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文章需要慢慢品鉴,但是我们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潮汕工夫茶艺茶文化介绍语的精彩内容等你来阅览,里面有潮汕工夫茶艺茶文化介绍图片和潮汕工夫茶艺茶文化介绍语都是给您精心准备的哦!
潮汕工夫茶艺:
第一、治器
治器包括:起火、掏火、扇炉、洁器、候汤、淋杯等六个动作。好比打太极拳中的 " 太极起势 " ,是一个预备阶段。前面四件事不必多说,这“候汤”、“淋杯”都是初试工夫。大约起火后十几分钟,砂铫中就有声飕飕作响,当它的声音突然将小时,那就是鱼眼水将成了,应立即将砂铫提起,淋罐淋杯,再将砂铫置炉上。这时就是第二件事开始了。
第二、纳茶
打开茶叶,把它倒在一张洁白的纸上,分别粗细,把最粗的放在罐底和滴嘴处,再将细末放在中层,又再将粗叶放在上面,纳茶的工夫就完成了。所以要这样做,因为细末是最浓的,多了茶味容易发苦,同时也容易塞住滴嘴,分别粗细放好,就可以使出茶均匀,茶味逐渐发挥。
纳茶,每一泡茶,大约以茶壶为准,放有七成茶叶在里面就很够了。如果太多,不但泡出的茶太浓,味带苦涩,而且好茶叶多是嫩芽紧卷,一泡以开水之后,舒展开来,变得很大,纳茶太多,连水也冲不进去了。但太少也不行,没有味道。
纳茶是冲功夫茶的第一步功夫。神明变幻,由此起矣。
第三、候汤
苏东坡煎茶诗云:“蟹眼已过鱼眼生”,这就是指用这样沸度的水冲茶最好了。《茶说》云:“汤者茶之司命,见其沸如鱼目,微微有声,是为一沸。铫缘涌如连珠,是为二沸。腾波鼓浪,是为三沸。一沸太稚,谓之婴儿沸;三沸太老,谓之百寿汤;若水面浮珠,声若松涛,是为二沸,正好之候也。”《大观茶论》也说:“凡用汤以鱼目蟹眼连锋进跃为度。”
第四,冲茶
当水二沸,就可以提铫冲茶了。火炉与茶壶的放置处大约刚好走七步。提铫后走了七步,揭开茶壶盖,将滚汤环壶口,缘壶边冲入,切忌直冲壶心(如用盖瓯,只冲一角,然后再冲各角,可同样忌直冲壶心)。提铫宜高,所谓“高冲低斟”是也。高冲使开水有力地冲击茶叶,使茶的香味更快挥发,由于茶精迅速挥发,单宁则来不及溶解,所以茶叶才不会有涩滞。至于走七步再冲,目的在于使滚水稍凉一点,以免破坏维他命 C 也。
第五、刮沫
冲水一定要满,茶壶是否“三山齐”,水平面如何,这时要见功效了,好茶壶水满后茶沫浮起,决不溢出(冲水过猛过多,溢出壶面是另一回事),提壶盖,从壶口轻轻刮去茶沫,然后盖定。
第六、淋罐
盖好壶盖,再以滚水淋于壶上。谓之淋罐。淋罐有个作用:一是使热气内外夹攻,逼使茶香精迅速挥发,追加热气;二是小停片刻,罐身水份全干,即是茶熟;三是冲去壶外茶沫。
第七、烫杯
潮州土话说是“烧盅热罐”,乃是冲工夫茶中的工夫要点。有一位吃茶专家,此老走遍东西南北,到处总结喝茶的经验,在他喝了工夫茶后说,工夫茶的特点就是一个“热”字。从煮汤到冲茶,饮茶都离不开这一个字,这可谓得其三味矣。
烫杯,在淋罐之后,用开水淋杯,淋杯时要注意,开水要直冲杯心。烫杯完了,添冷水于砂铫形态的动作,老手者可以同时两手洗两个杯,动作迅速,声调铿锵,姿态美妙。有一位外国朋友,也是一位茶迷,久闻工夫茶之名,不远万里,千方百计,到了中国一定要喝一次工夫茶。在他看到洗茶杯的动作时,不禁赞叹再三,说是比杂技团的工夫还要高明呢。确实,不会洗杯的人,一碰到杯便会给烫得要命,不打破杯子已是幸事,更不必说到 " 姿态美妙 " 了。
杯洗完了,把杯中、盘中之水倾倒到茶洗里去,这时,茶壶外面的水份也刚刚好被蒸发完了,正是茶熟之时。老手于此,丝毫不差,便可洒茶敬客了。
