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德宗宫廷茶艺 唐德宗年间_文化_茶文化

茶文化>茶轩文>文化

唐德宗宫廷茶艺 唐德宗年间

时间:2023-05-29 18:39:32 作者:谢津

好的文章需要慢慢品鉴,但是我们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唐德宗年间的精彩内容等你来阅览,里面有唐德宗宫廷茶艺和唐德宗年间都是给您精心准备的哦!

唐德宗宫廷茶艺 唐德宗年间

唐德宗宫廷茶艺 唐德宗年间

唐德宗始创茶税

在盛唐时期出现了饮茶的空前盛况,王公朝士,无人不饮,无日不饮。那时除了四川和江南地区外,黄河中下游地区饮茶之风也十分盛行。在交通沿线,到处都摆有茶摊、茶铺,任何人只要投钱就可饮,非常方便。于是江南所产的茶源源北上,而中原地区甚至黄河以北地区也出产名茶了。

一次,唐德宗在朝臣们的议论中,看到了茶和盐、糖一样成百姓日常所需之物,对其征税的时机已经成熟。

唐德宗李适(742-805年)为唐朝第十位皇帝。德宗即位时,安史之乱平定还不久,天下仍然动乱。德宗颇想励精图治,然而朝廷势弱,要想扭转局势,就要加强兵力,加强中央集权,这些都需要钱。因此他废除了租庸调制及所有的苛捐杂税,实行两税法,按户等征居人之税,按十地征田亩之税,每年夏秋两次征税。这种变革适应了上地集中、贫富不均的现实情况,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建中四年(783年),户部侍郎赵赞鉴于饮茶风气已然形成,于是向德宗提议征收茶税。德宗很快同意了,就在这年开始对茶叶征税,茶税是由负责对盐铁征税的盐铁转运使负责征收的。茶税之法自此确立,后来历朝历代逐步修订,渐趋完善。

就在茶税开始征收的第二年,凼为改元为兴元(784年),需要大赦天下,因此新开征小久的茶税也被免除了。九年以后的贞元九年(793年)茶税才恢此新开征小久的茶税也被免除了。九年以后的贞元九年(793年)茶税才恢复征收,征收荣税的税场设在产茶的州县和茶山外商人所经要路,每年获得财政收入有四十万贯,茶税一下子成了国家的一项重要财政收入。

唐德宗征收茶税,虽然获得了滚滚财源,可是却造成了不良影响,甚至有些人为此付出了生命。当时的益昌(今四川昭化)的地方官叫何易于,当开征茶税的诏令送达他手中后,他就深陷两难的困境中,他知道益昌是个穷地方,就算不征茶税这里的百姓也都快活不下去了,若要再强征什么茶税,那百姓就只有死路一条了。何易于考虑再三,就让小吏将诏令搁置不执行,可是谁都知道,不执行诏令,那是要杀头的啊!

小吏想了一下说:“如果让我来替你顶罪,你会不会被免除被流放的罪责?”何易于却说:“我既然不为了自身一命而使百姓们受害,又怎么会让你们替我顶罪呢?”于是他就自杀了,自杀的方式是人们想不到的——自焚。

何易于的上司在平时就对他非常赏识,在他死后也没有上本参劾他。何易于是由茶税之法引出的第一个死难者。

怎样理解茶兴于唐盛于宋

唐代,社会步入盛世发展,茶叶正式奠定食用功能,并兴起,成为了中国的举国之饮,出现茶事经典《茶经》,茶文化得到大肆流行,而宋代由于经济、文化、科技的发展,茶事之盛并不在广度和数量,而更加精细,“茶会”、“茶宴”、“斗茶”之风盛行,至此茶文化得到全面兴盛。

兴于唐的茶文化

隋朝建立并完成一统之后,虽然历时不长,但隋炀帝时期修凿的永济渠和通济渠贯通了南北的运河,对于南北经济的交流互通带来了极大的促进,而对于茶业和茶文化的向北普及传播也多有积极意义。

然而,这样的硕果,隋朝并没有得到多少,反倒是随后的唐朝因此受益匪浅。

到了唐代,人们对茶叶的使用方法从药用转向了食用。杨晔的《膳夫经手录》记载:“近晋、宋以降,吴人采其叶煮,是为茗粥”。从中可以看出,茶逐渐成为人们日常食用的一种食物,不单单是作为炼丹修仙的药物。

唐代以后尤其是唐代中期开始,随着社会步入盛世发展,茶业也迎来了快速发展。

唐代天宝年间封演在其所著《封氏闻见记》中说:“古人亦饮茶耳,但不如今人溺甚;穷日尽夜,殆成风谷,始自中地,流于塞外”。意思说,古人虽然也喝茶,但并没有今人那么酷爱,无论昼夜,时人已然离不开茶饮。

