、ZK58051、ZK5005、ZK个钻孔激电测井结果统计,矿区内岩(矿)石电性复杂多变。矿区的不同类岩(矿)体电性变化较大,不均一,电阻率变化从几欧·米至6089Ω·m,极化率变化从0.2%至76.37%。即便是同一类岩性,由于处于不同地理位置或不同深度,电性也会存在区别。

(二)重力场特征

矿区位于布格重力异常总体为扭曲的向北东东向拐折梯级带上,强度由南向北递减,幅值在(-30~-44)×10-5m/s2。布格重力等值线局部为重力高或局部扭曲是石炭系及泥盆系碳酸盐岩局部加厚的反映。这些地方是有利的成矿部位。

(三)磁场特征

1.航磁特征

矿区处于低纬度地区。在1∶20航磁ΔT异常图上,沿大坑口—大宝山—仙人嶂一带为一片正异常,ΔT异常幅值在0~300nT。在大宝山矿区有一局部正负伴生异常,编号C-73-22,最小为-40nT,最大值为300nT。

2.岩(矿)石磁性

矿区岩石除黄铁矿化粉砂岩、黄铁矿等具一定磁性外,大部分岩石不具磁性或磁性极弱。

(四)地球化学特征

1.1∶20万水系沉积物异常

根据1∶20万水系沉积物测量成果,矿区处于AS18大宝山异常内(总面积为376km2),异常规模从大到小排列为:Bi>W>Cu>Au>Mo>Sb>Ag>Zn>As>Pb>Sn。这些元素均为主要成矿元素和主要指示元素,都有三级浓度分带和较清晰的浓集中心,走向以北西向为主,集中分布在大宝山矿田及其周围。异常中心内主要分布有大宝山钼多金属矿床等。

2.矿区1∶1万土壤地球化学异常

矿区内Mo、W等多元素主要呈面状强异常分布,符合斑岩型钼钨矿床的分布规律。异常元素以Mo、W、Bi、Cu、Au、Sn为主,主要元素异常含量高、浓集中心大而醒目。从化探工作结果看,大宝山钼钨矿为多期次、不同母岩所形成,钨(多金属)也是区内主要成矿元素,局部金银找矿意义不容忽视。

(五)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模型

综合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高精度磁测、化探等成果,初步建立了大宝山钨钼矿的地、物、化找矿模型(图5-2-2)。可以看出,寻找大宝山式斑岩型钼钨矿的地球物理、地球化学主要依据:高极化、低电阻、强度高的Mo、W的面状分布主异常(其次为Bi、Sn、Cu等)区为找矿有利地区及其直接标志。

图5-2-2 大宝山钨钼矿区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找矿模型图

其次,找矿模型突出的是与成矿环境有关的能起到预示作用的那些特征和变化。由于该矿区处于岩浆活动带与大断裂构造带的复合部位(成矿有利区),航磁表现为在大片异常(0~300nT)中有局部正负相伴异常出现(-40~300nT),而布格重力异常表现为在扭曲、拐折的梯级带上有局部重力高。这些间接特征也不容忽视,要与直接标志统筹考虑。

三、物化探方法技术运用

(一)目标任务

2023~2023年开展的“广东省韶关市大宝山钼多金属矿接替资源勘查项目”物化探专项工作的主要目标:开展物化探工作,为探矿工程布置提供依据。

(二)工作部署

物化探方法组合主要布置于大宝山钼矿区内。于2023年开展了1∶1万高精度磁测、1∶1万激电测深(AB=2000m)、1∶1万瞬变电磁法、1∶1万土壤测量等,并以1∶1万高精度磁测、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1∶1万土壤测量、激电测井等进一步追踪异常,进行中、深部找矿。仪器的使用情况:高精度磁测使用加拿大产GSM-19T质子磁力仪做地面总场测量,激电测深使用重庆地质仪器厂生产的10kW大功率激电测量系统测量,瞬变电磁法使用美国Zonge公司生产的GDP-32Ⅱ多功能电法仪系统。

