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历史发展时间线 茶的历史事件_文化_茶文化

茶文化>茶轩文>文化

茶历史发展时间线 茶的历史事件

时间:2023-05-30 04:14:16 作者:爱到尽头也无悔

好的文章需要慢慢品鉴,但是我们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茶的历史事件的精彩内容等你来阅览,里面有茶历史发展时间线和茶的历史事件都是给您精心准备的哦!

茶历史发展时间线 茶的历史事件

茶历史发展时间线 茶的历史事件

中国茶业大事记

一、三皇时期(公元前2000年以前)

1、公元前2700多年以前,中华儿女的祖先神农发现和利用了茶叶。《神农本草经》中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茶经》中讲“茶之为饮,发乎神农。”

二、夏、商、周时期(公元前2000-前256年)

2、公元前1066年茶已开始园中栽培和作为贡品。

东晋常璩的《华阳国志·巴志》中载:“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著乎尚书。武王既克殷,以其宗姬于巴鱼、盐、铜、铁、丹漆、茶、蜜皆纳贡”,“园有芳蒻、香茗”。这说明

确切记载的我国茶事已有3000年。

3、公元前316年前已有以茶命人、命地。

《华阳国志·蜀志》载:蜀国末代蜀王,曾封其二弟葭萌于汉,号苴(音巴,又音茶)侯,命其邑曰葭,杨雄《方言》中释“熟人谓茶曰葭萌,盖以茶氏郡也”,这是我国以茶命人、命地

的最早记载。

4、公元前316年茶叶开始从巴蜀的大山向外传播。战国时的秦惠文王为实现统一全国,派大将马错取蜀,从此茶叶开始外传。清初顾炎武《日知录》中说:“自秦人取蜀而后,始有茗饮之

事”。

三、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公元220年)

5、公元前202年(西汉高祖五年),长沙国置“荼陵县”这是我国以茶命县的最早记载。

6、公元前221-前200年间,辞书《尔雅》收有“槚,苦荼”的字条释义。

7、公元前168年开始以茶作为随葬品。1972年长沙马王堆出土的汉墓中就有茶一箱。

8、公元前140年-前122年已有茶作为药用的记载。在司马相如的《凡将篇》中记录了20种药,其中就有荈诧(即茶)。

9、公元前59年(西汉宣帝神爵三年)在四川彭山已出现茶叶初级市场。西汉王褒的《僮约》中记载:“烹茶尽具武阳买茶”。

10、公元前53-18年杨雄的《蜀都赋》载有“百华投春,隆隐芬芳,蔓茗熒翠,藻芯青黄”这是最早提及茶的辞赋。

11、公元前53-前50年,甘露禅师吴理真在四川蒙顶山上清峰植茶七棵,后被人称为“仙茶”、“汉茶”。这是茶树最早人工栽培的记录。

12、公元208年华佗《食论》中第一次提出“苦茶久食,益意思”。这是饮茶能增强思维能力的又一功效。

四、三国、两晋时期(公元220-420年)

13、公元230年我国饼茶和调饮方法出现。

三国张揖《广雅》中载:“荆巴间采茶作饼,叶老者,饼成以米膏出之。欲煮茗饮,先炙令色赤,捣末置瓷器中,以汤浇覆之,用葱姜芼之。其饮醒酒,令人不眠。”

14、公元266-269年三国孙皓时出现“以茶代酒”。《三国志·吴·韦曜传》中载:韦曜不胜酒力,每酒宴,孙皓“常为裁减,或密赐茶荈以当酒”。

15、公元280-289年(西晋武帝太康年间),出现我国最早的茶诗。是张载《登成都白菟楼诗》最后四句曰:“芳荼冠六清,溢味播九区。人生苟安乐,兹土聊可娱”。

16、公元290-294年(西晋惠帝永熙元年至元康四年)。我国已出现零卖茶水的小贩。傅咸《司棣教》中写了一位蜀妪在京都洛阳提罐卖茶水的故事是茶馆的萌芽。

17、公元317-323年(东晋元帝建武元年至永昌二年),以茶待客约定成俗。弘群《食檄》中载:“寒温毕,应下霜华之茗,三爵而终;应下诸庶、木瓜、元李、杨梅、五味”。

18、公元330-385年(东晋成帝成和五年至孝帝太元十年),开始“以茶倡俭”。《晋中兴书》中写了陆纳以茶果宴请谢安的故事。《晋书·桓温传》中载“桓温为扬州牧,性俭,每宴惟下

七奠(奠是尊之误)拌(一作柈,古通盘)茶果而已”。

五、南北朝时期(公元420-589年)

19、公元475年中国与土耳其商人在中蒙边境开始以茶易货贸易。这是我国茶叶出口的最早记载。见美国威廉·乌克斯的《茶叶全书》。

20、公元491年。茶叶开始作为祭品。《南齐书·礼志》中载:“永明九年正月,诏太庙四时祭荐,昭皇后茗、栅(粽子)炙鱼”。这是我国以茶作祭奠品最早的记录。

21、公元456-536年陶弘景在《杂录》中第一次提出茶能养生成仙。他说:“苦荼轻身换骨,昔丹丘子黄山君服之”,丹丘子和黄山君都是传说中的神仙。

22、公元533-544年北方农书《齐民要术》(贾思勰作)提出茶叶是南方发展经济的农作物。

六、隋朝时期(公元581-618年)