而且,茶叶原本作为中土之人的习俗,渐渐远播塞外之地,成为了中国的举国之饮。

虽然造成茶事在唐代的广泛流行的有利条件和原因有很多,但我们无法否定一个重要历史人物的助推作用。这个人便是被后世称为“茶圣”的陆羽,他所著的茶事经典《茶经》,是一部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早、最完整且最为全面的介绍古代茶事的专著,后世誉其为茶叶百科全书。

客观的说,“茶圣陆羽”之所以能写出《茶经》,主要源于这一时期茶业得到了大发展这样的现实基础。然而,其人其著作又反过来极大的推动和促进了唐代茶业的进一步兴盛。正如《新唐书.陆羽传》所说:“羽嗜茶,著经三篇,言茶之源、之法、之具尤备,天下益知饮茶矣。”

北宋梅尧臣在《次韵和永叔尝新茶杂言》中也曾如是评道:“自从陆羽生人间,人间相学事春茶”,可以说是后人对陆羽一生在茶事推广上所做贡献的较为公允的评价。

实际上,除了唐代社会经济的发展、文化的繁盛以及《茶经》的推波助澜等因素外,唐代茶叶之所以大发展,还离不开另外一个关键因素,那就是佛道两教的兴盛发展。佛教坐禅,僧人都要一壶茶相伴,到处煮茶,相效成俗,直接推动了这一时期茶事的进一步发展。

据统计,在《全唐诗》所汇集的诗文中,其中提及在寺院与僧道一起饮茶的诗句,竟占到总数的百分之十以上,可见当时僧道对于饮茶的嗜好,更见其对社会上饮茶之风的巨大推动作用。

盛于宋的茶文化

想必大家均听过“茶兴于唐而盛于宋”这句话,宋元时期茶事之盛,并不在广度和数量,而在于精细上,在于饮茶的细微讲究之上。这一点,我们从这一时期关于茶事的著作数量以及时人饮茶风尚上可以得到佐证。

说到宋朝茶业,就不得不提及“建茶”,可以说建安茶业在当时全国的制茶技术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龙团凤饼为宋朝时最著名也是最上品的茶品。用刻有龙、凤特殊图案的棬模压制贡茶茶饼。

既然皇帝喜欢白茶,那就无法阻挡它成为宋朝时期最上品的茶叶之一了。建安北苑宫焙于政和二年添造白茶,从此时开始至南宋末年为北苑贡茶排列第三名。宋徽宗对于茶叶有猎奇之心,因为他的喜欢,每年小品种的贡茶都会推陈出新,而且他本人也热衷于此,说他在位期间,贡茶共添38款新贡茶,并且一直沿用至南宋末年。

“北苑贡茶”始于唐盛于宋,历经了五代闽、宋、元、明四个朝代,持续御贡458年。

历代朝廷都在建安北苑(今建瓯)建立“龙焙”(供皇帝享用),并遣使臣督造贡茶,名冠天下。包括官焙、私焙在内,全市各乡镇均有产茶。

据统计,在现存的文献典籍中成书于这一时期茶书多达25种,其中重点介绍建茶的书目竟占14种,超过一半以上。

诸如蔡襄《茶录》二卷、黄儒《品茶要录》一卷、吕惠鲫《建安茶记》、刘异《北苑拾遗》一卷、赵佶《大观茶论》等均为此类。茶书著作是茶事兴盛和茶文化发展的结晶,体现了宋代茶业之繁盛景象。

点茶是两宋时期最为流行的饮茶方式,点茶初始为从民间流传开来的斗茶,当时无论是帝王将相、达官贵人、骚人墨客,还是浮浪哥儿、市井细民,无不以斗茶为能事,尤其是文人士大夫,更是乐此不疲。

文艺青年宋徽宗更是痴迷于斗茶不能自拨,甚至在他的二十篇的茶业专著中用了最大篇幅来介绍如何点茶。

另一方面,宋人有“斗茶”之风尚。这一时期的人们极为讲究茶道,“茶会”、“茶宴”、“斗茶”之风盛行,上自皇帝,下至权贵文人,无不好此。大文豪苏东坡曾有“岭外惟惠俗喜斗茶”的记述,也说明了这一点。所谓斗茶,即比赛茶的优劣,又叫斗茗、茗战,可多人共斗或者两人捉对“厮杀”,三局两胜。

