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制茶工艺 中国制茶文化_文化_茶文化

茶文化>茶轩文>文化

中国传统制茶工艺 中国制茶文化

时间:2023-05-29 18:34:11 作者:健康教育

好的文章需要慢慢品鉴,但是我们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中国制茶文化的精彩内容等你来阅览,里面有中国传统制茶工艺和中国制茶文化都是给您精心准备的哦!

中国传统制茶工艺 中国制茶文化

中国传统制茶工艺 中国制茶文化

“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申遗成功

记者从文化和旅游部获悉,北京时间11月29日晚,我国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在摩洛哥拉巴特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7届常会上通过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传统制茶技艺主要集中于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的江南、江北、西南和华南四大茶区,相关习俗在全国各地广泛流布,为多民族所共享。

成熟发达的传统制茶技艺及其广泛深入的社会实践,体现着中华民族的创造力和文化多样性,传达着茶和天下、包容并蓄的理念。

中国传统制茶工艺被纳入UNESC 图源:新华社

通过丝绸之路、茶马古道、万里茶道等,茶穿越历史、跨越国界,深受世界各国人民喜爱,已经成为中国与世界人民相知相交、中华文明与世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媒介,成为人类文明共同的财富。

截至目前,我国共有43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居世界第一。

来源:新华社(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编辑:张琴

一审:张琴

二审:唐书凤

三审:徐睿琪

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云南、广西、四川、贵州篇

我国茶区辽阔,主要分为江北茶区、江南茶区、华南茶区、西南茶区,其中西南茶区位于中国西南部,包括了云南、贵州、四川、广西等地,是茶树的起源地,也是中国最古老的茶区。

云南

云南茶叶的种类多,分布广,现代的保护与传承努力成果非常显著,黑茶加工技术的导入产生了普洱熟茶,茶叶加工技艺的民族性也是民族大省特色的一个折射。

作为茶叶发源地的云南省有6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入选“ 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项目,其中再加工茶有4项分别是普洱贡茶(2023)、大益茶(2023)、下关沱茶(2023)、德昂酸茶(2023),红茶有1项滇红(2023),此外还有一项茶俗是白族三道茶(2023)。

1、普洱茶制作技艺(贡茶制作技艺)

“贡茶”即中国古代专门进贡皇室供帝王将相享用的茶叶。

普洱茶以产地为命名出发点,普洱贡茶是在原普洱府(现云南省普洱市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的贡茶厂通过“五选八弃”的严格程序精制而成。深受清朝皇帝的喜爱,在普洱茶成为贡茶后的百年间,“夏喝龙井,冬饮普洱”成为了清宫的饮茶习惯。普洱贡茶不仅是清朝皇室的至尊标志,也被大量用于祭祀、医药、赏赐和送礼,尤其是作为国礼,赏赐给各国使节。

2023年,普洱茶制作技艺(贡茶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茶园风光

普洱茶·贡茶制作技艺经过数代人的实践,约定俗成为相对固定的程式。

原料采选:开采时由村寨头人和有威望的老人经过占卜和实地查看,选出普洱茶·贡茶的首采地。在普洱史志中,对贡茶的采摘有着严格的要求,如要“五选八弃”。“五选”就是:选日子,即选择谷雨前的吉日;选时辰,即选在晴天、日出之前采的茶最佳;选茶山,即选择种植得最好的茶地;还有选茶叶、选茶枝。“八弃”是对采茶的具体要求,即弃无芽、弃叶大、弃叶小、弃芽瘦、弃芽曲、弃色淡、弃食虫和弃色紫。

揉捻

杀青:在热锅里用闷、抖结合的手法,使鲜叶受热而均匀地失去部分水分。关键在温度的掌握,全凭经验和手感。茶叶的温度过低,鲜叶的生涩味不能清除;温度过高,对茶叶中的活性酶破坏太大,不利于后期发酵和茶多酚类物质的保留。普洱茶最显著的特点就在于后来的自然发酵而产生愈来愈香的品味和独特的保健功效。

揉捻:用手直接搓揉已杀青的茶叶,关键在轻重的把握和重力方向的技巧,目的是使茶叶揉成条索状,使之可晾晒成晒青茶。

蒸压成型:即晒青茶经过蒸软、袋揉、压模、定型、干燥和包装等工序,制成各种形状的紧压茶。

2、普洱茶制作技艺(大益茶制作技艺)

