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渚茶园新貌图片 顾渚茶园新貌介绍_文化_茶文化

茶文化>茶轩文>文化

顾渚茶园新貌图片 顾渚茶园新貌介绍

时间:2023-05-30 04:09:49 作者:风魔小次郎

好的文章需要慢慢品鉴,但是我们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顾渚茶园新貌介绍的精彩内容等你来阅览,里面有顾渚茶园新貌图片和顾渚茶园新貌介绍都是给您精心准备的哦!

顾渚茶园新貌图片 顾渚茶园新貌介绍

顾渚茶园新貌图片 顾渚茶园新貌介绍

宜兴古名荆溪,唐时叫阳羡,至宋时才改为宜兴。唐时,附近顾渚山所产的紫徇茶,因陆羽之品评,御史大夫李栖筠的进贡而成贡茶后,造成市镇的繁荣。明时,因散茶的流行,出现了具有高度艺术成就的小壶,更使宜兴的声名,继贡茶之后再度鹊起,这是任何地方所未曾有的。

宜兴产土,质地细腻坚致,烧出来的器物为其他陶窑所不及,不但用在制壶,其他如瓦罐、花瓶、器皿、人物花鸟,无不具备,而且颜色五彩缤纷,有红、紫、白、和多种,由于器物之著名,传说附会即生,清代文人吴千在《阳羡名陶录》中就曾述说宜兴土的发现,是由于云游四方和尚的指引,才挖掘而发现,做成之壶,也因而极珍贵。

陶器与茶事的结合。宜兴制壶,应不止起于明朝正德年,而以白正德年后才大盛比较合理,任何文化之形成,都是经过长久浸淫而不是成于传说或一夜之间。只不过至明时,因经济重心的南移,壶泡之流行,以及文造,才开创其不朽的地位。

根据明人周伯高对宜兴砂壶的考证心得,说宜兴壶的珍贵,不仅在于制造,更在其原料。塑壶之土,并不是山坡山麓,俯拾可得,而必须如挖煤矿般,深入山腹或地底。从香港艺术节所展示的宜兴陶的资料显示,挖泥之车以及满身泥土的挖泥工人,印证其所言不虚;陶土挖出,静置,才能制造。然而泥的探测技巧,泥的储量多寡,工人挖掘的辛苦,已为壶器奠定了名贵的基础。

文人雅士寄情于壶。宜兴壶的制造,系用捏筑或片接的传统技艺。所造之器物,厚薄、高低,均能随心所欲,所以不管是名器的模仿、雅物的塑就,都达臻境。由先天质地配合后天的技术,更由于文人雅士之参与,在壶身铭诗刻词,指定形式,或创新格局,使宜兴制陶成为名公巨子、骚人墨客重资收购的对象。其与一般玩器最大不同之处,更在于与茶结合,融入生活,成为实用兼寄情之器具,是任何其他不动声色的器具无法望其项背的。

也许就是因为上述的原因,宜兴壶的身世才会形成传说,变得扑朔迷离,难以考据。根据最普遍的说法,第一个宜兴砂壶是一位金沙寺老僧人所研制,以后有供春者,是明四川参政吴卧山之家僮,随侍主人至金沙寺读书,因而学习老僧技艺,融入自己心得,作品供春壶,传世不多,万金难求。

自供春开山后,时大彬继其衣钵,以后名家辈出,各有特色,四大天王、三大国物等,都是在陶艺有特殊成就,后人给予的尊称,其作品形制的演变,依专家的研究,舍去草创期不说大略可分成四期。

第一期的代表人物为时大彬、李仲芳及徐友泉。时间大约在十六世纪末至十七世纪初,时大彬是将大壶及高身壶改为小壶的第一人。徐友泉则以善于临摹实物而闻名。世所闻名的孟臣,是这一时期末才成名的。此一时期之制壶以节纹为特点。

第二期约在十七世纪末至十八世纪末。这一期之艺术家,以陈鸣远最著名,自然形成其制作主流。后来因为外表流行釉彩、贴画,所以都以几何形之方、圆为时尚。在本期末,小现了逸公壶,与孟臣遥相抗礼。孟臣浑机精巧,逸公则以工巧见长,浑机不足。

