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文章需要慢慢品鉴,但是我们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180cc紫砂壶放多少普洱茶叶的精彩内容等你来阅览,里面有120cc紫砂壶 放多少茶叶和180cc紫砂壶放多少普洱茶叶都是给您精心准备的哦!
采用120CC的紫砂泡普洱茶,需要投茶6~8克。放茶量的多少直接影响着茶的口感,茶多了会苦,茶少了会淡,120cc的紫砂壶,可以参考1:15和1:20的茶水比例,根据这两种比例投茶,再根据自己的习惯加以调整,就可以冲泡出适口的茶汤了,但需要注意掌控好出汤时间。
不同容量紫砂壶放茶叶的参考量:
若是一人品茶,可以选择小品壶,5~7人品茶,选择中品壶为佳;如果人再多一些,10人左右可以使用大壶来泡茶。
紫砂壶泡茶,茶与水的比例一般为1:20左右,例如120ml容量的盖碗、紫砂壶,投茶6~8克即可,当然,可以根据个人的习惯,或者饮茶场景增减,并非一成不变。
不同茶品对于紫砂壶的适应性
普洱茶分为生普、熟普,生普最适合用盖碗冲泡,尤其是生普新茶,不适合用紫砂壶;
虽然熟普也可以用盖碗来冲泡,但要想泡出口感更温和、更浓顺的茶,选择紫砂壶泡茶更为理想。
紫砂壶具有双气孔隙结构,保温又透气,可以给普洱茶加分。在保持良好透气性的前提下,还具有锁茶香的功能。
熟茶经过人工发酵,变得醇厚温润,但同时香气也会减少。那么使用紫砂壶冲泡会有利于香气的提升,年份较大的生茶也适用。
根据盖碗或紫砂壶的大小,比例大概在1:20左右这样一个区间,比较合适,一般120cc的紫砂壶,熟茶大概放6~7克,生茶要多增加一克。
当然,这个茶叶量本身是一个建议的参考值,没有固定范围,可以根据个人的习惯和口味而改变。
120CC的紫砂壶投6~8克熟普为佳,冲泡普洱茶,投茶量的多少直接影响茶叶滋味,过多则苦涩,过少则清淡,而120cc左右的紫砂壶,可参考1:15与1:20的茶水比例,此比例下,根据个人习惯稍作调整,便可泡出适口的茶汤,但是依旧需要把握好出汤时间。
熟茶,由于特征和生茶不同,使用盖碗冲泡也可以,要想得到一杯更温润、稠滑的茶汤,选择紫砂壶来冲泡会更加理想。
紫砂壶为双气孔结构,即保温、又透气,可以给普洱茶加分。它在保持透气性较好的前提下,还具有锁住茶香的功能。熟茶经过人为发酵之后,变得更醇和、温润,但同时香气会下降,使用紫砂壶冲泡,更有利于提升香气,有些年份的生茶也同样适用。
投茶量根据盖碗或紫砂壶大小,可按1:15到20左右的比例,一般120毫升的紫砂壶,我们会投入6克熟茶;生茶的话会增加一克。
当然,这个投茶量根据个人泡茶习惯以及口味会变化,并非一成不变,所以要把握好。
冲泡普洱茶时常用盖碗、紫砂壶、紫陶壶等,如果是刚出厂不久的新茶,一般选用白瓷盖碗冲泡,如果是有些年份的老茶或熟茶,往往更适合用壶类茶具冲泡。
喝普洱茶时经常会遇到类似情况:一款老茶用盖碗泡出来表现平平,这时换紫砂壶或紫陶壶重新泡一次,也许香气、滋味和汤感就比之前都要更好。
仅看外观就可以发现,紫砂壶的器形和材质,与盖碗均有明显不同。
紫砂壶选用独特的泥料高温烧制而成,嘴小、盖严,密闭性较好,再加上壶壁内部存在着许多小气泡,所以整体保温性能要明显好于白瓷、玻璃等材质的盖碗。
我们都知道,普洱茶的制作原料是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不同于含芽率较高的中小叶种茶类,比如绿茶、红茶等,普洱茶中含有部分老叶和茶梗,茶叶内含物质更为丰富。
为了充分激发出香气和口感,通常都选用100℃的沸水来冲泡普洱茶。如果茶具本身的保温性能比较好,那就可以在冲泡过程中释放出更多的茶叶内含物质。