云南省勐海县旧称:“佛海”。

1939年,著名茶人范和均创建勐海茶厂,研制和生产普洱茶。“大益”普洱茶以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制作技艺包括30 多道工序,即毛茶加工、发酵、用不同内质特征的茶叶(包括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季节、不同级别等)来构建产品丰富、和谐而且稳定的口感,也由此产生了大量经典的普洱茶产品。

2023年,普洱茶制作技艺(大益茶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晒干

毛茶加工工序

采摘、摊晾、杀青、揉捻、晒干。

发酵制作工序

选料、入堆、潮水、翻堆、解块、风干、醇化、起堆。

筛分制作工序

圆筛、抖筛、风选、复做、拣剔。

搭配工艺

扦样、拼配、匀堆。

成型制作工序

潮水、称茶、蒸茶、做型、压制、解袋、摆茶、上烘、下烘。

包装工序

棉纸印刷、内包、扎筒、外包。

3、黑茶制作技艺(下关沱茶制作技艺)

沱茶是一种制成圆锥窝头状的紧压茶,一面看似圆面包,另一面看似厚壁碗,中间下凹。沱茶历史悠久,虽然下关并不产茶,却汇集了来自云南省内各地最好的制茶原料,也只有云南下关制作的沱茶才叫下关沱茶,下关沱茶由白族同胞创制。以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作为基本原料,主要技艺为筛分、拣剔、半成品拼配、称量、蒸揉、压制成型、干燥、包装等。其中,压制成型是技术关键。

2023年,黑茶制作技艺(下关沱茶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下关沱茶

其中,压制成型是技术关键。在1953年以前采用双手揉成,既费时又费力,后改为木凳压制,凳上有凹凸槽模,运用扛杆原理进行压制,之后在布袋内冷却,等定型后解开布袋。置于木框上晾干,完成压制过程。这些技艺的传承主要靠手口相传,凭长期实践经验和体会才能掌握。以上工艺特征,具有显著的当地特色和多方面的价值。

4、红茶制作技艺(滇红制作技艺)

有人说滇红的茶汤风味就是云南的风情,“浓、强、鲜、香”是它的特点。1937年,“滇红之父”冯绍裘在云南凤庆,以当地大叶种茶试制红茶并取得成功,随后远销海外,为抗战换回珍贵的外汇。

2023年,红茶制作技艺(滇红茶制作技艺)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揉捻

滇红是云南红茶的统称,分为滇红工夫和滇红碎茶两种。产地大都位于云南省南部的临沧、保山地区和西双版纳,这里被科学家们称为“生物优生地带”。

滇红工夫,又称滇红条茶,芽叶肥壮,金毫显露,汤色红艳,滋味浓烈,香气馥郁。滇红碎茶,又称滇红分级茶,其外形均匀,色泽乌润,滋味浓烈,香气鲜锐,汤色红亮。

滇红茶初制的传统制作技艺主要有萎凋、揉捻、发酵、干燥四道工序。初制是滇红茶制作的关键,有“初制把五关”之说,即鲜叶原料是基础,萎凋适度是前提,揉捻充分是关键,发酵协调是中心,两次干燥是保证。

5、德昂酸茶制作技艺

德昂族是云南省芒市古老的世居民族之一,有“茶的民族”“古老茶农”的美誉。

通常选择春夏两季来制作酸茶,以云南大叶种茶树鲜叶为原料,经过杀青、揉捻、厌氧发酵、舂制(或捣碎)、做型、干燥等加工而成。其中厌氧发酵是关键,将揉捻叶放入竹筒或土罐内压紧压实后埋于地下,发酵 2 个月。

德昂族酸茶分湿茶和干茶两种,湿茶为食用,干茶为饮用。饮用的酸茶汤色因年限长短可呈现出黄绿色、金黄色或红色。酸茶嗅之微酸,品之轻柔爽口,回味甘甜。

2023 年,德昂族酸茶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5、民俗(白族三道茶)

白族主要聚居于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逢年过节、宾客临门,都要饮“三道茶”:一苦二甜三回味,三道茶蕴含了白族借茶喻世的一种茶道形式,也是重要的待客礼仪。

