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茶轩文>经验

老仓福德茶厂珍藏普洱茶 老仓福德茶厂

分类:经验发布者:解情还须系情人

好的文章需要慢慢品鉴,但是我们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老仓福德茶厂的精彩内容等你来阅览,里面有老仓福德茶厂珍藏普洱茶和老仓福德茶厂都是给您精心准备的哦!

老仓福德茶厂珍藏普洱茶 老仓福德茶厂

景东彝族自治县位于云南省西南部,在普洱区北端,是云南省粮食、蔗糖、木材、核桃、芒果等农作物的重点产区,是普洱市的"粮仓肉库",也是普洱茶主产区之一。境内有无量山、哀牢山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无量山、哀牢山保留了全国三分之一的物种,优异的自然环境造就了优异的茶品。在唐代樊绰所著的《蛮书》中记载:“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蒙舍蛮以姜、椒、桂和烹而饮之”。这是见诸于史籍最早最确切的记载,普洱茶乃至云南茶的史料。而文中“银生”二字,指的是当时南诏国的银生节度,其位置就在今景东县城这一带,说明了普洱市景东县其产茶历史之久,是茶之摇篮, 普洱茶之故地,也是世界茶树的发源地之一。

据景东县的普查资料记载,景东县全县共有13个乡(镇)、102个村民委员会、802个村民小组,整个区域内均有古茶树分布。其中茶树树龄在50-100年间的有32744.79亩,树龄在100年以上的有4394.13亩。另有资料记载,景东县内栽培型的古茶园约3.71万亩,野生茶树约28.6万亩,其中属无量山群居的约23.5万亩,哀牢山群居的约5.1万亩,其中老仓福德古茶山与御笔古茶山、金鼎古茶山、漫湾古茶山、哀牢山西坡古茶山齐名,被业界称为景东“五大”古茶山。

01人文历史

老仓福德古茶山,在历史上曾几经兴衰。普洱市茶文化学者包忠华先生在文中提到,民国年间爱国人士罗俊卿 “因鉴于国家之贫弱,外货之输入,而竭力提倡奋发兴起,多创实业,振兴实业,以塞漏危而救国家 ”,遂开发老仓福德茶山并创制 “老仓茶” 。后于民国十一年(公元1922年)老仓茶经云南省勤业会审查评定为优等奖,民国十四年云南省省长唐继尧为景东老仓福德茶山出品的 “老仓茶” 颁发优等奖章,以示鼓励。

02老仓福德古茶山

老仓福德古茶山的古茶园,主要分布在景东县所管辖的两个乡镇,安定乡的迤仓、中仓、外仓、 河底、民福村和文龙乡的邦崴、邦迈、文录、文昌等地,这一带海拔在1670-2023米,年平均气温约11.6至14.6℃,年降水量1280至1390毫米;植被为山地常绿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有老茶树16035亩,其中树龄在50-100年的有14450亩,树龄在100年以上的有1585亩,年产干茶200余吨,其土壤为红壤、黄棕壤间夹未风化的石砾,含沙较重。其茶园呈块状分布,种植密度稀,管理较粗放,单产较低,茶园大多与国家级无量山自然保护区相连,多在村寨边,古茶树比较集中于景东县安定乡的河底村。其代表植株有文龙乡邦迈村山茶和安定乡迤仓村勐库茶,以勐库种(早年从双江勐库引进)为主,是制作普洱茶、红茶等茶品的原料基地。

在解放后,老仓福德古茶山的茶产业得到长足发展,茶叶面积发展到2万余亩。在计划经济年代建有集体企业文龙茶厂和安定茶厂。其中安定茶厂成为下关茶厂的原料基地。近年来,新建2个普洱茶加工厂,发展了29个茶叶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和28个茶叶加工初制所。老仓福德古茶山上生产的茶叶每年销售勐海大益、下关等知名茶企,成为普洱茶优质原料基地。

03老仓福德古茶山茶品特点

老仓福德古茶山原料加工的普洱茶,其茶样主要特征:外观条索紧结、白毫明显、芽头肥壮、匀整纤长;香气馥郁、香型似花蜜香、挂杯香持久不散;汤色青黄明亮、富有光泽;滋味醇厚、苦显涩弱,生津迅速、回甘稍慢但持久、汤质尚饱满、茶汤层次感明显,有山野气韵,杯底留香;叶底黄绿、条索匀齐、弹性尚可。

