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铁壶是什么 日本铁壶干什么用的_茶器_茶文化

茶文化>茶轩文>茶器

日本铁壶是什么 日本铁壶干什么用的

时间:2023-05-26 05:55:03 作者:爱过才知影

好的文章需要慢慢品鉴,但是我们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日本铁壶干什么用的的精彩内容等你来阅览,里面有日本铁壶是什么和日本铁壶干什么用的都是给您精心准备的哦!

日本铁壶是什么 日本铁壶干什么用的

日本铁壶是什么 日本铁壶干什么用的

最近铁壶很受欢迎,很多人也有困惑。使用铁壶煮过的水因为有二价铁离子,所以会出现山泉水效应,非常适合冲煮各式茶饮。除了可以补充人体需要的铁还能预防贫血,亦可有效去除茶中的霉味,提升品感。

1、煮水利器:铁壶烧水沸点的温度更高,比一般不锈钢随手泡等要高出2-3度,且保温时间也更长,利用高温水泡茶,可激发和提升茶的香气。而尤其对于普洱老茶而言,因陈化时间较长,是必须采用足够的高温水,才能淋漓尽致把其内质陈香和茶韵发挥出来,实为绝配,已越来越多的成为玩家级普洱茶友们赏茶、斗茶、鉴茶以及开展茶会活动必备的专业茶器。

2、改善水质:使水更软滑、甘甜,改善和提高泡茶的口感。

问题1:为什么有的铁壶是铜盖子,有的是铁盖子,有的提梁是卡死不能动?

答:人们把日本铁壶分京都铁壶和南部铁壶,京都铁壶现在大规模已经没有生产,有小堂口还在做,在日本山形县订制,或者在中国代工。京都壶一般都是铜盖子,提梁可以左右活动。南部壶还有很多堂口在做,一般铁盖子居多,提梁卡扣不能动。铜盖子的壶一般都是高档次壶。

问题2:为什么日本铁壶手打空心铸铁提手多

答:说一下空心提手,所谓“袋铉”就是把一块铁板打制成空心的圆铁棒形状的提手。因为空气能阻碍热传递,提手如果是空心的话,在手握铁壶提手时就不会有很烫的感觉。还有,这种制作技法是非常难的,如何把一片铁敲得圆滚滚,还有弯曲,连接缝处都细不易见,这就是功夫,会制作“袋铉”的工匠已寥寥无几的缘故,一般装有“袋铉”提手的铁壶,可以95%确认是日本壶。

日本过去的京都壶,现在的南部壶,一般都是用铁质锻造的空心提手,现在工艺先进了,很难发现手提的合缝,不过敲击下,能听到空洞的声音。过去都能看到打制手提的合缝线。只有龟文堂用能装卸的铜提手。不论龙文堂还是其他堂号,他们都是从一家专门做提手的的厂家订货,可见专业技术成就一个公司。

问题3:为什么我的铁壶里面已经整理了很干净,但是使用了一段时间后会出现红色锈斑?

答:开始使用后约一段时间,内部会出现红色如锈斑一样的东西,再过一段时间后会左右会出现白色的水垢(看水质而定),长期使用后,内部会锈斑增多,水质硬的话如井水或山泉水,被白白水垢覆盖,只要水不会变浊这是没关系的,请勿清除它,不要以为是生锈就去擦它或洗它。这层水垢是铁壶的保护层,和汽车过了磨合期更好开一个道理,有了这层精心养成的水垢保护层,铁壶会更加好用,煮出的水也更稳定。

问题4:为什么铁壶会有水垢,到底要不要水垢?

答:关于水垢,的确是个有趣的话题。过去人们用井水或河水烧水,水质硬所以壶內很容易形成水垢,因为现在大家用桶装净化水,壶內形成水垢就很难。就本人所知,有在使用铁壶的朋友,对于水垢的看法,却有着两种完全不同的评价。有人认为,水垢会影响铁质的释放,也会影响美观,所以会去除掉它。但也有人认为,附有水垢的铁壶煮出来的水,口感上浑厚且圆融(滑)也较好喝,所以会想尽办法养水垢。就个人的经验来看,我是比较支持后者。的确有水垢的铁壶,煮出来的水的确不错,可是要用来泡茶,在茶类的选择上就必须注意。

问题5:为什么铁壶日常要打理?

