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茶轩文>经验

岩茶的加工工艺介绍怎么写 岩茶的加工工艺介绍视频

分类:经验发布者:纯情梦

好的文章需要慢慢品鉴,但是我们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岩茶的加工工艺介绍视频的精彩内容等你来阅览,里面有岩茶的加工工艺介绍怎么写和岩茶的加工工艺介绍视频都是给您精心准备的哦!

岩茶的加工工艺介绍怎么写 岩茶的加工工艺介绍视频

1、摘取茶树开面三四叶为原料,并及时承运;

2、采收的鲜叶及时摊开,日光萎凋;

3、做青,通过多次摇青使茶青叶片不断受到碰撞和互相磨擦;

4、铁锅炒制做青叶;

5、揉捻,用手柔制鲜叶,揉20余下即可进行“走水焙”;

6、将炒揉后的茶索放入狭腰焙笼中,焙火;

7、剔除黄片、碎片、茶末等;

8、再次焙火,翻炒茶叶;

9、将茶叶装箱,即制作完成。

岩茶的制作工艺

岩茶的制作工艺结合了绿茶和红茶的工艺,是工序最多、技术要求最高、最复杂的茶类。其制法极为精细,基本制作工艺包括:萎凋→摊晾→摇青→做青→杀青→揉捻→烘干→毛茶等工序。

1、采摘

采茶时间亦可分为几个时段,一日之中最多可采摘七八次。最佳时间段为早晨朝雾初开,至午后一二时。在此之前或之后,因水分过多,或采后处理不能及时,直接影响到茶叶品质。

岩茶的采摘与一般红绿茶不同,其鲜叶采摘标准为新梢芽叶生育交成熟(开面三四叶),无叶面水、无破损、新鲜、均匀一致。鲜叶不可过嫩,过嫩则成茶香气低、味苦涩;也不可过老,过老则滋味淡薄,香气粗劣。

而且应尽量避免在雨天采和带露水采;不同品种、不同岩别、山阳山阴及干湿不同的茶青,不得混淆。

2、萎凋

萎凋是鲜叶丧失水分的过程。此过程对岩茶香型的形成和能否有醇厚的滋味关系极大。其中日光萎凋是最好的萎凋方式。

3、做青

做青的原则是:重倒(青)轻摇,轻倒(青)重摇,多摇少做;摇动力度先轻后重、次数先少后多;等青时间先短后长,发酵程度逐步加重。

通过多次摇青使茶青叶片不断受到碰撞和互相磨擦,使叶片边缘逐渐破损。并均匀地加深,经以酵氧化后产生绿底红镶边,而在静置发酵过程中,茶青内含物逐渐进行氧化和转变,散发出自然的花果香型,形成乌龙茶特有高花香,兼有红、绿茶的风味优点。

4、杀青

把前阶段萎凋做青过程已形成的品质相对地固定起来。并起纯化香气的作用。

炒青时,炒灶火力要大,待锅温逐渐增高至发红或者发青时,将茶青倒人锅中翻炒,每锅约一斤半左右青茶。翻炒时两手敏捷翻动约二三十分钟,翻炒四五十下后,青叶表面带有水点、柔软如棉,即取出捻揉。炒青中有“吊手”和“闭手”之分:

如青叶中含水分较多,炒时顺手将青叶抓起、散落以散去水气,俗叫“吊手”;如青叶脱水显燥,则手压住青叶翻转,俗称“闭手”。

茶青取出后,趁热迅速置于揉茶台上的揉茶竹篱中,来回推揉,直至叶汁足量流出,茶叶卷成条形,浓香扑鼻,即解块抖松。然后,再将两人所揉之叶并为一竹篱,倒人锅中复炒。

复炒温度比初炒较低,时间也比初炒短,仅翻转数下,取出再揉。复揉的时间也比初揉短。经双炒双揉之后,再将茶抖开,合二竹篱为一,递人焙房初焙。

5、揉捻

揉捻是形成武夷岩茶外形和影响茶叶制率的主要因素。复揉除使条形紧结外,还能提高茶汤浓度。复揉手法与初揉相同,揉20余下即可进行“走水焙”。

6、初焙

青叶经双炒双揉后,即递进焙房烘焙,俗称“走水焙”。焙房窗户须紧闭,水分仅能从烘青楼顶隙缝中透出。水焙温度要高(一般由师傅用手测定)。

将炒揉后的茶索均匀摊置在篾制的狭腰焙笼中,然后将焙笼移于焙窟上,前后翻拌三次,并由温度高向温度低的焙窟后移,直至下焙,此六、七成干的茶坯叫“茶索”。焙窟的个数,随制茶多少而定。以一千斤茶为例,一厂需要焙窖20个,每日动用之焙窖,亦随当日茶青之多少而有别。

