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铁矿石2024年供需分析 铁矿石2024价格趋势分析的文章,本文对文章铁矿石2024年供需分析 铁矿石2024价格趋势分析好好的分析和解答,希望你能喜欢,只有你喜欢的内容存在,只有你来光临,我们才能继续前行。
2.2.1 能源与重要矿产资源总体供需形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迅速。与此同时,受资源环境的约束也愈加明显,一些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矿产资源严重短缺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今后15~20年是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矿产资源供需矛盾的进一步凸显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矿产资源保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当时期内,石油、天然气、铁、铜等重要矿产资源供需形势仍将十分严峻,对外依存度将居高不下。
1990年以来,虽然我国主要矿产品的产量逐年增加,但消费量增长更快,导致供需缺口不断加大。“十五”期间,我国石油产量年均增长2.1%,而石油消费量年均却增长了6.45%。近5年来,钢和铜的产量年均分别增长17.2%和6.4%,而消费量年均却分别增长了20.4%和29.0%。
受国内资源条件和生产能力的约束,我国主要大宗短缺矿产品对进口的依赖程度进一步上升,进口额逐步增加。1990年以来,我国石油、铁矿石、锰矿石、铜的消费量持续增长,进口量不断扩大,国内消费对外依赖程度进一步上升。大宗短缺矿产品进口额持续增长,其中以石油、铁矿石、铜精矿及铜制品的进口额增加更突出(图2.26、图2.27)。
图2.26 大宗短缺矿产对进口依赖程度的变化趋势
图2.27 大宗短缺矿产品进口耗汇额增长趋势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要求到2021年GDP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国民经济必须继续保持持续、快速增长,对矿产资源将仍然保持较大的需求。伴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步伐的加快,我国矿产资源供需形势必将更加严峻,资源约束将替代资本约束逐步上升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主要矛盾,甚至成为伴随工业化、现代化全过程的一个重大问题。然而,我国矿产资源供需形势非常严峻。通过对石油、煤炭、铁、铜、铝、铅、锌、钾盐等重要矿产的可供性论证,预计到2021年,我国矿产资源供需矛盾将更为突出:45种主要矿产的现有储量,可以保证或基本保证2021年需求的有26种,不能保证的有19种。特别是石油、铁、锰、铜、钾盐等大宗矿产,后备储量严重不足,已不能满足我国国民经济飞速发展的需要,供需缺口持续扩大(图2.28)。
图2.28 2021年19种短缺矿产可供储量对消费需求的保证程度
我国矿产资源潜力较大,加强地质找矿工作,能增加一定的后备资源;另一方面,与西方主要国家工业化过程相比,我国也有着许多节能降耗的优势,只要坚持“科学发展观”,走资源节约和集约消费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矿产资源的供需矛盾。
2.2.2 若干重要矿产资源保障程度分析
2.2.2.1 石油可采储量增长乏力,保障程度逐年下降;2021年生产能力基本维持现状,对外依存度将上升到60%
截至2007年,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277.45亿吨,剩余可采储量28.33亿吨;建成天然原油生产能力约1.86亿吨/年。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原油产量低速增长,2007年我国全年产量1.87亿吨,同比增长1.6%(图2.29)。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石油消费量飞速增长。1990~2005年,我国石油消费量以年均7%的速度增长。2004年我国石油消费量3.19亿吨,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2005年我国石油消费量与2004年基本持平,为3.17亿吨,2007年跃升到3.70亿吨。近年来,国内石油对消费的保证逐年下降,进口量不断加大。2004年,我国石油净进口量达到1.44亿吨,原油净进口量为1.17亿吨。2007年石油净进口和原油净进口分别攀升到1.81亿吨和1.57亿吨。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近年来居高不下,2004年、2005年、2006年和2007年分别达到45.2%、42.9%、47.0%和49.6%。