斗茶各方各自取所藏好茶,然后轮流烹煮,主要比拼茶沫多寡以及茶汤的色泽等等,由观斗之人品评来分出高下。只有精于茶事,才能“俗亦雅尚”,并对茶具和烹茶技术极为的讲究。

斗茶所需要的茶具更是门类众多,从风炉、汤瓶、茶碾、茶磨,到茶罗、茶匙、茶筅、茶盏等不一而足,而且想要斗好茶,每个环节和器具都是需要极为考究的。可见,宋代时期茶道文化的鼎盛。

点茶是兴盛于哪个朝代的

点茶是兴盛于宋朝,点茶在唐末就已经出现,但那时点茶法并非主流,点茶始于唐朝,兴盛于宋朝,宋人先将茶叶磨成粉末,再将黑盏预热,将茶粉投入黑盏之中,用水壶(汤瓶)注水其中,水流极细,如蜻蜓轻点暮荷,故称点茶。

点茶的兴起:

在那个年代,上至达官贵人,下至黎民百姓都追求一种雅致诗性的生活。“焚香、点茶、挂画、插花,四般闲事,不适累家。”

其中,与“抹茶道”形似的技艺,就是它的始祖“点茶”。在茶的历史中,中国人用了一千年把喝茶从简单变为复杂,然后又用了一千年时间,把喝茶从复杂变为简单,在此历史节点上的宋代,盛行“点茶”。

点茶是沏茶方法之一,也常用来在斗茶时进行。它可以在二人或二人以上进行,但也可以独个自煎(水)、自点(茶)、自品,给人带来的身心享受,唤起无穷的回味,是一门艺术性与技巧性并举的技艺。

高明的点茶能手,又被称之为“三昧手”。北宋苏轼《送南屏谦师》诗曰:道人晓出南屏山,来试点茶三昧手。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点茶的具体做法:

不直接将茶放入釜中熟煮,而是先将饼茶碾碎,置碗中待用。以釜烧水,注入少量沸水冲点碗中的茶调成糊状,然后再注入沸水,或者直接向茶碗中注入沸水,同时用茶筅搅动,茶末上浮,形成粥面。

严格来说,要创造出点茶的最佳效果:一要注意调膏,二要有节奏地注水,三是茶筅击拂时有轻重缓急的艺术感。熟练运用的人,也就是我们上面所说的“三昧手”了。

注:为了使茶末与水交融成一体,于是就发明了一种用细竹制作的工具用于搅击,称为“茶筅”。

宋朝的文人雅士不但会"点茶",还兴"斗茶",以茶汤颜色鲜白,和茶沫停留保持时间长为茶技高超的标准,而且茶筅击拂茶汤产生的泡沫要能"咬盏不散"——指当茶汤烹至沸腾,茶沫在茶盏中转动,茶沫与茶器相凝却不溢出,如同被茶盏咬住一般。

此外,由“点茶”衍生来的还有“分茶”,也就是有趣的“茶百戏”文化,是一种能使茶汤纹脉形成物象的古茶艺,其特点就是仅用茶和水不用其他的原料能在茶汤中显现出文字和图像。

点茶使茶汤形成丰富的泡沫,在此基础上茶汤中形成文字和图案,提高了艺术性和娱乐性。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现代的咖啡拉花与茶百戏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不过,茶百戏实现了用清水幻变图案,和一般绘画技法不同。清水使深色的气泡微粒变浅从而形成色差出现图案,古人将这一现象称为幻变。

点茶高手们可以用这种泡沫幻化成各种的花鸟鱼虫和山川草木的图案,着实神奇。而一般的绘画如西方的咖啡拉花是利用咖啡和牛奶两种颜色叠加形成图案。

宋朝点茶是什么

宋朝点茶是一种饮茶方式,即先把研细筛过的茶末放入温过的茶碗里,然后注入少量热水,调成膏状,再注水,注水的同时用茶筅[xiǎn]不停的来回搅动茶汤,直至白色的汤花(茶沫)覆盖水面,汤花越多越好,越白越好,且以茶与水融合度高、碗边不沾水为好。

“点茶法”是中国古代沏茶方法与茶文化发展的一次高峰,而“点茶法”的出现与宋朝的文化、经济繁荣密不可分。

北宋王朝初立,宋帝便设立茶局,派重臣督造皇家御茶,并沿袭唐代贡茶制,从全国各地收集名茶。并以茶的不同等级规定仪制,将成品茶按质量好次分成十个等级,朝廷官员按职位高低分别享用。

宋代又极盛点茶,宋徽宗"金殿点茶宴群臣"便体现了宋皇室对点茶的喜爱。皇室对茶的热衷,引领了贵族以及工商层段对茶的追捧和过度消费。且宋有祖训:皇室子孙不杀文人。是以历朝宋朝统治者都遵循着以文治国的原则,重文官,轻武治。