普洱茶区——老乌山

老乌山是无量山众多支脉中非常引人入胜的一条山脉,这一地带海拔2057至2240米,植被为山地常绿阔叶林,年平均气温14.1至15.2摄氏度,年降水量1390至1502毫米,土壤为红壤和黄棕壤。这里终年云雾缭绕、雨水充足,群山绵亘,蜿蜒起伏,重峦叠翠;这里的峡谷深切,悬崖陡壁,奇险壮观;这里湖光水色,溪壑萦绕,碧水深潭;这里村落古旧,民风淳朴,茶叶飘香;这里草木葱茏,群山被郁郁葱葱的森林覆盖,被称为“天然氧吧”,是茶叶生长的理想之地,也是野生型栽培型古茶树过渡型共生的大茶区,也是最大的藤条茶区,历来为普洱茶生产的重镇。

01历史人文

老乌山自古以来就产茶,历来是普洱茶生产的重地。据相关考证,当地从唐朝便开始人工栽培茶叶,迄今已有一千年的历史。老乌山以汉族、彝族、哈尼族、拉祜族等为主,因茶树资源的丰富,面积仅次于景迈山,从野生型到驯化型再到栽培型均有分布,成为茶树类型不同时代的活标本群落,也是镇沅五大古茶山中古茶树群落分布最多,且拥有全球最大的藤条茶区的茶山,被业界称为“一座活的古茶树博物馆”。

从世界茶史来看,澜沧江中游地区是茶的发源地,又是茶的兴起地,还是古代普洱茶最后的再兴之地,它最后再兴于清朝、盛于民国,解放后沦为下关茶厂原料基地。再次复兴于近年,现今,茶叶一直是这里的支柱产业。

02老乌山古茶园

据统计,老乌山古茶山有野生茶群落8616亩、百年以上的古茶园2870亩;茶园呈块状分布,大多藏匿于无量山中,与原始森林混生在一起,其中,在老乌山上就发现三株很古老的茶树,是目前在镇沅县境内发现的最高大、最古老的栽培型古茶树。坐落于老乌山最高峰和尚寺村地边的一株古茶树,据当地村民传述该树树龄已有上千年,是当地现存古茶树中最大的一棵,树高达9米,树幅跨径约为7.6米,每年可采干茶约15公斤。另外,部分茶园在村寨边,疏于管理,但树势较强,品质相对优良,主要用于晒青茶的制作。

03老乌山藤条茶

藤条茶,是云南先民劳动智慧的结晶,是云南茶在古代商品中的活见证,是一座活的古茶树博物馆。藤条茶树叶片很少,主干和岔枝裸露可见,岔枝上长着几十乃至上百根又细又软又长的细藤,细藤的下段也裸身无叶,只有藤条的尖顶长着几个嫩芽和几片嫩叶,整棵茶树看上去带有一种柳树低垂柔软的姿貌。藤条茶的存在范围以双江的勐库东半山的坝糯为首,另外在邦协、临翔区的昔归与永德、澜沧等地。在澜沧江的东岸,无量山纵贯普洱市的景谷、镇沅、景东三县,从景东的大朝山东镇开始,穿越镇沅的宝仓山、老乌山,一直延伸到景谷的苦竹山,这绵延将近一百公里的古茶区,拥有20万亩茶地,其中有接近4万亩古茶树,堪称全球最大的古茶树采养区。

04老乌山普洱茶的品质特点

老乌山遍地是好茶,外观上色泽乌润、身披白毫、条索紧结;香气以花蜜香最为明显、还有一些山野气韵、温杯香近梅子香;汤色青黄透亮、油润有光泽、内含物质丰富、光良感很好、很透;滋味劲足、汤厚、底够是它最大的特点,茶汤入口苦涩微显,苦胜于涩,但化开速度很快,生津回甘感受佳,尾水甜等特点;叶底芽叶完整、弹性好、轮廓清晰锯齿明显、茶梗很细。

普洱茶区——长地山古茶园

“长地山”,是普洱市景东彝族自治县文井镇丙必村的一个高寒山村,长地山古茶园便坐落在村子的周边,它是距景东县城最近的古茶园之一,从大范围上来说是属于御笔茶区。该地海拔1700米左右,属亚热带季风型气候,因海拔高差悬殊,具有垂直变化明显、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集中、干湿分明、雨热同季、干凉同步的特点,年平均气温18.3℃,年均降雨量1086.7毫米,是景东最美丽妙曼的山村之一,是人们旅游、休闲养生的好去处。

01长地山古茶园

目前长地山茶叶专业合作社共有80余户人家,茶地面积2650亩,有野生型茶园有500亩,约有两三万棵茶树。老茶园主要在村后山梁之后的山坡上,村中有一些大茶树,村子周围有新茶园。最大三株茶树在村子里,是耿发忠家的,最大一株树高5.2米,基部干径超过30厘米。山后茶园大茶树大小不一,清过林木杂草,翻过土,茶园周围生态尚好。据长地山村民小组组长耿发兴介绍,长地山主要有三个姓氏:王姓来自楚雄、耿姓来自大理、吴姓则来自景东林街乡。主要是彝族、苗族和汉族的茶农,普景一号、月光白、勐库茶、黄金茶等是他们精心打造的品种,另外现在有些茶农不仅种茶,还种核桃和樱桃。

