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文章需要慢慢品鉴,但是我们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坝气山普洱茶怎么样的精彩内容等你来阅览,里面有勐库坝气山的茶叶和坝气山普洱茶怎么样都是给您精心准备的哦!
坝气山自然村隶属于云南省临沧市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勐库镇懂过行政村,属于山区,和磨烈毗邻而居。
位于勐库镇西边,距离懂过村委会5公里,距离勐库镇24公里。该村2023年以前属于贫困村,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为主。
目前该村的发展思路和重点是:抓好以大叶种茶为特色产业的发展,大力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及泡核桃产业,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加农民收入。
国土面积0.79平方公里,海拔1710米,年平均气温20℃,年降水量1750毫米。全村有耕地总面积582亩,其中:田地162亩,土地420亩,人均耕地2.40亩,主要种植粮食茶叶等作物;
拥有林地600亩,其中经济林果地600亩,人均经济林果地2.55亩,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35亩,有效灌溉率为6.01%,全村辖2个村民小组,有农户58户,有乡村人口235人,其中男性152人,女性83人,以汉族为主。
冰岛村和坝卡村相连,坝卡村和坝气山自然村隔河相望,两个寨子中间的直线距离不到3公里,也由此形成了一个大豁口,空气流通得很好。从懂过去磨烈,再翻过磨烈梁子,就看见茶园掩映的坝气山,那一片一片的茶园,从村前一直绿到村后,从山脚一直绿到山顶。
坝气山的植被保存完好且具有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的好处在于形成了稳定的生态环境,其中植被相互制约又相互依存,而这样的生态环境相对稳定,坝气山的茶园在这样的环境中就不容易受到破坏,生命力旺盛。坝气山的茶园一般都是选择无农残的管理模式,每年两次给茶园锄草松土,每年一次的修枝打叉,都是手工完成。
受冰岛湖影响,坝气山和磨烈的温度比周围的村庄相对稍低,独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独特的气候、植被和土壤资源,也造就了这里盛产好茶,整个村满山满坡的除了林地都是茶园,其中古树茶占据茶园面积的40%左右,古树的树龄300至500年不等。古茶树多数就分布在村庄周围的杨家茶地,离村庄稍远的也有几块,当地人叫大少爷地基、凹子茶地、叶家茶地、新茶园(“新茶园”这个地名是老辈人流传下来的,不是因为新种植茶园得名。),其中杨家茶地的茶更具特色,被一些茶商收购后以磨烈的名义出现在市面上。
有的古茶园相对保留得比较完整,然而有的古茶园就略有遗憾了,因为早些年古树概念还没成立的时候有近一半的古树为增加产量而被矮化过,好在还保留了近50亩的古树没被矮化。高纬度、高海拔、多云雾、零污染的自然环境造就了坝气山的天然好茶,远近闻名,受众多茶客及茶友的追捧。
外观芽叶肥壮、干茶色泽墨绿、条索紧结、白毫显露;香气高扬、香型为花果香、挂杯持久;汤色透亮有光泽、干净无杂质;
滋味醇厚,茶汤苦涩平衡,收敛性好,生津回甘快且持久,茶汤质感饱满、柔顺、香醇浓郁、尾韵很足,茶汤甜度很高,非常耐冲泡;叶底芽叶壮实完整,轮廓清晰可见,弹性好。
忙波自然村隶属于云南省临沧市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勐库镇护东村委会,属于坝区。
位于勐库镇的西南边,距离护东村委会2公里,距离勐库镇4公里,是佤族和傣族混居的一个村庄。
国土面积0.42平方公里,海拔1100米,年平均气温25℃,年降水量1600毫米,适宜种植水稻、玉米等农作物。有耕地403.5亩,其中田281.5亩,地122亩,人均耕地1.35亩,主要种植水稻、玉米茶叶等作物;
有林地223.5亩。主要产业为茶叶,销往省外。
勐库有两个傣族村寨有古茶园,一个是冰岛、一个是忙波,忙波傣语读 “ 宛波 ”,坐落于南勐河西岸勐库坝子的边缘。在1958年以前忙波是个纯粹的傣族寨,1959年忙波上面的丙山大寨中的佤族迁了一部分到忙波,忙波才成为一个傣族与佤族合住的村寨。
“ 亥弄大茶园 ” 是勐库最美的茶园,就在忙波自然村,“ 亥弄 " 在傣语里是 “ 很大的一片地 ” 的意思。忙波村的东面、北面和西面均连接着森林,东面则是村民的田地。
村里的茶树在解放后期绝大多数都被矮化过,是典型的勐库大叶种。
外观条索清晰,芽尖肥厚多毫;香气高扬,香型为花果香,挂杯香沉稳持久,茶汤透亮,有光泽,滋味苦涩微显,茶汤入口涩味稍重于苦味,化开速度很快,收敛性很强,生津快,回甘佳,尾韵亦足,耐冲泡;叶底芽叶完整,弹性很好,轮廓清晰可见,好茶真的可以从叶底中展现出来。