23、隋文帝以茶治头痛。有僧人告曰:山中有茗草,煮而饮之当愈。文帝服后甚有效果。

24、公元601年“茶”字被收入辞书《广韵》(此书系隋仁寿元年陆法言等人著)。

七、唐朝时期(公元618-907年)

25、公元641年(唐太宗贞观十五年),文成公主远嫁西藏松赞干布,将茶叶和饮茶习俗第一次传到西藏。

26、公元671年中国出现第一张茶画《萧翼赚兰亭图》,(作者阎立本)。

27、公元752年李白写了中国第一首名茶诗《答族侄僧中孚禅师,获赠仙人掌茶并序》,诗曰:“丛老卷绿叶,枝枝相接连。曝成仙人掌,以拍洪崖肩。举世未见之,其名定谁传。宗英乃禅

伯,投赠有佳篇。”

28、公元756-758年中蒙边界首开茶马互市。《封氏闻见记》中载:“蒙古驱马市茶”。

29、公元770年(唐代宗大历五年)在顾渚(现在浙江长兴)建立贡茶院,成为我国继四川蒙顶山后第二个贡茶基地。

30、公元773年陆羽在湖州建成“三癸亭”,成了颜真卿、皎然、陆羽评茶论道的地方。

31、公元776-780年诗僧皎然最早提出了“茶道”二字。他在《饮茶歌诮崔石使君》中写道:“孰知茶道全而真,唯有丹丘得如此。”

32、公元780年(唐德宗建中元年)陆羽写成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

33、公元780-795年,封演再次提出“茶道”二字。他在《封氏闻见记》中说:“楚人鸿渐为茶论,说茶之功效,于是茶道大行”。

34、公元720-814年,怀海和尚制订《百丈清规》第一次规范饮茶诸法,形成禅宗茶礼。

35、公元782年(唐德宗建中三年)茶叶开始征税,其税十取其一。

36、公元804年(唐德宗贞观二十年)陆羽卒,享年72岁,葬于湖州杼山。

37、公元805年中国茶种和饮茶习俗由最登禅师首次传入日本。

38、公元810-824年日僧永忠奉茶嵯峨天皇,天皇下诏植茶进贡,形成弘仁茶冈。

39、公元828年中国茶和饮茶习俗第一次传到朝鲜。朝鲜《三国史记》中载:入唐使金大廉持茶叶种子回国,植于全罗道智异山下的华岩寺旁。

40、公元835年(唐文宗大和九年),“榷茶”(专卖)先由郑泾提出,由宰相王涯上凑文宗皇帝实行茶叶专卖。

41、公元850年,阿拉伯人Soliman编著有关茶的报告书,这是最早的外国茶书。

42、公元827年张又新写成《煎茶水记》,成为我国现存的最早论泉专著。

43、公元900年前后,苏廙写成《十六汤品》,成为我国最早的点茶专著。

44、公元856年(唐宣宗大中十年)全国茶叶税收已达到63900贯,全国茶叶已形成了八大产区,产茶已达到10万吨。

45、公元874年,僖宗将自己用过的茶具送给西安法门寺供奉佛骨用(此茶具就是1987年4月从法门寺地宫中出土的七件茶具)。

46、公元618-907年(唐代宗年间),僧界“喫茶去”流行。赵州观音寺(现在的柏林寺)有高僧从谂,他崇茶、爱茶、嗜茶成癖。他悟得饮茶能悟道成佛,因此他每与人交谈时总是先要“

喫茶去”就成了禅林法语。

47、公元907年王敷写成《茶酒论》,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把茶与酒相提并论。

八、五代十国时期(公元907-960年)

48、公元891-925我国出现茶园主,茶叶生产已上规模《仙传拾遗》中载,九陇(今四川彭山县)人张守珪“有茶园,每岁召采茶人力百余人,男女佣工者杂处园中”。

49、公元951年,后周皇帝柴荣贩茶。柴荣为了敛财在当皇帝前与巨商颉跌氏贩茶江陵,成为我国第一个茶贩子出身的皇帝。

九、宋朝时期(公元960-1297年)

50、公元960年宋太祖皇帝诏设茶库。茶被定为军用物资。

51、公元970年出现“注汤幻茶”。《荈茗录》中载,宋初分茶有术,能在盏中幻出花鸟鱼虫,水丹青。浙东僧人福全是分茶高手,他诗曰:“生成盏里水丹青,巧画工夫学不成,欲笑当年

陆鸿渐,煎茶赢得好名声”。

52、公元993年(宋太宗淳化四年)青城茶户王小波为抗茶税起义,一度占领大片土地,以成都为中心建大蜀。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茶农起义。