项目按设计开展野外工作。2023年5月27日项目组进场开展激电测深工作,至7月20日经历两个多月反复试验,效果不好。其主要原因是,由于矿区土壤覆盖层薄、多为基岩裸露,岩石硅化十分强烈,多数已形成硅质岩。对此,采取了多种措施(如多加电极、浇盐水等),接地条件仍无法改善;接地电阻过大,干扰明显等;客观原因造成该方法在野外测量效果不佳,无法达到设计要求。

项目组最终提出采用新技术———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这一思路,使用GDP-32Ⅱ多功能电法仪在矿区原有54号地质勘探剖面进行试验,效果明显。基于以上原因和经过前期技术方法试验,项目组最终向危机矿山项目管理办公室提出把激电测深、瞬变电磁法的工作量调整为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的申请,很快得到批复。通过采用新技术新方法,在大宝山矿攻深找盲中,找矿技术方法上取得了突破,找矿效果十分明显。

四、物化探异常解释推断及验证效果

(一)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异常解释及验证效果

使用远区数据,采用自编软件做数据处理。包括阻抗相位改正、静态位移改正。采用Zonge公司的SCS-2D带地形二维反演技术成图。

解释、推断方法技术主要根据反演结果结合物性、地质情况进行定性、半定量解释。

2023年根据54线、58线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反演电阻率断面图预测低阻体为矿体。物探提交初步成果时,钻探才完成一个浅孔(200m),解释推断总体上基本符合实际情况,但54线西部低阻异常实属炭质地层的反映。解释成果与后来钻探结果对比见图5-2-3。

图5-2-3 2023年54线CSAMT解释与钻探结果对比

原地质设计钼矿为条带状、脉状(老钻探采取率低造成的),物探解释为厚层矿体,尤其是58线解释矿体下界深度超过800m。当时钻孔深设计为560~620m,根据物探成果将钻探做加深的措施后,打到了厚大富钼矿体,解释结果得到钻探证实。

在2023年基础上,2023年将CSAMT向北加长测线,目的是了解矿体延深和控制边界。物探解释原则同2023年,不同的是有了部分已知条件(矿体上界、部分下界有2023年钻孔控制)。

图5-2-4 2023年54线CSAMT解释及设计钻孔(虚线)剖面图

图5-2-5 2023年54线钻探后CSAMT再解释剖面图(粗红线为钨钼矿体)

1)3个加深孔ZK5405、ZK5406、ZK5805钻探结果见到厚大矿体,是本次勘查主体资源量赋存段,物探推断符合实际情况。

2)放疏一倍勘查网度的控边孔(ZK5407、ZK5806)出现新情况:①54线ZK5407孔因孔内事故离设计深度还比较远,但下部已开始见矿体。②58线ZK5806孔因孔内事故也没有打到设计深度,下部也已开始见矿化体。由于矿体向东侧伏,但最主要可能出现上推覆面,矿化、矿体深度明显加大。

3)在ZK5406、ZK5805孔向北区段出现了巨厚蚀变外带(青磐岩化带),且其下部呈现电阻率较低的异常。因此,低阻体异常中心并非再向北逐渐抬升,而是大幅下降。

钻探后根据地质初定的钨、钼矿体品位指标划分的矿体上界,对反演结果进行了再解释发现,存在与主推覆面F配套的上推覆面F2(图5-2-5),与钻探前物探推测的断层(F1)平行(第3个推覆面)。

(二)地面高精度磁法解释

由于磁测异常弱,只有浅部跳动异常,没做数据处理和反演。

(三)化探异常解释及验证效果

制作单元素地球化学异常图、化探多元素异常剖析图、物化探综合剖面图、综合成果平面图等,并对主要异常进行了踏勘检查。

图5-2-6 地质、化探多元素异常剖析图地质符号见图5-2-1

2)提出斑岩钨钼矿的新认识,勘查结果证实矿体以上钨、下钼为主。

3)由于伴有面状Au异常,含钨钼斑岩可能含低品位金,建议试探50线(老矿区测线)ZK5001钻孔。查证结果,局部见金矿化,并有8层钨钼矿体,累计厚441m,终孔仍在矿层中。

