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文章需要慢慢品鉴,但是我们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潮汕凤凰单丛茶分类的精彩内容等你来阅览,里面有天下茶庄潮州工夫凤凰单丛和潮汕凤凰单丛茶分类都是给您精心准备的哦!
提起潮汕人,你最先想到的是什么?
潮汕人会吃懂得吃,那是出了名的。“没有一头牛能在潮汕全身而退”,说的就是闻名全国的“潮汕牛肉火锅”,其鲜嫩紧实,讲究三起三落,深受吃货们喜爱。
然而,还有一样东西,深入潮汕人民的骨髓,那就是极具特色的“潮汕工夫茶”。
如果你看到有人随时随地,拿出了整套的茶具开始泡茶,请不要惊讶——他就是潮汕人。在喝茶这件事上,潮汕人就没有服过谁,说潮汕人的命是茶给的,一点也不过分!
▲广式早茶
潮汕工夫茶是潮汕人独特的饮茶习惯。“工夫茶”并非茶叶的名字,是因为这种泡茶方式极为讲究,操作起来需要一定的工夫和特有的茶具。此工夫,是指泡茶的学问,品饮的工夫。
潮汕工夫茶作为中国茶艺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与潮汕人偏爱凤凰单丛紧密相关。如同喝葡萄酒时需要使用不同的玻璃杯来帮助加速或减慢氧化、聚集酒香一样,潮汕人认为唯有工夫茶的泡法可以将单丛的山韵、香气完全释放出来。
凤凰单丛茶属乌龙茶类,是凤凰茶中之极品,产自潮安县凤凰镇乌岽山,其品质特点,成茶素有“形美、色翠、香郁、味甘”四绝。外形特色挺直肥硕,优雅清高的自然花香,浓郁、甘醇、特殊山韵蜜味的滋味,橙黄青澈明亮的汤色,青蒂绿腹红镶边的叶底,极耐冲泡的底力,构成凤凰单丛茶特有的色、香、味内质特点。
几乎没有人能不被潮汕特有的凤凰单丛那变化多端的香气所吸引。香气,是凤凰单丛的灵魂之一,由于其香型众多,连潮汕本地的茶农都无法说清道明,直到1996年定义出凤凰单丛中最典型的十大香型(“十”并非实指,因为不止十个,也在变化发展中)。
最为典型的十大香型分别是:蜜兰香、黄枝香、芝兰香、玉兰香、杏仁香、姜花香、肉桂香、桂花香、夜来香、茉莉香。
凤凰单丛拥有如此之多的香型,与当地茶农们将凤凰单丛单株采摘、单株精制的方式密不可分,由于其香气大部分都来自于地域香、品种香、工艺香,所以难于“标准化”。
即使是同一种茶树、同样的生长环境,做青摇青的工艺不同、程度不同,香气特征也会不一样。焙火温度、次数的不同,体现的口感风味亦不尽相同。
潮汕人喝茶,非常重视山韵。所谓“山韵”,是指基于其生长土地的独特内质所展现的滋味特点,这种内质是凤凰单丛品质的关键,也是区别于其他产地单丛茶的关键所在。
潮汕茶农都知道一句老话,“日生香,火生色。”采摘后的茶叶经过阳光适度的暴晒、萎凋、晾青静置、做青发酵等环节后,叶内的酶不断活动,水分逐渐消失,干物氧化,芳香油缓慢地挥发出来,再通过后期炭火的轻度烘焙,茶香就逐渐收敛,融入水中,成为潮汕人喜欢的水中香气。
大名鼎鼎的“鸭屎香”,是凤凰单丛茶的一款经典茶品
“鸭屎香”的名字来源也有几种说法,一种是茶农怕茶苗被人偷去,故意丑化茶名,另一种说法是该茶树栽种在俗称“鸭屎土”的黄土壤上,因此而得名。
因茶名不雅,后被更名为“银花香”,原因是其香型类似于金银花的香气。
有人认为鸭屎香就是大乌叶,但其实两者并不等同,大乌叶(即叶形大叶片深绿)的品种可以通过工艺控制做出多种香型;还有人认为鸭屎香等同于杏仁香,但实际上,鸭屎香中除了杏仁味又还包含其他丰富的花香。香气浓郁持久,汤色金黄明亮。汤感柔顺、滑,韵味悠长独特,回甘力强。
所谓工夫茶(茶艺)是一种技艺,一种文化,是囊括茶叶、文化、泡茶技艺、生活为一体的独特茶文化。
潮州是工夫茶艺的发源地,也是工夫茶文化的发祥地。
《潮州工夫茶》着眼“工夫”二字,分别从传承、技艺、感受、时光、文化等方面,展现潮州因茶而名,工夫茶推崇“和、敬、精、乐”的精神,它必将超越局限,与更多的人们共享。
这里,也需要注意,红茶中的工夫红茶也带有工夫二字,但意义完全不同,工夫红茶是红茶的三大类别之一,另外两种是小种红茶、红碎茶。
所谓工夫红茶,指的是在制作时,工艺分为初制、精制,同时继承了以前的制茶工艺,制出的茶品更为精细,耗时费力,因此称之为工夫红茶。
潮州工夫茶始自宋代,至清代中期已蔚然成风,甚至流传到东南亚各地。
潮州工夫茶的冲泡有其一定的程式,主要由茶具讲示、茶师净手、泥炉生火、砂铫(煮水器具)掏水、榄炭煮水、开水热罐、再温茶盅、茗倾素纸、壶纳乌龙、甘泉洗茶、提铫高冲、壶盖刮沫、淋盖追热、烫杯滚杯、低洒茶汤、关公巡城、韩信点兵、敬请品味、先闻茶香、和气细啜、三嗅杯底、瑞气圆融等多个环节组成。
(馆藏-潮汕工夫茶十八件 )
