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文章需要慢慢品鉴,但是我们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云南临沧凤庆茶的精彩内容等你来阅览,里面有临沧凤庆在哪和云南临沧凤庆茶都是给您精心准备的哦!
凤庆县,又被称为蒲门,是云南省临沧市下辖的一个县,位于云南省的西南部,是多民族聚居的贫困县,是世界著名的“滇红”之乡。凤庆县地处临沧地区西北部,东与巍山县、南涧县相连,东南与云县毗邻,西南与永德县交界,西、西北与昌宁县接壤。境内最高点为大雪山黄竹林,海拔3098米。最低点为孟统河出境处,海拔900米。县城海拔1578.8米。凤庆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5℃,年降水量 1200mm,土壤为红壤。有雨热同期,干凉同季的特点,气候温和、日照充足、雨量集中、干湿分明,素有“山有多高、水有多高、四季如春”之称。
据初步统计,凤庆古茶树资源丰富,其中,直径1米以上有3株,0.5以上有2000多株,0.5米以下有12000多株。栽培型古茶树群落3100亩,民国以前人工栽培的古茶园21300亩,加上野生古茶树群3,1600亩,古茶树资源共计56000亩。凤庆野生古茶树群落现有5800亩。主要分布在诗礼乡清华3000亩、郭大寨乡万明山1000亩、三岔河乡柏木1000亩、腰街乡新源600亩、大寺乡平河双龙200亩。其它存活少量分布的还有:凤山镇和小湾镇之间的大黑龙塘箐,凤山镇和雪山乡之间的大雪山箐,勐佑乡和大寺乡之间的大尖山箐,澜沧江以北鲁史、永新、诗礼、新华等四乡镇的博刀山、山顶塘、金堂山等山。凤庆沿江最具代表性的古茶树资源地有三处:首先是鲁史镇团结村、河边村的大尖山、小尖山原始野生古茶树资源基因库;其次是小湾镇锦秀村的栽培型古茶树资源。最后是大寺乡平河村。
香竹箐古茶生长在凤庆县小湾镇锦秀村香竹箐自然村-农户承包土地的坎上,海拔为2245米。经国内茶叶专家多次鉴定和北京农业展览馆王广志教授以及日本茶业专家实地考察,这棵大茶树的树龄已达3200年以上,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古老最粗大的栽培型古茶树。它的树高10.6米,树幅11.1×11.3米,胸径1.85米,围粗5.82米。"锦秀茶祖"是见证历史的活化石。它是祖先留给后人不可多得的历史财富,又是茶树起源地中心和悠久茶历史的有力佐证。
凤庆滇红茶“世界滇红之乡”,滇红工夫茶中,品质最优的是“滇红特级礼茶”,以1芽1叶为主制造而成,成品茶条索紧直肥壮,苗锋秀丽完整,金毫多而显露,色泽乌黑油润,汤色红浓透明,滋味浓厚鲜爽,香气高醇持久,叶底红匀明亮,最适宜作高级礼品。
凤庆古树茶采摘鲜叶以一芽二叶为主,茸毛较多,叶片厚软,叶芽肥壮,持嫩性强。其内含物质丰富,粘稠度好,鲜叶内含多酚类物质比其它茶树丰富,多酚氧化酶活性强。据分析,春茶1芽2叶鲜叶含咖啡碱3.56%,氨基酸2.90%,茶多酚30.19%,儿茶素总量134.19mg/g,经过加工能产生较多的茶黄素和茶红素。凤庆其实上是个大茶区,不同乡镇的口感还是不同的。总体来说,内质较为丰富饱满,水浸出物含量高,茶质肥厚而含物质丰富,滋味丰富醇厚,鲜爽甘甜度不错,苦涩方面都相对明显。