4)2023年工区向北扩展,主元素异常变弱。其中,Mo元素含量急剧下降,表明2023年工区的北部可能有大的断层,即物探推测的上推覆面F2(图5-2-5)。

5)与Mo向北突变不同,W、Cu、Sn元素向北为逐渐减弱。认为Mo与W可能为不同期生成的,并可能分属不同母岩。

6)Cu、Pb、Au、Ag等异常发育,异常区找Au、Ag及多金属矿远景好。各类异常仅做了踏勘,没做深入研究和工程检查(无设计工程量),有待后人进一步勘查。

五、结论

在大宝山钼多金属矿区,有效运用物化探方法在危机矿山攻深找盲勘查中预测深部矿体的赋存空间,高效地指导钻探工程施工,新发现了大型钨矿,并探明了钨钼矿为一厚大、超大型斑岩型钨钼矿。提出并经证实矿体“上钨、下钼”为主的新的认识。地质人员对物化探在勘查中的先行和指导作用,给予了充分肯定。

物化探工作区远大于本次勘查区范围(西矿带),包括了58线以东的东矿带,预测了矿体,为今后东矿带的深部勘查打下了基础。所预测的深部矿体部分(60线、62线、ZK5001钻孔)已得到证实:深部均见到厚大富钼矿体,资源量将大为增加,矿床已达特大型规模。

化探还新发现北部Au、Ag、Cu、Pb、Sn等元素异常发育,除要找贵金属矿外,其中北东部泥盆系中异常区应注意找大宝山式层控改造型多金属矿。

(本节供稿人:伍卓鹤)

以上内容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广东有色矿山情况如何 广东有色矿山情况如何样的精彩内容,好的文章需要你的分享,喜欢广东有色矿山情况如何 广东有色矿山情况如何样这篇精彩文章的,请您经常光顾吧!

上一篇:如何报名广东特岗教师公告发布 如何报名广东特岗教师公告时间

下一篇:更多致富项目

本文标题:广东有色矿山情况如何 广东有色矿山情况如何样

本文链接:http://m.chaxuanwen.com/article/109079.html

使劲推荐

广东有色矿山情况如何 广东有色矿山情况如何样
广东有色矿山情况如何 广东有色矿山情况如何样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广东有色矿山情况如何 广东有...

如何报名广东特岗教师公告发布 如何报名广东特岗教师公告时间
如何报名广东特岗教师公告发布 如何报名广东特岗教师公告时间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如何报名广东特岗教师公告发布...

广东电商软件开发如何收费的 广州app电商开发
广东电商软件开发如何收费的 广州app电商开发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广东电商软件开发如何收费的 ...

广东省的县级城市 广东县城数量
广东省的县级城市 广东县城数量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广东省的县级城市 广东县城数...

如何报名进广东跳水队队员呢 如何报名进广东跳水队队员考试
如何报名进广东跳水队队员呢 如何报名进广东跳水队队员考试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如何报名进广东跳水队队员呢 ...

发表评论

相关推荐

如何做广东的腊肠好吃又简单 如何做广东的腊肠好吃窍门
如何做广东的腊肠好吃又简单 如何做广东的腊肠好吃窍门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如何做广东的腊肠好吃又简单 ...

广东移动如何充3块话费的 广东移动怎么充一块钱话费
广东移动如何充3块话费的 广东移动怎么充一块钱话费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广东移动如何充3块话费的 广东...

如何鉴别瓷砖是不量广东的砖 如何鉴别瓷砖是不量广东的产品
如何鉴别瓷砖是不量广东的砖 如何鉴别瓷砖是不量广东的产品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如何鉴别瓷砖是不量广东的砖 ...

佛山英文名叫什么 广东佛山英文怎么说
佛山英文名叫什么 广东佛山英文怎么说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佛山英文名叫什么 广东佛山英...

广东应急管理发展前景如何啊 广东应急管理发展前景如何知乎
广东应急管理发展前景如何啊 广东应急管理发展前景如何知乎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广东应急管理发展前景如何啊 ...

精选致富项目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