答:平常使用时除煮沸时,尽量不要让壶内有水份,煮沸后将热水倒进热水瓶等让内部保持乾燥,在铁壶完全冷确以前,请不要盖上盖子,要先用干布擦干壶盖,因为在把煮开的水装入热水瓶或其他容器后,立刻盖上盖子的话,壶内的蒸气会随着温度下降而变成水滴流入壶内,导至壶身内壁生绣。

其实老铁壶,经过岁月的洗礼,表层上有了锈斑,油渍,灰尘,不知不觉中就以为然了,其实壶也像汽车一样需要正常的保养,才可以更有韵味,经久耐用。

铁壶正常保养:

一.铁壶烧完水,里面干了,还有余热时,用一块长方形(吸水强)的茶巾或布,将湿巾,擦拭壶身和壶底。

二.将茶巾另一半贴壶上。

三.一手按毛巾,一手握把手,顺时针转半圈,转到流口处回来。

四.交换另一边。

问题6:为什么铁壶底部有个小洞洞,是不是补过?

答:铁壶铸造法大致有三种,一为脱腊法,就如中国的汉代的青铜器铸法一样,此法每壶天下仅有一只,尤现珍贵,可视为收藏珍品。

二为砂铸法,壶底脐眼的两侧都会有一个小脐孔,这是铸造时留下的决定壶壁厚薄的垫片透气孔,较易识别。

三为高强压力模铸法,会在壶体内中界处有一条铸造留下的合模线,可一模制多个壶,所以无论器形与图案多么精美复杂,但因为不具备独一性,这种壶价至今不高,一般在几千之内。

问题7:为什么有的铁壶内会有响片

答:铁壶有趣的一个地方是它的鸣声。

有些老铁壶的壶内底芯处会有几片形状各异的凸片,称为响片。壶中水沸腾后会通过这几个壶底的凸片发出响声,很是悦耳,有的像风吹松的声音,有的是波涛汹涌,根据釜师的加工有不同的效果。想知道心爱的铁壶能否发生声响,

底部装有响片或底部故意有凹陷

有些铁壶底部有三片左右的铁片,可能还有点生绣,不要嫌它脏,因为这正是釜师精心制作的响片,因为有这种响片所以铁壶才会有悦耳的声响。

这比较像现代的技法,传统的铸厂或是釜师手工制作的铁壶底部都会故意留凹陷,依火的大小能产生不同的声响,十分有趣。

问题8:为什么有人说铁壶需要开壶

答:无论新壶老壶也是需要开壶再用的。讲法也很多,有的人讲新壶开壶时应该尽量使用清水不要放茶叶,因为铁壶是有气孔的,如果用茶叶会吸味,还会残留单宁酸,所以新壶开壶就直接用清水反复熬煮一下,大概倒水煮水3次左右就可以了,主要去除一下里面的灰尘杂质。

一般日本新壶在壶內都有一张纸,注明壶內处理过,煮水不会有铁锈味的保证书,国内壶很多没有保证,所以很多朋友买到国产壶,问我烧出的水怎么是黄色的,铁锈味很重。

老铁壶就不一样,一般没经过特殊处理的老铁壶都会锈迹斑斑,这时候更多的偏方出现,有使用熬粥的,煮饭的,煮土豆皮的,煮柠檬的,煮茶叶,煮醋,打磨,高压冲洗等。本人全部试过后总结了一下,首先煮含淀粉了的就不太好,因为像熬粥的,煮饭的,煮土豆皮的,过程中容易烧糊,稍不小心就烧坏了,然后残留异味,需二次清理。煮柠檬的,煮茶叶,煮醋这个倒是挺适用的,但是要看壶而定,煮醋是壶的锈非常顽固,反复无法去除时候,还要根据壶的厚度来,这个需要技巧。

一般情况下就煮煮茶叶,前面讲到壶残留单宁酸,我们就选用发酵过的熟普洱茶或者红茶,熬煮一两次就开始煮水,直到煮干净为止,(普洱(熟普)和藏茶含量较少,饮用这类茶不用担心鞣酸带来的影响,老人小孩都可以饮用)如果煮茶还有残留,就煮煮柠檬。打磨,高压冲洗这个需要非常专业人士处理,容易打破,打薄,就不提倡了。

问题9:为什么日本铁壶有涂层?

答:日本铁瓶,在制作完成后,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日本人会薄薄搪瓷烤在铁壶内壁,贝壳粉或木炭灰作为保护性涂层擦在铁壶内部,防止生锈。在准备使用的时候,把这个内部涂层擦洗干净,然后反复煮水倒水三次,就能正常使用了。至于铁壶外层,日本是有用一种传统的方法来处理,使表面产生一种致密氧化层,在日本俗称铁锖地。

问题10:为什么喜欢日本老铁壶?

