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器的历史演变图 茶具的起源与发展_茶器_茶文化

茶文化>茶轩文>茶器

茶器的历史演变图 茶具的起源与发展

时间:2023-05-26 20:19:02 作者:仁钦卓玛

好的文章需要慢慢品鉴,但是我们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茶具的起源与发展的精彩内容等你来阅览,里面有茶器的历史演变图和茶具的起源与发展都是给您精心准备的哦!

茶器的历史演变图 茶具的起源与发展

茶器的历史演变图 茶具的起源与发展

导读:当代著名茶人、知名茶学者静清和历时九个多月,完成了《茶与茶器》一书,于日前出版。这本书从上古的新石器时代,一直写到今天,重点研究和探讨了茶、饮茶方式与茶器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以及三者之间的交互影响。书中的知识构架较为完整,引经据典,深入浅出,不仅对各个时代的茶与茶器进行了详细的论证和探讨,对每一个观点、每一类茶器,尽量写精写透,而且对于如何正确选择茶器,一针见血地从根本上提出了极具操作性的选购与参考的客观标准,让读者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习茶瀹茶时,茶滋于水,水藉乎器,汤成于火。活火、活水、妙器,加之静心泡茶时,对茶汤浓度把握得恰恰好,才会成就一盏茶的色、香、味、形、韵的准确表达。

长期以来,国内茶界对茶与茶器的研究是一个空白,很难找到一本严谨可靠的书籍作为参考,使得习茶的人少有懂器的,制器的人少有知茶的,似懂非懂的,却又在以讹传讹。即使是许多常识性的茶与器的问题,也在岁月既淹中,袭以成弊,是非难分。鉴于此,抽时间去写一本有理有据的关于茶与茶器的新书,成为我的一个愿望。

此类书籍的写作,想想容易,一拿起笔就会惆怅万分。茶与茶器毕竟是两个专业,真要搞清楚二者的边界与相互影响,涉及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既需要“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又必须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幸好,我能吃苦,耐得住寂寞,可以依赖多年的积累与考证,绝息交游,夜以继日,探赜索隐,识契真要。历时九个多月的艰辛,终于写完了《茶与茶器》的书稿。

在唐代以前,由于原始条件下的药、食、饮同源,因此茶与茶器的发展,并没有发生多少的交叉。陆羽《茶经》问世以后,人间相学事春茶,茶器与茶具有了明确的分野。从茶的晒青、蒸青初始,随着制茶技术的进步,饮茶方式不断得以调整和完善,它们二者综合对茶器的影响,开始变得越来越深刻。

元代,揉捻工艺的发明与普及,为发酵茶的出现创造了可能,也使茶的瀹饮变得简单和快捷。尤其是在明末清初,当松萝茶的制作技术影响了武夷茶之后,随着一个崭新的乌龙茶类的诞生,必将催生与之相应得最恰当的新的品饮方式。于是,器具精良、以闲情逸致烹制的功夫茶出现了。

功夫茶在乌龙茶产区的横空出世,使得其品饮方式,不断地随着乌龙茶制作技术的向外传播,而逐渐在福建、广东地区扩散和发展。当酒杯被借用作茶杯使用之后,很多酒器的形制,便影响和左右了茶器的发展与变革。曾作为品茗器的盖碗,也渐渐地在向泡茶器的方向转变。形随功能,当茶器的用途发生了改变以后,其形制必然也会为之变化。

本书不仅对茶与茶器从各个时代进行了详细的论证和探讨,对每一个观点、每一类茶器尽量写精写透,而且对于如何正确选择茶器,一针见血地从根本上提出了极具操作性的选购与参考的客观标准,让读者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

茶的起源和发展历史

茶起始于鲁周公,兴于唐,盛于宋,普及于明清,而茶字正式出现是在西汉的《僮约》一书,在唐代则由陆羽编著《茶经》,从而系统阐述茶叶饮法,从最早的食用,再到烹煮,再到冲泡饮用,经过不断的发展与继承,而茶文化活动,也涵盖了茶道、茶德、茶精神、茶联、茶书、茶具、茶谱、茶艺等。