壶泡普洱茶的香气和茶汤更有层次感,这就是原因所在。
紫砂壶的目数一般要求在40~60之间,紫砂泥料的目数,指的是紫砂颗粒的大小,一般有24、32、40、50、60、72、80、100等目数,目数越小,泥料颗粒越粗;反之,目数越大,颗粒就越细,而目数多为40~60之间,此范围的泥料(目数)既细腻且有砂质感,同时烧成率高,光泽度更好。
目数是区分紫砂泥料颗粒粗细或者说大小的一个概念。
紫砂泥料60目
在紫砂壶行业,我们在将紫砂矿研磨过筛时,会以筛网确定目数,常见的有24目、32目、40目、60目、80目、100目等。
如果有其他的特殊用途,还会增加别的目数,视情况而定。目数越小,泥料颗粒就越粗,反之,目数越大,泥料颗粒就越细。
目数体现在紫砂烧成后表面的砂质感、细腻感,目数低的紫砂泥,成品壶颗粒相对粗些,砂质突出;
目数高的紫砂泥,泥料就较为细腻,砂质感少。有人说细腻的砂质感看着精细、好看,也有人说目数小的粗砂,有粗狂美,摸上去手感更好,因此也没有绝对的好坏、多少区分。
其次,目数相差不大的情况下,其对透气性的影响是很微小的,例如60目与80目的同种泥料,透气性是差不多的。
而当我们把泥料研磨的太细,打破了其物理结构,就会影响到其透气性了。
而如果60目与180目的泥料相比,后者几乎便没有透气性可言了。
总结
经过紫砂艺人的实际操作检验,砂质太粗和太细在制作难度上都非常高,一般控制在40目与60目左右最好;
这个范围的泥料既细腻又有砂质感,且制作烧成率高,烧成后泡养包浆光泽度也好。
所以泥料不是越细越好,太细会过犹不及的。
紫砂壶的数目高好还是低好,紫砂泥料拥有双气孔结构,让紫砂壶泡茶会越来越香,才造就了今天许多壶友对紫砂壶的喜爱。而紫砂壶的透气性好坏,跟紫砂泥料目数的高低有着很密切的关系。
为了帮助壶友对紫砂了解,今天来说说“泥料”的目数特征和对泥以及成品壶的影响。
1.牛盖壶
紫砂壶在制作的过程中,泥料颗粒大小用目数来定,常用的是16目(目为直径单位,指筛泥料的筛网每平方厘米上小孔的个数)、24目、32目、40目、60目、80目、100目。
泥料颗粒越细,则可塑性提高,壶的机械强度增加;坯料颗粒粗,则可塑性降低,在烧制过程中不容易变形,稳定性提高,收缩率减小。
2.风荷清香
目前做壶的泥料常用的是40目和60目的,其他目数的泥,有人也会用来做壶,80、100目的泥料经常会被用来做泥绘,装饰壶用,16、24和32目的料,对工具的损伤大(有点像生活中的磨刀石),而且在制作过程中,走刀时,刀口一般不会划断砂粒,使得砂因外力的作用而从泥中脱落,我们称为“跳砂”。泥料的收缩大,砂的收缩小。
在烧窑过程中,泥很容易把砂挤出来,也是跳砂的一种,在壶表刻字或画时,也会形成跳砂。这样几种情况,就造成了线条上有缺口,平面上有凹坑,也就是所谓的瑕疵。这种情况在壶口和壶盖的边缘经常会有的。
3.福临八方
在烧成过程中,颗粒细,则收缩大,烧成温度降低,容易变形。烧成后壶表的金属光泽感强。而粗颗粒在烧成过程中,收缩小,烧成温度提高,不容易变形,成品率提高。
4.满瓢
一般手工成型的(全手工壶和半手工壶)泥料的目数不会太高,除了极少数高手掌握100目以上的高目数泥性外,多数艺师做出的壶在40-80目左右。
5.如意井栏
目数越高,透气性会稍弱,却反而利于将茶香逼出,在泡铁观音之类的乌龙茶时,冲泡的温度要保持在比较高的状态,才能达到最佳的逼香效果,这时就可以选用目数比较高的泥料。
以上内容是小编整理的关于120cc紫砂壶 放多少茶叶和180cc紫砂壶放多少普洱茶叶的文章,喜欢小编的给小编点赞收藏把。
下一篇:更多冲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