答:老铁壶的独特造型,充分显示了釜师们对当代一些事物的理解、态度和心态的寄托。釜师们把壶制成房屋、井台、山水、动物、蔬果等器形,用以壶言情的表达方式,更加高深地注给壶以情感,独具灵性和美义。这类特殊器形的老铁壶很容易被藏者赏识接受,属于收藏精品。

看堂号和名款画押,通过壶身或盖子背面铸的堂号或者名款画押,可以识别该壶出自何堂、何人、何时、何地。有著名堂号的铁壶,就像当下的名牌一样,价格会很高。也有一些很老的铁壶,在江户时期铁壶初期没有任何落款,但工艺、造型、材质也属上乘,一样是收藏佳品。

形体显功力

铁壶老堂号的壶体各有特色,或浑圆厚重、或精巧古朴。一般安之介、正平、藏六等壶虽然没有款名,但只要在行的人一眼就可以看出,大概这就是大师们制釜的上乘功力彰显出来的魅力。收藏时要特别注意壶底的保养状况,看看壶底的厚度、是否漏水、是否已经锈蚀的起层和脱落等等。壶底的薄厚度可以用手轻挠几下听听声音,一般厚底完好的,手挠声音会很厚实深重,底薄的壶,手挠发声会略显轻浮。

壶嘴看水垢

壶嘴也叫“流口”,一些百余年的老壶经过多次使用,会结上较厚的水垢,正好可以作为老壶断代的参照。壶嘴一定要水流顺畅,断水果断。有些壶嘴已经破损,一般不用在意,只需要把壶嘴用金、银或铜等镶出壶嘴就可以。好的壶口侧视正视都很美,与壶体般配,嘴的上口高度应该与壶上口一样高,这样壶内的水才不会过早从壶嘴溢出来。

壶盖有说法

银壶的盖上会有透气用的小孔,但铁壶很少见,所以铁壶的盖子不宜像紫砂壶一样严密过紧。许多铁壶的盖子和壶身不是同时制造出来的,从龙文堂开始,很多铁壶的盖子都是铜质的,避免由于蒸汽而生锈的麻烦。铁壶的盖子很讲究,一把好壶一定是原壶配原盖,特别是名釜师的壶盖,都是与壶身完美结合,浑然一体的。有的釜师还会在盖子的正面刻铸自己的画押或镶嵌自己喜欢的图案,有的一把壶会制作两个或多个壶盖。

摘钮画龙点睛

一颗细腻雅致的摘钮,除了可以增添美感之外,也可通过它来鉴别名门铁壶。众多釜师们会倾注心机,苦心制作摘钮,特别是名门堂主或名门大釜师,每制一壶,在小小的摘钮上下的功夫更是了得的。铁壶的摘钮用手一拨,转动得很灵活的为好。

耳朵环付

每个壶都必须有一对很搭配的环付。环付传统上造型以鬼面或者不明兽居多,还有植物、动物、神器、事物等。龟文堂的貔貅形环付就是极具特色的环付,每个貔貅的形态表情各有不同,惟妙惟肖,令人喜爱。

金银镶嵌锦上添花

日本老铁壶中许多壶身、壶把、壶盖上都会看到镶嵌有金银铜等贵重金属的图案,这种设计增加了铁壶的艺术性,同时价格也昂贵许多,远远超过铁壶原有的自身壶价。

壶身图案鉴赏

很多日本老铁壶上会有精工铸造的图案,创意极丰富,大凡所知所见的植物、动物都可以作为壶上图案。这些美丽的图案给壶身平添了许多光彩,人见人爱。当然也有很优质的铁壶,完全没有图案,朴实素雅,又唯美绝伦至极。在龟文堂等堂口的铁壶上,有极精美多境的表现人文、山水、风景的浮雕式图案。安之介的壶身都比较素雅,而大国寿朗的壶身多以诗文、花鸟为主。

壶身汉字书香之气

由于受中国文化根深蒂固的影响,在诸多日本老铁壶中都有着中国书法绘画和茶文化的影子,文字内容多以诗词、人生处世哲学、座右铭等出现。细看便可发现,壶身或壶盖上的堂号和釜师标志也都用汉字来落款。

铸法看数量

铁壶铸造法大致有三种,一为脱蜡法,就如中国汉代的青铜器铸法一样,此法每壶天下仅有一只,尤显珍贵,可视为收藏珍品。二为砂铸法,壶底脐眼的两侧都会有一个小脐孔,这是铸造时留下的透气孔,较易识别。三为高强压力模铸法,在壶体内中界处有一条铸造时留下的合模线,可一模制多个壶,无论器形与图案多么精美复杂,但因为不具备独一性,这种壶的价格至今不高,一般在几千元。