53、公元996年宋太宗建北苑(福建建瓯)贡茶基地,这是继唐代顾渚贡茶院后第三个贡茶基地。丁谓的团茶和蔡襄的龙团凤饼就是产在这里。

54、公元1049-1053年(宋仁宗皇佑年间)宋代斗茶成风,为适应斗茶建窑生产出黑釉盏,如窑变兰釉和兔毫盏都是斗茶宝碗。

55、公元1023-1063年在江苏宜兴丁山已出现紫砂茶具。梅尧臣诗:“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欧阳修也有诗:“壶共紫瓯吟且酌,羡君潇洒有余情”。“紫泥”、“紫瓯”就

是紫砂壶。这是宜兴紫砂的最早记载。

56、公元1074年(宋神宗熙宁七年)宋神宗颁茶马法。

57、公元1107年宋徽宗赵佶写成《大观茶论》,这是中国第一位著茶书的皇帝。

58、公元1191年,日本荣西禅师写成《吃茶养生记》,使中国茶在日本广泛传播。

59、公元1201年,因茶而引起的民族矛盾。宋宁宗嘉泰元年龙州(今四川江油北)人在浊水寨的茶马互市(这时的互市不仅是茶马,而且有盐粮和日常用品)。因“旱民”擅利而停止,致

蕃民(藏族)生活受到影响而造反。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因茶引起的边乱。

60、公元1210年,陆游去逝,享年85岁。曾任茶盐公事等职,一生爱茶,癖茶,写茶诗320多首,是我国历史上写茶诗最多的诗人。

61、公元1259年,日本僧南浦绍明来中国留学,带回中国茶具和五祖山松涛庵刘元浦的《茶道清规》,《规》中就提出了“和、敬、清、寂”,后来成了日本茶道核心。

62、公元1269年(宋度宗咸淳五年),审安老人写成《茶具图赞》,对宋代点茶器具有较完整描述及绘图。

63、公元1279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形成。南宋末年吴自牧《梦梁录》中载:“人家每日不可缺者,柴米油盐酱醋酒茶”。到元朝时略去了“酒”字成了开门七件事,一直延

用到今天。

十、元朝时期(公元1271-1366年)

64、公元1271-1294年,茶亭出现,这时在南方道旁、过桥处出现了赊茶水、歇脚的凉亭。

65、公元1302年(元成宗大德六年)贡茶基地由北苑转移到武夷山,在武夷山的四曲建立了御茶园。这是中国历史上第四次贡茶基地的转移。

66、南宋时金沙泉无水,顾渚紫笋停产。元初顾渚山金沙泉复出,顾渚紫笋恢复生产。元世祖忽必烈封金沙泉为“瑞应泉”。

十一、明朝时期(公元1368-1644年)

67、公元1391年(明洪武二十四年)三月,朱元璋“诏天下贡茶,俱以茶户采芽进”,“罢造团茶,惟采茶芽以进”。从此贡茶不再是团茶、饼茶。从而推动了茶业改革,六大茶类相继出

现,名茶辈出。

68、公元1397年(洪武三十年)驸马都尉欧阳伦,因贩私茶被朱元璋处死。朱元璋女儿安庆公主驸马欧阳伦于是年四月在陕西私自贩茶50车出境被边关发现凑太祖皇帝朱元璋,朱大怒,六

月赐死。

69、公元1440年(英宗正统五年)朱权写成《茶谱》一书,在书中提出饮茶要“清、雅、寂、敬”。朱权是朱元璋的17子,也是皇子、王爷第一个写茶书的人。

70、公元1423-1503年,日本奈良称名寺和尚村田株光,日本室町时代(相当于中国明嘉靖年间)创立了日本茶道。后由千利休(公元1522-1591)集日本茶道之大成,成为日本茶道三千家

71、公元1559年威尼斯作家拉摩晓出版《茶之摘记》、《中国茶摘记》为欧洲最早的茶叶著作。

72、公元1573年,由于明王朝下令停止清河堡“茶马互市”引发与女真和蒙族的战争。

73、公元1585年,日本丰臣秀吉奉茶天皇之命造黄金茶屋。

74、公元1587年,日本举行北野松原万人大茶会。

75、公元1595年前后张源写成《茶录》,此书为明代重要茶书。书中专为茶道写了一节,是中国历史上第三个提出茶道的,也是写的最全面的一个。《茶录》传到韩国后称为《茶神传》。

76、公元1607年(神宗万历三十五年),中国茶第一次由荷兰输入欧洲。

77、公元1600年印属东印度公司成立。

78、公元1602年荷属东印度公司成立。

十二、清朝时期(公元1644-1911年)

79、公元1655年英国伦敦出现世界上第一个茶叶广告。

80、公元1662年葡萄牙公主凯瑟琳嫁英国查理二世,为庆祝这位茶皇后生日,英国大诗人沃勒为她写了一首诗:“花神宠秋色,嫦娥矜月桂。月桂与秋色,难与茶比美。一为后中英,一为