平河村隶属凤庆县大寺乡,地处大寺乡西边,距乡政府所在地45公里,交通方便,距离县城57公里,属亚热带山地季风气候,特点是雨热和干冷同季,霜期短,日照长。多年平均气温15℃,年平均降水量1500毫米。全村有耕地总面积1326亩,其中田地394亩,土地932亩,人均耕地0.3亩,主要种植稻谷、玉米等作物;拥有林地18860亩,其中经济林果地7510亩,人均经济林果地1.9亩。
平河古茶树群落主要分布在海拔1900~2200米附近。平河的东北方就是澜沧江,平河属于澜沧江西南岸升起的高山部分,平河村距澜沧江直线距离只有12公里,在山上可以看到小湾电站关闸拦水后升起的江面。根据茶树普查和茶叶研究资料记载,平河村有古茶树群六千多亩,约一万二千多株,多为大叶种和野生苞红茶,口感醇厚,回甘清爽。平河古茶园应该是澜沧江流域古茶园中最靠北的古茶园,也是凤庆最大的古茶园之一。古茶树分布在平河村委会下属的5个村民小组,古茶树主要有两个种,一个是勐库大叶种,一个是当地人称“本山茶”、 “大山茶”的当地驯化种。古茶树基本都不成片,只有新茶园有成片的。古茶树多数分布在村边及地埂上。
本山茶多数属于驯化型茶,带有较多野茶特征,其树型、叶型与栽培型有别,制成品的条索、茶气、茶香、口感滋味也有明显区别,其条索粗且少成条索,色黑且不亮,汤色金黄且变红较快,茶香显但退化快,苦涩弱,涩尤其弱,回甘一般,汤中有甜。本山茶当地人也叫红苞茶,其得名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是因芽苞有红而得名,另一种说是因卖给蒙古人在蒙古包中泡饮而得名。似乎第一种说法比较合理。
本山茶条索黑粗或几乎不成条索状,汤色淡黄,叶底黄绿匀齐,几乎无苦涩,重泡后有苦不涩,山野气较强,杯底香强且持久,汤中带甜,有香但香型较特殊,回甘较好,汤质较饱满。干茶、汤、香、口感等有野茶特征;勐库种则相似于勐库茶,口感和茶气稍淡。
白莺山村隶属云南省云县的漫湾镇,地处漫湾镇西南边,距镇政府所在地45公里,到镇道路为土路,交通不方便,海拔2250米,年平均气温20℃,年降水量1252毫米,该村属于贫困村,以彝族为主,是汉族、傈僳族、布郎族的混居地,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为主,主要农作物为茶和玉米等。
白莺山位于临沧云县漫湾镇大丙山(主峰海拔2834米)中部,白莺山地处云南澜沧江西岸,隔江与无量山相望,背靠大丙山野生茶树群落,位于海拔1800米至2300米之间,南北纵距6000米,东西横距1.6千米。因常年云雾缭绕,白云萦绕,白莺飞聚于此而得名。另外还有一个关于白莺山的传说,据说最早是叫白鹰山,常年有白色的鹰在此栖息,栖息在树上宛若一朵朵的白花,因此被称为白鹰山,但“鹰”经常啄食附近村民的家禽,后来人们对白鹰进行了围猎,白鹰就渐渐消失了。因此当地人把“鹰”改为了“莺”,便有了“白莺山”的由来。该片区域草长莺飞,水量充沛,土壤黏细,日照充足,空气清新,是云南大叶茶种植生长的最佳环境。
在白莺山古茶园,36个自然村镶嵌在千亩古茶园中。村中有古茶,村边种古茶,田边地角皆古茶,满山遍野是古茶,树型巨大,枝叶茂盛。古茶树类型多、规模大、栽培时间长,显示了茶树从野生型到栽培型的进化过程,是茶叶栽培史的缩影,是茶树起源的历史见证,是开展茶树起源与演化研究的天然实验室。白莺山茶树资源十分丰富,在本地人的划分上,茶分为本山茶、二嘎子茶、黑条子茶、白芽子茶、红芽口茶、柳叶茶、藤子茶、勐库茶等。本山茶应属于驯化型茶,而白芽子茶、红芽口茶等是以群体种中的芽色、叶型不同而得名,二嘎子茶因其特征介于本山茶和栽培型之间而得名,二嘎子茶和黑条子茶根据条索、滋味、茶香等综合判断,有可能是野生型或驯化型与栽培型的杂交,白莺山茶树资源和品种丰富,是天然的茶树基因库。