日本茶道和中国茶道的区别

日本茶道受中国文化而启发,特别是儒家思想影响,中国茶道核心是“中庸、明伦、俭德、清寂”八个字,而中国茶道在唐代传入日本之后,形成了“和、敬、清、寂”为核心的日本茶道,中国茶道注重礼仪、规矩,追求通过饮茶陶冶情操、修身养性,而日本茶道重视形式,追求极致。

首先是茶道的内涵不同

日本茶道以“和、敬、清、寂”为宗旨,讲究“茶禅一味”,讲究修身养性,追求禅宗的静寂之美。

日本茶道除了饮茶之外,还延伸到了茶室外庭园的园艺设计、茶室内的书画布置、饮茶的茶具选用等,成为融生活宗教、哲学、伦理、美学为一体的文化艺术活动,这一点与中国有着极大的差别。

中国茶道则以儒家思想为核心,融儒、道、佛为一体,三者之间互相补充,从而使中国的茶道的内涵非常丰富。通过饮茶贯彻儒家的礼、义、仁、德等道德观念及中庸和谐的精神。

其次,两国茶道的规则不同

日本茶道规则严谨,强调古朴、静寂之美;中国茶道更崇尚自然美、随和美。日本茶道通过点茶的形式融入禅宗思想,提倡空寂之中求得心物如一的清静之美。

中国茶道由饮茶上升为精神活动,与道教的追求静清无为的神仙世界很有渊源关系,作为艺术层面的中国茶道更强调自然美,人们在欣赏茶道的同时能感受到愉悦和放松。宋代以皇室和文人推崇的分茶技艺更是将茶道的自然美发挥得淋漓尽致,让人在品茶的同时感爱到茶汤图案的美妙变幻。

茶与禅,源于梵文Dhyana,其本意是冥想,在佛家思想中,全身心地进入冥想,就可以达到至高无上的自我实现。南宗禅在中国始于唐朝贞观至开元年间,由六祖慧能传下来,但真正渗入中国人的日常生活,是由朝德宗年间的马祖道一禅师开始的,再到唐宪宗时期的百丈怀海禅师开创禅宗寺院,制定戒律清规,禅宗达到鼎盛阶段。

同时,由于南宗禅的兴盛,也使得中国江南的人文精神深入其中,加强了中国文化的形而上的思想体系,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禅宗致力于追求自身内在的佛性,而不主张膜拜神像,他们注重修行之人的洞察力,摒除外在事物对自身感知真理的影响,讲求与事物内在本质直接融洽,认为世间万物彼此相关,并没有大小之分,这一点在禅宗寺庙中表现得非常有趣。

除住持以外,寺院众僧都要分担杂务,身份越低的弟子,负责的事务越轻松,反之,越是身份高的僧人,从事的劳动就越繁琐,最重要的是,哪怕在最不起眼的地方进行劳动,也要做到几近完美,比如花园除草、比如庭院打扫、再比如奉茶时的礼仪。

追求完美的人,必然会在某一天,在自己的内心发现反射出的光芒—

日本的茶道,就是在这样的禅宗思想的启发下而诞生的,茶道的仪式,也是从禅宗的茶会发展而来的。

再次,茶道的表现形式不同

日本茶道追求极致,有严谨的礼仪规范,主客之间、客人之间都有不同的礼仪要求,茶道演示的各过程中都有严格的礼仪规范。

更有甚者,日本茶道还有人对物行之礼。而中国茶道更注重的是品茗和欣赏,以及自我的修身养性,没有过多规定性的礼仪规范和规定的程序,现代分茶技艺的恢复,使中国茶道表现形式更加丰富,让人们在享受到茶道乐趣的同时,又陶冶性情。

斗茶比较

日本南北朝时代(1 333~1392),随着点茶法的传入,日本也形成斗茶。和中国斗茶主要在文人雅士之间不同,日本斗茶主要在武士阶层进行。

中国斗茶内涵丰富(如比试汤花和茶汤图案等)形式高雅,主要体现在精神层面的享受。

到底什么是“茶道” 中日“茶道”又有什么异同

爱茶的茶友们,是否也经常被“茶道”所困惑,总觉得这“茶”与“道”沾上了,就带有让人肃然起敬的色彩。

然而,随着“茶道”这个茶文化名词不断霸屏,大多数人对“茶道”究竞为何物仍似懂非懂。究其原因,是因为传统文化对“道”的诠释博大精神,让人难以把握,从而造成当下对“茶道”有太多的理解和应用。

什么是“茶道”

史料记载“茶道”一词最早出现在中国唐代皎然《饮茶诮崔石史君》一诗中:

《饮茶歌诮崔石使君》

越人遗我剡溪茗,采得金芽爨金鼎。

素瓷雪色飘沫香,何似诸仙琼蕊浆。

一饮涤昏昧,情思爽朗满天地。

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

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

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饮酒多自欺。

愁看毕卓瓮见夜,笑向陶潜篱下时。

崔侯啜之意未已,狂歌一曲惊人耳。

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

皎然,茶圣陆羽的忘年之交,在此诗首次提出了“茶道”一词。同时明确了几个概念:第一是饮茶有道;第二是描述了茶道下的物质形态,“素瓷雪色飘沫香,何似诸仙琼蕊浆”。茶汤色泽鲜白,香气高锐,滋味如神仙所饮的琼蕊浆;第三茶道下的精神享受,从情思爽朗满天地,到无烦无忧快乐似神仙。此后,唐御史中丞封演在《封氏闻见记》“饮茶”一章又写道:“有常伯熊 者因鸿渐之论,广润色之,于是茶道大行。”

如果说,陆羽《茶经》确立了茶道的技术规范与富有哲理的茶道精神;则释皎然和封演赋予了“茶道”之名称。

如今,随着茶文化的日益兴盛,我们发现许多茶人、专家、学者对“茶道”概念的理解会在无形中更偏重文化层面。

无论是“茶道是把茶视为珍贵的、高尚的饮料,饮茶是一种道德修养的一种仪式(吴觉农)”,还是“茶道是人类品茗活动的根本规律,是从回甘体验、茶事审美升华到生命体悟的必由之路”(吴远之),亦或 “茶道,是在一定的环境气氛中,以饮茶、制茶、烹茶、点茶为核心,通过一定的语言、身体动作、器具、装饰表达一定思想感情,具有一定时代性和民族性的综合文化活动形式(梁子)”,都异口同声表达出一种感悟:

“中国茶道”不局限于包括种茶、采茶、制茶、藏茶、泡茶在内的一系列技术法则,它更是超越物欲,展示中国传统“礼”、“乐”文化内涵的道德规范,中国茶道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一种以茶修身的生活方式,是一种有益身心的和美仪式,它所具有的修身养性和道德教化功能一直以来都为有识之士所赞赏和践行着。

追溯起来,“茶道”的确立,唐代陆羽功不可灭,早在一千多年前,在他所撰写的世界最早的茶学专著《茶经》里,首次提出了以“精”为技术标准,以“俭”为道德规范的茶道理念。指引着品饮者们不断探索,当下,人们已经认识到:茶道就是含丰富文化内涵的茶饮质量技术标准,包括了种茶、采茶、泡茶等诸多的技术要求和文化背景。

具体而言,包括技术之道、仪礼之道、修身之道。

技术之道

技术之道指的是茶园生产、茶叶加工、贮藏保存、饮用方法等技术问题,这是从茶园里的一片叶到茶杯里的茶汤形成和体验的基本物质保障。没有茶叶生产和消费方式方法的传播,就不可能有中国茶文化的形成、传播和变异,也就不会形成中国茶道的多元化面貌。

陆羽在《茶经》中首次提出“茶性俭,为饮最宜精。”从茶园种植到采茶制茶、从烹煮饮用到贮藏茶叶,“精”的标准贯穿茶事全过程,如对茶园环境的要求“土壤:上者生烂石,中者栎壤,下者 生黄土。”《茶经·一之源》;茶叶采摘“天气:其日有雨不采,晴有云不采。”《茶经·三之造》茶叶制作:采不时,造不精,杂以卉莽,饮之成疾。《茶经·三之造》煎煮茶汤时,火:其火,用炭,次用劲薪。水: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茶经·五之煮》等等。所有的茶事环节都要求“精益求精”。

于此,我们认为“精”依然是茶道技术标准,这是茶产品安全、优质,品饮时色、香、味俱美的根本。

礼仪之道

“礼之用,和为贵”。仪礼之道的根本是通过律已、尊人,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礼仪贯穿于茶室活动的整个过程中,包括仪容仪表、言谈举止、敬茶答谢等,如鞠躬礼、点头礼、注目礼、奉茶礼等,长久修习,则有益于养成举止得体。仪礼之道是提高个人修养,以“礼乐”文明构建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的桥梁。

因此在很多地区,直到今天,进门一杯茶,仍是大中华民族圈内的共同待客礼仪。

修身之道

修身之道是指以茶为载体,融入“道、儒、释”的“内省修行”思想,陶冶情操,怡养品德,感悟生命的真谛。历代来,无数文人雅士以茶修身,唐代刘贞亮,宋代的苏东坡就是以茶修身的典型代表。

现代生活中,茶“至清导和”,引导人们在“净”、“静”、“敬”的茶事活动中,悉心感悟,从而达到“和”的境界。

“静”,“茶须静品”,何谓静,既指环境,更指内心,去除了内心不必要的争绕才能“明心见性”。一池平静如镜的水,能清晰地照见一草一木,如若清风吹过,则涟渏荡起,一切都模糊了。这不正像人心一样吗?