第一道为苦茶,将茶叶放入小砂罐烘烤至散发焦香后倒入沸水,片刻再将茶汤分入茶盅,此茶浓烈,色如琥珀,滋味苦涩,寓意“要立业,必须吃苦在先”。

第二道为甜茶,向小砂罐续水烹煮,小茶盅换成放了红糖、核桃肉的小碗,冲入茶水即成,此茶入口香甜,寓意苦尽甘来。

第三道为回味茶,在茶碗中放入少许花椒和一勺蜂蜜,再冲入滚沸的茶水,此茶甜、苦、麻、辣,回味无穷,寓意人生要经常回味,不忘先苦后甜的道理。

2023 年,茶俗(白族三道茶)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广西

广西省有2项入选,1项六堡茶黑茶制作技艺(2023),1项瑶族油茶茶俗(2023)。

1、黑茶制作技艺(六堡茶制作技艺)

六堡茶主产于广西梧州市苍梧、贺县、藤县、岑溪、灌阳等地。

六堡茶属于黑茶,被称作茶船古道上的“黑宝石”,以“红、浓、陈、醇”四绝驰誉海内外,是我国知名的“侨销茶之王”。经杀青、揉捻、渥堆、初蒸、发酵、复蒸、干燥、晾置、加压、陈化等工序制成,干芽条索壮实,有黑褐油润的色泽,汤色红浓明亮,滋味醇和爽口,散发出独特的槟榔香味。

2023年,黑茶制作技艺(六堡茶制作技艺)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2、六堡茶民俗(瑶族油茶习俗)

瑶族多分布在广西、云南、贵州一带,瑶族人多喜爱吃油茶,咸爽鲜香,可以充饥解渴、祛邪祛湿、开胃生津。

广西瑶族油茶特色十分鲜明,属于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民俗”类别,从茶的视角看是饮茶的习俗,也是瑶族人待客的传统礼仪,客人喝油茶,一般不少于三碗,有“三碗不见外”的寓意。

瑶族油茶

先将米花、花生、黄豆等配料或煎或炒或煮,再另起油锅将茶叶炒至微微变色,等它散发茶香时加入适量姜和盐翻炒,随后加水煮沸3至5分钟,捞尽茶渣后将备好的配料倒入茶汤中即可。品尝时可根据个人口味加入葱、姜或韭菜等佐料。

2023年,民俗(瑶族油茶习俗)被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四川

四川省有2项入选,一项是唯一以区域公共品牌申报非遗的蒙山茶,涵盖了4种绿茶和1种黄茶。另一项是再加工茶南路边茶。

1、黑茶制作技艺(南路边茶制作技艺)

南路边茶是四川省的特产,以雨城、名山、荥经、天全、邛崃五县(区、市)所产边茶划为“南路边茶”。是历史上长期销往西藏、青海、新疆、甘肃等地的茶叶,并很早就进入了尼泊尔、不丹、锡金等国家和地区。

南路边茶外形褐黑油润,汤色褐红明亮,香气浓郁持久,滋味醇和悠长,加入酥油、盐、核桃仁末等搅拌而成的酥油茶,更是藏族同胞必不可少的传统饮品。

南路边茶

制作技艺主要分为采割、原料茶初制、成品茶加工三个部分,具有重发酵、后发酵、多次发酵、非酶促发酵、转色发酵等主要特色。

2023年,黑茶制作技艺(南路边茶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2、绿茶制作技艺(蒙山茶制作技艺)

四川雅安市名山区是中国传统茶区,是有史记载世界上人工种茶最早的地方之一。当地以“蒙山茶”茶产业集群为基础,以蒙山茶传统制作技艺,共创茶叶区域公共品牌。

2023 年,蒙顶甘露、蒙顶黄芽、蒙顶石花、万春银叶、玉叶长春等五种代表性茶品,以蒙山茶传统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蒙顶黄芽

贵州

贵州省有1项入选,都匀毛尖茶制作技艺(2023)。

1、绿茶制作技艺(都匀毛尖茶制作技艺)