截至2007年底,我国石油剩余可采储量为28.33亿吨。根据我国石油资源总量和剩余未探明的资源条件分析,结合50年来探明储量增长和开发消耗的规律,保证储采比稳定,预计到2010年和2021年,石油可采储量分别为34.1亿吨和53.6亿吨(未扣除今后开采消耗的可采储量);原油的生产能力则可保持在1.80亿~2.00亿吨之间。预测2021年我国石油年需求量为4.93亿吨,石油可供可采储量的累计需求量为85.6亿吨。石油可供储量的保证程度62.6%左右,石油供应能力的保证程度在40%左右,石油缺口约为2.93亿吨。
图2.29 我国石油生产量与消费量趋势图
2.2.2.2 天然气资源潜力较大,可采储量和可供能力增长迅速,基本保障需求,但受下游管输和储运设施建设滞后的制约
截至2007年底,累计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7.31万亿立方米,剩余可采储量3.21万亿立方米。1999年以来,我国天然气剩余可采储量以年均14%的速度快速增长。20世纪90年代以来至2003年,我国天然气产量以年均6.5%的速度增长,同期,天然气消费量以年均30.43%的速度增长。2004以后天然气产量大幅度增长,2005年产量达500亿立方米,2007年达699亿立方米。近两年天然气消费量也增长迅猛,2005年消费量达到544亿立方米,2007年702亿立方米。我国天然气已经形成供不应求的局面(图2.30)。
图2.30 我国天然气生产量与消费量趋势图
据评价分析,到2010年和2021年我国天然气可采储量分别为36984.39亿~37624.39亿立方米和48024.39亿~50824.39亿立方米,可供能力分别为1304亿~1394亿立方米和1548亿~1752亿立方米。预测2021年我国天然气需求量为1800亿立方米,可采储量能够形成的产能接近1800亿立方米,可基本满足国内需求。但天然气管输和储运设施建设滞后,制约着天然气工业的发展。届时,我国天然气产量仍难以满足需求。
2.2.2.3 煤炭资源量巨大,但可供储量相对不足,可供能力增长受多种因素的制约,虽然煤炭资源保障程度高,但需加强产能建设调控
我国煤矿资源丰富,种类齐全。截至2007年底,保有煤炭资源储量11804亿吨,其中基础储量为3261.26亿吨。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国,煤炭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1/3。2000年来产量逐年上升,2003年全国煤炭产量16.67亿吨,2004年为19.56亿吨,2005年、2006年和2007年持续攀升到21.9亿吨、23.8亿吨和25.4亿吨(图2.31)。1990~2003年,我国煤炭消费以年均3.32%的速度增长,2003年消费量达到15.69亿吨。2004年和2005年煤炭消费飞速增长,年均16.8%,2005消费量达到21.4亿吨。2006年消费量增长9.6%,达23.7亿吨;2007年增长7.9%,达25.78亿吨。由于精查储量不足和运输能力的限制,近年来,我国煤炭供应显得异常紧张。
我国查明的煤炭资源量大,但可开发建设的精查储量不足,需要加强进一步的勘探工作。而且新增生产能力必须克服煤炭资源勘探程度不够、矿山水资源不足等困难。
图2.31 我国煤炭生产量与消费量示意图
2.2.2.4 铁矿可供储量和可供能力增长十分有限,难以保障需求,且保障程度逐年下降
我国铁矿资源丰富,但可供经济开发利用的储量不足。截至2007年底,全国铁矿石查明资源/储量613.36亿吨,比上年有所增长。其中:基础储量为223.64亿吨,储量为106.23亿吨,比上年有所减少。近年来,由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我国铁矿采选业发展迅速,目前已形成年产铁矿石7亿吨能力的生产体系。
我国铁矿石储量、产能和品质不能满足钢铁工业的需求,进入21世纪以来,每年都需要大量进口国外的富铁矿。从20世纪80年代富铁矿会战以后,铁矿勘查工作大幅度缩减,虽然近年有所上升,但仍不能满足铁矿日益增长的需求(图2.32)。
图2.32 1980~2007年我国铁矿勘查强度趋势
从2003年以来,我国铁矿石产量、进口量和钢铁消费量呈现逐年迅速攀升的趋势(图2.33)。2003年进口富铁矿石达1.48亿吨,进口量首次超过日本,位居世界首位。2004年铁矿石进口量首次突破2亿吨。2005年列入统计口的规模铁矿石产量、铁矿石进口量和铁矿石消费量(按中国标矿含铁33%计算,下同)分别达到4.20亿吨、2.75亿吨和9.70亿吨。2006年列入统计口的规模铁矿石产量、铁矿石进口量和铁矿石消费量分别达到5.99亿吨、3.26亿吨和12.51亿吨。年增长都在20%以上。2007年列入可统计的国内矿石产量为7.07亿元,实际消费量为12亿吨(含进口矿石4亿吨)。