第三期包括了十九世纪,其特色是文人与陶工相结合。陈曼生身为领导潮流者,以铭刻为时尚,尤以几何形之变化在此时期最多,始以“思亭壶”的出现,非常独特。

第四期在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宜兴壶这时期大量生产,精品渐少,直至二十世纪初宜兴壶参加国际博览会获奖后,才再刺激生产,流行复古。

从宜兴壶之回春,中国茶具的精美,世上无与伦比。假如自金沙僧后迄今,其间不遭外人侵略,不囊括战火频繁的摧残,中国的茶具,由祖先们的使用珍藏,流传至今,数量必定不少。据说传言中的精品,在外国的博物馆中收藏极多,而国内却无法目睹。对于宜兴陶器的爱好者,这是极痛心的事情。

版纳茶区——景迈

景迈村隶属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勐海县勐遮镇景真村委会,该村国土面积0.81平方公里,海拔1255米,年平均气温18.4℃,年降水量1201.9毫米,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为主。全村有耕地总面积1092亩,其中水田660亩,旱地432亩,人均耕地1.3亩,主要种植水稻、甘蔗等作物;拥有林地120亩,其中经济林果地70亩,人均经济林果地0.14亩,主要种植茶叶等经济林果;水面面积2亩,其中养殖面积2亩。

01景迈古茶园

历史上,景迈茶山的茶叶用笋叶和竹篮包装,由人或牛马驮着,通过茶马古道,源源不断地运出大山。其中一部分进入普洱府,作为普洱茶的原料之一。另一部分绿茶则直接通过中缅边境的洛勐和打洛,进入缅甸的景栋等集散地,再销往东南亚各国。景迈万亩古茶园属乔木型千年古茶树,是古茶园中最有名的,也是茶迷们心中的圣山。茶叶品质优良,茶体肥嫩柔软,白毫丰满,茶香浓郁享誉中外。

02景迈茶的特点

1、树龄古老,景迈山古茶园的茶树主要以数百年的茶树为主;

2、生态环境好。景迈山古茶园的茶树没经过人为矮化,而且全部和山上的原生古树混生在一起,在古茶园里,一个人抱不过来的古树比比皆是,这种混生正是景迈茶香气独特而强烈的源泉。

3、景迈山古树茶有大叶种也有中小叶种。叶型呈现多样化特征。

4、香气突显、山野之气强烈。由于景迈茶与森林混生,茶中具有强烈的山野之气,是乔木古树茶中山野气韵最明显的,而且还具有特别的、浓郁的、持久的茶香。对景迈的香人们多用“蜜香”来形容,这是不确切的。景迈茶的香应该用普洱茶香气中最高境界的香——花香,而且是兰花之香。

5、甜味明显而持久。这也是景迈茶难于做假的又一特征。一般茶的甜是苦后回甘的甜,而景迈茶的甜是直接地快速到来的,同时又是持久的。品饮景迈茶时,茶汤一入口就可以出甜味,而且持久性长,好的景迈茶上午喝了,只要中午没有吃过分影响味觉悟的食物,睡中午觉起来,口中舌上都还有甜感。

6、苦弱涩强。景迈茶属涩底茶,苦味有但不强,是涩味较为明显。

7、汤质厚而口感显薄。这是一个很难解释的矛盾现象。纯正的景迈茶冲泡后会发觉汤质很黏稠,甚至有时会出现汤中气泡浮在中间不移向杯壁的现象,这是汤质黏稠才会出现。但黏稠的景迈茶汤进入口中产生的却是“薄”的感觉,这可能是涩味掩盖了醇厚感。

03纯正的景迈茶有“三香”

首先是干茶香,嗅茶饼就有十分明显的兰香,其香气强度只有像千家寨野生茶之类的优质野茶才能产生;其次是茶汤香,味突显而持久。纯正景迈茶在茶汤中能品出兰香味,而且可以持续到十多泡后;最后是杯底留香,杯底香是展现古乔木茶山野气韵的最直观表现,景迈茶由于混生于山野之中,山野之气强烈,杯底香强而持久,十多泡后仍可嗅到。

