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碗之中讲的是什么 茶碗文化_茶器_茶文化

茶文化>茶轩文>茶器

茶碗之中讲的是什么 茶碗文化

时间:2023-05-26 16:52:42 作者:遥远的她

好的文章需要慢慢品鉴,但是我们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茶碗文化的精彩内容等你来阅览,里面有茶碗之中讲的是什么和茶碗文化都是给您精心准备的哦!

茶碗之中讲的是什么 茶碗文化

茶碗之中讲的是什么 茶碗文化

茶盏,历代有各种不同的称谓,每一种称呼背后即表达了茶人对茶盏之美的诗人想象,也体现了不同时代里茶盏的器型变化。

在饮茶之始,由于茶在当时的生活饮品中还没有占据主流位置,因此也就没有真正专门用来饮茶的器具,喝茶时常与酒器、食器一起混同使用。自秦汉以后,饮茶之风日渐兴起,茶具才开始从日常的食器、酒器中分离出来。至唐代,茶已成了人们日常生活饮品,并且形成了茶人兴茶、皇家重茶、文人写茶、佛教崇茶、举国饮茶的社会现象,此时方才出现了专门用于饮茶的器具茶盏。

在唐代,茶盏常被称为茶碗(盌”、茶”。在唐代诗文中,茶瓯出现的频次要远高于茶碗。

茶碗的诗文,有:卢仝《七碗茶》的“一碗喉吻润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王维《酬严少尹徐舍人见过不遇》的“君但倾茶碗,无妨骑马归”。

茶瓯的诗文,有:边塞诗人岑参《暮秋会严京兆后厅竹斋》的“瓯香茶色嫩,窗冷竹声干”;姚合《杏溪十首杏水》的“我来持茗瓯,日屡此来尝”。

整个唐代诗人中,留下茶盏诗词最多的当数白居易。白居易自号醉吟先生,不独好酒,而且嗜茶如《想东游五十韵》的“客迎携酒榼,僧待置茶瓯”;《重修香山寺毕题二十二韵以纪之》的“烟香封药龟,泉冷洗茶瓯”;《山路偶兴》的“泉憩茶数瓯,岚行酒一酌”;《招韬光禅师》的“白屋炊香饭,荤膻不入家。命师相伴食,斋罢一瓯茶”等等。

到了近现代,随着茶道的发展,日本茶碗逐渐获得较大的名声,非常著名的有乐窑、织部窑、志野窑等出产的茶碗。

除了和物茶碗外,茶碗的另外两个重要来源是中国的天目山建安窑和高丽国。前者被称为天目茶碗,是茶道中最早使用的茶碗,十分名贵,但随着利休等人逐渐将茶道引向朴拙自然,天目茶碗不再流行,现在已经极少使用,价值却与日俱增。而高丽茶碗实际上就是高丽民间的饭碗,十分简单粗糙,但在利休等大茶人眼里,却恰好体现茶道的本质,因此被大量的使用。