图2.33 2001~2007年我国钢铁消费变化情况
从2003年以来,我国铁矿石(折算成标准矿)对进口的依赖程度一直在50%以上,最高的2005年达到56.7%,国内铁矿石生产不到我国钢铁生产消费的50%,远远不能满足钢铁工业发展对铁矿石的需求。
我国铁矿地质勘查工作程度较高,铁矿资源分布情况基本清楚,今后难以找到大型超大型富铁矿床,现有探明储量基本上可以作为2021年以前生产和建设规划的依据。近年来铁矿勘查和评价成果表明,东中部地区的深部和西部地区新区仍具有很大的找矿潜力。我国保有铁矿石资源储量613亿吨,其中已占用290多亿吨,尚可规划利用180多亿吨,合计470多亿吨,其中含铁量约160亿吨。理论静态保有年限(储量/消费量×综合回收率,消费量按2007年国内生铁产量计算)32年。但是我国铁矿由于自然禀赋特点,产能难以大幅度提高。按目前查明的资源储量,2010年规模产能最多只能达到9.3亿吨,2021年铁矿石产能至多上升到12亿吨,而预测到2010年和2021年我国生铁的需求量将达到5.3亿吨和5.5亿吨,如果全部用国产铁矿石(品位33%),则年需求量为17.7亿吨和18.3亿吨。显然,我国铁矿石产能和质量都难以满足需求,2010年和2021年仍将需要年进口铁矿石(品位65%左右)4.2亿吨和3.2亿吨。
2.2.2.5 铜矿可供储量和矿产铜可供能力有增加的潜力,但由于需求旺盛,铜矿供需矛盾将进一步加剧
截至2007年底,我国查明铜矿资源储量7056.9万吨,其中基础储量为1346.3万吨(其中储量746.6万吨)。
1995~2007年,我国铜消费量呈两位数年增长,1999~2005年年均增长21.5%。从2003年起,我国铜的消费量超过世界铜总消费量的30%,超过美国、日本等国,跃居世界第一位。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铜矿一直缺口很大。矿山铜和国内废铜产量增长缓慢,1995~2007年间,我国国内原料铜(矿山铜+废铜)的年增长率不足4.0%。造成国内原料生产的铜占消费量的比例从1995年的65%下降到目前自给率不到近年来的30%。多年来,我国进口大量的铜精粉和废旧铜。2003年我国矿山产铜60.44万吨,国内废铜(杂产铜)42.58万吨,合计103.02万吨。年度缺口363.3万吨;2004年矿山产铜74.2万吨,废铜62万吨,年度缺口417.4万吨,自给率24.6%;2005年矿山产铜76.2万吨,废铜74.40万吨,年度缺口379.5万吨左右,自给率28.4%。2005年、2006年和2007年,国内矿山铜产量分别为76.2万吨、87.3万吨和85万吨,表观消费量530.1万吨、516.1万吨和500万吨。其中,2007年进口铜矿石453万吨(含铜量)。
随着我国进口铜矿产品数量逐年增加,贸易逆差也在逐渐加大,2003年、2004年、2005年和2006年分别为74.9亿美元、105.8亿美元、138.6亿美元和173.2亿美元,2007年达到新高,为256.70亿美元。铜进口已经占有色金属贸易逆差总和的相当大的份额,在金属矿产品中已成为仅次于钢铁产品的第二大贸易逆差产品。
根据现有的生产和设计矿山的能力,通过加大铜矿的开发强度,到2021年我国现有已知矿床矿山铜的可供能力可以由2007年的85万吨增加到100万吨,可见增幅很小。我国铜矿资源潜力较大,但找矿难度也大,预计到2021年铜矿可供储量将从2007年的1346万吨增加到2785万吨。只有加强勘查,发现一批大型铜矿,才有可能加大我国自产铜原料的生产能力。预测2021年我国精炼铜的需求量为445万吨,国内矿产铜只能保障20%。另外,预期2021年时国内废铜产铜将达到90万吨,可使国内铜的保障程度提高到40%左右。但缺口仍很大。
2.2.2.6 铝需求增长快,氧化铝产能将大幅度增加,铝土矿可供储量不足,但有将数量巨大的资源量升级为可供储量的潜力
截至2007年底,查明铝土矿资源储量29.08亿吨,比上年加1.3亿吨。其中基础储量7.5亿吨(其中储量5.5亿吨),资源量21.57亿吨。2003年以来,由于对铝的需求增大,氧化铝产能扩大,国产氧化铝不能满足国内电解铝的需求,年度缺口45%~48%。2007年,我国铝土矿矿石产量2396万吨,氧化铝产量1947万吨,原铝产量1258万吨。目前我国原铝和氧化铝产量都已位居世界第一。
从2003年以来,我国不断增大进口氧化铝和废铝的数量。年净进口氧化铝550万~700万吨,废铝进口从2003年的64万吨增长到2007年的209万吨(表2.4)。同时2005年以后还大幅度扩大了铝土矿的进口量。
表2.4 我国近年来铝矿产品的产量与进口量
从广西、河南、山西等铝业公司氧化铝产能建设规划可知,2010年时国内氧化铝产能可达到近3000万吨,将逐步彻底解决我国氧化铝长期依靠进口的局面。预计我国2021年铝消费量1500万吨,需用氧化铝3000万吨。按此计算,2021年前我国累计需消耗铝土矿7.93亿吨,目前我国铝土矿可供储量为5.4亿吨,可供储量保证程度为70%,到2021年至少需增加铝土矿基础储量2.38亿吨,才能保障国内氧化铝产能的需求。