群芳最。物阜称东土,携来感勇士。助我清明思,湛然祛烦累。欣逢后诞辰,祝寿介以此。”

81、公元1661年,日本乌奇郡僧隐之发明烘焙制茶法,所制名茶为“隐之茶”。

82、公元1668年日本高林谦三发明焙茶机,首次机械焙茶。

83、公元1682年(清圣祖康熙二十一年),康熙皇帝首开茶宴,与群臣品茶赋诗、联句。

84、公元1689年英国第一次从中国厦门进口箱茶150担,开从中国内地直接进口茶叶之先河。

85、公元1699年(清圣祖康熙三十八年),康熙皇帝命名碧螺春。据清王应奎《柳南续笔》载:康熙三十八年到太湖巡游,巡抚王辇将“吓煞人香”茶献给康熙皇帝,康熙嫌此名不雅,赐

名“碧螺春”。

86、公元1715年英国人第一次饮绿茶。

87、公元1727年(清世宗雍正五年)中俄签订《恰克图互市条约》开始中俄边界以茶易货。茶从产地收购经汉口水运樊城,再用车马驼队经河南山西运至张家口,再运呼和浩特,穿越戈壁

滩,直到恰克图。

88、公元1734年前后,陆廷灿《续茶经》出版,这是历史上最长的古茶书,长达10万字。

89、公元1750年,红茶在荷兰抢夺绿茶市场。

90、公元1773年,英当局强征美殖民地茶税,引发“波士顿事件”,为美国独立战争之导火线。1776年美国独立。

91、公元1774年,英国人Joun Wadhan 首次获得茶机专利。

92、公元1793年英国多名科学家到中国引进茶籽在加尔各答试种。

93、公元1751年乾隆皇帝命能工巧匠仿制无锡惠山寺明代僧人性海所遗竹炉(现存故宫)。

94、公元1784年英国茶税高达120%,引起西方国家争相进口中国茶叶。

95、公元1784年美国货船“中国皇后”号从广州运载第一批中国茶到纽约。

96、公元1751年前后,乾隆皇帝专制银斗,量泉评水,评出了京西玉泉山玉泉为天下第一泉,并御笔写下了《玉泉山天下第一泉记》,刻于石,立于泉旁。

97、公元1802年锡兰试种茶树失败。

98、公元1810年台湾从福建引种茶树。

99、公元1823年Rabert Bruce 在印度阿萨姆发现野生茶树。

100、公元1824年锡兰人带中国茶籽在皇家植物园试种。

101、公元1825年前的十几年中先后到巴西种茶茶农有300多人,巴西政府蒂茹卡国家公园建中国式茶亭纪念。

102、公元1827年,爪哇政府首次派人到中国考察茶叶生产。

103、公元1833年Jacobson第六次来中国,带回茶籽七百万粒,茶工15人及一些制茶工具。因有功而被任命为爪哇公营茶业企主持人。这一年是英国废止英国东印度公司对中国茶的贸易垄断

,结束了近200年的垄断。

104、公元1834年印度茶叶协会到中国收购茶籽并考察中国茶叶加工。

105、公元1835年-1836年印度科学家以二比一通过移种中国茶树,并在加尔各答培植中国茶苗4万2千株,移植阿萨姆、吉门、苏摩尔及南印度,全面发展茶叶生产。

106、公元1938年,阿萨姆茶首次运8箱于伦敦。

107、公元1842年,中国上海、宁波、福州、厦门四口岸首次同时出口茶叶。

108、公元1844年,中国茶籽开始在毛里求斯种植。

109、公元1847年,中国茶籽开始在俄罗斯高加索种植。

110、公元1848年,英国伦敦建成世界第一家茶叶拍卖市场。

222、公元1850年,美国“东方”号快速帆船第一次从中国运茶抵伦敦。

112、公元1853年马克思在《纽约每日论坛报》论述中英茶叶贸易。

113、公元1861年,俄国人在中国武汉开办了第一家砖茶厂。

114、公元1869年,台湾茶开始直销美国。

115、公元1862年,中国茶叶专家到日本传授车色技术。

116、公元1868年,中国海关开始公布出口统计数字。

117、公元1869年,苏伊士运河通航,改变和缩短了东方茶叶贸易的通道。

118、公元1870年,中国在福州建立了自己第一家砖茶厂。

119、公元1872年,印度人发明了第一台揉捻机,开红茶机械制茶之先河。

120、公元1880年,我国红茶出口首次超过10万吨,占当年出口茶叶总量12.68万吨 79.2%。对英出口达到历史最高纪录8.81万吨,占我国茶出口总量的69.5%。

121、公元1882年,锡兰科伦坡茶叶拍卖场成立,首次进行茶叶拍卖。

122、公元1886年,我国茶叶出口13.41万吨,达到历史最高峰。其中红茶10万吨,绿茶2.19万吨,其他茶1.22万吨。这一数字知道1984年才达到。生产32.4万吨,1977年才达到。