“净”,用水洗去内心的“纷争”。净至清,清至明,在水浑浊不清时,无法看清水底,只有当尘埃下沉,水澄清了后才能清楚地看清一切。因此,茶事活动中,茶人们往往将烫洗茶具的过程,当成是澡雪心灵的修炼,眼睛所看到的是将茶具纤尘不染,在内心是将烦忧与琐事去除,让心灵因纯净而贴近本我自然。日常用生活中,全身心的投入茶事活动,是一种简单而快乐的由静入净的方式。

手捧一杯茶,在芽叶舒展中,让人从心底里散发着对大自然的热爱,轻饮一口,清心怡神,获得身心的愉悦。主客相见,一杯茶,表达礼意,构建和谐,在“净”、“静”、“敬”中,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个体自我”的和谐。

中日茶道的不同点

“茶道”由唐代陆羽所创立,日本茶道源于中国,是中国茶文化的次生产物。正如仓泽行洋先生(日本茶道学会会长) 所说,“日本的茶道是中国茶道之子”。茶道传到日本后,与日本文化传统相结合,实现了新的发展,成为具有深远的哲理和丰富的艺术表现的综合文化体系,具有鲜明的特色。

中国茶道与日本茶道在形式上的不同:

构成要素不同

日本茶道的构成要素有5 个方面,即茶食、点茶、茶花、建筑、道具。所谓茶食是指一汤三菜,即大酱汤、凉拌菜、炖菜、烤鱼。点茶是指风炉和地炉( 11 月至第二年的4 月使用地炉,5月至10 月使用风炉) 。茶花是指根据月份烹茶时插入的花。建筑是指茶庭和茶室,相当于中国等候和品茶的地方。道具有壁龛、烧水、添炭、点茶、茶事等大类。

中国茶文化构成要素有茶艺、茶人、主题、程序、环境5 个方面,所谓茶艺是指制茶、烹茶、饮茶的技术,如“关公巡城”“韩信点兵”等; 茶人是指烹茶人和饮茶人; 主题是指“友谊”,友谊是永恒的主题; 程序是指茶的全过程; 环境是指品茶的环境。

制作工艺不同

日本茶道烹茶时讲究精细的茶末,而中国讲究茶叶。中国在制茶技艺方面很讲究,讲究“四要”和“三法”,所谓“四要”指的是精茶、真水、活火、妙器。精茶,即色、香、味、形俱佳的茶;真水,即用的水要达到清、甘、轻、活的标准;活火,即指燃料洁净,无异味,燃烧力强,有火焰;妙器,即精美的茶具。所谓“三法”是指制茶法、烹茶法、佐茶法,而日本茶道只是注重过程礼仪化,在行礼方面分真、行、草三个级别,并不讲究制作工艺,一般以煎茶法为主。

流派不同

中国茶文化虽然经过岁月的变迁和历史的凝练,却未出现很多的流派,而是集中体现在文化的积淀上。

而日本茶文化却出现了很多流派,最为著名的有“三千家”,即不审庵表千家、今日庵里千家和官休庵武者小路千家。

参与者不同

茶在中国茶的栽培、销售、饮用的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中国茶文化自宋代深入市民阶层,其最突出的表现便是大小城镇广泛兴起的茶馆、茶亭、茶室。日本遵循严格的世袭制,等级制度格外森严。茶初传到日本时只在上层社会盛行。日本人崇尚茶道,茶道在民众中也很有影响,但其社会性、民众性与中国还是有一定的差距。

精神实质不同

查阅越多关于“茶道”的知识,我们往往难以给“茶道”下一个准确、固定的定义,我们只能凭借自己的悟性去理解它。茶道不同于茶艺,它不但讲究表现形式,而且注重精神内涵,中国学者将其归纳为“和、静、怡、真。”而日本学者将其归纳为“和、敬、清、寂。” 中国茶文化中的“和” 是中国茶道哲学思想的核心,也是儒、佛、道三教共通的哲学理念。茶道追求的“和”同中庸之道的中和思想。和是度,和是宜,和是当,和是一切恰到好处,无过亦无不及。“静”是中国茶道修习的必由之径。在茶道中,静与美常相得益彰。因静则明,静则虚,静可虚怀若谷, 静可内敛含蓄。“怡”是中国茶道中饮茶人的身心享受。“怡”即和悦、愉快之意。“真”是中国茶道的起点也是中国茶道的终极追求。追求道之真, 即通过茶事活动追求对“ 道” 的真切体悟,达到修身养性,品味人生的真谛。