第八、洒茶
几经数度工夫,最后一手就是洒茶。洒茶也有四字诀:低、快、匀、尽。
“低”就是前面说过的,"高冲低斟"的"低"。洒茶切不可高,高则香味散失,泡沫四起,对客人极不尊敬。
“快”也是为了使香味不散失,且可保持茶的热度。
“匀”是洒茶时必须像车轮转动一样,杯杯轮流洒匀,不可洒了一杯才洒一杯,因为茶初出,色淡,后出,色浓。“匀”字是很重要的。
“尽”就是不要让余水留在壶中。第一冲还可以留一点,二、三冲切切不可。洒完以后,还要把茶壶倒过来,覆放在茶垫上,使壶里之水份完全滴出,这是因为只要没有水在,单宁就不能溶解,茶就不会苦涩。
洒茶既毕,乘热而饮,杯缘接唇,杯面迎鼻,香味齐到,一啜而尽,三味杯底。据说是 " 味云腴,餐秀美,芳香溢齿颊,甘泽润喉吻,神明凌霄汉,思想驰古今。 " 神明变幻,功夫茶之三昧于此尽得矣。
坦洋工夫茶属于红茶,是福建省三大工夫红茶之一,1915年巴拿马万国商品博览会金奖获得者之一,其茶产于福建省福安市坦洋村,此地常年云雾缭绕,雨雾蒙蒙,所产红茶外形紧细匀直,毫尖金黄,汤色红亮,香气高锐持久(桂圆香浓郁),其茶滋味浓醇,且鲜爽醇甜。
产于福建省福安市的坦洋工夫,在红茶爱好者中口碑最好。
久负盛名的“坦洋工夫”来自社口坦洋,福安产茶历史源远流长,据史料记载可追述至晋隋两朝时期,到了唐代已有“比屋皆饮”之习俗。
外形条索,毫尖金黄,香气高锐持久,滋味浓醇鲜爽,醇甜,有桂圆香气,汤色金黄,叶亮红明。总之,这款茶具备了一款优质红茶的属性。
“坦洋工夫”之所以能驰名中外,原因在于其精致讲究的制作技艺。
千锤百炼的工艺造就了坦洋工夫红茶的漂亮外型与酵厚滋味以及浓郁细腻的迷人香型。
对于闽红之首的“坦洋工夫”来说,它的采制有着复杂的工序,茶叶品质要求“红汤红叶”。其大体上的制作流程包括了萎凋、揉捻、发酵、烘焙四个步骤。
真正工夫茶的意思,就是需要极用心并且花费很大精力来制作的。
每个流程都必须要有精准的技艺,而其中最为关键的,是萎凋和发酵这两个步骤。
萎凋是第一步骤,因此要准确地掌握好相应时间,多一分多几秒都有可能影响后面的流程。
而发酵过程则是形成茶叶品质的关键,坦洋工夫红茶特有的色、香、味特征就在这个流程中得以体现。所谓“萎凋一揉捻一发酵一干燥”这些工序,每一道都有很多决窍。
在坦洋村,还可以看到一些茶农家里依然留着烘焙茶用的焙窟和焙笼,其最后一道工序类似于武夷岩茶的炭焙工艺。炭焙使茶叶保持特有的活性与浓香,而不仅只起到简单的干燥与贮存作用。
而炭焙过的红茶闻起来带着淡淡的炭火松香,入口后是桂圆的滋味,也就是享誉英伦、驰名中外的“桂香茶”。
坦洋工夫红茶起源于清朝雍正年间,坦洋胡氏家族有位叫胡福四的年轻人(即胡桂禹,坦洋胡氏第四世,生于康熙61年,即1722年,仙逝于1791年),受父兄之命,从水路前往广东办事。
途中,在广州附近水域因翻船落水,幸遇一过往船只搭救,船上主人是一对母女,是某英商洋行买办的眷属。
后来,买办大人见胡福四机灵俊朗,十分赏识,有意相携,得知他来自茶乡,就透以商机,说洋人喜欢一种少数民族制作的红茶,因产量极少,英商往往重金都求之不得。
热心的买办大人还将红茶的基本制作方法告诉给了胡福四,并嘱其返乡如法制作,并承诺做出来可运抵广州,由其洋行销往海外。
胡福四回到坦洋,依法试制这种红茶,最终成功制出。制法后来,渐渐传开,乡人竞相仿制。
问:工夫红茶为什么叫工夫红茶?
答:是因为享誉国际的功夫之王李小龙当年在美国开馆授徒的时候,爱喝国内带过去的红茶,所以得名功夫红茶,寓意喝茶者要强身健体,志存高远!