香是景迈茶最大的优点,也是人们喜爱景迈茶的主要原因,同时也是景迈茶更容易鉴别的原因。景迈茶的香气强烈程度与采摘时间相关,同时还与茶叶的老嫩度有关,景迈茶是越嫩越香。

普洱茶区——景谷

景谷古称“勐卧”,傣语“勐”为地方、“卧”为井,意思为有盐井的地方。是以傣族、彝族为自治民族的多种民族聚居的自治县,素有“林海明珠、芒果之乡、佛教圣地”的 美称。景谷是位于云南省普洱中部偏西的一个县,是典型的南亚热带地区。东与宁洱接壤,南及东南以小黑江、威远江为界,与宁洱、普洱一水相连,西沿澜沧江与澜沧县及临沧市的双江、临沧两县隔江相望,北和镇沅县毗邻。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下辖威远镇、永平镇、民乐镇、正兴镇、景谷镇、凤山镇、勐班乡、益智乡、半坡乡、碧安乡等10个乡镇。

01景谷茶区介绍

古木兰是被子植物之源,在分类学上,古木兰是山茶目、山茶科、茶属及茶种的老祖宗。我国木兰化石只有两种,一是宽叶木兰(新种),只产于云南普洱市景谷,其时代为第三纪晚渐新世;二是中华木兰,产于普洱市景谷县、澜沧县、景东县;临沧市的沧源县、临沧县;保山市的腾冲县;德宏州的梁河县,共7县。中华木兰较宽叶木兰晚,时代为晚第三纪中新世。

茶树起源于第三纪宽叶木兰,普洱市景谷县是唯一发现宽叶木兰化石的地方。经测定,化石距今约3540万年。据介绍,发现于景谷的宽叶木兰化石,叶形大,倒卵形,长6.4-11厘米,宽3.4-5厘米,顶端缺失,但从叶形轮廓看为纯圆,基部为楔形收缩状。经地质古生物学家分析并得出结论:现今所存活的古茶树为木兰的后代。因此,景谷也被称为"茶祖之乡"。景谷县有古茶树(园)面积98490亩,其中:栽培百年以上古茶园30042亩,50~100年的老茶园6226亩,野生茶群落面积62220亩,主要分布在正兴镇黄草坝、通达,益智乡曼竜、苏家山,凤山乡顺南光山,景谷乡文山、文东等地,现存栽培型古茶园面积约1500亩,其中又以景谷乡(小景谷)古茶园面积为最多,品质也列于前茅。

02景谷县古茶园

景谷茶区各村各寨都有古茶园,其中知名度比较高的有景谷、小景谷、苦竹山、黄草坝、文山顶、秧塔等,其中最有代表性和名气最大的是苦竹山和文山顶两处的古茶园。

03景谷茶区的主要特点

条索芽头肥壮、条索长,有绒毛,汤色金黄清亮,香气纯正,滋味汤中带甜,苦强涩弱,苦化甘而持久,生津回甘好,舌面生津,水性滑顺饱满,喉韵甘、顺、层次好,茶韵汤质甜醇饱满、顺滑而富于层次感,耐泡度稍高。

景谷普洱茶的特点

景谷位于云南省普洱市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其中景谷大白茶尤为显著。而景谷普洱茶芽头较肥壮,条索长,有茸毛,茶汤苦涩微甜,苦显于涩,杯底留香,山野气韵较好,回甘较好,汤质尚饱满,口感刺激性强而集中,且韵味持久。

景谷茶区介绍

景谷位于云南省普洱市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

景谷县位于横断山脉无量山西南段,是云南乔木老茶树分布较多的县之一,也是云南茶树最古老的生长区之一(1078年在景谷芒线发现了我国唯一的宽叶木兰化石,距今3540年,是公认的现代茶树始祖)。

全县有古茶树(园)面积98490亩,其中:栽培百年以上古茶园30042亩,50~100年的老茶园6226亩,野生茶群落面积62220亩,主要分布在正兴镇黄草坝、通达,益智乡曼竜、苏家山,凤山乡顺南光山,景谷乡文山、文东等地,其中又以景谷乡(小景谷)古茶园面积为最多,品质也列于前茅。