02历史人文

说起长地山古茶园,不得不说一下梁家大院,据《景东彝族自治县志》记载,梁家与长地山大荼园有很深的渊源,长地山老茶地1949年之前大部分属于清凉街的周家和丙必响水村的梁家,周家和梁家都是明军留下的军电户的后人,周家住在川河坝的清凉街经商历史不会少于三百年,周家的子弟追崇科举仕阶在清同治年间和光绪年间周家子弟中出过拔贡生和廪生,算是景东的俊才,在景东和大理做过小官,周家住在街上经商条件好,1920年以前周家是清凉乡最有钱的富户。

在过去清凉乡有个说法,周家的银子梁家的汉子,周家比梁家发迹早,清咸丰年以前大理杜文秀起义之前周家已在长地山开茶园,光绪年考上廪生的周学曾喜爱诗文,还在长地山自家茶园旁盖了间木屋,常邀景东的官员和文人上长地山品茶、观景、作诗,长地山风光很美、视野宽远,可观川河坝子和哀牢山风光。梁家从清末时期定居景东,至今已经有五代人,其、得、名、家、必是五代人族谱名,如今梁家的不少亲眷还居住在梁家大院。

03长地山茶的特征

外观条索紧结黑亮,色泽墨绿、白毫显露;香气高扬、香型近花蜜香,山野气韵明显;汤色金黄明亮,油润有光泽;滋味苦味明显,涩味短,很快就能化开,回甘生津较好,汤质尚饱满,持续度较久,很耐泡;叶底黄绿匀齐,芽叶完整,弹性较好。

普洱茶区——茶山箐

01历史人文

其历史可追溯至明朝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据当地的一座墓碑和相关资料记载,至今还生活在田坝乡瓦桥村海塘的汉族人,如艾姓、方姓、叶姓、刀姓等姓氏,是明朝永乐十年(公元1413年),为躲避战乱,从江西举家搬迁海塘定居,在这片蛮荒之地种植了一定规模的茶园。清朝雍正年间(公元1723年),当地盐茶贸易逐渐兴盛起来,并带动海塘茶的发展,到了雍正七年,海塘茶通过马帮运销昆明、西藏乃至京城,成为了地方名茶。雍正皇帝品后赞曰:"茶出海塘,色黄味甘,野中有柔,绝茶也"。此后,海塘茶名声远扬。

02老海塘古茶园

海塘古树茶区地属无量山山脉,古茶树资源主要分布在位于瓦桥村海塘小组,包括瓦桥村及周边李家、盆河、田坝、成功等地的茶园,都属于老海塘茶区,栽培型老茶树共有1150亩。其中树龄在50至100年间的有700亩,百年以上的有450亩,古树春茶年产量约1.3吨。而最具有代表性的古茶树,是离海塘古树茶区不远的田坝村坡头山,一株被命名为"白芽口茶"的栽培型小乔木型大茶树,高约5米,树龄近1000年,该茶树芽毛特多,芽体较小,酚氨比值10.2,是制作普洱茶和优质绿茶的原料。

03老海塘普洱茶的特点

海塘古树茶区的茶树品种比较混杂,百年左右的古茶树多为勐库茶种。而茶树较大的多为"特种"茶,称"大山茶"或"大树茶",其特点是植株高大,树姿半开张,主干明显,分枝较密,叶片稍上斜或水平状着生,叶椭圆形,叶色深绿,叶芽肥壮;原产于无量山、哀牢山(可能是野生型和栽培型茶树自然杂交的地方群体品种),栽培史上千余年。海塘茶也正因茶树品种的混杂,而酿成独特的风格和品质,也与精细的纯手工制作工艺有关,所制茶品,茶叶汤色金黄,滋味醇厚,回甘持久,爽滑耐泡。

04茶山箐古茶园

05茶山箐普洱茶的特点

茶山箐普洱茶的外观条索黑亮、紧结显毫、色泽墨绿;香气清雅、近花蜜香、香气高扬、挂杯持久;汤色金黄、清澈透亮、富有光泽;滋味顺滑、汤质饱满、野韵明显、口齿留香,生津回甘明显,口感醇厚,苦涩味弱,回甘持久;叶底完整、条索匀整、弹性很好,实属是一款非常值得推荐的好茶。

以上内容是小编整理的关于老仓福德茶厂珍藏普洱茶和老仓福德茶厂的文章,喜欢小编的给小编点赞收藏把。

上一篇:福建都有哪些名茶 福建的茶叶有哪些名茶

下一篇:更多经验

经验相关文章
更多经验文章

精选经验

经验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