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茶轩文>经验

200元一两的茶叶怎么样啊 200元一两的茶叶怎么样呀

分类:经验发布者:三千公里的理想

好的文章需要慢慢品鉴,但是我们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200元一两的茶叶怎么样呀的精彩内容等你来阅览,里面有200元一两的茶叶怎么样啊和200元一两的茶叶怎么样呀都是给您精心准备的哦!

200元一两的茶叶怎么样啊 200元一两的茶叶怎么样呀

200元一两的茶叶怎么样,200左右一两的茶叶,算下来就是一斤2000元,档次基本在一级或特级,其品质必不差。

这种档位的茶叶在十大名茶当中,应该可以算中端偏上的一级或特级茶了。拿信阳毛尖为例子,200一斤的雨前中后期芽叶,采摘标准应该是一芽一叶,茶味十足,香气好,茶汤也比较明亮、鲜爽醇厚、回甘快。

因此这种茶叶如果实在没有被忽悠的前提下,其品质肯定是比较不错的。

茶叶是一种慢消品,一斤茶叶如果喝茶老茶客也要喝一个月,喝茶不多的一斤茶叶需要喝2-3个月。比如喝2个月,也就是60天,一天喝茶大概3块钱多点,现在市场饮料随便一瓶也得3-5块钱,茶叶可以续杯,一泡茶叶可以泡3-5泡,算起来要比饮料便宜很多。而且茶叶对健康有好处,降三高,去油腻,提神,抗衰老等等的好处。

一百多的茶叶好不好

一百多的茶叶既有好的,也有劣质的,对于小众茶叶来说,如汉中炒青、崂山绿茶等,其工艺到位,品质优良,但由于名气较小,受众人群少,因此价格较低,此类茶叶一百多品质则较佳,而对于西湖龙井、金骏眉等,知名度较高,且稀缺度高的茶叶来说,一百多则为品质低下者。

一百多元可以买什么茶

1、如果对口感要求不高,可选择素毛峰、崂山绿茶、日照绿茶、汉中炒青这一类茶,一般100元250g左右。

2、明前西湖龙井 25g左右,狮峰产区(去年)(运气好了碰对人了1000+左右,初学者不要妄想),龙坞、梅家坞品次一般的可以买到一两左右,越乡龙井二两至半斤;雨前西湖龙井可以买到二两左右,越乡龙井一大包。

3、洞庭碧螺春 20g-40g左右,东西山产区(今年),如果是炒青的话可以买一斤;淘宝上各种奇奇怪怪的螺蛳一般的“碧螺春”,应该可以买到一斤吧。

4、明前高山安吉白茶40g左右,雨前半斤左右。

5、感德正炒2两左右(均价,铁观音价差太大,仅作参考),毛蟹本山9.9淘宝包邮。

6、正岩肉桂/水仙两泡到十泡不等,看师傅,看山场。马肉可以买到一泡,前提是人家卖你,牛肉的话几片叶子。

7、金骏眉一泡左右,正山小种1-2两(均价,注意是正山)。

8、单丛理论上讲可以买到一至二两。

9、明前黄山毛峰 100g左右,明后半斤左右。

怎么去品一个茶好不好

看外观,好的茶叶条索齐整紧结,匀称或饱满,光泽度高,而劣质茶条索松散,碎叶较多,干脆度低;香气上,好茶香气馥郁 香纯,令人愉悦,而劣质茶香气冗杂;口感上,好的茶叶口感或醇厚或鲜爽,回甘生津,苦涩化开及时,回韵强,而劣质茶苦涩难解,厚韵弱,有杂味。

怎么去品一个茶好不好:

1、外观

外观是最直观的第一印象,从外观鉴别茶叶好坏也是最基础和必要的第一环节。好茶都有良好的外观表现,边缘整齐。外观上又体现亮点:茶叶外形和茶叶的色泽度。

例如,新的普洱茶外观颜色较绿,有白毫,味道浓烈。老的普洱茶经过长时间的后发酵作用,茶叶外观呈枣红色,白毫也转为黄褐色。

2、闻茶香

说起来容易,掌握这些也是很简单的事情。除了眼观、手感之外,用鼻子问一下也是一个重要技巧。无论是茶的好坏、新老茶,闻起来都有一股茶香,根据这点也是可以鉴别出茶叶的好坏。