7、挑剔

茶索经初焙后,水分蒸发过半,叶呈半干状态,即可“下焙”倒人大簸箕内,交由专工负责之簸茶师,每两焙笼茶叶作一次“扬簸”.即用簸箕扬去黄片、碎片、茶末和其他夹杂物。

扬簸在焙间内进行,簸过的茶索摊入水筛中,每六“焙”(一焙即每一炒锅之初焙茶)拼一水筛,厚度约近二寸,然后移出焙间,搁于走廊的摊索架上摊晾,名“晾索”。

当夜焙后即簸之茶叶,须摊置于天明,然后交由拣工挑剔,即拣去茶梗、扬簸未干净的黄片,以及未成条索的硬叶片。拣茶要在较亮的地方进行,常常由妇女完成。

8、复焙(俗称足火)

经拣剔的茶叶,放人焙笼内,每笼约4斤左右,将其平铺于焙笼中,将焙笼罩于焙窟之上。烘焙所需的火温通常以手背感到有烫热感为宜。焙至二十多分钟,进行翻焙;其后焙至约四十分钟,再翻茶次;三次翻后,再焙约半个小时,用手捻之,茶即成末,说明茶已经足火,即行起焙。这只是一般要求,在实际操作中,还要凭焙茶师的经验灵活掌握。每次翻茶时,需对焙窟的火堆进行一次“刮灰”或“开火”,即用木制小焙刀,将火堆上的木灰刮匀、刮薄,或用焙刀插入窟沿,轻轻撬动,使火力保持前后均衡。

复焙时之火力,比初焙时为低。对火温的控制,传统的方法是用手背靠在焙笼外侧,有一定的热手感为适度,或用眼睛距焙笼内的茶叶5—6寸,利用对火温的观察来感觉温度。

焙火高,茶可久藏,香色均不易劣变。昔年茶叶销路无阻,故焙茶火力较低。

对于优良品种及名枞,在炖火时,还须在筛上放一尺二寸见方的毛边纸(特制为包茶用,俗称“种纸”)四张,内各置拣剔完毕之茶叶五六两,一个焙筛合计约放一斤四两。茶叶均摊于纸面,纸对角分开。

衬纸之作用,在使火力不致过于剧烈,茶叶不致熏黑,香味赖以保存。至于水仙及普通奇种、名种茶量较多者,复焙时并不衬纸。

每焙放茶约一斤半,平铺于焙筛上,厚约寸许,直接烘焙之。一日每一焙窟,可烘焙十次之多。

9、装箱

“岩骨花香”便通过这一道道繁琐的工艺形成了。

武夷岩茶的制作工艺以及流程

武夷岩茶在整个工艺流程中,伴随着许多“绝技”,下面我们看一下武夷岩茶的制作工艺以及流程。

1.萎凋(两晒两晾)

采取先日光萎凋后阴处摊晾,控制萎凋失水程度,控制水分,使之恰到好处。这对提高岩茶品质十分重要,萎凋必须根据日光程度、鲜叶老嫩及不同品种,灵活把握。

2.做青

做青是形成岩茶醇厚滋味、茶果香和“绿叶红镶边”的过程。做青史岩茶制作过程中一次重要的技术工序,关系到茶叶品质的优劣,因此要有高超的技能和丰富的经验。

武夷岩茶特有的做青工艺,是通过摇青与晾青的交替进行,厚摊静放,动静结合,利用“走水”使青叶“退青”又“返青”(返阳)。

在“走水”的过程中,青叶梗脉中的内含物向叶面分布,从而使叶面的儿茶素、氨基酸组成发生变化,同时也促进青叶内质的变化。

因此在做青的过程中,要及时观察青叶状况和温、湿度的变化,采取相应的措施。整个做青过程即是一个使鲜叶由弹性到柔软,从软青到硬青的技术过程。

3.双炒双揉

双炒双揉是武夷岩茶制作工艺特有的方法。复炒复揉可以改进第一次炒揉不匀、半红半青的花青状态,使外形条索紧结美观、形成武夷岩茶独特的“蜻蜓头”、“蛙皮头”、“三节色”。

双揉双炒复炒的时间虽短,但对品质的提高至关重要、特别是对香气、滋味能产生有利的影响。

初揉之后,在复炒中液汁外溢,与高温炒锅直接发生接触,使岩茶的内含物产生急剧变化,特别是糖的“焦糖化”过程及水化果胶的增加,使岩茶产生一种特别的韵味,这种韵味就是通过独特的双炒双揉工艺得以充分体现。

4.炖火

炖火即低温久烘,使提高岩茶香气、滋味重要而独特技术措施。通过低温久烘,以火调香,以火调味,使香气、滋味进一步提高,达到熟化香气、增进汤色、提高耐泡程度的效果。

炖火的过程,需7小时左右,每个时段的动态温度、火候的掌握,全凭焙茶师傅的手感和温度对感觉的冲击力来判定。

在烘制中,观察茶的变化极为重要,岩茶在“吃足火”情况下,会在表面呈现特有的宝色,这是优质岩茶特征的体现。焙火的高超技术,为武夷岩茶所独有。

喝茶不忘制茶人,心怀感恩。

武夷岩茶的冲泡有哪些步骤?

武夷岩茶以生长在岩石缝而得名,其独特的岩韵备受喜爱,口感醇而厚重,回味持久,香气丰富。然而好茶难得,冲泡更佳重要,那么武夷岩茶冲泡有哪些步骤呢?