在高海拔、低纬度、寡日照、多云雾、佳山水的生长环境下,都匀毛尖的鲜爽度体现得非常明显。

都 匀 毛 尖 又 名“ 白 毛 尖”“ 细 毛 尖”“鱼钩茶”“雀舌茶”,产自贵州省都匀市 , 清明前后开采,选一芽一叶初展, 长度不超过 2 厘米,通常 500 克毛尖茶需要 5.3 万到 5.6 万个芽头。干茶外形紧细卷曲,色泽银白含绿,冲泡时水温在 85℃至 90℃,浸泡时间可以缩短,冲泡后香气浓郁且鲜味浓,花香等复合香里伴有高山冷意,汤色浅绿见黄, 滋味浓强,叶底肥壮。

都匀毛尖

都匀毛尖茶制作技艺流程复杂、精细,同一口锅“火中取宝,一气呵成”。整个技艺流程包括采摘、杀青、揉捻、搓团、提毫、烘焙等工序,是黔南布依族、苗族、水族群众的智慧结晶,带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

2023 年,绿茶制作技艺(都匀毛尖茶制作技艺)被列 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茶科普 | 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传统制茶技艺 绿茶篇③——黄山毛峰、太平猴魁、六安瓜片

2023年11月29日,我国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项目,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评审通过,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今天为大家介绍的是黄山毛峰、太平猴魁、六安瓜片的制作技艺。

绿茶篇 ③ ——

黄山毛峰、太平猴魁、六安瓜片

2023年,绿茶制作技艺(黄山毛峰)、绿茶制作技艺(太平猴魁)、绿茶制作技艺(六安瓜片)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黄山毛峰

黄山毛峰产自安徽省黄山市。清代光绪元年,徽州漕溪人谢正安在当地创办“谢裕大茶行”,他带领家人在清明前后摘取肥壮的芽叶,制成形似雀嘴的茶叶。由于该茶“白毫披身,芽尖似峰”,故取名“毛峰”。

毛峰茶深受各界喜爱,远销海内外,其茶叶种植区扩展到整个黄山南北麓,故改名为“黄山毛峰”。

黄山毛峰一般采摘清明至谷雨期间的鲜叶,以一芽一叶为标准,当地称之为“麻雀嘴稍开”,制作工艺流程为鲜叶分级、摊青、杀青、摊凉、揉捻、初烘、回潮、足烘、整理、焙香。

其中,杀青是制好黄山毛峰的关键工序,用深底平锅(俗称“桶锅”)进行,下锅时锅温约150℃,每次投入鲜叶后迅速用双手翻炒。

制成的黄山毛峰条索细扁,形似“雀舌”,带有金黄色鱼叶,色泽嫩绿微黄而油润,俗称“象牙色”,香气清鲜高长,滋味嫩鲜醇厚。

太平猴魁

(图片由黄山峆心茶业提供)

太平猴魁产自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原太平县)。其创制于清代光绪年间,时有茶商将尖茶整齐的芽叶单独拣出,高价销售。家住猴岗的王魁成受到启发,认为可以从采鲜叶开始精挑细制,于是在当地选摘壮挺的一芽二叶,精制成茶。因太平县猴坑、猴岗一带所产的茶叶品质优异,又因该茶技艺的首创者名“魁成”,因而以“太平猴魁”命名。

太平猴魁的制作技艺包括拣尖、摊青、杀青、整形、子烘、老烘、打老火、装桶。

拣尖有“八不要”的原则:即对夹叶不要;芽叶过大过小不要;叶片全开张的不要;瘦弱的不要;生长不健全的不要;有病虫危害的不要;色淡、紫芽茶不要;节间过长者不要。

杀青时,杀青锅选用平口深锅,事先将锅磨光,使锅内光滑发亮。翻炒时要“带得轻、捞得净、抖得开”,茶叶不能在锅内打滚,杀青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成品的色泽、香气和滋味。

烘干是太平猴魁传统制作技艺中成形的关键步骤,又分子烘、老烘和打老火三个过程。子烘过程中,用手辅助将茶叶摊匀,不使弯曲和折叠,趁叶面柔软,用手掌全面按伏整形。老烘过程中,烘顶倒入茶叶后轻拍,茶叶落实后用手在烘顶上全面按一次,使茶叶达到平直的目的。 老烘后将茶放在竹簸箕里摊凉,使梗子的水分渗透到叶面,再进行打老火,烘顶温度在50℃左右,每5分钟翻一次,经30分钟烘干后,装入铁桶内,待茶冷后盖上箬叶,密封贮存。