邦崴行政村隶属云南省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富东乡,地处富东乡西边,距离富东乡政府所在地12 公里,距离县城142公里。东邻与黄藤村相联 ,南邻与上允镇相联 ,西邻与上允镇相联 ,北邻与上允镇相联 。国土面积35.12平方公里,海拔高 2026米,年平均气温 16.8℃,年降水量1168 毫米,适合种植水稻、玉米等农作物。全村有耕地总面积5846 亩,其中水田 2204亩,旱地 3642亩,人均耕地2.19 亩,拥有林地13201.5 亩,其中经济林果地1772.9 亩,人均经济林果地0.66 亩,主要种植茶叶、草果等经济林果。
邦崴过渡型古茶树生长在海拔1900米的云南省澜沧县富东乡邦崴村新寨寨脚园地里。为乔木型大茶树,树姿直立、分枝密、树高11.8米,树幅8.2×9米,基部干径1.14米,最低分枝0.7米,树龄在1000余年,从古到今一直被当地茶民所采摘利用。
1992年10月11日至14日,云南省茶叶学会、普洱地区行署、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普洱地区茶叶学会、澜沧拉祜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共同在澜沧召开澜沧邦崴大茶树考察论证会,专家认定,澜沧邦崴古茶树是迄今全世界范围内发现的唯一古老的过渡型大茶树,它不仅是中国的珍稀植物和国宝,也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为多学科、多方面的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为中国茶叶史,世界茶史填补了一项重要缺环。
1993年4月,“中国普洱茶国际学术研讨会”和“中国古茶树遗产保护研讨会”在普洱举行。来自9个国家和地区的181名专家学者亲临现场考察,对邦崴古茶树进行研究,参会专家学者认为;澜沧邦崴古茶树通过分析其染色体组型,并与云南大叶种和印度阿萨姆种的核型对比,结果发现邦崴大茶树核型的对称性比云南大叶种和印度阿萨姆种对称性更高。证明邦崴大茶树是较云南大叶种和印度阿萨姆种更原始,起源更早的茶树,是野生型向栽培型过渡的过渡型的结论,以核型分析结果看是完全正确的。
1997年4月8日邮电部发行(茶)邮票一套四枚,第一枚《茶树》就是邦崴过渡型古茶树。邦崴古茶树出现在国家名片"邮票"上。这张“国家名片”终结了一个多世纪的茶树原产地之争,向世界宣告:1991年发现的澜沧邦崴古茶树是迄今全世界范畴内发现的唯一的过渡型大茶树;茶树原产地不在印度,而是在中国云南,具体坐标直指澜沧邦崴。
外观条索肥壮,色泽墨绿,白毫显露;香气高锐持久,干茶香突出,汤色青黄透亮,油润有光泽,茶汤入口浓厚饱满,刚烈之余又显油滑甘甜;山野气韵较强,杯底留香,耐泡,口感转化得快,醇厚稳健,舌面与上颚中后段微苦涩,甘韵强而集中于舌面,香甜饱满,滋味浓烈,叶底有弹性,条索完整。
其历史可追溯至明朝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据当地的一座墓碑和相关资料记载,至今还生活在田坝乡瓦桥村海塘的汉族人,如艾姓、方姓、叶姓、刀姓等姓氏,是明朝永乐十年(公元1413年),为躲避战乱,从江西举家搬迁海塘定居,在这片蛮荒之地种植了一定规模的茶园。清朝雍正年间(公元1723年),当地盐茶贸易逐渐兴盛起来,并带动海塘茶的发展,到了雍正七年,海塘茶通过马帮运销昆明、西藏乃至京城,成为了地方名茶。雍正皇帝品后赞曰:"茶出海塘,色黄味甘,野中有柔,绝茶也"。此后,海塘茶名声远扬。
海塘古树茶区地属无量山山脉,古茶树资源主要分布在位于瓦桥村海塘小组,包括瓦桥村及周边李家、盆河、田坝、成功等地的茶园,都属于老海塘茶区,栽培型老茶树共有1150亩。其中树龄在50至100年间的有700亩,百年以上的有450亩,古树春茶年产量约1.3吨。而最具有代表性的古茶树,是离海塘古树茶区不远的田坝村坡头山,一株被命名为"白芽口茶"的栽培型小乔木型大茶树,高约5米,树龄近1000年,该茶树芽毛特多,芽体较小,酚氨比值10.2,是制作普洱茶和优质绿茶的原料。
海塘古树茶区的茶树品种比较混杂,百年左右的古茶树多为勐库茶种。而茶树较大的多为"特种"茶,称"大山茶"或"大树茶",其特点是植株高大,树姿半开张,主干明显,分枝较密,叶片稍上斜或水平状着生,叶椭圆形,叶色深绿,叶芽肥壮;原产于无量山、哀牢山(可能是野生型和栽培型茶树自然杂交的地方群体品种),栽培史上千余年。海塘茶也正因茶树品种的混杂,而酿成独特的风格和品质,也与精细的纯手工制作工艺有关,所制茶品,茶叶汤色金黄,滋味醇厚,回甘持久,爽滑耐泡。
04茶山箐古茶园
05茶山箐普洱茶的特点
茶山箐普洱茶的外观条索黑亮、紧结显毫、色泽墨绿;香气清雅、近花蜜香、香气高扬、挂杯持久;汤色金黄、清澈透亮、富有光泽;滋味顺滑、汤质饱满、野韵明显、口齿留香,生津回甘明显,口感醇厚,苦涩味弱,回甘持久;叶底完整、条索匀整、弹性很好,实属是一款非常值得推荐的好茶。
以上内容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勐库坝气山的茶叶和坝气山普洱茶怎么样的文章,喜欢小编的给小编点赞收藏把。
上一篇:茶多酚是什么 茶多酚都有哪些作用呢 茶多酚是什么东西?
下一篇:更多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