123、公元1889年,中国茶对英出口首次被印度茶超过,是年中国为41958吨,印度为42864吨。

124、公元1890年,汤姆斯·立顿创立了世界第一大茶叶品牌--“立顿”。到1922年被联合利华收购。茶叶经营达到25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一大茶叶品牌。

125、公元1905年,中国政府(清政府)首次派员到印度、锡兰考察茶业。

十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1949.10-现在)

137、公元1949年11月23日成立中国茶业公司。农业部副部长吴觉农兼任经理。茶叶产供销统一管理。

138、1949年底,我国茶园面积15.30万公顷,产茶4.10万吨,出口0.99万吨,处于历史最低水平。

139、公元1952年,毛主席送武夷岩茶四两给苏联国家元首赫鲁晓夫,说送了“半壁江山”。

140、公元1954年,私营茶商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全国40个主要城市2267家私营商户,从业人员17617人,资金1880亿元。

台湾将1903年成立的草南坡制茶试验场(光复后改为平镇茶业试验所)改为茶业改良场,吴振铎任场长。

153、公元1970年1月中国茶叶土产进出口总公司与中国畜产进出口总公司合并,成立中国土畜产进出口总公司,设茶叶处,只管进出口业务。茶叶收购、加工、内销、货源分配等业务交商业

部土副局。

154、公元1974年3月国务院业务组负责人华国锋(后为国家主席、总书记、军委主席、总理)提出:“茶叶生产要有个大的发展,速度要加快”,“要适当集中,建立基地,搞100个年产茶叶

5万担的县”。从而再次推动了茶叶发展。

155、公元1975年1月全国供销总社恢复,这一年茶叶产量达到25.21万吨,第一次超过1886年23.5万吨。成立畜产茶茧局(后改为茶蓄局),接收商业部土副局的茶叶业务。

156、公元1976年农机部、全国供销总社、对外贸易部联合在湖南桃江召开全国茶叶机械暨采茶机现场表演。(后因毛主席逝世,会议中途结束)同年10月,福州茶厂“76型”大型连续窨花机

通过鉴定。这是全国最现代化的连续窨花机,班产240担。

157、公元1978年5月,全国供销总社在安徽农学院设立机械制茶专业(四年本科),本年底又在杭州成立茶叶加工研究所,首任所长于涛。

158、公元1979年,全国供销总社“文革”以后首次也是全国首次派出的茶机考察团,赴日本进行考察,团长张大为,秘书长于观亭。

159、公元1980年3月,全国供销总社茶蓄局与浙江省农机局在浙江杭州召开了中国第一次茶机展销会。这是改革开放以后国家二类物资第一次产销见面、召开展销会。

160、公元1980年,贵州在晴隆县发现100万年的茶籽化石。

161、公元1981年9月,华侨茶业发展研究基金会在北京成立,国务院侨办副主任林修德兼任理事长。

同年11月,全国供销总社在南京召开了全国名茶座谈会,从而推动了全国名优茶生产。

162、公元1983年3月,一机部、商业部、对外经济贸易部、农牧渔业部四部联合在浙江余杭平山茶场召开了全国绿茶(眉茶)工艺、机械选型会,历时一个多月,邀请了全国50多位茶叶加工

专家上百人参加。会议由于观亭、吕秀兰主持。

163、公元1984年1月香港茶具文物馆建成并对外开放。

164、公元1984年6月国务院发出(1984)国发75号文件,转发商业部《关于调整茶叶购销政策和改革流通体制意见的报告》。文件规定:边销茶继续实行派购;内销茶和出口茶货源彻底放开

,实行议购议销,按经济区划组织多渠道流通和开放式市场。

这一年茶叶出口达到13.93万吨,首次突破1886年的13.41万吨。

165、公元1984年9月中华茶艺业联谊会在台北成立。1985年我国茶叶出口达到13.81万吨,第一次超过1886年13.4万吨。

166、公元1987年4月西安法门寺地宫出土唐代七件茶具。

167、公元1988年北京老舍茶馆创建开业。

168、公元1989年5月,台湾茶文化代表团首次访问大陆、香港,并在多处茶进行茶艺表演。

169、公元1989年9月,由商业部土特产品管理司、中国农副土特产品开发公司、中国茶叶进出口公司、新华社北京分社主办的首届“茶与中国文化”展示周于10日至16日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举

行。从而拉开了我国茶文化活动的序幕。

170、公元1989年10月28日,当代茶圣吴觉农在北京逝世,享年92岁。

171、公元1990年北京茶叶学会成立。

172、公元1990年8月中华茶人联谊会在北京成立,首任理事长林海云。

173、公元1990年9月中国茶叶产销企业集团在桂林成立,于观亭任董事长。

174、公元1991年4月,中国首座茶叶博物馆在杭州建成开馆。

175、公元1992年4月,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在宁波成立。首任会长王文波。

176、公元1992年3月,《中国茶经》出版,主编陈宗懋。这是中国第三部《茶经》。

177、公元1993年9月中华茶人联谊会首次在北京举办海峡两岸茶业研讨会。

178、公元1993年11月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在杭州成立,首任会长王家扬。