1.温器

将器皿用开水予以温烫;盖碗温烫两遍更佳,一是洁具,二是增加盖碗温度,以利于茶性释放。

2.投茶

投茶量与个人的口感、喝茶的人数有关,不好一概而论。

一般而言投茶量可先按茶:水的比例为1:22,即150CC的盖碗放7-8克岩茶,然后根据口感做相应的调整,找出最适合自己的投茶量。

3.摇香

在盖碗温度最高时投茶,将茶叶投入高温烫过的盖碗中,盖上杯盖,左右轻轻摇动,让沉睡的茶叶通过与空气和水份的接触苏醒过来,轻闻干茶香,从而达到醒茶提香的效果。

4.冲泡

精茗蕴香,借水而发。将沸水注入盖碗中,第一泡注后需刮沫。浸泡时间,第一泡以5s~8s、第二泡以3s~6s、第三泡以3s~6s。

四泡后根据个人喜好延长浸泡时间,好的岩茶可以冲泡8-12泡左右。轻轻将壶中茶水倒入公道杯,使每个人都能品到色、香、味一致的茶,给人精神上的享受和感官上的刺激,让人身心愉悦。

5.品茶

可分三口,茶汤每次入口,宜用啜茶法或含英咀华。让茶汤充分与口腔接触体会茶汤滋味后,再品下口。细细感受茶汤的纯正度、醇厚度、回甘度和持久度。

6.闻香

冲泡过程中可体验的挂杯香就是公道杯倒出后或品茗杯饮尽,余留的香气。拿至离鼻尖3-5厘米位置,保持只吸气而不呼气的状态感受香气的馥郁与持久性。

饮用武夷岩茶注意事项

2023年9月英国著名杂志《英国医学》刊登了一篇《饮用69℃以上茶可增加患食道癌的风险》的研究报道。

虽然文章并没有明确指出最佳的饮茶温度是多少,但国内外的专家学者们根据此篇报告深入研究,得到的大概温度都集中62℃、60℃、56℃这三个数值左右。

所以,饮饮用武夷岩茶时,尽量将温度控制在60℃左右最佳。

武夷岩茶怎么泡

先准备一只盖碗(110cc)、8g武夷岩茶,然后用开水将茶具清洗一遍,之后将茶叶投入盖碗中,向盖碗中注入开水,等待茶叶吸水舒展10秒钟左右,接着用公道杯将盖碗茶汤分倒至茶杯,即可品饮岩茶的浓厚滋味及明显的岩韵,一般可以循环冲泡7次左右。

武夷岩茶的冲泡方法:

1、温器

将器皿用开水予以温烫;盖碗温烫两遍更佳,一是洁具,二是增加盖碗温度,以利于茶性释放。

2、投茶

投茶量与个人的口感、喝茶的人数有关,不好一概而论。

一般而言投茶量可参考:茶水比1:15左右,即110CC的盖碗放8克岩茶,然后根据口感做相应的调整,找出最适合自己的投茶量。

3、摇香

在盖碗温度最高时投茶,将茶叶投入高温烫过的盖碗中,盖上杯盖,左右轻轻摇动,让沉睡的茶叶通过与空气和水份的接触苏醒过来,轻闻干茶香,从而达到醒茶提香的效果。

4、冲泡

精茗蕴香,借水而发。将沸水注入盖碗中,第一泡注后需刮沫或者洗茶倒掉。浸泡时间,第一泡10s、第二泡以10s~15s、第三泡以15s,第四泡以20s,以后每次递增5~10s。

好的岩茶可以冲泡7泡以上。

轻轻将壶中茶水倒入公道杯,使每个人都能品到色、香、味一致的茶,给人精神上的享受和感官上的刺激,让人身心愉悦。

5.闻香

冲泡过程中可体验的挂杯香就是公道杯倒出后或品茗杯饮尽,余留的香气。拿至离鼻尖3-5厘米位置,保持只吸气而不呼气的状态感受香气的馥郁与持久性。

6、品茶

可分三口,茶汤每次入口,宜用啜茶法或含英咀华。让茶汤充分与口腔接触体会茶汤滋味后,再品下口。细细感受茶汤的纯正度、醇厚度、回甘度和持久度。

饮用武夷岩茶注意事项

2023年9月英国著名杂志《英国医学》刊登了一篇《饮用69℃以上茶可增加患食道癌的风险》的研究报道。虽然文章并没有明确指出最佳的饮茶温度是多少,但国内外的专家学者们根据此篇报告深入研究,得到的大概温度都集中62℃、60℃、56℃这三个数值左右。

所以,饮饮用武夷岩茶时,尽量将温度控制在60℃以内最佳。

以上内容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岩茶的加工工艺介绍怎么写和岩茶的加工工艺介绍视频的文章,喜欢小编的给小编点赞收藏把。

上一篇:太姥山银针是什么茶 太姥山银针的口感

下一篇:更多经验

经验相关文章
更多经验文章

精选经验

经验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