中国是茶的发源地,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和食用茶的国家,在三千多年的西周,就开始有人工培育茶园的出现。

根据现存相关史料记载,中国饮茶在西汉已有,魏晋时成为宫廷高级饮品,唐代,在统治者及知识分子范围内得到普及,很多平民百姓也已开始饮茶。

西汉辞赋家王褒的《僮约》记载:“烹荼尽具”“武阳买茶”,当时人们把茶用来烹煮饮品,并出现了专门的茶具,这也是饮茶文化形成的重要时期。

可见,茶叶的最早利用要早于西汉,因为茶叶栽培利用的发展和传播在早期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有时消费也往往能促进生产。随着茶叶消耗量的增大,茶叶的生产和贸易也发达起来。

唐朝时期的四川、湖北、湖南、江西、浙江、安徽、福建、广东、贵州等省的广大地区都是产茶区。

唐朝煮茶、煎茶盛行。

到唐朝,茶圣陆羽的《茶经》标志着茶文化进入兴盛时期,煮茶、煎茶、饮茶之风扩散到民间,茶成为一种家常饮品。

唐朝人发明了蒸青制茶法,即把新鲜茶叶洗净、蒸后制成茶饼烘干,需要时就取一点来煮,煮茶讲究三沸:

一沸,加点盐,煮至水中微有声,气泡像鱼眼;

二沸,先舀出一瓢水,再放入茶末,煮至锅边气泡像连珠;

三沸即全沸,再加入二沸时舀出的水,便可饮茶汤、嚼茶叶。

由于唐朝佛教文化鼎盛,当时的日本等国纷纷派遣唐使、留学生来学习,茶叶因气味清香又提神醒脑,深受喜爱,茶文化也因此走出了国门。

茶风盛行,茶叶生产持续扩大,唐代出现了我国也是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茶经》作者陆羽(公元733年~804年),唐代竞陵(湖北天门)人,字鸿渐,自称桑莅翁,又号东闵子。

全书共分上、中、下三卷十节,阐述有关茶的起源、采制工具、茶的品种与制法、烹饮茶具、煮茶方法、饮茶风俗、茶的产地及等级、茶的典故、传说和药方等。

可以说是一本关于茶叶的大百科全书,对茶叶知识的传播和茶叶生产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为后世研究茶史提供重要资料。

如他在《茶经·七之事》中记载当时几乎所有可以搜罗到的有关茶人茶事史料。上自炎帝神农氏,下至本朝人物,极为详备,为我国茶业历史资料的保存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至宋代,茶已成为主要经济作物之一,江淮和秦岭以南各地区都在种植。尽管很多农民只是将它看做一项副业,但实际上一些茶农就是以种茶为生。

宋承唐代饮茶之风,日益普及,并将其发展到新的高度,专业的茶师、茶学评论、文学艺术作品纷纷涌现。

宋朝人的饮茶方式称为点茶和斗茶。

点茶即将研细后的茶末放在茶盏中,先冲入少许沸水点泡,把茶末调匀,然后慢慢注入沸水,用茶筅(一种调茶工具)去拂,调匀后即可饮用原汁原味的茶水;

斗茶则是为了评比茶的品质,当时在闽北最盛行,诗人范仲淹将其生动地描写为“北苑将期献天子,林下雄豪先斗美”。

在当时,茶已成为老百姓生活中的必需品,名茶种目繁多,如吴兴的紫笋、常州的阳羡、绍兴的日注、隆兴的黄龙等,都被誉为“绝品”;还有龙、凤、胜雪、密云龙、王液长春、万春银叶等数十种名茶。

唐宋以后,饮茶在老百姓日常生活中早已司空见惯。元代武汉臣《李素芝风月玉壶春杂剧》中云:“早晨起来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

