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宫廷御用茶具 清朝茶器_茶器_茶文化

茶文化>茶轩文>茶器

清朝宫廷御用茶具 清朝茶器

时间:2023-05-26 04:53:41 作者:刘卓

好的文章需要慢慢品鉴,但是我们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清朝茶器的精彩内容等你来阅览,里面有清朝宫廷御用茶具和清朝茶器都是给您精心准备的哦!

清朝宫廷御用茶具 清朝茶器

清朝宫廷御用茶具 清朝茶器

(图为乾隆瘿木手提式茶籯)

现代人所说的“茶器”主要指茶壶、茶杯、茶勺等这类饮茶器具。唐代文学家皮日休《茶具十咏》中所列出的茶器种类有“茶坞、茶人、茶笋、茶籝、茶舍、茶灶、茶焙、茶鼎、茶瓯、煮茶。

清初的几代帝王,不仅勤政,且都是艺术控,很注重生活品质,尤其喜寄情山水,即便不能出外巡游,在宫廷内庭院的生活也很是惬意。起居图无论帝后嫔妃,茶器形象到处可见。“国不可一日无君,君不可一日无茶”,这是乾隆皇帝对饮茶的评价。

乾隆竹炉山房

在中国各地博物院,珍藏的历代茶器数不胜数,其中就有很多清宫的茶具珍品,一起来看看。

描红荷露烹茶荷花茶壶

清朝

年号:乾隆

纹识描述:通体矾红描缠枝番莲纹,腹部两面开光,一面绘荷塘莲花,一面书乾隆题诗。「荷露烹茶一律,乾隆己卯新秋制」,朱红「比德」「朗润」二印。盖面画转枝番莲纹,纽面绘盛开莲花一朵,纽侧则饰朵花一周。敛圆口,弓形把,曲流,圆顶盖,盖侧一通气孔。盖足外壁涂金外,内面全施绿彩。器底矾红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款。

乾隆皇帝他不但到茶区观看采茶,他对烹茶也颇有研究,非常讲究水质和茶具。诗作不但赞赏用无锡第二泉水冲泡的玉乳名茶和唐宋官窑越瓷茶具,也指斥了汉武帝妄想成仙以秋露为饮之事,更讥讽了李林甫不识玉乳,为讨好皇上而千里劳累选送荔枝的愚蠢。

珐琅彩山水人物白地茶碗

清朝

年号:乾隆

碗内白地无纹,外壁一面画山水人物,背山面水,竹林小屋,一士人坐于屋内,一僮旁侍,屋外桥边二人驻足交谈,一人指向屋内,远山苍润,小桥流水,皴石茂林,烘托出一幅清朗宜人的山水人物图景。碗壁另一面墨书连村多绿树,长日转黄鹂。前后红彩书竹石、山高、水长三印。胎质细腻,胎薄透光。底蓝料书乾隆年制四字二行仿宋体楷款,外加双方框。此碗釉彩设色以青绿为主、黄蓝为点缀,是一幅精美的山水人物图画,为宫廷画匠所绘。

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是社会经济的一个繁荣时期。中国瓷器的生产,也在这个时期达到了高峰,进入了制瓷业的黄金时代。乾隆时期发展了很多特种制瓷工艺珐琅彩的突出成就,是和当时白瓷胎、釉的高度精细分不开的。

珐琅彩开光仕女图茶壶

清朝

年号:乾隆

纹识描述:全器以红、蓝描绘锦地花,颈周绘波涛纹,壶腹两面开光,一面画仕女弹琴,一仕女坐观、并拨琴弦,另二幼童在侧围观;另一面绘三仕女围坐几前,二人对奕下棋,一人坐观。盖顶画莲瓣,盖面加饰五蝠,盖沿、底边饰以卷草、莲瓣纹等吉祥纹饰。胎骨略重,珐琅彩上多杂质斑点。壶底料书「乾隆年制」四字二行仿宋体楷款,外加双方框。

清代彩绘瓷器的纹样,包罗万象。“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图式被广泛运用,吉祥图案,寓意深刻。此茶壶上的人物,反映出清乾隆时社会文化的提高和繁荣。壶盖上蓝彩中的红色蝙蝠纹样,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蝠幸福的奇异对应,是俗常的价值祈愿,是人们追求美好的反映。