茶之四美,美在何处

自陆羽集《茶经》以来,茶便得到了上至文人雅士下至平民百姓的广泛推崇,无论是喝茶、爱茶还是懂茶之人,皆赞茶之美。

茶美在何处?静坐一杯茶,惴惴以作答,曰:一美在形,二美在味,三美在韵,四美在境。

1、茶美在形

当一撮茶从郁郁深山来到小小的茶杯,看到那条索状的茶叶在沸水的冲灌下翻滚奔腾。

小小的叶片慢慢舒展开来,简直就是一种欢愉的跳跃,心儿也随之绽放。

慢下来,是茶与水相遇,一芽一叶在慢慢回旋中随水上下沉浮,鲜嫩得如同枝头再生,仿佛是整个茶之生命的释放。

总是有一种莫名的情愫感染着你,整个身心便也飘在那种被无限生机滋润的空气里。

2、茶美在味

“松花飘鼎泛,兰气入瓯轻。”可以说,茶之味一品香馥,二品醇厚,再品淡远。

记得儿时,家中每有客人来,家父就在大茶壶中放入少许茶叶,热水注入时,清新的茗香满屋流淌。

及至成年到京求学,炎炎夏日下,端起一碗大碗茶,沁入心脾,大呼解渴过瘾,更觉其味香馥无比。

待到有了更多时间品茶时,茶的醇厚慢慢渗透舌尖,其味浑然天成,让人回味久久。

时事境迁,当心渐归于平淡后,再复去朋友茶馆饮茶,在那宁静的午后,茶之味又是那么淡而平和。

真的是“淡茶温饮最养人”,一杯茶里竟然飘出了生命的淡泊与宁静。

3、茶美在韵

茶之韵在清心,在随性。

茶“可以清心也”,一杯清茶在手,便舌底朝朝茶味,眼前处处诗情;千山万壑在眼前,白云清风入心中,万千气象一壶茶,从来烦恼何处 寻。

茶可随性也,可大口喝,一瓯解却山中醉,便觉身轻欲上天;可小口饮,冷然一啜烦襟涤,欲御天风弄紫霞。

正所谓,清心一杯茶,随性到天涯。

4、茶美在境

茶是一种禅意的味道,一种无言淡然的境界。茶境在内为心,从泡茶、倒茶到品茶,无一不是心境,无处不是身安。

静静中,听茶的声音,与心的对话,世界便因你而生。

茶境在外为缘,与几个好友小聚,一杯清茗便是整个时空。有句话说得好:不在于喝什么茶,而在于和谁喝茶。

相对而坐即茶,此处无语即禅,人生因你而安然。

此是茶之四美,与君把盏来细品,如是如是。

夏日之雅,在于书画、品茶、赏花

书画、品茶、赏花,夏之三雅士!

夏日风雅之书画

夏日,相比于室外骄阳炙烤,在雅舍笔墨挥洒,最是乐事。

“纸寿千年,墨润万年。”笔墨取于物,发之心,为物之象、心之迹。

书写,是一种能力。能写一手好字的人,常常令人另眼相看。

如果说书法体现的是一种闲情雅致,那画画更在于它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的思考。

王维诗云:“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古人作画,一支笔,一张宣纸,纵横恣肆,写意流畅。

一张纸,寥寥数笔丹青于白宣之上,诗意盎然,寄托着隐逸超俗的思想。

在一笔一划间,人会变得越来越沉静,夏日的喧嚣聒噪也烟消云散。

夏日风雅之赏花

盛夏时节,赏花之意未尽,可静坐家中看栽种的花儿含苞怒放;亦可信步荷塘小径,观一池清雅。

夏日赏花可清心,红火的凤凰花、金黄的夹竹桃、粉嫩的莲......

在一片花红柳绿中,感受“生如夏花”的壮美。

喜爱花的淡雅,一个“淡”一个“雅”,体现了做人的最高境界。

人若能像花儿一样,淡定、清白、宽容、雅致,那也是一种高度。

也喜欢花的绚烂,“莫言春芳尽,夏花始盛开”,有花相伴,迷了眼睛,醉了心扉。

炎炎夏日,细细观赏,每一朵花都有她独有的姿态,让人忘却了烦恼,只留下一丝芬芳,还有内心的一份清凉。

夏日风雅之品茶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中国人饮茶,注重一个“品”字。

“品茶”不但是鉴别茶的优劣,也带有神思遐想和领略饮茶情趣之意。

茶无贫富,也无贵贱,可以素朴简约,也可以堂皇精致,大俗大雅,尽在日常点滴之中。

夏日,在百忙之中泡上一壶茶,择雅静之处,自斟自饮,可以涤烦益思、振奋精神,也可以细啜慢饮,达到美的享受。

宋代美学四艺:点茶、焚香、插花、挂画

宋代美学一改唐代的自我张扬与奋进拓取,进入一种将日常生活提升至艺术境界,且充实内在涵养与修为,归返自然,意趣天成的生活方式。

他们抚琴、调香、赏花、观画、弈棋、烹茶、饮酒、采菊、写诗......成为宋代文人的一种重要社交活动。这与现代人追求的生活美学与讲究个人品味的生活态度极为一致。

《宋徽宗听琴图》局部

点茶、焚香、插花、挂画,被宋人合称为生活四艺(亦有称“四事”者),是当时文人雅士追求雅致生活的一部分。此四艺者,透过嗅觉、味觉、触觉与视觉品味日常生活,与当今的东方美学主流意识不谋而合。