2.2.2.7 铅锌资源禀赋条件较好,可供储量和可供能力将适度的增加,加强勘查可以保障需求
截至2007年底,我国铅矿查明资源总量4207.71万吨,其中基础储量1346.3万吨(其中储量747.6万吨);锌查明资源储量9710.9万吨,其中基础储量4250.8万吨(其中储量2424.3万吨)。
近年来矿山铅、锌和再生铅锌同步增长。国内矿山铅/精炼铅产量:2003年为95.46万吨/156.41万吨,2004年为99.72万吨/193.45万吨,2005年114.2万吨/239.14万吨,2006年133.06万吨/271.49万吨,2007年140.21万吨/278.83万吨。其中再生铅产量逐年上升,从2004年的28万吨提升到2007年的45万吨。国内矿山锌/精炼锌产量:2003年为202.91万吨/231.85万吨,2004年239.14万吨/271.95万吨,2005年254.78万吨/277.16万吨,2006年140.21万吨/271.49万吨,2007年133.06万吨/278.83万吨。2007年再生锌达到9.7万吨。从上述数据可以明显看出,我国铅锌冶炼业生产发展速度大大超过矿山采矿业的发展速度。
与此同时,我国铅消费量从2003年的110万吨增加到2007年的251万吨,锌消费量从2003年的200万吨上升到2007年的339万吨。2007年我国精炼铅出口量为23.6万吨,进口量为2.5万吨,全年净出口精炼铅21.1万吨。2007年我国进口锌精矿215.1万吨,精炼锌出口量为27.7万吨,进口量为31.8万吨,全年净进口精炼锌4.1万吨。
总的看来,我国铅、锌矿产品从2005开始已经开始净进口。随着国际锌市的变化,我国不但是锌矿产品的净进口国,又成为精炼锌的净进口国。我国铅消费量中约有65%用于蓄电池(2007年净出口15.94亿千伏安时),20%用于氧化铅,15%用于铅材等其他领域。我国锌的中间消费主要是镀锌钢材、压铸锌合金、黄铜、氧化锌和电池,最终消费主要集中在建筑、通信、电力、交通运输、农业、轻工、家电、汽车等行业。
按2021年铅和锌的需求量分别为180万吨和340万吨计算,从2005~2021年的16年期间累计需要铅和锌可供储量2566万吨和4769万吨。目前的国内可供储量保证程度只有32%和55%。
2.2.2.8 钨、锡、钼、锑等传统优势金属矿产优势正逐步丧失
我国传统优势金属矿产资源丰富,品质优良,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但几十年来的大规模开发,产能无序扩张,资源浪费严重,导致资源优势逐步丧失;同时,优势矿产以数量扩张型对外出口,未能获得应有的经济效益。据论证,目前钨、锡、钼、锑的可供储量只能满足当前产能生产10年以下,如不加强宏观调控,压缩产能,则难以维持其产业的长期发展。
我国优势金属矿产资源潜力较好,加大找矿勘查力度可以增加储量。据评价,到2021年,我国钨、锡、钼和锑的可供储量将分别由目前的52万吨、222万吨、147万吨和42万吨增加到68万吨、126万吨、222万吨和53万吨,而预测的可供储量累计需求为55万吨、228万吨、142万吨和85万吨。因此,钨和钼可供储量可以保证需求,但锡和锑不能满足需求。
我国稀土金属资源查明储量基数较大,完全可以保证需求,关键是如何更好地发挥资源和经济效益。
2.2.2.9 金矿资源相对丰富,但可供储量不足,难以满足需求,可供转化升级的资源量较多,可新增资源的勘查潜力大
我国金矿资源相对丰富,但剩余可供储量不足。2007年,我国查明金矿资源储量总量5541.3吨,比上一年增加544.4吨,是近年来增长最快的一年,但主要是增加了资源量。其中基础储量1859.7吨(其中储量1126.1吨)。按当前矿山金产量220吨、可供储量1126吨测算,保证年限只有6年。据论证,从现在到2021年,我国金矿累计可供储量为4120吨,但需求旺盛。预测到2021年,累计需求量将达到6877万吨,可供储量的保证程度仅为18%,金矿资源接替问题相当严峻。但我国金矿资源潜力较大,加强找矿和勘查工作,不但可以将部分已查明的资源量升级为储量而增加储量,尚可找到新增资源地。
2.2.2.10 硫铁矿可供储量增长缓慢,可供能力有所攀升,可基本保障需求,但生产能力仍然不足
截至2007年底,我国硫铁矿矿石查明资源储量54.12亿吨,基础储量17.94亿吨(其中储量8.48亿吨),资源量36.18亿吨。伴生硫铁矿查明资源储量3.76亿吨,基础储量1.28亿吨(其中储量0.5亿吨)。
从世界范围看,硫资源有3种来源,一是自然硫矿;二是硫铁矿和伴生硫铁矿;三是石油、天然气、有色金属硫化物、煤、油页岩、石膏、硬石膏、明矾石和砷矿中的伴生硫。国外以自然硫和天然气、石油为主要硫源,我国在目前及今后相当一段时期内,仍以硫铁矿和伴生硫铁矿为主要硫源。
2001~2003年,随着从油气中回收硫资源的增长,我国硫铁矿年产量(折成硫35%含量的标矿)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但2004年以后,随着需求量的增长,硫铁矿产量和消费量又逐步提高,2007年达到1201万吨。同期,我国硫铁矿消费量上升(表2.5)。总的来看,目前我国硫铁矿供需基本平衡,硫铁矿进出口量不大。