嗯,这是瞎编的,你也信?正确的写法是“工夫红茶”,而非“功夫红茶”。
功夫并无两字。
言归正传,工夫红茶是我国特有的一类红茶,因工艺复杂、技术性强、非常费工夫而得名。
工夫红茶是我国特有的红茶品种,也是我国传统出口商品。红茶包括了工夫红茶,工夫红茶是红茶的一个类别。
传统工夫红茶,必须经过初制和精制两个阶段。一般在每年三四月份开始进行初制,一直要持续到端午前;过了处暑节后开始精制,全部结束需要3~4个月。
初制分鲜叶验收和管理、萎凋、揉捻、发酵以及干燥。
制成红条茶即毛茶后,开始精制,经筛分、分选、拣剔、复火、匀堆、拼装等多道工序制成工夫红茶成品。
在清代时,工夫茶是指红茶及部分武夷岩茶。清僧释超全,布衣,明亡后在清康熙三十年入武夷山为僧与武夷茶结缘。
其作《武夷茶歌》中有“如梅斯馥兰斯香,大抵焙得候香气。
鼎中笼上炉火温,心闲手敏工夫细。”说明他看到的武夷佳茗,是靠“工夫细”制出来的。
这里的“工夫”显而易见是力气、时间之意,后来逐渐引申为花费工夫做出的好茶。
清人刘埥,雍正十年在福建崇安县为令三年,他在《片刻余闲集》中写到:“武夷茶高下共分两种,岩茶中最高老者曰老枞小种,次则小种,次则小种工夫,次则工夫,次则工夫花茶,次则花香……”。
说明在200多年前“工夫”就是指茶之名称,且为较珍贵之茶。
而被称为当代茶圣的吴觉农先生主编的《中国地方志茶叶资料选辑》也写到:武夷岩茶与红茶都有称为工夫茶的品种。
民国之后,岩茶就没有冠以“工夫”字眼了,“工夫茶”则全指红茶。如陈宗懋主编的《中国茶经·红茶篇》中,将红茶分为小种红茶、工夫红茶、红碎茶三大类。
其中,工夫红茶有闽红工夫(含坦洋工夫、白琳工夫、政和工夫)、祁红工夫、宜红工夫、滇红工夫等等。
那么,了解了工夫红茶,还有一个疑问?
就是大家常说潮州有一种“工夫茶”,那么这里,是不是正确的写法就是工夫茶呢?
错,正确的写法也是潮州工夫茶艺,而且这里指的就不是某种茶,而是一种技艺(茶艺)。
那么什么是潮州工夫茶艺,根据-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解释:
潮州工夫茶艺是流传于广东省潮汕地区的一种茶叶冲泡技艺,它始自宋代,至清代中期已蔚然成风,甚至流传到东南亚各地。
潮州工夫茶的冲泡有其一定的程式,主要由茶具讲示、茶师净手、泥炉生火、砂铫(煮水器具)掏水、榄炭煮水、开水热罐、再温茶盅、茗倾素纸、壶纳乌龙、甘泉洗茶、提铫高冲、壶盖刮沫、淋盖追热、烫杯滚杯、低洒茶汤、关公巡城、韩信点兵、敬请品味、先闻茶香、和气细啜、三嗅杯底、瑞气圆融等多个环节组成。除冲泡独特外,潮州工夫茶艺另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以乌龙茶为主要茶品。
潮州工夫茶艺是潮州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民俗学、潮学、社会生活史等方面的研究价值。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大多数年轻人对工夫茶已不甚了解,传统潮州工夫茶技艺为简化的冲泡程式所取代,潮州工夫茶技艺呈现出衰退的趋势,亟待保护。
目前,潮州工夫茶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编号:Ⅹ-107。
文章内容-潮汕工夫茶部分以及图片来自: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以上内容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潮汕工夫茶艺茶文化介绍图片和潮汕工夫茶艺茶文化介绍语的文章,喜欢小编的给小编点赞收藏把。
上一篇:日本茶道简史 日本茶道历史起源
下一篇:更多文化
本文标题:潮汕工夫茶艺茶文化介绍图片 潮汕工夫茶艺茶文化介绍语
本文链接:http://m.chaxuanwen.com/article/16278.html
好的文章需要慢慢品鉴,但是我们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潮汕工夫茶艺茶文化介绍语的精彩内容...
好的文章需要慢慢品鉴,但是我们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日本茶道历史起源的精彩内容等你来阅...
好的文章需要慢慢品鉴,但是我们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日本古董茶具的精彩内容等你来阅览,里...
好的文章需要慢慢品鉴,但是我们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茶艺的六要素之美的精彩内容等你来阅...
好的文章需要慢慢品鉴,但是我们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茶道悟道的精彩内容等你来阅览,里面有...
好的文章需要慢慢品鉴,但是我们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茶席布置原则的精彩内容等你来阅览,里...
好的文章需要慢慢品鉴,但是我们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普洱茶的传说故事有哪些的精彩内容等...
好的文章需要慢慢品鉴,但是我们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纷纷冉冉是不是成语的精彩内容等你来...
好的文章需要慢慢品鉴,但是我们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歌词禅茶一味的精彩内容等你来阅览,里...
好的文章需要慢慢品鉴,但是我们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茶艺类型分为几种的精彩内容等你来阅...