白莺山茶树主要分布在村旁地边,呈星状分布,很少密集成片,茶树多呈乔木状生长,高大而粗壮,大茶树中驯化型占一定比例,勐库种一般要矮小一些。
本山茶特征:
条索黑细不亮,多梗少芽,叶沿齿少且浅,山野气较强,杯底香较好,正常冲泡基本不苦涩,如冲泡太久会有少许苦味,汤中带甜,香型不同于一般的栽培型茶,回甘尚好,汤质较饱满滑顺,汤色金黄明亮,叶底黄绿匀整,叶、条索、口感滋味、香型、杯香都有明显野茶特征,应属驯化型。
二嘎子茶特征:
条索色黑不亮,多梗少芽,较粗老,山野气较强,杯底香较好,略苦,涩稍长,汤中带甜,香型特别,回甘尚好,汤质一般,汤色金黄带红,叶底黄绿匀整。条索、口感滋味、叶底香型等综合品鉴,可能是野生型或驯化型与栽培型的自然杂交种,其总体特征偏向栽培型多一些。
黑条子茶特征:
条索黑细不亮,多梗少芽,山野气较强,杯底香好,略苦,但苦低于二嘎子茶,涩稍长,汤中带甜,香型特别,回甘尚好,汤质一般,汤色金黄明亮,叶底黄绿匀整G条索、口感滋味、茶香等相似于二嘎子,介于野生型或驯化型与栽培型之间,可能是自然杂交种,其特征偏向栽培型多一些。
南美村,隶属于云南省临沧市临翔区南美拉祜族乡,属于山区,全村辖10个村民小组。 该村进村道路为砂石路面 ;距离村委会3公里,年降水量2100毫米,年均气温18℃,南美村属亚热带山地季风气候,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如春,适宜种植包谷、荞等农作物。
全村有耕地总面积2794亩,其中田地1202亩,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723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71亩;土地1592亩,人均耕地2.70亩;拥有林地27445.6亩,其中经济林果地10951亩,人均经济林果地10.7亩,主要种植核桃等经济林果; 其他面积约900亩。
“班章为王,冰岛为后”这句话已经被大家深刻地记在心中,冰岛以其独特的“冰糖韵”和“冰糖甜”被人们所喜爱,每年的春茶上市的时候,那情景可以用“车水马龙”来形容,而远在冰岛五寨西北10公里以外南美也迎来了一波又一波的茶客和茶商,因为非常靠近冰岛茶区,因此也被人们称为“冰岛郊区茶”,甚至有的茶友开玩笑说,五环外的冰岛茶,当然也不排除有的茶友买到的就是冰岛茶区附近的茶品,所以想买到真正的冰岛茶,渠道还是极为重要的。南美古树茶所在地海拔约1900米左右,在南美有2000多亩的古树茶,其中最大的茶树树龄在600年以上,出产的茶品也十分优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喜爱。
南美古树茶是典型的云南大叶种茶,外观条索紧结、芽头肥壮、白毫显露、香气高扬,香型近花果香、挂杯香持久,汤色金黄明亮,油润有光泽,茶汤含香,入口有一点苦涩,化得很快,回甘生津都不错,甜度较高,香韵持久,非常的耐冲泡,叶底舒展性很好,非常有弹性。
以上内容是小编整理的关于临沧凤庆在哪和云南临沧凤庆茶的文章,喜欢小编的给小编点赞收藏把。
下一篇:更多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