景谷各村会基本都有古茶园分布,其中最有代表性和名气最大的是苦竹山和文山顶两处古茶园片区。

茶区乔木老树(生)茶的主要特点是:

芽头较肥壮,条索长,有茸毛,茶汤苦涩中带甜,苦显于涩,杯底留香,山野气韵较好,回甘较好,汤质尚饱满。

景谷苦竹山普洱茶的特点

苦竹山位于景谷县景谷乡政府东北,距乡政府12公里,海拔2200米,四季气温平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7.5度。景谷乡有着悠久的种植、生产及经营茶叶的历史。

苦竹山的茶,是景谷茶的龙头。在景谷,只要提苦竹山的茶,当地人第一反应就是贵。这一点,如同老班章在勐海的地位一样。而2023年,苦竹山的涨势也是惊人。当然,相对勐海茶来说,还不是那么贵。

这也正是苦竹山茶的价值所在。苦竹山的茶树,在300-500年间树龄居多,茶树类型与勐海地区的帕沙和贺开相似,看了会令人震惊和感动,是典型的古树茶之乡。

景谷苦竹山普洱茶特点:此茶香高扬、水甜柔,甘醇顺滑,回甘绵长与易武茶品相近。苦竹山的茶虽然有景迈的香气,但是却不如景迈香,有布朗的茶气却不如布朗强,这就是苦竹山的弱点。

以上内容是小编整理的关于顾渚茶园新貌图片和顾渚茶园新貌介绍的文章,喜欢小编的给小编点赞收藏把。

上一篇:茶祖诸葛亮与茶的渊源 诸葛亮的茶

下一篇:更多文化

本文标题:顾渚茶园新貌图片 顾渚茶园新貌介绍

本文链接:http://m.chaxuanwen.com/article/16392.html

使劲推荐

顾渚茶园新貌图片 顾渚茶园新貌介绍
顾渚茶园新貌图片 顾渚茶园新貌介绍

好的文章需要慢慢品鉴,但是我们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顾渚茶园新貌介绍的精彩内容等你来阅...

茶祖诸葛亮与茶的渊源 诸葛亮的茶
茶祖诸葛亮与茶的渊源 诸葛亮的茶

好的文章需要慢慢品鉴,但是我们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诸葛亮的茶的精彩内容等你来阅览,里面...

扫除力真能带来好运吗 扫除力是什么意思
扫除力真能带来好运吗 扫除力是什么意思

好的文章需要慢慢品鉴,但是我们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扫除力是什么意思的精彩内容等你来阅...

醉茶有什么症状 醉茶有什么办法可以解
醉茶有什么症状 醉茶有什么办法可以解

好的文章需要慢慢品鉴,但是我们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醉茶有什么办法可以解的精彩内容等你...

关于黄山毛峰的故事,历史典故有哪些 关于黄山毛峰的故事,历史典故是什么
关于黄山毛峰的故事,历史典故有哪些 关于黄山毛峰的故事,历史典故是什么

好的文章需要慢慢品鉴,但是我们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关于黄山毛峰的故事,历史典故是什么...

发表评论

相关推荐

攸乐茶山历史 古六大茶山之首攸乐茶山
攸乐茶山历史 古六大茶山之首攸乐茶山

好的文章需要慢慢品鉴,但是我们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古六大茶山之首攸乐茶山的精彩内容等...

下午茶的起源由来及文化内涵 下午茶的起源由来及文化特色
下午茶的起源由来及文化内涵 下午茶的起源由来及文化特色

好的文章需要慢慢品鉴,但是我们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下午茶的起源由来及文化特色的精彩内...

学茶艺的基本知识 学茶艺的过程
学茶艺的基本知识 学茶艺的过程

好的文章需要慢慢品鉴,但是我们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学茶艺的过程的精彩内容等你来阅览,里...

以茶入画 茶上画画
以茶入画 茶上画画

好的文章需要慢慢品鉴,但是我们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茶上画画的精彩内容等你来阅览,里面有...

黄金桂原产地传说是哪里 黄金桂原产地传说是什么
黄金桂原产地传说是哪里 黄金桂原产地传说是什么

好的文章需要慢慢品鉴,但是我们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黄金桂原产地传说是什么的精彩内容等...

精选文化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