太平猴魁外形扁展挺拔,色泽苍绿匀润,主脉呈暗红色,冲泡时芽叶缓慢舒展,竖立成朵,宛如兰花,汤色嫩绿鲜亮,香气鲜灵高爽,滋味鲜爽醇厚。

六安瓜片

六(lù)安瓜片源于六安茶,产自安徽省六安市。六安产茶历史悠久,至明代,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即指出:“六安州之片茶,为茶之极品。”清代,六安瓜片被列为贡品,发展臻于鼎盛,清末诗人李光庭形容当时京都茶叶市场“金粉装修门面华,徽商竞货六安茶”。

六安瓜片产于大别山北麓,由单片叶制成,不带芽和梗,其制作流程为采片或扳片、杀青(生锅、熟锅)、摊凉、烘焙(毛火、小火、老火)。

扳片是指将采回的鲜叶进行去芽和去梗,并将扳下来的茶叶分为嫩片、老片、茶梗,再分别炒制;烘焙分为毛火、小火、老火三次,三次烘焙各有不同要求,温度逐渐升高。

其中,“拉老火”是六安瓜片的特色工序,为最后一次烘焙,拉老火的火温比毛火、小火高,而且力求均匀。老火每篮摊茶3-4千克,每个火摊可配二三只烘篮。每篮茶要罩烘五六十次、甚至七十次。拉老火对形成六安瓜片特殊的色、香、味、形影响极大,烘至茶叶表面上霜,手捏成粉末,即可下烘。

六安瓜片是以单片叶精制而成的名优绿茶,其采制技艺独特,制成的茶叶外形直顺完整,不带芽和梗,形似瓜子,色泽翠绿,附有白霜。

未完待续...

部分图片、动图来源自网络

审稿: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副所长 丁勇研究员

文章来源:中国茶叶学会

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绿茶之西湖龙井的制作技艺

西湖龙井,我国十大名茶之一,素有“色绿、香郁、味甘、形美”四绝。

西湖龙井产于浙江省杭州市,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为孕育出茶叶的优异品质,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杭州的产茶史,可追溯至唐代,时有陆羽《茶经》载:“钱塘(今杭州)天竺、灵隐二寺产茶。”

到北宋,辩才法师在龙井狮峰山下开山种茶,成为龙井村种茶制茶的最早历史记载;苏轼常与辩才品茗吟诗,其手书的“老龙井”匾额尚存于狮峰山的悬岩上。

清代,西湖龙井声名鹊起,清高宗乾隆皇帝尤为喜爱,曾六下江南,四上龙井,题写六首龙井茶御诗,亲封“十八棵御茶树”,西湖龙井逐渐享誉中外。

西湖龙井茶的制作技艺

西湖龙井采摘要求鲜叶嫩匀,标准为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茶农总结出一套完整的西湖龙井炒制手法,即“抓、抖、搭(透)、拓(抹)、捺、推、扣、甩、磨、压”十大手法。

抓住茶叶在锅内作上下拓、抖或沿锅壁前后往复移动,整理茶叶并及时抓紧、抓直成条,使茶叶在手掌中内外转换。

将拓起攒在手掌上的茶叶上下抖动,均匀撒在锅中,使茶叶受热均匀,散发叶内水分,起到抖齐、理条、起色的作用。

搭(透)

抖后即反掌向下,顺势朝锅底茶叶压去,搭力开始宜轻,再逐渐加重,主要用于青锅阶段。

拓(抹)