除冲泡独特外,潮州工夫茶艺另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以乌龙茶为主要茶品。
其二,潮州工夫茶艺是潮州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民俗学、潮学、社会生活史等方面的研究价值。
同时,潮州工夫茶艺为国家级非遗项目。 现在日本的煎茶道、中国台湾地区的泡茶道都来源于潮州的工夫茶。
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大多数年轻人对工夫茶已不甚了解,传统潮州工夫茶技艺为简化的冲泡程式所取代,潮州工夫茶技艺呈现出衰退的趋势,亟待保护。
所以,潮州工夫茶是技艺、文化与生活的集合,而并不是某一种茶。
工夫茶源于乌龙茶类,绿茶、黄茶采用玻璃杯泡法,黑茶、普洱茶、红茶则采用简单的盖碗泡茶法,而乌龙茶则采用工夫泡法,关公巡城、韩信点兵两个步骤为工夫茶的核心步骤。
工夫茶的含义:
2023年,“潮州工夫茶”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里的“工夫茶”,不是指某一种茶,而是一种泡茶的方式。因冲泡过程有一定步骤,每一步都精细讲究,所以很费工夫,工夫茶的名字由此而来。
目前潮州地方颁布的《潮州工夫茶艺冲泡技术规程》就确定了工夫茶泡法的21道步骤。比如“乌龙入宫”,就是将茶叶倒入茶壶的动作,把茶比作乌褐色的龙,一个普通的过程也变得美了。
再比如“关公巡城”,我们将茶壶中的茶均匀分给每一个杯子。这个分杯的工序中,茶壶在杯子上方匀速环绕,就像关公骑马巡视。
工夫茶不仅每一步都有实用的价值,而且已经升华到了美学和艺术的高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工夫茶的冲泡及演示步骤:
(一)鉴赏香茗:茶艺师请茶友观赏干茶。
(二)孟臣淋霖:用沸水浇壶身,所谓“温壶”。孟臣是明末清初人,他制作的紫砂壶成为绝世佳作,因此用孟臣来代指紫砂壶。
(三)乌龙入宫:将茶叶用茶匙拔入茶壶,装茶的顺序应是先细再粗后茶梗。
(四)悬壶高冲:向壶中注水,水满壶口为止。
(五)春风拂面(刮顶淋眉):用壶盖刮去壶口的泡沫,盖上壶盖,冲去壶顶产泡沫。淋壶的目的一为清洗,二为使壶内外皆热,以利于茶香的发挥。
(六)熏洗仙颜:迅速倒出壶中之水,是为洗茶。极边乌龙零添加零农残,洗茶对于极边来说主要是为了让茶干浸润。
(七)若琛出浴:用第一泡茶水烫杯,又谓“温杯”,转动杯身,如同飞轮旋转,又似飞花欢舞。若琛瓯,是一种薄瓷小杯。这里指的是茶杯。
(八)玉液回壶:用高冲法再次向壶内注满沸水。
(九)游山玩水:也称运壶,执壶沿茶船运转一圈,滴净壶底的水滴,以免水滴落入杯中,影响茶之圣洁。
(十)关公巡城:循环斟茶,茶壶似巡城之关羽。此番目的是为使杯中茶汤浓淡一致,且低斟是为不使香气过多散失。
(十一)韩信点兵:巡城至茶汤将尽时,将壶中所余斟于每一杯中,这些是全壶茶汤中的精华,应一点一滴平均分注,因而戏称韩信点兵。
(十二)敬奉香茗:先敬主宾,或以老幼为序。
(十三)品香审韵:先闻香,后品茗。品茗时,以拇指与食指扶住杯沿,以中指抵住杯底,俗称三龙护鼎。品饮要分三口进行,“三口方知味,三番才动心”,茶汤的鲜醇甘爽,令人回味无穷。
(十四)高冲低筛:冲泡第二泡茶,重复第八步动作。
(十五)若琛复浴:手法同若琛出浴。
(十六)重酌妙香:重复第九、十、十一步动作。
(十七)再识醇韵:重复第十三步动作。
(十八)三斟流霞:冲泡第三泡茶。乌龙茶内质好,香气浓郁持久,有“七泡有余香”之美称。高品质的极边乌龙可以冲十泡仍有香韵。茶艺表演时,只冲泡三次。
宜红工夫茶属于红茶类,性温,全发酵。创制于清道光年间,产于鄂西山区宜昌、恩施两市,因在宜昌集散、加工、出口而得名。
宜红工夫有“冷后浑”的特点,是中国高品质的工夫茶之一。宜红工夫自创制以来就一直很受西方消费者的推崇。
据中国茶叶公司的资料显示,1888年经汉口口岸出口的茶叶有40万担,占当时全国茶叶出口量的40%,其中以宜红工夫为主。
【宜红工夫茶的特点】
外形:条索紧细有金毫。
色泽:乌润。
汤色:红亮。
口感:醇厚鲜爽,先闻香,再品味,满口生香,回味甘美。
香气:清鲜纯正悠长。
叶底:红亮柔软。
以上内容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天下茶庄潮州工夫凤凰单丛和潮汕凤凰单丛茶分类的文章,喜欢小编的给小编点赞收藏把。
下一篇:更多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