但与此同时,我国自然硫进口量在不断增加。2004年、2005年和2006年,分别净进口各种硫磺676.1万吨、829.6万吨和881万吨,2007年进口964万吨。进口硫磺已成为沿海制酸企业的主要原料来源。硫磺大量进口导致价格在2007年大幅度飙升。
表2.5 我国硫铁矿和硫酸产量
我国硫铁矿资源尚有一定潜力,但查明资源储量增长缓慢。评价分析表明,我国目前硫标矿可供储量5.41亿吨。预测2021年硫标矿累计需求量为5.6亿吨,基本保证需求。由于需求强劲,到2021年硫铁矿的生产能力将有所攀升,由目前的1200万吨增加到2120万吨。但预计需求量将达到3050万吨,缺口近1000万吨,保障程度仅为70%。
目前国际硫市场上,弗拉斯硫(即,以自然硫作为资源所获得的硫)所占比重日益缩小,而综合回收硫所占比重日益增加。如果能在开发利用国外石油资源时与开发利用国外硫资源一体化,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缓解我国硫资源紧张的局面。
2.2.2.11 磷矿资源丰富,储量和产能都将有所增长,均能保障需求
截至2007年底,我国磷矿查明资源储量174.91亿吨,比上年增加5.07亿吨。其中基础储量36.73亿吨(储量13.59亿吨,比上年减少0.52亿吨)。我国磷矿贫矿多,富矿约占全国磷矿总量的10%。磷矿石中有害杂质含量一般较高,且矿物颗粒细、嵌布紧密,选矿成本偏高。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资料,2004年、2005年、2006年和2007年我国磷矿产量(P2O530%)2617.44万吨、3044.49万吨、3711.00万吨、4134.00万吨和3904.2万吨;磷肥产量1002.96万吨、1075.31万吨、1225.50万吨和1339.20万吨。
我国磷矿资源潜力较大,加强勘查评价将使资源储量有所增加。预测今后十几年内,每年可新探明磷矿资源储量2500万~3000万吨。但我国磷矿贫矿多、富矿少,新探明资源储量中只有小部分可转化为直接利用的可供储量。经评价分析我国磷矿可供储量为25.18亿吨。预计到2021年对磷矿石的累计需求量为14.61亿吨,可供储量能够保证需求。另据有关规划,到2021年时磷矿的生产能力将由目前的3050万吨增加到4580万吨,与需求量持平,也可保障需求。
2.2.2.12 钾盐可供储量难以大幅增长,但可供能力会逐步增加,供需形势依旧严峻
截至2007年底,全国查明钾盐资源储量8.35亿吨,基础储量3.38亿吨(其中储量1.28亿吨),资源量4.98亿吨。主要分布在青海柴达木盆地,其余分布在云南、山东、新疆、四川和甘肃等省(区)。
目前,我国的钾盐矿在青海的察尔汗和新疆已有较大规模的开发利用;四川、云南等有些产地也开始小规模利用。但是,我国钾盐资源主要产地位于西部边远地区,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开发利用受到限制。2007年全国有钾盐矿山9处,主要分布青海、新疆和云南。根据国家统计局的资料,近几年来,我国钾盐的产量呈现总体增长的趋势,2003年(折算成K2O)为164.5万吨,2004年和2005年为206.3万吨和176.5万吨,2006年和2007年分别达到208.9万吨和286万吨。
从消费需求来看,我国目前对钾肥的年需求量为850万吨左右。每年靠大量进口,对外依存度一直很高。2003年钾盐消费量为750万吨,国内生产KCl115万吨(K2O164.5万吨),净进口各种钾肥629.73万吨(其中KCl593.43万吨),对外依存度为85%。2004年钾盐消费量799万吨,国内生产KCl144.43万吨(K2O206.33万吨),净进口各种钾肥729.76万吨(其中KCl708.5万吨),对外依存度为82%。2005年、2006年和2007年净进口钾肥(KCl)分别为874.6万吨、705.2万吨和960万吨,对外依存度为61%~80%。
我国钾盐资源潜力有限,可供储量难以增长。经评价分析,目前钾盐可供储量仅为1.37亿吨,通过加强勘查,预计到2021年可供储量会增加到2.3亿吨。预测我国到2021年钾肥需求量为1717万吨,累计需求钾盐可供储量7.75亿吨,可供钾盐储量对2021年需求的保障程度约17.7%。加大现有钾盐储量的开发力度,钾盐的生产能力会逐步提高。预测2021年我国钾盐的生产能力有可能达到450万吨,国内产量仅能满足需求的26.2%。
铁矿石价格波动的影响巨大,关系着铁矿石生产企业、消费企业和国家利益,世界各国对此都非常关注。铁矿石的价格预测结果是制订生产决策和消费决策的基本要素。因此,对铁矿石价格变动的方向和程度进行预测是铁矿石价格风险管理的基础,对国家制定矿产资源政策和企业微观经济主体规避价格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一、历史价格走势分析