好茶叶基本都是香气宜人,不好的茶或者老茶,一般都会存在一股酸味陈味甚至是其他的异味。

3、汤色透亮

不管任何茶类的茶汤,关键要“透亮”,汤色透亮除了让人赏心悦目外,还说明:

A、茶叶的制作工艺优良,无碎未。

B、储存条件良好,没有灰尘,也没霉变。

C、茶的内含物质丰富,并得到很好的释放。

D、冲泡方法科学。有时由于冲泡的原因,会让好茶出现浑浊,比如水温太高,毫多的茶用高冲法等。

4、苦涩味从舌面散开,而不是收敛

苦不涩不是茶,苦涩是茶的本性,但关键在于能否快速散去。如苦涩味一直留在口腔中,所谓“盯舌头”,应该不能算是好茶。

也有人好这一口的,那只能算个人的主观标准。

5、无异味、怪味、水味

A、异味

指不是茶本身的味道,一般是因为茶在生产储存过程中,吸收了其他味道,比如香水或化妆品的味道、烟味、其他杂味。

因为茶的吸附性非常好,所以生产存放时一定要注意,异味一旦吸收,几乎无法去除,再好的茶也毁了。

B、怪味

指的是茶本身让人不愉快的味道,比如霉味。还有一些语言无法表达的,让人觉得难受的味道。

也有人说,这才是这款茶的特别之处,但怪味往往说明这款茶有问题,出现了有害物质,如黄曲霉菌等,喝了对健康不利。

C、水味

是指茶味和水味分离,出现淡腥味。水味往往出现在茶汤变淡的时候,好的茶是不会出现茶水分离的,淡而不腥。

6、叶底鲜活

好茶的叶底,无论六大茶类的哪一种,鲜活是共同的特征。

叶底鲜活说明:茶叶的原料好。叶底是对茶青的还原;茶的制作工艺好,没有把茶做死;冲泡得当,让茶叶充分泡开,又没把茶泡熟,闷坏。

对于喝茶的人来说,掌握如何鉴别茶叶的好坏优劣是非常重要的,虽然并非价格越高的茶就越好,但是在喝茶的过程中我们都希望喝到品质优越的茶叶,可并非所有的好茶都是用条件和标准去评判,因为再多的标准都抵不过好喝。

茶怎么品出好坏

品一杯茶的好坏主要依据8个维度,纯度、浓度、厚度、苦涩度、甜度、鲜度、回甘、风味,好茶滋味纯净,茶汤透亮,内质饱满,稠厚感与层次感强烈,苦涩及时化开,回甘生津且饱含回味,而劣质茶滋味寡淡且单一,有杂味,汤质暗沉,苦涩度较高,回甘以及鲜爽度差。

茶怎么品出好坏:

一、闻茶香

茶叶香气多种多样,就拿白茶来说,白茶有毫香、各类花香、果香、枣香等等,且香气有浓有淡,有高远也有低沉。

最简单的判断就是闻一下茶叶的香气,看它是否有刺激性气味,或者有让你感到不适的味道。若是发霉变质的茶叶,那我们自然就能在第一时间闻出茶叶那不对劲的茶香。因为品质正常的茶叶,香气就算不鲜明,但至少不会难闻、刺鼻。

我们在做闻香工作前,应该先了解一下你要闻香的茶叶。事先知道茶叶会具有哪些类型的香气,提前做好功课,闻香工作就会顺利些。

那么我们又该如何闻香?