文人的快速崛起更使得君子四雅(点茶、焚香、插花、挂画)之一的点茶之道得到发展,宋徽宗赵佶御笔亲书《大观茶论》,亦将点茶发展推向了一个高潮。

统治者以及贵族阶层的推崇、文人墨客的追捧,皆为点茶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治基础和社会氛围,因此,点茶的崛起几乎上可以说是一个必然。

宋朝点茶的过程

第一步:碾茶

先将茶饼“以净纸密裹槌碎”,之后将槌碎的茶饼放入碾槽之中将其碾成粉末。

第二步:罗茶

将之前碾好的茶叶放入茶罗之中筛选,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确保点茶时用的粉末足够细,这样才能保证茶叶“入汤轻泛”。

第三步:侯汤

点茶法中的侯汤主要分为两步——选水和烧水。宋朝时期的人们在煮茶的时候尤其注重水的品质,宋徽宗所写的《大观茶论》就明确指出点茶法所用水的标准:“水以清、轻、甘、洁为美”。

关于烧水,最重要的便是把握水烧开的程度以及烧水时的火候,只有在点茶时掌握了足够好的适当火候,才能点出足够好的茶。但令人们为难的时,宋朝时期在煮茶时是闷在汤瓶中煮的,在煮的过程中完全看不到烧水的全过程,火候难以掌握,因此蔡襄在著作《茶录》中发出了“侯汤最难”的感叹。

第四步:熁盏

在进行调膏点茶之前,需要“熁盏”,也就是需要先用热水洗涤茶盏,有助于更直观的表现点茶的效果。

第五步:点茶

在茶盏中放入茶末,然后注入热水,将其调成均匀的茶膏,最后一边注入开水一边用茶钥击拂,使之泛起汤花,直到出现满盏的末脖。

以上内容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唐德宗宫廷茶艺和唐德宗年间的文章,喜欢小编的给小编点赞收藏把。

上一篇:春季茶席的设计 茶席的设计要素

下一篇:更多文化

本文标题:唐德宗宫廷茶艺 唐德宗年间

本文链接:http://m.chaxuanwen.com/article/15919.html

使劲推荐

唐德宗宫廷茶艺 唐德宗年间
唐德宗宫廷茶艺 唐德宗年间

好的文章需要慢慢品鉴,但是我们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唐德宗年间的精彩内容等你来阅览,里面...

春季茶席的设计 茶席的设计要素
春季茶席的设计 茶席的设计要素

好的文章需要慢慢品鉴,但是我们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茶席的设计要素的精彩内容等你来阅览...

喝茶不一定要懂茶 喝茶的仪式是对生活的成全
喝茶不一定要懂茶 喝茶的仪式是对生活的成全

好的文章需要慢慢品鉴,但是我们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喝茶的仪式是对生活的成全的精彩内容...

中国传统制茶工艺 中国制茶文化
中国传统制茶工艺 中国制茶文化

好的文章需要慢慢品鉴,但是我们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中国制茶文化的精彩内容等你来阅览,里...

三道茶是什么有什么含义的茶 三道茶指的是什么
三道茶是什么有什么含义的茶 三道茶指的是什么

好的文章需要慢慢品鉴,但是我们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三道茶指的是什么的精彩内容等你来阅...

发表评论

相关推荐

甘肃产茶的地方 甘肃的茶
甘肃产茶的地方 甘肃的茶

好的文章需要慢慢品鉴,但是我们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甘肃的茶的精彩内容等你来阅览,里面有...

宜宾喝酒的地方有哪些 宜宾吃喝玩乐攻略
宜宾喝酒的地方有哪些 宜宾吃喝玩乐攻略

好的文章需要慢慢品鉴,但是我们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宜宾吃喝玩乐攻略的精彩内容等你来阅...

明代与清代泡茶方法介绍对比 明清的泡茶法
明代与清代泡茶方法介绍对比 明清的泡茶法

好的文章需要慢慢品鉴,但是我们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明清的泡茶法的精彩内容等你来阅览,里...

龙井茶的文化与传承论文 龙井茶的文化与传承ppt
龙井茶的文化与传承论文 龙井茶的文化与传承ppt

好的文章需要慢慢品鉴,但是我们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龙井茶的文化与传承ppt的精彩内容等...

铁观音的由来为什么叫铁观音 铁观音的由来故事
铁观音的由来为什么叫铁观音 铁观音的由来故事

好的文章需要慢慢品鉴,但是我们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铁观音的由来故事的精彩内容等你来阅...

精选文化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