蓝地粉彩连年福寿纹茶壶

清朝

年号:乾隆

全器以粉彩描绘纹饰,盖面花纹为四朵转枝莲花,中间各加饰蟠桃,盖纽为珊瑚红所绘盛开莲花一朵,盖纽周围则饰如意纹一周。壶颈绘圈点纹一周,肩饰如意纹,壶腹两面各画莲花一朵,围绕三只口衔四颗蟠桃的蝙蝠,底边莲瓣纹一周,壶流及把手亦饰缠枝莲纹,纹饰分线均描绘金边。壶内外均以蓝彩为地,壶底蓝底中央留白内朱红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二行篆款。

茶叶末六联瓶

清朝

年号:乾隆

此品造形奇特,由五只相同尺寸、形制的瓶子环绕着中央的主瓶。最难得的是,周边的五个瓶子,大小近乎相等。黏贴的过程是对准了主瓶的穿孔,由此可见,乾隆官窑悉心照顾细节的特色。

五彩万寿长春海棠式壶

清朝

年号:康熙

壶身呈四瓣瓜棱壶身,圆口,曲把,短流,盖边作四瓣莲瓣形捲唇、带圆形纽,纽顶一通气圆孔。盖面绘秋葵及蓝菊,卷唇盖沿或伤缺后涂饰嫩绿色;壶外壁两面棱区画桃实,桃花,月季,另二面流把周边则绘折枝月季花。器面全施透明釉,内面则为紫砂素胎。

五彩四季花盖碗

清朝

年号:康熙

盖碗敞口,斜直壁,矮圈足,带盖。碗外壁画四季折枝花卉纹,有牡丹、月季、野菊;菊花、茶梅等;盖外壁亦绘月季、莲花、菊花、梅花等四季折枝花卉纹,器内及盖内各饰月季及莲花一朵。

白瓷描金镂空帶托茶杯

清朝

年号:不详

外层镂空雕花,于菱形四角点饰金彩,口足间金线四道,竹节把上,每节均饰金纹二道,内层白釉无纹;杯托盘口折沿亦镂空雕花,与杯身相同纹饰,盘内白釉无纹。杯底、盘底各有双红边三角形图案,三角各书A.R.F内印英文字母1901、DORE、SEVRES等款识,杯底、盘底圈足旁各刻划英文字母「SGR」等。

仿雕漆珊瑚红釉银里盖碗

清朝

年号:乾隆

碗及盖内外均包银,外壁于素胎时雕刻成仿雕漆绣球纹锦地纹饰,口沿雕回纹一周,足边莲瓣纹,施透明釉烧成后,再挂珊瑚红釉,二次低温烧成。碗底白瓷地上矾红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款。

陈荫千制宜兴紫砂竹节提梁壶

清朝

年号:乾隆

茶壶整体造型仿自竹节,椭圆形壶身,围饰弦纹一圈,矮圈足,壶嘴塑成三节竹节曲流,壶把则为两枝细长竹枝缠扭成形。盖为椭圆拱形,上贴饰竹叶两丛,盖纽亦为双竹枝相扭成拱桥式,盖顶正中一小通气圆孔。紫砂泥质地较细,颗粒微粗,含黑、黄砂点。壶底印铃「陈荫年制」篆刻方印。

陈荫年为乾隆中期宜兴制陶名家,生卒年不可考,善制竹节把壶,此为本院清宫旧藏器中,唯一遗有宜兴陶工名款的紫砂茶壶,余均施彩或腹上雕漆。此壶久用,里外遗留旧有茶汁痕迹,故壶面罩有一层光泽,其受宝爱可想而知,也可能是乾隆品茗御所竹炉山房中煎泡茶器之一。

冬青釉茶叶罐

清朝

年号:雍正

文物描述:直口,短颈,丰肩,硕腹,通体均施青釉,釉色匀净淡雅,质坚细腻。

雍正时期青釉或青花茶叶罐尤多,可见雍正皇帝素好品茶。

吹绿茶杯

清朝

年号:雍正

文物描述:撇口,深弧壁,矮圈足。器内白釉无纹,外壁施浅绿釉,釉色嫩绿淡雅,釉面满布细碎开片。底青花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二行楷款,外加双圈。

