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文章需要慢慢品鉴,但是我们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茶叶外形审评报告怎么写的精彩内容等你来阅览,里面有茶叶的外形审评包括和茶叶外形审评报告怎么写都是给您精心准备的哦!
条索(嫩度):主要评比干茶松紧、弯直、圆扁、轻重等几个方面,包括平整、光滑、规格。
色泽:评比茶叶表面颜色深浅程度以及亮度,是否具有茶叶该有的属性。
净度:净度好的茶品,不掺杂其他杂物。
整碎度:优质的茶品,需要保持茶叶自然形态,筛档匀称等。
茶叶外形既可反映原料老嫩,又可判断制茶技术好坏,外形主要决定于嫩度、条形、色泽、净度四个因子。
1、嫩度
是外形审评的重点,是决定茶叶品质的基本条件。原料老嫩可反映内含物质的多少和叶质柔软程度。茶类不同,采摘标准不一,但在一定的采摘标准下,嫩的比老的好。
审评茶叶嫩度主要看各种芽叶所占的比例,叶质老嫩、有无锋苗和毫毛、条形的光糙度。嫩芽叶比例大、锋苗多、白毫显露、条形光滑平伏,则茶叶嫩度好。
2、条形
各种茶叶均有特定的形状要求,形状好坏,与原料老嫩有兰,也与制茶工艺密切相关。审评条形主要看它的松紧、弯直、整碎、壮瘦、扁圆、轻重、匀齐等。
3、色泽
干茶色泽可以反映鲜叶的老嫩和加工好坏。主要审评色度和光泽度两方面。色度是指茶叶的颜色和色的深浅程度;光泽度是指色面的亮暗程度。
审评干茶色度比较颜色的深浅;光泽度则从润枯、鲜暗、匀杂等方面加以评比,干茶以有光泽、油润。
4、净度
指茶叶干净与夹杂程度,净度直接影响茶叶品质的优的为好,色泽枯暗、花杂的为次。
审评时察看茶叶中茶梗、茶子、朴片、茶末以及一些非茶类物质(如杂草、树叶、泥沙、石子、石灰、竹丝、竹片、棕毛等)的有无和多少。
不含夹杂物或含量少的,净度好或较好。
总结
识别茶叶质量的优劣, 除了按照茶叶专门机构结合化学方法进行审评外;
目前主要是借助人的感觉器官来确定茶叶的质量,即通过视觉、嗅觉、味觉和触觉,采用眼看、鼻闻、手摸和嘴尝的方法进行。
一般说来,要善于识别茶叶,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因此日常需要多实际,对对比,从而得出自己的经验与方法论。
茶叶审评是一项专业科目,审评的项目主要有茶叶的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叶底五个维度。
外形:干茶审评其形状、嫩度、色泽、整碎和净度。
汤色:茶汤审评其颜色种类与色度、明暗度和清浊度等。
香气:主要审评浓度、纯度、持久性。
滋味:醇涩、纯异和鲜钝等。
叶底:叶底审评其嫩度、色泽、明暗度和匀整度。
评茶环境(符合《GB/T 18797-2023 茶叶感官审评室基本条件》)
茶叶感官审评室应建立在地势干燥、环境清静、周围无异气污染的地区。审评室内应空气清新、无异味,温度和湿度应适宜,室内安静、整洁、明亮。
审评室墙壁和内部设施的色调应选择中性色,以避免影响对被检样品颜色的评价:
a、墙壁:乳白色或很浅的灰色;
b、天花板:白色或接近白色;
c、地面:浅灰色或较深灰色。
采光方面,要求室内光线柔和、明亮,无阳光直射,无杂色反射光。其光源主要有自然光和人造光。
茶叶审评所需器具-昵茶网
1、外形
干茶审评其形状、嫩度、色泽、整碎和净度。
紧压茶审评其形状规格、匀整度、表面光洁度和色泽。分里、面茶的紧压茶,审评是否起层脱面,包心是否外露等。茯砖加评“金花”是否茂盛、均匀及颗粒大小。
2、汤色
茶汤审评其颜色种类与色度、明暗度和清浊度等。
3、香气
香气审评其类型、浓度、纯度、持久性。
4、滋味
茶汤审评其浓淡。厚薄。醇涩、纯异和鲜钝等。
5、叶底
叶底审评其嫩度、色泽、明暗度和匀整度(包括嫩度的匀整度和色泽的匀整度)。
1、外形审评方法
将缩分后的有代表性的茶样100g~200g,置于评茶盘中,双手握住茶盘对角,用回旋筛转法,使茶样按粗细、长短、大小、整碎顺序分层并顺势收于评茶盘中间呈馒头形,根据上层(也称面张、上段)、中层(也称中段、中档)、下层(也称下段、下脚),按“审评要素”中的审评内容,用目测、手感等方法,通过翻动茶叶、调换位置,反复比较外形。
2、茶汤制备方法与各因子审评顺序(以红茶、绿茶、黄茶、白茶、乌龙茶的柱形杯审评法为例)
取有代表性茶样3.0g或5.0g,茶水比(质量体积比)1:50,置于相应的评茶杯中,注满热水、加盖、计时,选择冲泡时间,依次等速滤出茶汤,留叶底于杯中,按汤色、香气、叶底的顺序逐项审评。