179、公元1997年,台湾在北台建成首座茶叶博物馆。

180、公元1997年,邮电部发行一套茶的邮票,分别是《茶圣》、《茶树》、《茶器》、《茶会》。这是新中国首次发行茶邮票。

181、公元1998年6月,伦敦具有150年历史的世界最大茶叶拍卖市关闭。

182、公元1999年8月,“京华茶叶”品牌被联合利华收购。

183、公元2000年10月,北京市茶业协会成立,首届会长段葆兰。

184、公元2002年,台湾茶商李瑞河投资在福建漳州建成民间茶叶博物馆。

185、公元2002年3月,中国第一张茶报《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出版发行。

186、公元2004年,原农科院茶叶研究所所长、研究员陈宗懋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这是我国茶叶界第一位院士。

187、公元2004年4月,胡锦涛视察陕西汉中茶场,并采茶。

188、公元2023年,武夷岩茶大红袍拍出天价,20克19.8万元,成为世界最贵的茶叶。

189、公元2023年,我国茶叶产量恢复世界第一位,达到93.4万吨,超过印度92万吨。

190、公元2023年1月,除消茶叶出口配额,出口经营权放开。

191、公元2023年5月,胡锦涛视察云南盘山万亩茶园并采茶。

192、公元2023年3月,胡锦涛赠俄罗斯国家元首普京国礼茶--黄山毛峰、太平猴魁、六安瓜片、黄山绿牡丹。

193、公元2023年4月,云南为发展普洱茶将思茅市改为普洱市。

194、公元2023年1月,“京华茶叶”品牌回归。这是“京华”卖给联合利华8年后又被北京茶叶总公司回购。

195、公元2023年11月,大益茶业集团5000万中标央视黄金时间段广告,这是茶叶有史以来用钱最多的广告。

196、公元2023年3月,胡锦涛在北京人民大学观看中日两国茶道、茶艺表演,指出:“茶事高雅,茶味清香,以茶为缘,以和为贵。”

197、公元2023年8月,奥运会开幕式展示大“茶”字,奥运村、媒体村办起了茶馆。充分展示了中国茶文化。

198、公元2023年9月,茶界泰斗张天福百岁寿辰,是中国茶界年龄最高的从事茶叶工作最长的百岁寿星。

199、公元2023年5月,龙润普洱集团在香港上市,这是我国上市的第一家茶叶企业。

200、公元2023年10月,中国十大名茶正式签约进入上海2023年世博会。

201、公元2023年12月,茶界泰斗百岁茶人张天福喜结良缘,这是我国茶界乃至全国岁数最大的新郎。

202、公元2023年1月1日,茶界泰斗张宏达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张宏达是《中国植物志》(全书80卷,126册,5000多万字,历时45年,4代人的心血)十位主要完成人之一。

203、 公元2023年6月4日,茶界泰斗张天福先生逝世!享年108岁!

茶的起源和发展历史

茶起始于鲁周公,兴于唐,盛于宋,普及于明清,而茶字正式出现是在西汉的《僮约》一书,在唐代则由陆羽编著《茶经》,从而系统阐述茶叶饮法,从最早的食用,再到烹煮,再到冲泡饮用,经过不断的发展与继承,而茶文化活动,也涵盖了茶道、茶德、茶精神、茶联、茶书、茶具、茶谱、茶艺等。

中国是茶的发源地,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和食用茶的国家,在三千多年的西周,就开始有人工培育茶园的出现。

根据现存相关史料记载,中国饮茶在西汉已有,魏晋时成为宫廷高级饮品,唐代,在统治者及知识分子范围内得到普及,很多平民百姓也已开始饮茶。

西汉辞赋家王褒的《僮约》记载:“烹荼尽具”“武阳买茶”,当时人们把茶用来烹煮饮品,并出现了专门的茶具,这也是饮茶文化形成的重要时期。

可见,茶叶的最早利用要早于西汉,因为茶叶栽培利用的发展和传播在早期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有时消费也往往能促进生产。随着茶叶消耗量的增大,茶叶的生产和贸易也发达起来。

唐朝时期的四川、湖北、湖南、江西、浙江、安徽、福建、广东、贵州等省的广大地区都是产茶区。

唐朝煮茶、煎茶盛行。

到唐朝,茶圣陆羽的《茶经》标志着茶文化进入兴盛时期,煮茶、煎茶、饮茶之风扩散到民间,茶成为一种家常饮品。

唐朝人发明了蒸青制茶法,即把新鲜茶叶洗净、蒸后制成茶饼烘干,需要时就取一点来煮,煮茶讲究三沸:

一沸,加点盐,煮至水中微有声,气泡像鱼眼;

二沸,先舀出一瓢水,再放入茶末,煮至锅边气泡像连珠;

三沸即全沸,再加入二沸时舀出的水,便可饮茶汤、嚼茶叶。

由于唐朝佛教文化鼎盛,当时的日本等国纷纷派遣唐使、留学生来学习,茶叶因气味清香又提神醒脑,深受喜爱,茶文化也因此走出了国门。

茶风盛行,茶叶生产持续扩大,唐代出现了我国也是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茶经》作者陆羽(公元733年~804年),唐代竞陵(湖北天门)人,字鸿渐,自称桑莅翁,又号东闵子。