一般称此匀净淡绿微泛黄色者为吹绿,或形容其吹之可破的娇嫩感觉,或因其以吹釉枝法制成而得名。吹绿色正是雍正朝低温铜绿釉的代表釉色,多见于小品器类。

青花山水人物六方茶叶罐

清朝

年号:康熙

纹识描述:盖面青花绘一蟠螭,盖壁饰六字三种不同书法的「寿」字,加饰青线三道,罐肩满画如意纹,罐腹则饰山水人物画,云松下二老者,一抬头持杖遥指飞翔而来的仙鹤,另一老者及一背罐童子亦仰面迎望飞鹤,罐腹上下各饰回纹一周,足边则为转枝叶纹一周。底青花书「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二行楷款。同类造型亦有锡制茶叶罐。

青花开花御制诗文茶壶

清朝

年号:嘉庆

余隙及盖面把、把、流均绘转枝莲纹,盖纽一半涂青、半留白,颈饰卷草纹,底边莲瓣纹一周。底青花书大清嘉庆年制六字三行篆款。

粉彩万福长寿红地茶钟

清朝

年号:嘉庆

外壁紫红地饰粉彩,口沿下为如意纹一周,腹壁饰番莲四朵,其上各绘金彩万字符号,其间加饰蝙蝠口衔盘长结四组;蝙蝠与番莲之间又以桃实间隔,底边莲瓣纹一周,口足间则加饰金边二道。胎骨略重,器底红彩书「大清嘉庆年制」六字三行楷款。

粉彩万寿无疆花蝶盖碗

清朝

年号:同治

碗内白地上满画粉彩梅花、蝴蝶,器、盖内外口沿及底边、圈足均画回纹一道,碗、盖外壁黄地上四圆形开光万字内各书万寿无疆,并围以如意云纹;开光间以蝙蝠、桃实、盘长等纹饰,寓意万寿无疆。盖圈足内及碗底朱红长春同庆四字二行楷款。

粉彩紫藤花鸟纹蓝地盖碗

清朝

年号:道光

碗底及盖足内白釉无纹外,余均施蓝地粉彩,碗内及盖内均绘紫藤花卉纹;碗外壁及盖面则饰紫藤花鸟及月季花。蓝地施釉浓淡不匀,布满开片纹,紫藤花及月季花分施粉彩,紫、粉红、绿、粉绿等色料堆朵深厚,紫藤花房均以赭色钩边。道光年间不少以「慎德堂制」为款识的各种器物,盖碗尤多。此器满画纹饰,华丽大方,然与清盛期乾隆官窑相较,则略嫌粗糙,蓝地凹凸不匀,画工亦无前代之精细。

古代哪些皇帝喜欢茶

历朝历代的皇上都喜爱喝茶,朝代不同喜爱的茶种也不同,历朝历代都有专门设有贡茶制度,专供极品好茶给君主品饮。

皇帝爱茶本是常事,可是在众多帝王中脱颖而出的这三位,简直是嗜茶如命。

1.宋徽宗

说到宋徽宗,爱茶爱到亲自写了一部《大观茶论》。

说到他的挚爱,当属白茶。“白茶自为一种,与常茶不同。其条敷阐,其叶莹薄。如玉之在璞,它无与伦也。”

宋徽宗赵佶在《大观茶论》中指出,但这种茶曾在历史上失传多年,以至于后人无法理解宋徽宗所提及的白茶长得怎样?

有的人认为是浙江的安吉白茶,有的人则觉得是武夷岩茶的白鸡冠,但也有人认为是福建政和白茶。

可直到现在,也并没有充分证据证明究竟属于哪种,具体种类仍是一个谜,这让“白茶”添上了一层神秘面纱。

2.康熙

作为历史上在位期间最长的康熙也十分喜爱饮茶,作为皇帝更是尝遍了天下名茶。

清代王应奎的《柳南随笔》曾记载这么件趣事,康熙在南巡来到吴县太湖之际,江苏巡抚宋荦进献地方名茶“吓煞香”,“吓煞人香”便是因香气浓郁而得名。

康熙尝过此茶后连声称好,问茶为何名。康熙一听这名字也太不雅了,便重新起了一个名字,因其产于碧螺峰,外形似青螺,故赐名碧螺春,从此便流传开来。

3.乾隆

乾隆作为康熙的孙子,在爱茶方面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民间现在流传着很多关于乾隆与茶的故事,最为广泛流传的便是御赐十八颗龙井茶树围“御茶”。