除上述情况外,还包括乌龙茶(盖碗审评法)、黑茶(散茶)(柱形杯审评法)、紧压茶(柱形杯审评法)、花茶(柱形杯审评法)、袋泡茶(柱形杯审评法)及粉茶(柱形杯审评法)这几种情况的细分。
3、内质审评方法
(1)汤色:按“审评要素”中的审评内容目测审评茶杯,应注意光线、评茶用具等的影响,可调换审评碗的位置以减少环境光线对汤色的影响。
(2)香气:一手持杯,一手持盖,靠近鼻孔,半开杯盖,嗅评杯中香气,每次持续2s~3s,后随即合上杯盖。可反复1次~2次。按“审评要素”中的审评内容判断香气的质量。并热嗅(杯温约75℃)、温嗅(杯温约45℃)、冷嗅(杯接近室温)结合进行。
(3)滋味:用茶匙取适量(5ml)茶汤于口内,通过吸吮使茶汤在口腔内循环打转,接触舌头等部位,吐出茶汤或咽下,按“审评要素”中的审评内容审评滋味。审评滋味适宜的茶汤温度为50℃。
(4)叶底:精制茶采用黑色叶底盘,毛茶与乌龙茶等采用白色搪瓷叶底盘,操作时应将杯中的茶叶全部倒入叶底盘中,其中白色搪瓷叶底盘中要加适量清水,让叶底漂浮起来。按“审评要素”中的审评内容,用目测、手感等方法审评叶底。
绿茶的审评需按照GB/ T 23776《茶叶感官审评方法》进行,主要流程分为把盘、称茶、泡茶、沥汤四部分,除此之外,还包括出汤后,对汤色、香气、滋味、叶底的评审。
审评时需要注意保持环境整洁干净,以及提前准备好审评所使用的茶具。
审评室的选择和布局应符合标准的要求。绿茶审评工作室,一般要求地面干燥,室内墙壁和天花板为白色;室内光线应明快柔和,避免阳光直射,还可安装日光灯弥补光线的不足与不匀,采光面的窗户不得使用有色玻璃。
室内保持空气流通,各种设备应无明显的杂异气味。
四周环境要安静,无外源杂异气味和噪音源。审评室的面积应能满足审评工作需要而定。
(审评使用茶具~昵茶网)
步骤一:把盘
从盛装茶样的包装容器中倒出外形审评样品。
这一步骤,主要是看干茶的外形和香气,看外形(看茶叶的嫩度、松紧、手测茶的干燥过程。)
闻干茶(可抓取一把茶叶闻香、并手测茶的干燥程度、轻折断茶叶,有脆感即为正常。)
步骤二:称茶
(称取茶叶)
在茶样盘中抓取3.0g样品,必须注意上中下三段茶的对应性,不可随意取拿。而具体的取样手法,则可依照GB/ T 23776《茶叶感官审评方法》进行取样、称取。
步骤三:泡茶
绿茶审评的冲泡,也需要注意规范性。一是水应注满审评杯,二是水要烧开沸腾,三是冲泡速度宜快。
将审评杯和审评碗成行排开,一个审评杯,对应1-3个审评碗。审评杯用于冲泡茶叶,审评碗用于盛放对应的茶汤。通常审评杯的容量是150ml或250ml,对应投茶量3克或5克,茶叶投放入审评杯后,并用沸水冲泡。
冲泡时间:4分钟
步骤四:出汤
出汤时,审评杯的盖孔朝向杯柄,将审评杯倒扣在审评碗中即可。
沥汤的操作要快。
首先需注意执杯方式,避免手指直接与高温的杯壁接触,引发操作的混乱;其次提杯姿势应正确,避免因审评杯过早倾斜而使茶汤流出审评碗外;
(出汤时)
三是将审评杯放置在碗上面时,杯口的锯齿处应低于杯底,以利茶汤全部流出;
四是沥汤的最后还需要在审评碗上抖动审评杯数次,以将杯中残留的茶汤全部沥出。
同时冲泡多只茶样时,还需要注意每只茶杯沥汤的间隔时间应与冲泡时间一致,以免出现冲泡时间误差。
(出汤后)
步骤五:看汤色
每一个审评碗中的汤的量要求一致,以免影响茶汤的颜色深浅。再用茶匙按汤色的浓度、亮度、清澈度评定优次。
步骤六:闻香气
拿起已出完的审评杯,右手半揭开盖子,轻嗅香气,重复几次。闻香气,可分为热嗅、温嗅、冷嗅三种。
具体指的是,闻不同阶段的香气:热嗅用于判断茶香是否正常(有无异味等)、香气的类型和香气高低;温嗅是判别茶香的类型与等级的重要考量);冷嗅,能了解茶香的持久度。
步骤七:尝滋味
用茶匙盛取茶汤到茶杯中,或直接用茶匙舀取茶汤,进行滋味品尝。品尝时,舌头充分接触茶汤,动作快速、平稳,并及时记录下滋味的特点:浓淡、鲜爽度、苦涩度、纯净度等等。
步骤八:评叶底
将审评杯中的茶叶倒扣在盖子上,对叶底进行观察审评;观察叶底的嫩度、芽头占比、色泽、均度等的优次;并用手指按压,感受茶叶的软硬、厚薄程度等。
茶叶品质的审评,一般从上述的外形、香气、汤色、滋味、叶底5方面进行,缺一不可,他们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为最终准确的审评结果提供参照。
审评茶,除了能审评出茶叶的优次,把控茶叶质量外,他们还能指出关键的,找出茶叶缺陷的制茶步骤,为茶厂改善茶叶品质提供的宝贵意见。