日本茶道主要从中国唐代由遣唐使传入日本,主要受佛教禅宗的影响,反映中国禅宗思想,当然也融进了日本国民的精神和思想意识。日本茶道的“和、敬、清、寂”,正是佛教禅宗精神之所在。“和”既指人与人之间的和睦,也指讲究本来面目,不造作,与茶事的自然融合。“敬”指敬爱之心,这与禅宗教义“二部四众、平等互重”提倡人与人之间应该平等互重的精神是一致的。“清”指清净,它源于禅宗“六根清净”。“寂”即“无”,强调“本来无一物”,“无一物中无尽藏”,这正是源于佛教“空无”观。日本茶道公开申明的“茶禅一位”,吸收了中国茶文化思想的部分内容,它规劝人们要和平共处、互敬互爱、廉洁朴实、修身养性。

总的来说,中国的茶道不像日本的茶道,过分注重形式、程式严谨、强调古朴、清寂之美。而是更崇尚自然美、随和美。中国茶道文化底蕴厚重,以领悟人生意义为主,却不容易被“繁文缛节”所束缚。一套茶具,几泡好茶,随时随地都可以品饮,随意率性,没有条条框框裁切,细节处也可不拘小节,却有引人入胜的韵味。

中日茶道相同点

由于中日茶道同根同源,因此也有其相同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中日茶道都是“礼”的重要表达形式。

二是,中日茶道都是将“和”所为追求的最高境界。中日茶道中都把茶看作人与自然相融合时的媒介,将人看作万物中的一员,给身边器物以生命,把日月星辰、花草树木融入茶室,强调人与自然之间的融合、人与人之间的和睦、人与物之间的调合、物与物之间的配合,这是中日茶文化当中的共通点。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中日茶道共同坚守着陆羽所创立的以茶为“礼”,以“和”为追求的茶道精神。

由于其传承方式和文化背景的差异使得两者在表现形式上不尽相同,但他们同属于东方文化的精髓,都是茶道百花园中的靓丽风景。

日本茶道和中国茶道的区别

日本茶道受中国文化而启发,特别是儒家思想影响,中国茶道核心是“中庸、明伦、俭德、清寂”八个字,而中国茶道在唐代传入日本之后,形成了“和、敬、清、寂”为核心的日本茶道,中国茶道注重礼仪、规矩,追求通过饮茶陶冶情操、修身养性,而日本茶道重视形式,追求极致。

首先是茶道的内涵不同

日本茶道以“和、敬、清、寂”为宗旨,讲究“茶禅一味”,讲究修身养性,追求禅宗的静寂之美。

日本茶道除了饮茶之外,还延伸到了茶室外庭园的园艺设计、茶室内的书画布置、饮茶的茶具选用等,成为融生活宗教、哲学、伦理、美学为一体的文化艺术活动,这一点与中国有着极大的差别。

中国茶道则以儒家思想为核心,融儒、道、佛为一体,三者之间互相补充,从而使中国的茶道的内涵非常丰富。通过饮茶贯彻儒家的礼、义、仁、德等道德观念及中庸和谐的精神。

其次,两国茶道的规则不同

日本茶道规则严谨,强调古朴、静寂之美;中国茶道更崇尚自然美、随和美。日本茶道通过点茶的形式融入禅宗思想,提倡空寂之中求得心物如一的清静之美。

中国茶道由饮茶上升为精神活动,与道教的追求静清无为的神仙世界很有渊源关系,作为艺术层面的中国茶道更强调自然美,人们在欣赏茶道的同时能感受到愉悦和放松。宋代以皇室和文人推崇的分茶技艺更是将茶道的自然美发挥得淋漓尽致,让人在品茶的同时感爱到茶汤图案的美妙变幻。

茶与禅,源于梵文Dhyana,其本意是冥想,在佛家思想中,全身心地进入冥想,就可以达到至高无上的自我实现。南宗禅在中国始于唐朝贞观至开元年间,由六祖慧能传下来,但真正渗入中国人的日常生活,是由朝德宗年间的马祖道一禅师开始的,再到唐宪宗时期的百丈怀海禅师开创禅宗寺院,制定戒律清规,禅宗达到鼎盛阶段。