乾隆曾在狮子峰胡公庙前饮龙井茶时,对龙井茶色翠香郁味浓大加赞赏,于是封庙前十八棵茶树为“御茶”,并派专人看管,年年岁岁采制进贡到宫中,御茶园遗址尚存,仍有不少旅客去参观游玩,当然这茶现在是不能再开采了。

即便时至晚年乾隆退位后仍嗜茶如命,还特意在北海镜清斋内专设“焙茶坞”,专门在那里品尝各地好茶。

中国历史上爱茶的皇帝不少,但是因茶闻名的皇帝就少之又少。

而这三位爱茶的皇帝不单单只是停留在品尝茶味这一味觉浅层次上,更是上升到了精神文化层面,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饮茶习俗,也带动了全民饮茶氛围。

“举国同饮”差不多就是这个道理吧~

茶在古代地位可不一般,朝廷竟设有专门的茶官

在古代的史料中,“茶”的名称有很多种。陆羽在《茶经》中所说:“其名一曰茶,二曰槚(jiǎ),三曰蔎(shè),四曰茗,五曰荈(chuǎn)。”

槚:从木的古“茶”字,指茶树。

蔎:是古时四川西部对茶的俗语:“蜀西南人谓茶曰蔎”。

茗:云南地区“茶”之土音,约在东汉时期始用于茶,茶的雅称。

荈:从草,是专指晚采的茶叶。

微物有情,小小的茶叶竟有如此之多雅称,足见古人性情雅致。

茶官在古代政治系统中并没有什么地位,唐代以前都处于隐匿和模糊的状态,唐代之后各类茶业官职庞杂繁复,时时更新,又处于一个很混乱的状态。

随着茶文化的盛行,宋朝时出现了大繁荣的景象,茶叶方面的官职也增多了,设置“榷茶司”专门管理边茶贸易,设“六榷务十三场”,路级地方机构则是“提举茶事司”(茶事司)和“提举常平茶盐司”(茶盐司)。

早在元代就有某些地方机构将盐、茶事物合并处理、统一监管,到了清朝便有了盐茶道司。

茶盐司

这个官职设于宋时,它主管茶及盐的一切事务,负责收缴茶税、盐税;考核下面各级专管茶盐的官员;赏罚和举荐各级地方茶盐官员。

在中国五百多位皇帝中,宋徽宗可谓“奇葩”的存在,他未曾建立起“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般的功勋,在位期间庸碌无为,但是他在诗词画作上的造诣,可谓是大师级的。“瘦金体”为古今一绝,在品茶上也是如此。

据史书记载,他常与臣下品饮斗茶,并亲自点汤击拂,令茶汤展现出疏星朗月般的效果,写出的《大观茶论》不可不谓之为经典。

茶盐司,说它是整个国家茶叶种植经营流通的总指挥中心。它下设层层管理人员,构架起整个国家的茶叶生产经营网络。它属于路级机构,主管官员称为勾当公事,整个司的全部公职人员约在20人上下。这个官署自建立之日起,数年之内茶税收入就达到了1000万缗,是当时朝廷的最主要收入之一了。

茶马司

这个官署也是宋时设立起来的。在古时,中原地区会以自己所产的茶叶换取边疆少数民族的良马。除了元,几乎各个朝代都设有专管茶与马贸易的官署。这个官署垄断了所有茶跟马的交易活动。官家一向是严禁民间私自进行茶与马匹的互换行为的。

而中原的官家则以茶来换取战时所需要的良种马。凡私自进行茶马交易,或偷偷将农作物籽和苗带去少数民族地区贩卖的,获罪是相当重的,包括官员都要被追查责任。

这里还有一个与古时官职有关的茶的词语:茶掌故。但“掌故”在汉时却是指一个官职,它是太史官署里的一个官位。

它的最高长官太史令手底下有许多个掌故。这一职称算得上是较高的级别了,俸禄为2000石,属高薪职员了。

掌故既属太史令所管辖,他们也就是专管收集国家的旧闻轶事,以供长官用于编撰文书、史书所需。到了后世,这个词语的意义就进一步引申开来了,不再指官职,而是指一些旧时典故,比如茶掌故就是指茶界的那些旧闻。