手贴茶,茶贴锅,将茶叶从锅底沿锅壁伏贴地拓上,上、下反复,使茶叶扁平。

手法与拓相似,但与拓的方向相反,加重四指和掌心的用力度,促使茶身更为扁平、挺秀。

抓到靠边锅壁的茶叶,手掌控制住并压实茶叶,用力向前推出去,增加对茶叶的压力,使茶叶进一步扁平、光滑。

手法与抓相似,在抓、推的过程中,扣紧茶叶使其条索紧直。

把托在手中的茶叶利用转动之势,迅速在手中交换,使叶片包住茶芽,起到理条、散发水分的作用。

在抓、推茶叶时,快速往复运动,增加手对茶、茶对茶、茶对锅壁的磨擦,增加茶叶的光滑度,一般用于煇锅后半阶段。

在抓、推、磨的同时,增强对茶叶的压力,促使茶叶更趋平实和光滑,只用于煇锅后半阶段。

一般含水量75%的鲜叶,经过一道道工序作业后,最终做成含水量为6%左右的干茶。500克特级西湖龙井通常需炒制6-7小时。

西湖龙井的品质与冲泡

西湖龙井以“色绿、香郁、味甘、形美”四绝著称,被誉为“绿茶皇后”。茶叶扁平光滑,芽长于叶,色泽嫩绿,汤色嫩绿明亮,香气为嫩栗香或豆花香,滋味鲜醇爽口,叶底细嫩匀整。

冲泡一杯西湖龙井,宜选用玻璃杯,并使用85-90℃的水。先在杯中冲入1/3的开水,再投入茶叶,微微晃动玻璃杯进行摇香并使茶叶浸润,此时可闻到馥郁的嫩栗香或豆花香;

最后再往杯中注水,稍待几分钟后,可看到茶叶在杯中上下浮沉,便可饮用。

以上内容是小编整理的关于中国传统制茶工艺和中国制茶文化的文章,喜欢小编的给小编点赞收藏把。

上一篇:三道茶是什么有什么含义的茶 三道茶指的是什么

下一篇:更多文化

本文标题:中国传统制茶工艺 中国制茶文化

本文链接:http://m.chaxuanwen.com/article/15916.html

使劲推荐

中国传统制茶工艺 中国制茶文化
中国传统制茶工艺 中国制茶文化

好的文章需要慢慢品鉴,但是我们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中国制茶文化的精彩内容等你来阅览,里...

三道茶是什么有什么含义的茶 三道茶指的是什么
三道茶是什么有什么含义的茶 三道茶指的是什么

好的文章需要慢慢品鉴,但是我们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三道茶指的是什么的精彩内容等你来阅...

甘肃产茶的地方 甘肃的茶
甘肃产茶的地方 甘肃的茶

好的文章需要慢慢品鉴,但是我们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甘肃的茶的精彩内容等你来阅览,里面有...

宜宾喝酒的地方有哪些 宜宾吃喝玩乐攻略
宜宾喝酒的地方有哪些 宜宾吃喝玩乐攻略

好的文章需要慢慢品鉴,但是我们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宜宾吃喝玩乐攻略的精彩内容等你来阅...

明代与清代泡茶方法介绍对比 明清的泡茶法
明代与清代泡茶方法介绍对比 明清的泡茶法

好的文章需要慢慢品鉴,但是我们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明清的泡茶法的精彩内容等你来阅览,里...

发表评论

相关推荐

龙井茶的文化与传承论文 龙井茶的文化与传承ppt
龙井茶的文化与传承论文 龙井茶的文化与传承ppt

好的文章需要慢慢品鉴,但是我们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龙井茶的文化与传承ppt的精彩内容等...

铁观音的由来为什么叫铁观音 铁观音的由来故事
铁观音的由来为什么叫铁观音 铁观音的由来故事

好的文章需要慢慢品鉴,但是我们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铁观音的由来故事的精彩内容等你来阅...

一盏茶和一炷香大约多久烧完 一盏茶和一炷香是多久
一盏茶和一炷香大约多久烧完 一盏茶和一炷香是多久

好的文章需要慢慢品鉴,但是我们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一盏茶和一炷香是多久的精彩内容等你...

开茶叶店取什么名字好 开茶叶店取什么名字以雅来取名
开茶叶店取什么名字好 开茶叶店取什么名字以雅来取名

好的文章需要慢慢品鉴,但是我们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开茶叶店取什么名字以雅来取名的精彩...

斗茶文化的起源与含义是什么 斗茶文化的起源与含义简介
斗茶文化的起源与含义是什么 斗茶文化的起源与含义简介

好的文章需要慢慢品鉴,但是我们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斗茶文化的起源与含义简介的精彩内容...

精选文化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