自2000年以来,随着经济高速发展,我国对铁矿石的需求大幅增加,在国内产量无法满足需求的情况下,钢铁企业需要进口大量铁矿石,使得我国进口铁矿石的数量连年递增。通过历史CFR价格数据曲线可以看出,2009年,铁矿价格仍持续上行。在2010年,由于三大国际矿商将传统的“铁矿石年度定价”模式改成为“季度定价”模式,缩短了铁矿石协议期限,使得铁矿石价格出现明显波动。2010年4月底,在铁矿石价格谈判结束前后,铁矿石价格就一路走高,5月份达到最高点。此后受钢材需求放缓影响,铁矿石价格开始下调,8月份降到2010年的最低点。进入11月份,钢材价格开始反弹,相应带动了铁矿石价格有所上扬,上涨态势一直延续到2011年第一个季度。之后,受钢材价格波动、三大矿业巨头严格控制发货量并实行现货招标等因素影响,铁矿石价格不断高位调整。到了9月下旬,在欧洲债务危机不断升级的大背景下,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对大宗商品价格造成负面影响,铁矿石价格出现快速下滑。一直到2012年,铁矿石市场持续低迷,2012年9月,铁矿石价格达到三年来最低水平(图1)。
图1 2008—2012年天津港62%铁矿石粉矿成本加运费价格(CFR)
资料来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官网数据
二、预测方法
1.预测方法选择
趋势预测方法有很多,在实际应用中有人工神经网络、普通时序分析、齐次马尔科夫链法、回归分析法、趋势外推法、移动平均法、指数平滑法、差分自回归移动平均(ARIMA)模型、自回归条件异方差(ARCH)模型、贝叶斯(Bayesian)预测方法等。针对本次铁矿价格预测的基础数据有限,而且消费预测周期短等特点,考虑应用指数平滑法来进行铁矿价格预测。指数平滑预测法只需把历史数据作为主要参考预测依据,短周期内的预测结果具有较高的可靠度。该方法在综合考虑了市场经济因素,上下游供需因素,以及历史数据趋势的基础上,使得预测值既能反映最新的信息,又能反映历史资料的信息,从而使预测结果更符合实际情况。
2.指数平滑法原理及特点
指数平滑预测方法是由美国经济学家和数学家Brown G R于1959年首先提出的,又称为指数加权平均法,它将不规则的时间序列数据加以平滑,从而获得其变化规律和趋势,并以此对未来的经济数据进行推断和预测。其原理是,任一期的指数平滑值都是本期实际观察值与前一期指数平滑值的加权平均。指数平滑模型的思想,是对过去值和当前值进行加权平均,以及在对当前的权数进行调整以前抵消统计数值的摇摆影响,得到平滑的时间序列。指数平滑法不舍弃过去的数据,但是对过去的数据赋予逐渐减弱的影响程度(权重)。这种方法的基本原则是,强调近期数据对预测值的作用,同时不忽视远期数据的作用。平滑方法的优点是应用范围广,需要的数据少,计算时间短,模型分量和参数的使用具有直观的含义,容易控制。同时,其预测精度与其他预测方法和模型相比较高,因此在中短期趋势预测中,指数平滑法是最常用的预测方法之一。
指数平滑法的基本公式是
主要矿产品供需形势分析报告(2012年)
式中:n为平滑次数,取值不小于1;t为时刻,取值不小于1;
为t时刻的n次平滑值;
为t时刻的(n-1)次平滑值;
为t-1时刻的n次平滑值;α为平滑参数,取值范围是0≤α≤1,α值越大,表示近期数据的权重就越大,即近期数据在预测周期中对预测值的影响越大。
本次拟合预测所采用的温特线性和季节性指数平滑模型的一般形式为
主要矿产品供需形势分析报告(2012年)
式(2)中包含三种成分平稳性(St),趋势性(bt)和季节性(It)的基本方程为
主要矿产品供需形势分析报告(2012年)
主要矿产品供需形势分析报告(2012年)
主要矿产品供需形势分析报告(2012年)
式中:α为平滑参数;β为季节参数;γ为趋势参数;m为超前期数;L为季节周期长度。
三、铁矿石价格预测
1.预测过程及结果
选取天津港2009—2012年12个月份进口62%铁矿石粉矿现货CFR价格(美元/吨)作为历史数据观测值。在历史数据观测值的基础上,以CFR价格为被解释变量,月份的变化为解释变量,应用SPSS“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进行拟合预测分析。
指数平滑模型的类型包括“非季节性”和“季节性”两大类。非季节性的指数平滑模型有四种形式:简单模型、Holt线性趋势模型、Brown线性趋势模型及阻尼趋势模型。季节性的指数平滑模型有三种形式:简单季节性模型、Winters可加性模型和Winters相乘性模型。在不能确定哪种模型对铁矿CFR价格能进行更好拟合的情况下,通过“专家建模器”来进行选择。最终SPSS自主选择了“Winters可加性模型”来实现铁矿CFR最优拟合效果。表1为得到的拟合结果。
表1 模型拟合结果
资料来源:SPSS数据运行结果
表1给出了模型的八个拟合优度指标,以及这些指标的均值、最小值、最大值及百分位数。其中,平稳的R方值为0.661,而R方值为0.917,由于因变量数据为季节性数据,平稳的R方更具有代表性。从两个R方值来看,该指数平滑模型的拟合情况良好。
表2 模型统计量结果
资料来源:SPSS数据运行结果