将茶与柴米油盐酱醋并列在一起,成为人们生活中必须考虑的问题,可见茶在当时人们生活中已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

明、清两代,名茶种类已达四五十种,已分绿茶、红茶、花茶了。

如今,茶叶和咖啡、可可一起,并称为世界三大饮料,深受各国人民的喜爱,许多国家纷纷从我国引进茶树、茶籽以及制茶工具等。

而我国的茶叶在历史长河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同时也不断开拓创新。

现在,我国茶叶文化欣欣向荣,不仅走入家庭生活,同时茶文化也体现在各个场景。

中茶的发展历史

1938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东南各省相继沦陷,茶叶产销陷入停顿。为了换取外汇支援抗战,国民政府经济部决定在川滇黔开辟新茶区。

当年12月16日,富滇新银行与中国茶叶公司各出资10万元,组织创立云南中国茶叶贸易股份有限公司,这就是中茶公司的前身。

▲云南中国茶叶贸易股份有限公司任用书

1939年,公司相继筹建顺宁实验茶厂(凤庆茶厂前身)、佛海实验茶厂(国营勐海茶厂前身)、复兴茶厂(昆明茶厂前身),1941年成立康藏茶厂(下关茶厂前身)。

▲顺宁实验茶厂全体员工合影

在国难当头的环境下,云南中国茶叶贸易股份有限公司及各厂的创立,使云南茶叶从传统的小作坊式生产,逐步转变为机械化生产,并为滇红的诞生和普洱茶走向国内国际市场奠定了基础。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诞生后,中国茶业改由国家统一经营。1950年9月,云南中国茶叶贸易股份有限公司,更名为“中国茶叶公司云南省公司”,属国家贸易部系统。

▲中国茶叶公司云南省公司期刊广告

为了便于统一管理,中茶公司决定注册新商标。1951年3月25-27日,中茶公司在《人民日报》头版连续刊登三天广告,征集商标图案,最终“八中茶”商标脱颖而出,成为新中国第一个茶叶商标。

1953年,中茶公司通知下属5个茶厂统一启用“中茶牌”商标。从此勐海茶厂、昆明茶厂、下关茶厂等中茶直属茶厂,都开始使用“中茶牌”商标。

白茶的起源地与历史发展

远古说

像大多数事物一样,关于白茶最早的说法是起源于神话传说。

据传说,太姥山古名才山,尧帝时有一老母在此居住,以种兰为业,曾将其所种绿雪芽茶作为治疗麻疹圣药,救活很多小孩,人们把她奉为神明,称她为太母,这座山也因此名为太母山,后改名为太姥山。

现今福鼎太姥山还留有相传是太姥娘娘亲手种植的福鼎大白茶原始母树绿雪芽古茶树。

湖南农学院的杨文辉先生在发表的《关于白茶起源时期的商榷》一文中提出白茶的出现早于绿茶。其理由是:中国先民最初发现茶叶的药用价值后,为了保存起来备用,必须把鲜嫩的茶芽叶晒干或焙干,这就是中国茶叶史上白茶的诞生。

唐朝

白茶的名字最早出现在唐朝陆羽的《茶经》七之事中,记载:“永嘉县东三百里有白茶山。”

陈橼教授在《茶叶通史》中指出:“永嘉东三百里是海,是南三百里之误。南三百里是福建福鼎(唐为长溪县辖区),系白茶原产地。

”可见唐代长溪县(福建福鼎)已培育出“白茶”品种。因其仅有名称,能否作为起源证据还有待进一步商榷。

宋朝

宋徽宗(赵佶)在《大观茶论》 一节专论白茶曰:“白茶,自为一种,与常茶不同。其条敷阐,其叶莹薄,林崖之间,偶然生出,虽非人力所可致。 宋代的皇家茶园,设在福建建安郡北苑(即今福建省建瓯县境)。