茶叶等级划分标准为茶叶的感官品质(外形、内质),可分为特级、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五级等,其次也可以按照鲜叶指标进行区分,如一芽一叶、一芽两叶、一芽三叶,以及单片的含量多少来作为茶叶等级的标准。
大宗绿茶的分级标准
一级:一芽两叶一芽两叶占比50%以上,一芽三叶占比不超过30%,其它不超过20%
二级:一芽两叶及一芽三叶初展一芽两叶占比20%左右,一芽三叶占比50%左右,其它不超过30%
三级:一芽三叶一芽三叶初展15%左右,一芽二、三叶40%左右,其它不超过45%。
名优茶等级区分
特级(精品)
芽头比叶片长,芽长于叶(或者说芽头比叶片高),梢长不超过3厘米,一芽一叶初展大于等于70%(部分地区部分茶叶要求更高,一般要大于等于90%),一样两叶初展小于30%
一级
芽与叶等长,一芽一叶初展大于20%,一芽两叶初展小于等于70%
二级
一芽两叶大于等于70%,一芽三叶初展小于30%。
六大茶类以及代表品种
1、绿茶
炒青绿茶-眉茶(炒青,特珍,珍眉,凤眉,秀眉,贡熙等)
珠茶(珠茶,雨茶,秀眉等)
细嫩炒青(龙井,大方,碧螺春,雨花茶,松针等)
烘青绿茶-烘青(闽烘青,浙烘青,徽烘青,苏烘青等)
细嫩烘青(黄山毛峰,太平猴魁,华顶云雾,高桥银峰等)
晒青绿茶(滇青,川青等)
蒸青绿茶(煎茶,玉露等)
2、红茶
小种红茶(正山小种,烟小种等)
工夫红茶(滇红,祁红,川红,闽红等)
红碎茶(叶茶,碎茶,片茶,末茶)
3、青茶
闽北乌龙(武夷岩茶,水仙,大红袍,肉桂等)
闽南乌龙(铁观音,奇兰,水仙,黄金桂等)
广东乌龙(凤凰单枞,凤凰水仙,岭头单枞等)
台湾乌龙(冻顶乌龙,包种,乌龙等)
4、白茶
白芽茶(银针等)
白叶茶(白牡丹,页眉等)
5、黄茶
黄芽茶(君山银针,蒙顶黄芽等)
黄小茶(北毛尖,沩山毛尖,温州黄汤等)
黄大茶(霍山黄大茶,广东大叶青等)
6、黑茶
湖南黑茶(安化黑茶等)
湖北老青茶(蒲圻老青茶等)
四川边茶(南路边茶,西路边茶等)
滇桂黑茶(普洱茶,六堡茶等)
以上内容是小编整理的关于茶叶的外形审评包括和茶叶外形审评报告怎么写的文章,喜欢小编的给小编点赞收藏把。
上一篇:霍山黄芽茶怎么样 霍山黄芽 黄茶
下一篇:更多经验
本文标题:茶叶的外形审评包括 茶叶外形审评报告怎么写
本文链接:http://m.chaxuanwen.com/article/632.html
好的文章需要慢慢品鉴,但是我们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茶叶外形审评报告怎么写的精彩内容等...
好的文章需要慢慢品鉴,但是我们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霍山黄芽 黄茶的精彩内容等你来阅览,...
好的文章需要慢慢品鉴,但是我们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黄金芽的品质特征有哪些特点的精彩内...
好的文章需要慢慢品鉴,但是我们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月光白是白茶还是普洱茶的精彩内容等...
好的文章需要慢慢品鉴,但是我们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西山茶怎么样的精彩内容等你来阅览,里...
好的文章需要慢慢品鉴,但是我们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武夷山竹窠岩茶的精彩内容等你来阅览...
好的文章需要慢慢品鉴,但是我们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7561普洱茶是什么意思的精彩内容等你...
好的文章需要慢慢品鉴,但是我们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龙井挑选的精彩内容等你来阅览,里面有...
好的文章需要慢慢品鉴,但是我们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牛栏坑为什么叫牛肉的精彩内容等你来...
好的文章需要慢慢品鉴,但是我们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黑茶执行标准db43-t569的精彩内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