表2给出了模型的拟合统计量和Ljung-BoxQ统计量。平稳的R方值为0.661,与模型拟合结果中的平稳的R方一致。Ljung-BoxQ统计量值为34.282,显著水平为0.003,因此,拒绝残差序列为独立序列的原假设,说明模型拟合后的残差序列是存在自相关的,由此还可以通过ARIMA模型进行进一步的精确拟合。
表3 指数平滑模型参数值列表
资料来源:SPSS数据运行结果
表3显示了指数平滑模型参数估计值列表。从中可以看到,本次拟合的指数平滑模型的水平Alpha值为1.000,P值为0.000,不仅说明模型作用很大而且结果非常显著。而季节Delta值为0.001,该值不仅很小而且没有显著性,因此可以判断该模型序列的季节性特征较低。
图2显示了指数平滑模型的拟合曲线和观测曲线。实线表示2009—2012年的历史CFR价格数据,长折线表示历史CFR价格数据的拟合值,点线表示2013—2021年的CFR价格预测值。
该模型序列整体上呈波动状态,拟合值和历史数据价格曲线在整个区间中几乎重合,因此,可以说明该指数平滑模型对铁矿石粉矿CFR价格的拟合情况比较良好。由预测曲线可以看出,在2013—2021年期间,天津港进口62%铁矿石粉矿现货CFR价格的预测值整体呈震荡式上行的态势。基于建模时选用了“Winters可加性模型”来对CFR价格进行拟合预测,因此,铁矿石CFR价格的波动具有明显的周期性。预测在今后三年中,天津港每年进口62%铁矿石粉矿现货CFR价格会从年初开始震荡上行,在4月达到极值,随后出现小幅回落,在10月跌至年中最低值,接着,价格将持续反弹,在12月达到年中最高值(图2)。
图2 2009—2021年天津港进口62%铁矿石粉矿现货CFR价格历史数据及拟合预测曲线
资料来源:SPSS数据运行结果
2.预测精度分析
为了验证上述预测模型的预测精度,以2013年前6个月的实际CFR价格数据作为参照,与预测值进行对比分析。从表4可以看出,指数平滑预测模型对天津港进口62%铁矿粉矿CFR价格进行了较好的拟合。2013年前4个月的平均绝对误差(MAE)及平均绝对百分误差(MAPE)值都比较低,MAPE在10%以内,预测精度较高,而5月、6月的精度误差相比前4个月稍大,MAPE在20%左右,预测精度降低。
表4 2013年1~6月天津港进口62%铁矿石粉矿现货CFR价格拟合结果及预测精度
资料来源:CFR价格实际值数据来自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官网
在对2013—2021年天津港进口62%铁矿石粉矿现货CFR价格进行预测的过程中,设置预测置信水平为95%。从图3可以看出,随着预测月份的向后推移,在95%置信水平的基础上,预测置信区间范围呈增大趋势,即置信上限值(UCL)越来越高,置信下限值(LCL)越来越低(表5;图3)。
图3 2009—2021年天津港进口62%铁矿石粉矿现货CFR价格历史数据及预测置信区间范围
资料来源:SPSS数据运行结果
表5 2013—2021年天津港进口62%铁矿石粉矿现货CFR价格预测值及置信区间值 单位:美元/吨
资料来源:SPSS数据运行结果
四、结论
预测模型显示,2013—2021年,天津港进口62%铁矿石粉矿现货的平均CFR价格分别为141.50美元/吨、158.14美元/吨和174.79美元/吨(表5),短期内整体呈缓慢震荡上涨的态势。但是纵观国际铁矿石市场,影响铁矿石价格的不确定性因素较多,因此,这里需要根据不同的供需形势对预测模型结果进行修正。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
(1)如果2013—2021年期间,国际钢铁市场的整体形势较2012年没有较大的变化,那么根据历史数据,可以预计2013—2021年铁矿石CFR价格预测曲线将呈预测模型曲线形势周期性地运行。
(2)近几年,三大铁矿石巨头必和必拓、力拓及淡水河谷都在进行大规模的扩产,澳大利亚很多矿山公司公布了2011—2021年较大的扩产计划,印度、非洲、东南亚等地的新兴矿山也纷纷开始投产,并迅速释放产能,预计国际铁矿石产量将有较显著的增长。同时,中国钢铁产量的增长速度已经放缓,对铁矿石的需求增速减缓。因此,在外围和国内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铁矿石市场将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这种供需形势下,预计2013—2021年铁矿石CFR价格预测曲线将像LCL预测曲线靠拢,呈低位运行的趋势,在2021年有可能达到最低值。
(3)近年来,印度加大了对本国铁矿石的保护,限制了出口量。2009年12月,印度将铁矿石块矿出口关税从5%上调至10%,并把铁矿石粉矿出口关税从零上调为5%。2010年4月,印度再度宣布调整铁矿石等大宗商品的出口关税,将铁矿石块矿出口关税从10%提高至15%,粉矿不做调整。这一方面是出于对本国铁矿石等自然资源的保护,另一方面是因为一些印度钢厂已具备利用粉矿炼钢的新技术,这意味着此前只供出口的粉矿也可以在本土用于生产增值产品。因此,未来印度本国对铁矿石的需求将呈增加趋势。印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塔塔钢铁副董事长在接受财新记者采访时也表示,印度2010年的钢铁产量约为6000万吨,但是未来几年很可能会上升至2亿、3亿吨,甚至5亿吨,印度自身没有能够支持如此巨大钢铁产量的铁矿石产量。所以,即使全球铁矿石产量增加,如果印度经济暴涨,其国内钢铁企业在国内铁矿石供应不满足需求的情况下,加大对外铁矿石进口量,那么这种供需环境下,预计2013—2021年铁矿石CFR价格预测曲线将像UCL预测曲线靠拢,呈高位运行的趋势。