全书共分上、中、下三卷十节,阐述有关茶的起源、采制工具、茶的品种与制法、烹饮茶具、煮茶方法、饮茶风俗、茶的产地及等级、茶的典故、传说和药方等。

可以说是一本关于茶叶的大百科全书,对茶叶知识的传播和茶叶生产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为后世研究茶史提供重要资料。

如他在《茶经·七之事》中记载当时几乎所有可以搜罗到的有关茶人茶事史料。上自炎帝神农氏,下至本朝人物,极为详备,为我国茶业历史资料的保存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至宋代,茶已成为主要经济作物之一,江淮和秦岭以南各地区都在种植。尽管很多农民只是将它看做一项副业,但实际上一些茶农就是以种茶为生。

宋承唐代饮茶之风,日益普及,并将其发展到新的高度,专业的茶师、茶学评论、文学艺术作品纷纷涌现。

宋朝人的饮茶方式称为点茶和斗茶。

点茶即将研细后的茶末放在茶盏中,先冲入少许沸水点泡,把茶末调匀,然后慢慢注入沸水,用茶筅(一种调茶工具)去拂,调匀后即可饮用原汁原味的茶水;

斗茶则是为了评比茶的品质,当时在闽北最盛行,诗人范仲淹将其生动地描写为“北苑将期献天子,林下雄豪先斗美”。

在当时,茶已成为老百姓生活中的必需品,名茶种目繁多,如吴兴的紫笋、常州的阳羡、绍兴的日注、隆兴的黄龙等,都被誉为“绝品”;还有龙、凤、胜雪、密云龙、王液长春、万春银叶等数十种名茶。

唐宋以后,饮茶在老百姓日常生活中早已司空见惯。元代武汉臣《李素芝风月玉壶春杂剧》中云:“早晨起来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

将茶与柴米油盐酱醋并列在一起,成为人们生活中必须考虑的问题,可见茶在当时人们生活中已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

明、清两代,名茶种类已达四五十种,已分绿茶、红茶、花茶了。

如今,茶叶和咖啡、可可一起,并称为世界三大饮料,深受各国人民的喜爱,许多国家纷纷从我国引进茶树、茶籽以及制茶工具等。

而我国的茶叶在历史长河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同时也不断开拓创新。

现在,我国茶叶文化欣欣向荣,不仅走入家庭生活,同时茶文化也体现在各个场景。

中茶的发展历史

1938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东南各省相继沦陷,茶叶产销陷入停顿。为了换取外汇支援抗战,国民政府经济部决定在川滇黔开辟新茶区。

当年12月16日,富滇新银行与中国茶叶公司各出资10万元,组织创立云南中国茶叶贸易股份有限公司,这就是中茶公司的前身。

▲云南中国茶叶贸易股份有限公司任用书

1939年,公司相继筹建顺宁实验茶厂(凤庆茶厂前身)、佛海实验茶厂(国营勐海茶厂前身)、复兴茶厂(昆明茶厂前身),1941年成立康藏茶厂(下关茶厂前身)。

▲顺宁实验茶厂全体员工合影

在国难当头的环境下,云南中国茶叶贸易股份有限公司及各厂的创立,使云南茶叶从传统的小作坊式生产,逐步转变为机械化生产,并为滇红的诞生和普洱茶走向国内国际市场奠定了基础。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诞生后,中国茶业改由国家统一经营。1950年9月,云南中国茶叶贸易股份有限公司,更名为“中国茶叶公司云南省公司”,属国家贸易部系统。

▲中国茶叶公司云南省公司期刊广告

为了便于统一管理,中茶公司决定注册新商标。1951年3月25-27日,中茶公司在《人民日报》头版连续刊登三天广告,征集商标图案,最终“八中茶”商标脱颖而出,成为新中国第一个茶叶商标。

1953年,中茶公司通知下属5个茶厂统一启用“中茶牌”商标。从此勐海茶厂、昆明茶厂、下关茶厂等中茶直属茶厂,都开始使用“中茶牌”商标。

白茶的起源地与历史发展

远古说

像大多数事物一样,关于白茶最早的说法是起源于神话传说。

据传说,太姥山古名才山,尧帝时有一老母在此居住,以种兰为业,曾将其所种绿雪芽茶作为治疗麻疹圣药,救活很多小孩,人们把她奉为神明,称她为太母,这座山也因此名为太母山,后改名为太姥山。

现今福鼎太姥山还留有相传是太姥娘娘亲手种植的福鼎大白茶原始母树绿雪芽古茶树。

湖南农学院的杨文辉先生在发表的《关于白茶起源时期的商榷》一文中提出白茶的出现早于绿茶。其理由是:中国先民最初发现茶叶的药用价值后,为了保存起来备用,必须把鲜嫩的茶芽叶晒干或焙干,这就是中国茶叶史上白茶的诞生。