焚香重在“香”之美,品茗重在“味”之美,插花重在“色”之美,挂画则重在“境”之美。如此优雅之举,在扫“四旧”后离中国人的生活越来越远,如今重拾旧好,多少让人有些陌生之感,好在粗鄙必将受人唾弃,优雅终将重回人间。

1点茶:一壶沉香好茶,款待远方友人

宋代流行点茶法,将茶压辗成粉末后放入茶盏中以水注点,用力搅拌使茶水混合成乳状再饮用,日本抹茶道就是然自宋代的点茶。

中国茶道是一门饮茶艺术,深入日常生活诗词、绘画中。乾隆帝曾曰:“君不可一日无茶”,此语成为了茶融入日常生活的最佳写照。

《知否》剧照里的点茶

点茶是唐朝和宋朝时期的一种煮茶方法。

点茶也常用来在斗茶时进行。它可以在二人或二人以上进行,但也可以独个自煎(水)、自点(茶)、自品,它给人带来的身心享受,能唤来无穷的回味。

茶,遇水舍己,而成茶饮,是因为布施;叶蕴茶香,犹如戒香,是为持戒;忍蒸炒酵,受挤压揉,是为忍辱;除懒去惰,醒神益思,是为精进;和敬清寂,茶味一如,是为禅定;行为便法,济人无数,是为智慧。茶心佛心,何共何殊?一盏清茶。石碾轻飞瑟瑟尘,乳香烹出建溪春。世间绝品人难识,闲对《茶经》忆古人。

2焚香:一缕沉馥馨香,舒缓俗世烦忧

烧香一词很通俗,按俗解后面马上要跟上磕头二字才是,实际上焚烧二字义本无别,似乎说焚香便雅了许多,实际上只是语言习惯而已。

这里的烧香绝不是指佛寺道观或祭祖打醮之类的香,而是为了增添日常家居生活情调的焚香。

北宋耀州窑青釉镂孔复层式五足炉

宋代汝窑莲花鸳鸯炉(河南宝丰清凉寺汝窑址出土)