《大观茶论》里说的白茶,是早期产于北苑御焙茶山上的野生白茶。其制作方法,仍然是经过蒸、压而成团茶,同现今的白茶制法并不相同。

明朝

明代田艺衡《煮泉小品》中云:“茶者,以火作者为次,生晒者为上,亦近自然,且断烟火气耳”。“生晒”就是现今生产的白茶制法。白茶是真正的“不近人间烟火”。

清朝

白茶的生产,是于清嘉庆初年(1769)采芽茶制成银针。1885年改采福鼎大白茶制成白毫银针。政和县在1880年发现大白茶,1889年开始制银针,至1922年才制造白牡丹。

近代

到上世纪50年代,白茶始终都有生产或从茶农收购,保证福建省外贸出口的需要。由于场地与气候的原因,白茶产量很低,因此茶农有一句常用的话“辛勤不解天气变化”。

1963年,福鼎茶厂白琳茶厂运用热风萎凋槽技术生产白茶,获得成功,产量才开始提高。另外,从历史角度来看白茶专门是出口创汇的茶类,素有“墙内开花墙外香”的说法。

而且早期的白茶原来产量少,主要用于出口,所以国内知名度低,直到本世纪初,国内才出现少量白茶,随后逐渐兴起。

许多人不认识白茶为何种茶。也就最近十数年的时间才开始名声大噪,如今市面上如此多的老白茶到底从何而来,可想而知。

以上内容是小编整理的关于茶器的历史演变图和茶具的起源与发展的文章,喜欢小编的给小编点赞收藏把。

上一篇:茶席设计讲解 茶席设计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下一篇:更多茶器

本文标题:茶器的历史演变图 茶具的起源与发展

本文链接:http://m.chaxuanwen.com/article/14983.html

使劲推荐

茶器的历史演变图 茶具的起源与发展
茶器的历史演变图 茶具的起源与发展

好的文章需要慢慢品鉴,但是我们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茶具的起源与发展的精彩内容等你来阅...

茶席设计讲解 茶席设计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茶席设计讲解 茶席设计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好的文章需要慢慢品鉴,但是我们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茶席设计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的精彩...

为什么有的朱泥壶无皱 什么是朱泥壶
为什么有的朱泥壶无皱 什么是朱泥壶

好的文章需要慢慢品鉴,但是我们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什么是朱泥壶的精彩内容等你来阅览,里...

如何用铁壶泡茶 铁壶是泡茶还是煮茶
如何用铁壶泡茶 铁壶是泡茶还是煮茶

好的文章需要慢慢品鉴,但是我们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铁壶是泡茶还是煮茶的精彩内容等你来...

铁壶是什么意思 铁壶的用处
铁壶是什么意思 铁壶的用处

好的文章需要慢慢品鉴,但是我们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铁壶的用处的精彩内容等你来阅览,里面...

发表评论

相关推荐

银壶熏银工艺是什么?对人体有害吗视频 银壶熏银工艺是什么?对人体有害吗
银壶熏银工艺是什么?对人体有害吗视频 银壶熏银工艺是什么?对人体有害吗

好的文章需要慢慢品鉴,但是我们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银壶熏银工艺是什么?对人体有害吗的...

建水紫陶袁应德价格 袁应德紫陶价格
建水紫陶袁应德价格 袁应德紫陶价格

好的文章需要慢慢品鉴,但是我们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袁应德紫陶价格的精彩内容等你来阅览...

茶叶分类方法 请问茶叶如何分类?种类有几种?
茶叶分类方法 请问茶叶如何分类?种类有几种?

好的文章需要慢慢品鉴,但是我们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请问茶叶如何分类?种类有几种?的精彩...

北方饮茶起源于什么时期 北方饮茶
北方饮茶起源于什么时期 北方饮茶

好的文章需要慢慢品鉴,但是我们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北方饮茶的精彩内容等你来阅览,里面有...

茶具怎么洗才比较干净 茶具应该怎么洗
茶具怎么洗才比较干净 茶具应该怎么洗

好的文章需要慢慢品鉴,但是我们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茶具应该怎么洗的精彩内容等你来阅览...

精选茶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