同时,由于南宗禅的兴盛,也使得中国江南的人文精神深入其中,加强了中国文化的形而上的思想体系,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禅宗致力于追求自身内在的佛性,而不主张膜拜神像,他们注重修行之人的洞察力,摒除外在事物对自身感知真理的影响,讲求与事物内在本质直接融洽,认为世间万物彼此相关,并没有大小之分,这一点在禅宗寺庙中表现得非常有趣。

除住持以外,寺院众僧都要分担杂务,身份越低的弟子,负责的事务越轻松,反之,越是身份高的僧人,从事的劳动就越繁琐,最重要的是,哪怕在最不起眼的地方进行劳动,也要做到几近完美,比如花园除草、比如庭院打扫、再比如奉茶时的礼仪。

追求完美的人,必然会在某一天,在自己的内心发现反射出的光芒—

日本的茶道,就是在这样的禅宗思想的启发下而诞生的,茶道的仪式,也是从禅宗的茶会发展而来的。

再次,茶道的表现形式不同

日本茶道追求极致,有严谨的礼仪规范,主客之间、客人之间都有不同的礼仪要求,茶道演示的各过程中都有严格的礼仪规范。

更有甚者,日本茶道还有人对物行之礼。而中国茶道更注重的是品茗和欣赏,以及自我的修身养性,没有过多规定性的礼仪规范和规定的程序,现代分茶技艺的恢复,使中国茶道表现形式更加丰富,让人们在享受到茶道乐趣的同时,又陶冶性情。

斗茶比较

日本南北朝时代(1 333~1392),随着点茶法的传入,日本也形成斗茶。和中国斗茶主要在文人雅士之间不同,日本斗茶主要在武士阶层进行。

中国斗茶内涵丰富(如比试汤花和茶汤图案等)形式高雅,主要体现在精神层面的享受。

以上内容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日本铁壶是什么和日本铁壶干什么用的的文章,喜欢小编的给小编点赞收藏把。

上一篇:银壶煮水又麻又涩?当心买到假壶怎么办 银壶煮水又麻又涩?当心买到假壶了

下一篇:更多茶器

本文标题:日本铁壶是什么 日本铁壶干什么用的

本文链接:http://m.chaxuanwen.com/article/14340.html

使劲推荐

日本铁壶是什么 日本铁壶干什么用的
日本铁壶是什么 日本铁壶干什么用的

好的文章需要慢慢品鉴,但是我们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日本铁壶干什么用的的精彩内容等你来...

银壶煮水又麻又涩?当心买到假壶怎么办 银壶煮水又麻又涩?当心买到假壶了
银壶煮水又麻又涩?当心买到假壶怎么办 银壶煮水又麻又涩?当心买到假壶了

好的文章需要慢慢品鉴,但是我们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银壶煮水又麻又涩?当心买到假壶了的...

铁壶里的青铜记忆图片 青铜壶的作用
铁壶里的青铜记忆图片 青铜壶的作用

好的文章需要慢慢品鉴,但是我们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青铜壶的作用的精彩内容等你来阅览,里...

带你了解功夫茶茶具的知识 带你了解功夫茶茶具的意义
带你了解功夫茶茶具的知识 带你了解功夫茶茶具的意义

好的文章需要慢慢品鉴,但是我们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带你了解功夫茶茶具的意义的精彩内容...

给爱茶者的忠告怎么写 给爱茶者的忠告是什么
给爱茶者的忠告怎么写 给爱茶者的忠告是什么

好的文章需要慢慢品鉴,但是我们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给爱茶者的忠告是什么的精彩内容等你...

发表评论

相关推荐

陕西略阳罐罐茶做法 茶罐价格
陕西略阳罐罐茶做法 茶罐价格

好的文章需要慢慢品鉴,但是我们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茶罐价格的精彩内容等你来阅览,里面有...

高端茶桌 茶桌上有什么茶具
高端茶桌 茶桌上有什么茶具

好的文章需要慢慢品鉴,但是我们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茶桌上有什么茶具的精彩内容等你来阅...

银壶值钱吗 银壶的价值
银壶值钱吗 银壶的价值

好的文章需要慢慢品鉴,但是我们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银壶的价值的精彩内容等你来阅览,里面...

铁壶的水温度是多少 铁壶烧水温度
铁壶的水温度是多少 铁壶烧水温度

好的文章需要慢慢品鉴,但是我们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铁壶烧水温度的精彩内容等你来阅览,里...

好茶要配好器 好茶用什么茶具
好茶要配好器 好茶用什么茶具

好的文章需要慢慢品鉴,但是我们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好茶用什么茶具的精彩内容等你来阅览...

精选茶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