宋哥窑鱼耳炉,国家博物馆藏

中国用的香历史可追溯至春秋之前,盛唐时期调香、熏香、评香已成为高雅艺术,香道文化俨然成形。

宋代发展更达到鼎盛,香文化融入日常生活,文人雅士相聚品香读书,一边享受氤氲香气,一边读经谈画论道。

历代不少帝王将相、文人墨客皆惜香如金、爱香成癖,甚至有文人感叹“无香何以为聚”。

唐代鎏金香炉

苏东坡晚年与弟子就是以沉香为伴,终日焚香作赋,度过晚年。

这事一副表现民间日常生活的小品,人物是妇女与儿童,在画左侧的桌上陈友香炉、筯瓶,还有一张琴、三轴画和一函书,可见四事、四艺的普及程度。

3插花:一盆理念之花,品味百态人生

中国插花艺术始于隋朝之前,主要作于祭坛佛前供花,唐代时花艺在宫廷内大受欢迎,到宋代更普及至一般文人雅士,发展极盛。

宋代插花艺术突破唐代的富丽堂皇,以清、疏风格,追求线条美,内涵重于形式,体现插花者得人生哲理与品德节操,被称做“理念花”,对后世的花艺风格影响颇大。

《知否》剧照里的嬷嬷教学宫廷插花

插花一词现在应经非常流行,90年代初以前中国已经很长时间不插花了。

有迹可寻的插花,至少唐以前在中国已经出现,甚至有人认为是汉代就有,不管何时有的,都还相对简单,多与祭祀或供奉有关。

说相对简单,除了指花的搭配外,还有就是插花的花器也很简单,基本上是借用日常的生活器皿。

4挂画:一幅行云字画,寓藏山水美景

“挂画”最早是指挂于茶会座位旁的关于茶的相关画作,演变至宋代,挂画改以诗、词、字、画的卷轴为主。

文人雅士讲究挂画的内容和展示的形式,作为平时家居鉴赏或雅集活动共赏的重要活动。

挂画也是一件雅事,估计不解者居多。按现在的现象,有文化否先不论,有品位否也不说,家里挂几幅画似乎是寻常事,其实不然,这有的是深厚的历史原因。

宋代以前,多数的绘画是画在牆上,现在称为壁画,作为建筑装饰的一部分,和建筑融为一体,如画龙点睛的故事,点的就是壁画。

画在室内的可移动的,就属画在或裱在屏风上的了。所以唐代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既记载了许多名家的壁画,如我们如雷贯耳的吴道子等,都以画壁画著名。同时我们现在称成以偶数出现的竖轴的画如四、六、八、十、十二条屏,许多都是古人把画裱在屏风上的后来又揭下装轴的产物。

唐以前方便收藏欣赏的都是横轴手卷形式,到五代出现竖轴。宋代小册页也很流行,我们要说的是,这一时期,人们把画裱成竖轴,作为平时家居鉴赏或雅集活动鉴赏的很总要的一个内容,这画如何展示、什么场景挂什么画是有讲究的,所说不宜累家,至少得培养一个熟练的僕人来专门负责。

宋《人物图册》

焚香重嗅觉之美,品茶重味觉之美,插花重触觉之美,而挂画则重视觉之美。

四艺合一展现宋代文人雅士风雅,韵味的生活美学。

以上内容是小编整理的关于茶碗之中讲的是什么和茶碗文化的文章,喜欢小编的给小编点赞收藏把。

上一篇:闻香杯有什么作用 闻香杯是怎么用的

下一篇:更多茶器

本文标题:茶碗之中讲的是什么 茶碗文化

本文链接:http://m.chaxuanwen.com/article/14827.html

使劲推荐

茶碗之中讲的是什么 茶碗文化
茶碗之中讲的是什么 茶碗文化

好的文章需要慢慢品鉴,但是我们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茶碗文化的精彩内容等你来阅览,里面有...

闻香杯有什么作用 闻香杯是怎么用的
闻香杯有什么作用 闻香杯是怎么用的

好的文章需要慢慢品鉴,但是我们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闻香杯是怎么用的的精彩内容等你来阅...

白茶怎么煮,能用铜壶吗为什么 白茶怎么煮,能用铜壶吗
白茶怎么煮,能用铜壶吗为什么 白茶怎么煮,能用铜壶吗

好的文章需要慢慢品鉴,但是我们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白茶怎么煮,能用铜壶吗的精彩内容等...

人养壶三年,壶养人一生 为什么说人养壶三年,壶养人一生
人养壶三年,壶养人一生 为什么说人养壶三年,壶养人一生

好的文章需要慢慢品鉴,但是我们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为什么说人养壶三年,壶养人一生的精...

铁壶失蜡法和砂铸法的鉴别 铁壶失蜡法特征
铁壶失蜡法和砂铸法的鉴别 铁壶失蜡法特征

好的文章需要慢慢品鉴,但是我们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铁壶失蜡法特征的精彩内容等你来阅览...

发表评论

相关推荐

建盏 日本国宝 建盏 日本
建盏 日本国宝 建盏 日本

好的文章需要慢慢品鉴,但是我们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建盏 日本的精彩内容等你来阅览,里面...

挑选茶具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挑选茶具
挑选茶具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挑选茶具

好的文章需要慢慢品鉴,但是我们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挑选茶具的精彩内容等你来阅览,里面有...

建水紫陶壶泡什么茶 建水紫陶茶杯的功效
建水紫陶壶泡什么茶 建水紫陶茶杯的功效

好的文章需要慢慢品鉴,但是我们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建水紫陶茶杯的功效的精彩内容等你来...

潮汕功夫茶所用的茶具有这四种类型 潮汕功夫茶所用的茶具有这四种茶
潮汕功夫茶所用的茶具有这四种类型 潮汕功夫茶所用的茶具有这四种茶

好的文章需要慢慢品鉴,但是我们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潮汕功夫茶所用的茶具有这四种茶的精...

茶文化与陶瓷茶具的融合 茶和陶瓷文化
茶文化与陶瓷茶具的融合 茶和陶瓷文化

好的文章需要慢慢品鉴,但是我们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茶和陶瓷文化的精彩内容等你来阅览,里...

精选茶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