闻香主要有分3种:

第一干闻、第二热闻、第三冷闻,所谓的干闻就是闻干茶香,热闻就是闻已经冲泡好的茶汤香。冷闻就是闻茶冷却后的盖子香或者杯底香、叶底香。

值得一提的是,热闻同样分三种:

第一闻盖子香,第二闻茶汤香,第三闻叶底香,一般细嫩的茶叶具有嫩香,如果没有这种香气那么说明此茶可能是老茶、粗茶。此外,我们可以从香气的悠远性与持久性来分辨茶叶的好坏。

茶叶的香气要符合本身的特点,比如白牡丹是花香,老寿眉是枣香,因此你就不能从牡丹身上闻出枣香来,这就不对了。

二、品茶味(重点)

茶的滋味是最能反映出茶的品质好坏,而品茶味也是我们泡茶的最终目的。冲泡一款茶叶后,主要可以从下面这些角度去品,要点:多喝、多泡,实践很重要。

1.纯度

纯度和香气一样,指滋味是否纯净,有无异杂味。主要也是加工过程或存储过程中产生的气味,比如霉味、焦味和由于杀青或揉捻没处理好形成的青味。

2.浓度

这个很好理解,是茶汤内含物质多少的表现。

我们喝茶就是在喝叶子里面有益的内含物,如果内含物很多的话,则说明“库存充足”,有条件满足我们的饮用需求,这也是茶叶耐泡度的基础。

3.厚度

指茶汤的稠厚感,常常会和浓度搞混。

其实浓度就像一杯纯盐水,盐的多少代表它的浓度高低,但加再多盐都还是单调了点。而厚度则是一碗高汤,里面除了盐还有很多很多东西,会给你一种很丰富、厚实的感觉。

茶也是一样,不同物质含量多且均衡,就会给我们的味觉更多的享受。没厚度的茶喝起来单一,缺乏层次。

4.苦涩度

很多人觉得苦涩度是不好的,但其实它也是茶的必备,茶中有益物质中最重要的物质,比如茶多酚就是苦涩味的,咖啡碱是苦味的。因此完全没有苦味不仅是不好的,也是不现实的。

还好茶叶中还有很多甜味、鲜味的物质,他们和苦涩味融合起来,让苦并不那么讨厌。

喝茶时可以有轻度苦涩,让味觉更丰富,但不可一直留在舌面和口腔里,让人难受,这就是“苦要化的开”的意思。

5.甜度

这应该是茶中最愉悦的味道之一了,不过茶的甜并不是跟糖水或者蜂蜜一样那么强烈,而是一种温和的甜,主要由茶叶中的可溶性糖和氨基酸来表现。在无添加的情况下,甜度越高越好。

6.鲜度

是指茶的鲜爽口感,这和茶中的氨基酸有很大关系,很像我们熬汤的过程中产生的鲜味。一般茶叶越嫩,产地海拔越高,尤其是春茶,会有非常明显的鲜爽味,鲜度越高,茶叶品质越好。

7.回甘

指茶的苦后回甘,刚刚说苦涩度时提到过“苦要化的开”,也就是化成了甘甜味。其实这是一种甜感,并不是真正的甜味,是我们的味觉在经受茶叶轻度苦涩刺激后的一种反差感。

回甘往往伴随着生津,也就是分泌了唾液,嘴巴里会有很水润的感觉,更舒服。因此生津回甘快,也是好茶的特点。

8.特殊风味

这是茶树的品种、生长环境、制作工艺所赋予茶的特别味道,每一种有特色的茶视具体情况有不同的特殊风味。

比如传统烟熏的正山小种,会有桂圆的味道,人称“松烟香、桂圆味”;有一种制作武夷岩茶的茶树品种叫“肉桂”,制作出来的茶不仅有桂皮香,前几泡的滋味还有一种微妙的辛辣感。

一般有这些特殊风味的茶,都是在品种、产地、工艺上有些过人之处的,遇到的话可要细细品尝。

以上内容是小编整理的关于200元一两的茶叶怎么样啊和200元一两的茶叶怎么样呀的文章,喜欢小编的给小编点赞收藏把。

上一篇:普洱茶禁忌人群 普洱茶禁忌喝普洱茶10个禁忌,你不得不知

下一篇:更多经验

经验相关文章
更多经验文章

精选经验

经验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