(执笔:王嫱)
铁矿石产业主要上市公司:河钢资源(.SZ)、海南矿业(.SH)、金岭矿业(.SZ)、大中矿业(.SZ)等。
本文核心数据:全球铁矿石产量、全球铁矿石进口市场结构、全球铁矿石价格
全球铁矿石供给规模波动增长
铁矿石是含有铁单质或铁化合物能够经济利用的矿物集合体,铁矿石是钢铁生产企业的重要原材料。2010-2021年全球可用铁矿石产量呈现波动增长的态势。2021年全球可用铁矿石产量达到26亿吨左右。
从铁矿石产地分布来看,全球优质铁矿资源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巴西、俄罗斯等地区,中国铁矿石资源虽然储量较大但铁矿资源整体品位较低,2021年澳大利亚、巴西两国铁矿石产量占比约60%;从企业产量来看,淡水河谷(Vale)、力拓(Rio
Tinto)、必和必拓(BHP)和福蒂斯丘(FMG)四大铁矿石供应商对全球优质铁矿石资源形成高度垄断,2021年上述四大矿铁矿石产量占比在45%左右。
2011-2021年期间,由于全球新增产能逐渐释放、宏观经济增长减缓等复杂因素的影响,铁矿石平均价格逐年下降,导致全球铁矿石开采市场规模下降明显;之后,随着铁矿石供需关系逐渐平衡、高品位铁矿石需求增加等因素的影响,铁矿石价格整体增长态势,带动全球铁矿石市场平均价格波动增长。2021年,全球铁矿石开采市场规模超过3000亿美元。
全球铁矿石消费市场主要在中国
目前,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钢铁制造国家,也是全球铁矿石主要的消费地。近年来,中国铁矿石进口量占全球铁矿石进口总量的70%以上,其次是欧盟、日本、韩国和印度等。
注:内圈2021年,外圈2021年
近两年全球铁矿石价格持续高位
近两年,受到全球新冠疫情的影响,铁矿石贸易、供应链稳定性等方面受到重大阻碍。在2021年年中,由于中国需求增长而巴西市场供应持续中断,导致全球铁矿石价格一路飙升,并在2021年6月达到最高点214.43美元/吨,超过2021年全年平均价格的2倍,随后有所下降但整体仍然保持在高位状态。预计未来随着全球供需市场逐渐回归正常,全球铁矿石价格将进一步回落。
以上数据来源于前瞻产业研究院《全球铁矿石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以上内容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铁矿石2024年供需分析 铁矿石2024价格趋势分析的精彩内容,好的文章需要你的分享,喜欢铁矿石2024年供需分析 铁矿石2024价格趋势分析这篇精彩文章的,请您经常光顾吧!
下一篇:更多致富项目
本文标题:铁矿石2024年供需分析 铁矿石2024价格趋势分析
本文链接:http://m.chaxuanwen.com/article/146785.html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铁矿石2024年供需分析 铁矿石2...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广汽本田2024款价格 广汽本田2...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2.2胡桃会复刻吗 胡桃复刻完下...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各国备战 2023年世界军备的文...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2024流行发型 2023年会流行什...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b2445客机 b247客机图片的文章...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老式台历2023 旧式台历的文章,...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2024属羊年龄 2024属羊年龄查...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2023甘肃招飞 甘肃招飞什么时...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华润秋招2023 华润秋招时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