历代皇室贡茶名单 每种茶都独具特色

贡茶是封建制度下各地方向朝廷贡献的土特名贵产品之一,贡茶专供皇室或赏赐之用。

贡茶始于西周,兴于东汉,从唐代始作为一种制度一直到清朝覆灭,历经几千年。

一般来说,能成为贡茶,一般都是有故事、有背景背书;或者偶然机缘让皇帝喝到了,而且还非常合他的胃口。但无论如何,品质好、滋味好是前提条件。

在封建王朝,因为数量少,也因为身份地位的限制,贡茶一般人是难以触及到的。

但如今,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及等级制度的消亡,那怕是曾经的贡茶,作为一般老百姓的我们,努努力也是可以喝到的!

贡茶的那些故事

作为喝茶人,喝是一方面,聊也是很重要的。所以喝茶之前了解茶的背景、故事也是很有必要的。这里我们就先来了解了解关于贡茶的那些有趣的故事。

1、唐朝

唐朝的皇帝,最爱喝的茶有两种:一种是四川蒙山的蒙顶贡茶,另一种是浙江湖州的顾渚紫笋。

关于蒙顶贡茶也是有传说滴:

在唐朝时,蒙山上有一位老和尚,身患重病,久治无效。一日忽有一老翁来访,谓之曰:“春分时节采得蒙山玉叶,用山泉煎服,可治宿疾”。

老和尚按照方法采茶,喝了以后,果然好了。喝了多次,更是健步如飞。

后来,有人上贡给皇帝,皇帝一喝就上瘾了。从此,蒙山年年岁岁采制贡茶。

“蒙山贡茶园,全由山上寺僧掌管,分工精细,各司其职,负责到底。山上还专门筑有石屋,供采制贡茶之用。”

——《名山县志》

现如今提到的蒙顶山茶是四川蒙山各类名茶的总称,有传统名茶,也有新创制的,其中品质最佳的有"蒙顶甘露"、"蒙顶黄芽(属于黄茶)"、"蒙顶石花"等。

2、宋朝

到了宋朝,喝茶这件事更是热火朝天的。

再加上,当时的皇上还是极度爱茶,不爱江山的宋徽宗,而他最爱喝的茶,当属他亲自督造的茶中的艺术品——“北苑龙焙”龙团凤饼。

龙团凤饼,茶饼上印着凸凹的龙凤纹饰。是用福建凤凰山北苑御茶园的茶芽压印而成。

3、元朝

元朝,仍旧延续了宋朝皇帝的贡茶制度。在元大德六年(公元1302年),武夷山御茶园建立。

这个茶园,在风景优美、游人如织的武夷山九曲溪的四曲溪畔。

武夷茶好,皇帝家人口又多,元末时,武夷御茶园的贡茶量从每年的360斤,增加到每年990斤。茶农交不出这么多的好茶叶,只好拖家带口逃到外乡。

到了明朝嘉靖36年(公元1557年),官府下令停办了武夷御茶园。

并且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认为前朝饮茶太过铺张浪费,便下旨“罢造龙团,惟采芽茶以进”,开启了中国茶的新篇章,散茶冲泡开始流行~

4、清朝

到了清朝,皇帝都爱喝茶,而且皇帝几乎喝的都不一样。所以贡茶的产地已不局限于某一地区。凡是好喝的茶,皇上都欣欣接受!