唐朝

白茶的名字最早出现在唐朝陆羽的《茶经》七之事中,记载:“永嘉县东三百里有白茶山。”

陈橼教授在《茶叶通史》中指出:“永嘉东三百里是海,是南三百里之误。南三百里是福建福鼎(唐为长溪县辖区),系白茶原产地。

”可见唐代长溪县(福建福鼎)已培育出“白茶”品种。因其仅有名称,能否作为起源证据还有待进一步商榷。

宋朝

宋徽宗(赵佶)在《大观茶论》 一节专论白茶曰:“白茶,自为一种,与常茶不同。其条敷阐,其叶莹薄,林崖之间,偶然生出,虽非人力所可致。 宋代的皇家茶园,设在福建建安郡北苑(即今福建省建瓯县境)。

《大观茶论》里说的白茶,是早期产于北苑御焙茶山上的野生白茶。其制作方法,仍然是经过蒸、压而成团茶,同现今的白茶制法并不相同。

明朝

明代田艺衡《煮泉小品》中云:“茶者,以火作者为次,生晒者为上,亦近自然,且断烟火气耳”。“生晒”就是现今生产的白茶制法。白茶是真正的“不近人间烟火”。

清朝

白茶的生产,是于清嘉庆初年(1769)采芽茶制成银针。1885年改采福鼎大白茶制成白毫银针。政和县在1880年发现大白茶,1889年开始制银针,至1922年才制造白牡丹。

近代

到上世纪50年代,白茶始终都有生产或从茶农收购,保证福建省外贸出口的需要。由于场地与气候的原因,白茶产量很低,因此茶农有一句常用的话“辛勤不解天气变化”。

1963年,福鼎茶厂白琳茶厂运用热风萎凋槽技术生产白茶,获得成功,产量才开始提高。另外,从历史角度来看白茶专门是出口创汇的茶类,素有“墙内开花墙外香”的说法。

而且早期的白茶原来产量少,主要用于出口,所以国内知名度低,直到本世纪初,国内才出现少量白茶,随后逐渐兴起。

许多人不认识白茶为何种茶。也就最近十数年的时间才开始名声大噪,如今市面上如此多的老白茶到底从何而来,可想而知。

以上内容是小编整理的关于茶历史发展时间线和茶的历史事件的文章,喜欢小编的给小编点赞收藏把。

上一篇:美人饮茶的诗句 美人品茶诗句

下一篇:更多文化

本文标题:茶历史发展时间线 茶的历史事件

本文链接:http://m.chaxuanwen.com/article/16396.html

使劲推荐

茶历史发展时间线 茶的历史事件
茶历史发展时间线 茶的历史事件

好的文章需要慢慢品鉴,但是我们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茶的历史事件的精彩内容等你来阅览,里...

美人饮茶的诗句 美人品茶诗句
美人饮茶的诗句 美人品茶诗句

好的文章需要慢慢品鉴,但是我们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美人品茶诗句的精彩内容等你来阅览,里...

关于种子茶传说的故事 关于种子茶传说有哪些
关于种子茶传说的故事 关于种子茶传说有哪些

好的文章需要慢慢品鉴,但是我们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关于种子茶传说有哪些的精彩内容等你...

尝茶齐己翻译 尝茶全文及解释
尝茶齐己翻译 尝茶全文及解释

好的文章需要慢慢品鉴,但是我们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尝茶全文及解释的精彩内容等你来阅览...

顾渚茶园新貌图片 顾渚茶园新貌介绍
顾渚茶园新貌图片 顾渚茶园新貌介绍

好的文章需要慢慢品鉴,但是我们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顾渚茶园新貌介绍的精彩内容等你来阅...

发表评论

相关推荐

茶祖诸葛亮与茶的渊源 诸葛亮的茶
茶祖诸葛亮与茶的渊源 诸葛亮的茶

好的文章需要慢慢品鉴,但是我们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诸葛亮的茶的精彩内容等你来阅览,里面...

扫除力真能带来好运吗 扫除力是什么意思
扫除力真能带来好运吗 扫除力是什么意思

好的文章需要慢慢品鉴,但是我们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扫除力是什么意思的精彩内容等你来阅...

醉茶有什么症状 醉茶有什么办法可以解
醉茶有什么症状 醉茶有什么办法可以解

好的文章需要慢慢品鉴,但是我们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醉茶有什么办法可以解的精彩内容等你...

关于黄山毛峰的故事,历史典故有哪些 关于黄山毛峰的故事,历史典故是什么
关于黄山毛峰的故事,历史典故有哪些 关于黄山毛峰的故事,历史典故是什么

好的文章需要慢慢品鉴,但是我们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关于黄山毛峰的故事,历史典故是什么...

攸乐茶山历史 古六大茶山之首攸乐茶山
攸乐茶山历史 古六大茶山之首攸乐茶山

好的文章需要慢慢品鉴,但是我们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古六大茶山之首攸乐茶山的精彩内容等...

精选文化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