洞庭名茶碧螺春,原名“吓煞人香”,是康熙爷的最爱。当时他一喝,感觉清香袭人,鲜爽生津,遂赐名为“碧螺春”,列为贡茶。

康熙的孙子乾隆帝,曾七下江南,在西湖之畔,邂逅了贵为十大名茶之首的西湖龙井。

如今,杭州西湖龙井村还保存着乾隆皇帝游江南时封为御茶的18棵茶树。

宫里的生活自然不错,丰富的日常饮食带来油腻,普洱茶也就成为了皇帝、嫔妃的最爱。

每到春节、端午、中秋这三大节庆,普洱贡茶便是桌上的必备之物。

依旧是那位爱写诗的乾隆,曾称赞:“独有普洱号刚坚”,赞扬普洱茶的品质,视之为宫廷珍品。

历代皇室贡茶名单

浙江:西湖龙井、淳安鸠坑、天目山青顶、雁荡毛峰、金华举岩、日铸雪芽、顾渚紫笋

安徽:六安瓜片、敬亭绿雪、涌溪火青、霍山黄芽

福建:白茶、天山清水绿、武夷大红袍、安溪虎邱铁观音、武夷肉桂

湖南:君山毛尖、毗庐洞云雾茶、官庄毛尖、南岳云雾、大庸毛尖、古丈毛尖

四川:蒙顶黄芽、巴岳绿茶

贵州:贵定云雾茶、都匀毛尖、湄江翠片

江西:宁红、源绿茶、庐山云雾茶

江苏:碧螺春、花果山云雾茶、宜兴阳羡茶

陕西:紫阳毛尖

河南:信阳毛尖

云南:普洱茶

以上内容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清朝宫廷御用茶具和清朝茶器的文章,喜欢小编的给小编点赞收藏把。

上一篇:喝茶的时候泡茶工具有哪些呢 喝茶的时候泡茶工具有哪些好处

下一篇:更多茶器

本文标题:清朝宫廷御用茶具 清朝茶器

本文链接:http://m.chaxuanwen.com/article/14288.html

使劲推荐

清朝宫廷御用茶具 清朝茶器
清朝宫廷御用茶具 清朝茶器

好的文章需要慢慢品鉴,但是我们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清朝茶器的精彩内容等你来阅览,里面有...

喝茶的时候泡茶工具有哪些呢 喝茶的时候泡茶工具有哪些好处
喝茶的时候泡茶工具有哪些呢 喝茶的时候泡茶工具有哪些好处

好的文章需要慢慢品鉴,但是我们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喝茶的时候泡茶工具有哪些好处的精彩...

景德镇陶瓷茶具市场 景德镇陶瓷茶具批发市场在哪里
景德镇陶瓷茶具市场 景德镇陶瓷茶具批发市场在哪里

好的文章需要慢慢品鉴,但是我们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景德镇陶瓷茶具批发市场在哪里的精彩...

日本铁壶煮水的好处 日本铁壶是煮水还是煮茶
日本铁壶煮水的好处 日本铁壶是煮水还是煮茶

好的文章需要慢慢品鉴,但是我们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日本铁壶是煮水还是煮茶的精彩内容等...

茶具与茶席的搭配 茶席器具
茶具与茶席的搭配 茶席器具

好的文章需要慢慢品鉴,但是我们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茶席器具的精彩内容等你来阅览,里面有...

发表评论

相关推荐

不同的茶叶罐存茶效果究竟有哪些区别呢 茶叶罐存放茶叶用什么好处
不同的茶叶罐存茶效果究竟有哪些区别呢 茶叶罐存放茶叶用什么好处

好的文章需要慢慢品鉴,但是我们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茶叶罐存放茶叶用什么好处的精彩内容...

茶具有哪些材质?茶具的功能都有些什么呢 茶具有哪些材质?茶具的功能都有些什么种类
茶具有哪些材质?茶具的功能都有些什么呢 茶具有哪些材质?茶具的功能都有些什么种类

好的文章需要慢慢品鉴,但是我们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茶具有哪些材质?茶具的功能都有些什...

宜兴紫砂陶的风格特点 宜兴紫砂陶特点
宜兴紫砂陶的风格特点 宜兴紫砂陶特点

好的文章需要慢慢品鉴,但是我们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宜兴紫砂陶特点的精彩内容等你来阅览...

普洱茶四大名茶是什么 普洱4大名茶
普洱茶四大名茶是什么 普洱4大名茶

好的文章需要慢慢品鉴,但是我们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普洱4大名茶的精彩内容等你来阅览,里...

茶席和茶巾怎样摆放 茶巾的使用方法
茶席和茶巾怎样摆放 茶巾的使用方法

好的文章需要慢慢品鉴,但是我们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茶巾的使用方法的精彩内容等你来阅览...

精选茶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